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个体化医学原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个体化医学原则](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1065543.jpg)
- 黄文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6476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362MB
- 文件页数:562页
- 主题词:人类基因-研究;肿瘤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个体化医学原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个体化医学基础1
第一节 个体化医学的定义和历史1
第二节 个体化医学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
一、基因原件——DNA、RNA2
二、基因载体——染色体2
三、基因3
四、人类基因组计划3
五、人类基因组的遗传变异3
六、人类基因变异组计划4
七、全基因组关联研究4
第三节 个体化医学的技术基础5
一、药物基因组学5
二、药物遗传学5
三、药物蛋白组学6
四、药物代谢组学6
五、分子诊断技术6
六、生物信息学6
第二章 细胞周期失调与个体化医学9
第一节 细胞周期调控的主要机制9
一、Thr 160/Tyr 161磷酸化10
二、Thr14/Tyr 15磷酸化和去磷酸化10
三、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0
四、细胞周期素的降解10
第二节 细胞周期机制的两大功能11
第三节 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可指导个体化诊断、治疗或预后12
第三章 分子生物标志物与个体化医学15
第一节 与实体瘤个体化治疗相关的标志物15
一、与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相关的标志物15
二、与肺癌个体化治疗相关的标志物18
三、与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相关的标志物20
四、与其他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的标志物22
第二节 与化疗药物个体化治疗相关的标志物23
一、与铂类化疗药相关的标志物23
二、与5-氟尿嘧啶化疗药相关的标志物23
三、与抗微管类化疗药相关的标志物24
四、与吉西他滨化疗药相关的标志物24
五、与伊立替康化疗药相关的标志物24
六、与依托泊苷化疗药相关的标志物24
七、与6-巯嘌呤化疗药相关的标志物24
八、与他莫昔芬疗效相关的标志物25
第三节 肿瘤个体化标志物的检测方法25
一、血清学水平25
二、组织学水平检测25
三、分子水平检测25
第四章 个体化医学的分子诊断27
第一节 分子诊断学概况27
第二节 基因过表达检测28
一、蛋白质水平检测过表达28
二、RNA水平检测过表达29
三、DNA水平检测过表达30
第三节 基因突变检测31
一、DNA测序32
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32
三、PCR-ARMS32
四、竞争性寡核苷酸引物分析32
五、PCR-ASO32
六、化学切割错配分析33
七、酶切割错配分析33
八、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33
九、异源双链分析33
十、温度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34
第四节 高通量肿瘤分子诊断学技术34
一、毛细管电泳34
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34
三、遗传标记34
四、二维基因扫描35
五、芯片技术35
六、蛋白质组分析技术36
第五章 基因组学与肿瘤个体化治疗40
第一节 临床肿瘤基因组学40
第二节 基因组学与早期诊断、筛查42
第三节 基因组学与肿瘤个体化治疗46
第六章 肿瘤的分子分型52
第一节 传统肿瘤分型52
一、肿瘤分期的方法52
二、肿瘤分期的类型52
三、肿瘤分期的内容53
第二节 肿瘤分子分型的发展概况53
第三节 肿瘤分子分型研究的相关技术54
一、基因芯片54
二、蛋白芯片55
三、基因表达谱芯片55
四、组学研究55
第四节 肿瘤分子分型的临床应用举例57
一、乳腺癌分子分型57
二、结直肠癌分子分型59
三、肝癌分子分型59
四、其他肿瘤分子分型60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60
第七章 表观遗传学与个体化医学63
第一节 表观遗传学概述63
第二节 表观遗传学现象及其分子机制63
一、DNA甲基化64
二、组蛋白修饰65
三、非编码RNA65
第三节 表观遗传异常在肿瘤演进中的地位66
第四节 表观遗传现象调控的细胞通路67
一、细胞周期、DNA修复以及凋亡67
二、激素反应与生长因子通路68
三、细胞黏附和血管生成68
第五节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个体化医学中的应用68
