图书介绍

印度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印度教
  • 朱明忠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5804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82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495页
  • 主题词:印度教-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印度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印度教概述1

二、印度教的名称4

三、印度教的基本特点6

上篇 印度教简史15

第一章 婆罗门教产生与前吠陀时代15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5

二、雅利安人进入印度17

三、《梨俱吠陀》与婆罗门教的产生19

四、初期婆罗门教的特点24

第二章 后吠陀时代27

一、雅利安人向恒河流域扩展27

二、各种吠陀经典的问世28

三、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35

第三章 沙门思潮时代38

一、列国时代与沙门思潮38

二、佛教的反婆罗门教思想41

三、耆那教对婆罗门教的批判43

四、顺世论的无神论与平等思想45

五、沙门思潮对婆罗门教的冲击46

第四章 史诗与往世书时代51

一、从孔雀王朝到笈多王朝51

二、旧婆罗门教向新婆罗门教的转化53

三、各类新经典的产生54

四、新婆罗门教的特点59

第五章 商羯罗的改革与佛教衰落65

一、南印度的印度教65

二、商羯罗改革促进印度教发展67

三、印度教的复兴与佛教的衰落70

第六章 中世纪虔信派改革运动76

一、“德里苏丹”与莫卧儿王朝时期76

二、虔信派改革的思想源头78

三、罗摩努阇——虔信派改革的理论奠基者81

四、蔓延全国的改革浪潮83

五、虔信派改革对印度教的影响86

第七章 近代印度教89

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89

二、近代印度教改革的文化背景92

三、改革运动在各地兴起93

四、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97

第八章 现代印度教102

一、印度民族独立运动102

二、印度教在民族运动中的作用104

三、教派斗争与“印巴分治”109

四、独立后的教派矛盾与冲突111

中篇 印度教社会与文化114

第九章 基本信仰与教义114

一、尊吠陀为最高经典114

二、奉梵为至高本体117

三、“梵我同一”学说120

四、“业报轮回”理论124

五、精神解脱127

第十章 神灵及其特点130

一、印度教神灵的特点130

二、“三位一体”的宇宙大神133

三、形象、性格各异的女神143

四、备受尊崇的动物之神147

五、各种自然之神150

第十一章 三大传统教派154

一、毗湿奴派154

二、湿婆派165

三、性力派171

第十二章 新兴改革教派174

一、梵社174

二、雅利安社179

三、罗摩克里希那传教会182

四、神智社186

五、奥罗宾多修道院187

第十三章 种姓与种姓社会193

一、何谓种姓193

二、种姓与种姓制度的形成195

三、种姓制度的特点199

四、贱民的处境204

五、妇女的地位206

第十四章 哲学的源头与流派213

一、印度教哲学的源头与特点213

二、数论216

三、瑜伽论219

四、胜论221

五、正理论224

六、弥曼差论227

七、吠檀多论230

第十五章 人生价值、道德与修行236

一、人生四大追求236

二、人生四行期239

三、“达摩”与道德242

四、基本道德规范246

五、三种瑜伽修行249

第十六章 祭祀、仪礼与朝圣255

一、盛行祭祀之因255

二、家庭祭与天启祭258

三、十六种圣礼262

四、朝圣与圣地267

第十七章 习俗与节庆275

一、视牛为神275

二、恒河沐浴277

三、教徒的外在标志279

四、独特的服饰与饮食习惯282

五、五彩缤纷的节庆活动284

第十八章 文学与艺术293

一、梵语文学293

二、地方语言文学303

三、雕刻、建筑与石窟艺术310

四、音乐与舞蹈319

下篇 印度教现代转型326

第十九章“现代印度教意识”的产生326

一、现代意识产生的历史背景326

二、重视人生的现世意识327

三、重视科技的现代教育意识330

四、天生平等的人权意识332

五、和谐共生的宗教意识335

六、自强自治的民族意识338

第二十章 新吠檀多哲学思潮342

一、新吠檀多兴起的社会条件342

二、维韦卡南达的“行动吠檀多论”344

三、奥罗宾多的“整体吠檀多论”346

四、薄泰恰里耶的“吠檀多认识论”349

五、薄伽万·达斯的“关于“自我’的科学”351

六、拉达克里希南的“新吠檀多论”353

七、新吠檀多哲学的特点355

第二十一章 教派主义与教派斗争359

一、现代教派斗争产生的根源359

二、印度教的教派主义组织365

三、独立之前的教派斗争372

四、独立后政府的宗教政策与教派冲突375

五、教派主义对印度社会的影响382

第二十二章 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兴起388

一、两种民族主义388

二、萨瓦尔卡的“印度教国家论”390

三、戈尔瓦卡的“印度教国家虔信论”392

四、乌帕迪雅耶的“达摩治国论”397

五、印度教民族主义对当代政治的影响401

第二十三章 种姓制度的变化406

一、贱民反对种姓歧视的斗争406

二、贱民制的废除与贱民地位的改善410

三、种姓制与种姓关系的变化413

四、“种姓政治”的兴起419

第二十四章 印度教走向世界422

一、印度教在南亚422

二、印度教在东南亚427

三、印度教在非洲432

四、印度教文化在欧美的传播434

五、印度教社团在西方的兴起440

六、走向全球的印度教446

第二十五章 印度教与中国450

一、印度教在中国的传播450

二、印度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453

三、现代中国学者对印度教的研究460

附录一:主要参考书目467

附录二:梵文、英文与中文译名对照表4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