一、表观遗传学标志物在临床中的应用68
二、由表观遗传学产生的新临床治疗方法69
第八章 个体化分子影像学73
第一节 分子影像学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73
一、分子影像学的基本概念73
二、分子影像学的研究意义73
第二节 分子影像学成像技术75
一、光学成像75
二、磁共振成像76
三、核医学成像77
四、多模态分子成像78
第三节 分子影像学在肿瘤个体化医学中的应用78
一、肿瘤诊断及分期78
二、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及疗效评价79
第九章 药物代谢组学82
第一节 代谢组学的历史及意义82
一、代谢组学的发展史82
二、研究代谢组学的意义83
第二节 药物代谢组学主要研究技术方法学83
一、研究内容和对象83
二、主要研究技术84
第三节 药物代谢组学在临床上的应用86
一、药物代谢组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86
二、药物代谢组学与个体化治疗86
三、药物代谢组学可以拓宽医药适用范围87
第十章 个体化治疗的伦理与法规90
第一节 个体化治疗的伦理90
一、药物遗传学伦理90
二、遗传信息学伦理91
第二节 个体化治疗的管理93
一、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指南93
二、药物遗传学的管理94
三、生物标志物的管理95
四、商品化遗传检测的管理95
五、“多元化数据检测”的管理95
第十一章 生物节律与肿瘤个体化医学98
第一节 肿瘤时间生物学98
一、时钟基因98
二、时钟基因与肿瘤99
三、昼夜节律与肿瘤99
第二节 肿瘤时间医学102
一、时间医学与肿瘤102
二、抗癌药物时间药理学102
第三节 肿瘤时间化疗的临床应用106
一、结肠癌106
二、肺癌107
三、卵巢癌107
四、肾癌108
五、乳腺癌108
六、介入治疗108
第十二章 生物信息学与个体化医学112
第一节 生物信息学112
一、生物信息学概论112
二、个体化医学产生的生物学背景115
三、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意义与个体化医学的发展116
第二节 生物信息学与生物医学数据116
一、生物芯片技术116
二、下一代测序技术117
三、基因表达序列分析技术和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120
四、质谱技术120
第三节 生物信息学研究内容及其在个体化医学中的具体应用120
一、基因组信息学120
二、转录组信息学125
三、蛋白质组信息学129
四、表观遗传组信息学132
第十三章 生物芯片在肿瘤个体化医学中的应用138
第一节 生物芯片概念和技术流程138
第二节 生物芯片的种类、原理及应用140
一、基因表达谱芯片140
二、微小RNA表达谱芯片141
三、SNP芯片142
四、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143
五、甲基化芯片144
六、蛋白芯片145
七、其他种类芯片146
第三节 生物芯片与肿瘤个体化预防146
一、生物芯片在鉴定肿瘤易感基因方面的应用146
二、生物芯片在肿瘤高风险人群筛查方面的应用147
第四节 生物芯片与肿瘤个体化分子诊断及分期148
一、生物芯片与肿瘤的血清学分子诊断148
二、生物芯片与肿瘤组织的分子诊断149
三、生物芯片与肿瘤的分子分期149
第五节 生物芯片与肿瘤个体化预后预测150
第六节 生物芯片与肿瘤个体化治疗151
一、生物芯片在指导肿瘤手术方面的应用151
二、生物芯片在指导肿瘤药物治疗方面的应用152
三、生物芯片在指导肿瘤放疗方面的应用153
四、总结153
第十四章 个体化医学的应用156
第一节 肿瘤分子诊断156
一、肿瘤分子诊断的应用156
二、肿瘤分子诊断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系统生物学在个体化医学的应用161
第二节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163
一、肿瘤靶向治疗药物163
二、靶向治疗药物疗效预测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166
第十五章 头颈肿瘤个体化治疗169
第一节 头颈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及定义169
第二节 常见头颈肿瘤的生物学特性170
一、头面部皮肤肿瘤和恶性黑色素瘤170
二、鼻腔和鼻窦肿瘤170
三、唇肿瘤171
四、口腔和口咽肿瘤171
五、喉和喉咽肿瘤171
六、甲状腺肿瘤172
七、涎腺肿瘤173
八、头颈部软组织肿瘤173
第三节 头颈肿瘤的个体化医疗原则173
一、头面部皮肤肿瘤和恶性黑色素瘤174
二、鼻腔和鼻窦肿瘤175
三、唇肿瘤175
四、口腔和口咽肿瘤176
五、喉和喉咽肿瘤177
六、甲状腺肿瘤178
七、涎腺肿瘤179
八、头颈部软组织肿瘤180
第四节 头颈肿瘤个体化医疗存在的问题181
第十六章 鼻咽癌个体化治疗185
第一节 鼻咽癌流行病学和病因学185
一、流行病学185
二、病因学185
第二节 鼻咽部的应用解剖188
一、鼻咽的一般形态及大小188
二、咽壁和咽周间隙189
三、鼻咽部的血液供应189
四、鼻咽部的神经189
五、鼻咽部的淋巴引流189
六、颈部淋巴结引流190
第三节 组织学分类191
一、WHO分类191
二、宗永生分类192
第四节 鼻咽癌的临床表现192
一、鼻咽癌局部症状192
二、颈部淋巴结转移193
三、鼻咽癌远处转移表现症状193
第五节 鼻咽癌诊断和鉴别诊断194
一、鼻咽癌窥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194
二、鼻咽癌影像学检查195
三、EB病毒血清学检查197
四、鼻咽癌鉴别诊断197
第六节 临床分期及分子分期198
一、鼻咽癌2008分期(中国)198
二、鼻咽癌UICC分期(第7版,2009)198
三、分子分期199
第七节 放射治疗200
一、放疗靶区200
二、放疗方法201
第八节 放射反应及临床处理204
一、急性放射损伤204
二、晚期放射损伤(慢性放射反应)205
第九节 化学药物治疗206
一、化疗方案206
二、化疗策略207
三、化疗的不良反应209
第十节 手术治疗209
一、鼻咽癌原发灶手术治疗209
二、颈部手术210
三、远处转移灶手术211
第十一节 分子靶向治疗211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211
二、血管生成抑制剂212
三、基因治疗212
第十二节 随访212
一、时间安排212
二、随访内容212
三、主要记录项目212
第十七章 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216
第一节 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与个体化治疗216
一、肺癌病理学类型对治疗疗效的影响216
二、肺癌病理学类型对治疗毒性的影响217
三、肺癌病理学类型的划分217
第二节 肺癌分子标志物与个体化治疗218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18
二、MET基因220
三、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EML4-ALK)220
四、K-ras基因220
五、核苷酸剪切修复复合体5’核酸内切酶(ERCC1)221
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调节亚基(RRM1)221
七、胸苷酸合成酶(TS)221
八、微管蛋白(tubulin)222
九、多耐药基因的联合检测222
第三节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治疗223
第十八章 乳腺癌个体化治疗227
第一节 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基本原则227
一、患者的一般状况228
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229
三、基因标志232
四、分子生物学标志物234
第二节 乳腺癌个体化外科治疗235
一、乳腺癌根治术(Halsted术)235
二、乳腺癌扩大根治术235
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35
四、乳房单纯切除术236
五、保乳手术236
六、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236
第三节 乳腺癌个体化放射治疗236
一、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放疗236
二、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236
三、复发转移乳腺癌放疗237
第四节 乳腺癌个体化化学治疗237
一、乳腺癌新辅助化疗237
二、乳腺癌辅助化疗237
三、转移性乳腺癌化疗237
第五节 乳腺癌个体化内分泌治疗238
一、抗雌激素类药物238
二、芳香化酶抑制剂238
三、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39
四、黄体酮类药物等239
第六节 乳腺癌个体化生物治疗239
一、抗HER2治疗239
二、抗EGFR治疗240
三、抗VEGF治疗241
四、microRNA治疗241
五、其他生物治疗241
第十九章 白血病个体化治疗246
第一节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46
一、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断246
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250
第二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55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断255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257
第三节 慢性白血病260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断260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262
第四节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65
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断265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267
第二十章 肝细胞癌个体化治疗272
第一节 肝细胞癌的概况272
第二节 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法273
一、肝移植273
二、肝切除术274
三、局部消融治疗275
四、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275
五、全身化疗276
六、放射治疗276
七、生物治疗277
八、靶向治疗277
第三节 肝细胞癌的个体化治疗原则278
一、早期肝癌的治疗原则279
二、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279
三、肝癌切除术后辅助性治疗279
四、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280
第四节 肝细胞癌的分期与评估281
第二十一章 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286
第一节 分子靶向治疗287
一、抗EGFR单克隆抗体287
二、抗VEGF单克隆抗体294
第二节 细胞毒药物296
一、5-Fu296
二、奥沙利铂299
三、伊立替康301
四、问题和展望303
第二十二章 肾癌个体化治疗307
第一节 肾癌的发病率307
第二节 肾癌的临床诊断和分期307
一、肾癌的临床诊断307
二、肾癌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308
第三节 局限性肾癌的外科治疗308
一、根治性肾切除308
二、保留肾单位手术309
三、局限性肾癌的其他治疗311
四、局限性肾癌术后辅助治疗311
第四节 局部晚期肾癌的个体化治疗311
一、手术治疗311
二、术后辅助治疗312
第五节 晚期肾癌的个体化治疗312
一、手术治疗312
二、放射治疗312
三、全身治疗313
第二十三章 胃肠道间质瘤个体化治疗315
第一节 概况315
一、流行病学315
二、发病机制315
三、临床表现316
四、诊断方法316
五、病理学特征317
六、恶性程度的判定标准317
第二节 胃肠道间质瘤的个体化治疗318
一、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318
二、胃肠道间质瘤的药物治疗320
第二十四章 个体化医学的化疗原则326
第一节 与个体化化疗或靶向治疗相关的组学326
一、临床肿瘤基因组学326
二、肿瘤遗传药理学327
三、蛋白组学327
第二节 基因修饰的方式328
一、单核苷酸多态性329
二、微卫星不稳定性329
第三节 化疗或靶向治疗疗效的个体化预测330
一、基于表型的细胞培养检测330
二、肿瘤活检前化疗敏感性的体内试验330
三、基因表达模式预测癌症对治疗的反应330
四、肿瘤活检的基因组分析331
五、分子水平上的突变检测331
六、寡糖核苷适配子诊断和治疗肿瘤331
七、个体化抗肿瘤药物的筛选331
第四节 基因芯片技术331
第五节 分子靶向治疗332
一、肿瘤标志物332
二、靶向治疗333
三、靶向治疗药物的个体化治疗334
第六节 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指导个体化治疗337
第七节 肿瘤的耐药性与个体化治疗337
第八节 个体化化疗及靶向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38
第二十五章 黑色素瘤个体化治疗341
第一节 黑色素瘤概况和治疗原则341
一、黑色素瘤概况341
二、黑色素瘤治疗原则343
第二节 干扰素的疗效和优势人群345
一、干扰素345
二、聚乙二醇干扰素348
三、干扰素治疗的优势人群348
第三节 白细胞介素-2的疗效和优势人群349
第四节 伊匹单抗的疗效和优势人群349
第五节 达卡巴嗪和替莫唑胺的疗效和优势人群350
第六节 紫杉醇的疗效和优势人群351
第七节 生物化疗的疗效和优势人群351
第八节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和优势人群353
一、黑色素瘤分子分型353
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353
三、展望354
第二十六章 神经瘤个体化治疗358
第一节 神经胶质瘤358
一、概述358
二、病理及转移特点358
三、临床表现360
四、诊断361
五、治疗364
第二节 脑膜瘤380
一、概述380
二、好发部位和病理学特点380
三、临床表现381
四、诊断381
五、治疗382
第三节 垂体腺瘤383
一、概述383
二、病理特点383
三、临床表现383
四、诊断384
五、治疗385
第四节 颅咽管瘤387
一、概述387
二、病理改变388
三、临床表现388
四、诊断389
五、治疗389
第二十七章 妇科肿瘤个体化治疗394
第一节 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394
一、手术治疗395
二、化学治疗398
三、放射治疗400
四、HPV疫苗和免疫治疗401
五、宫颈癌预防进展402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的个体化治疗403
一、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及研究新进展403
二、手术治疗405
三、放疗406
四、化疗407
五、激素治疗408
六、分子靶向治疗408
第三节 卵巢癌的个体化治疗409
一、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探讨409
二、手术治疗412
三、化学治疗415
四、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418
五、其他治疗419
第二十八章 恶性淋巴瘤个体化治疗425
第一节 概述425
一、前驱肿瘤426
二、前驱淋巴性肿瘤426
三、成熟B细胞淋巴瘤427
四、成熟T/NK细胞淋巴瘤428
五、霍奇金淋巴瘤428
第二节 霍奇金淋巴瘤430
一、临床表现与体征432
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433
三、预后评价433
四、霍奇金淋巴瘤的分期435
五、霍奇金淋巴瘤的分期方法435
六、霍奇金淋巴瘤的个体化治疗435
第三节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440
第四节 滤泡性淋巴瘤442
第五节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45
第六节 套细胞淋巴瘤(MCL)449
第七节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449
第八节 成人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450
第二十九章 个体化的体细胞免疫治疗454
第一节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454
第二节 淋巴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的临床应用462
第三节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临床应用463
第四节 CD3单抗活化的杀伤细胞的临床应用465
第五节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临床应用465
第六节 自然杀伤细胞的临床应用469
第七节 自然杀伤T细胞的临床应用473
第三十章 个体化医学放疗原则477
第一节 放射治疗范围个体化477
一、大体肿瘤区477
二、临床靶区482
三、计划靶区483
第二节 放射治疗剂量个体化486
一、放射敏感性及其临床影响因素486
二、确定个体化剂量的实验室研究486
三、时间-剂量-分割因子487
第三节 正常组织损伤488
一、正常组织的放射敏感性488
二、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影响489
三、照射剂量、照射体积与放射耐受490
四、放射反应与放射损伤490
五、部分器官组织放射效应的特点491
第三十一章 个体化医学预防498
第一节 易感人群的普查与个体化医学预防的实施498
一、基因与疾病498
二、易感人群的基因筛查498
三、疾病风险评估与初级卫生保健499
四、个体化医学预防的实施499
第二节 遗传性疾病的个体化预防500
一、遗传性疾病与个体化医学预防的概念500
二、经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的个体化医学预防501
三、多基因和复杂遗传性疾病的个体化医学预防501
第三节 恶性肿瘤的个体化医学预防504
一、恶性肿瘤个体化预防的概述504
二、乳腺癌及卵巢癌个体化医学预防507
三、肺癌个体化医学预防507
四、结直肠癌个体化医学预防508
五、病毒感染相关肿瘤个体化医学预防509
第四节 个体化营养、功能性食物、个体化药物在个体化医学预防中的应用510
一、个体化营养511
二、功能性食物511
三、个体化药物511
第三十二章 影像引导下的肿瘤微创介入个体化治疗515
第一节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概述515
一、肿瘤的血管性微创介入治疗515
二、肿瘤的非血管性微创介入治疗516
三、内支架置入术519
第二节 微创介入治疗与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520
一、微创治疗联合外科治疗520
二、微创治疗联合放疗521
三、微创治疗联合化疗522
四、微创治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522
五、多种微创治疗方法序贯联合治疗523
第三节 根治性肿瘤微创治疗525
第四节 肿瘤微创淋巴结清除526
第五节 M分期细化与肿瘤微创个体化治疗的机遇与挑战526
第六节 个体化、人性化、理性化的建设性的肿瘤治疗模式530
第三十三章 肿瘤个体化医学的逐步形成与展望533
一、肿瘤个体化医学的现状533
二、个体化医学的优点534
三、肿瘤个体化医学存在的困难与问题535
四、展望535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