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盖氏穴位诊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盖氏穴位诊断学
  • 盖国才著;赵志芹整理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3934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穴位-中医诊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盖氏穴位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穴位诊断学的理论基础经络学说1

第一节 经络总论1

第二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2

一、对针感传导的观察2

二、对腧穴疗效的总结2

三、对体表现象的推理3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3

第三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3

一、经络系统表3

二、十二经脉4

三、奇经八脉8

四、十五络10

五、十二经别11

六、十二经筋13

七、十二皮部14

第四节 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15

一、根结与标本15

二、气街与四海17

第五节 经络功能及其临床应用18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18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9

第二章 腧穴总论22

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与分类22

一、十四经经穴23

二、奇穴23

三、阿是穴23

第二节 腧穴的命名23

一、依据所在部位24

二、依据治疗作用24

三、结合中医学理论24

四、利用地貌天体24

五、参照动物名称25

六、借助建筑物名称25

第三节 腧穴的治疗作用25

一、近治作用25

二、远治作用25

三、特殊作用26

第四节 特定穴的意义26

一、五输穴26

二、原穴、络穴28

三、俞穴、募穴29

四、八脉交会穴31

五、八会穴31

六、郄穴32

七、下合穴33

八、交会穴33

第三章 人与自然42

第一节 人体穴位病理信息基础42

一、人生存于宇宙之间非独立个体,人体在不停地与宇宙间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物质进行交换42

二、人体的整体结构,其素质为气、血、筋脉、骨髓、脏腑等八种素质体系43

三、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44

四、发病信息来源44

五、恒动与人体48

六、中医阴阳学说50

七、人体的病理变化51

八、波动信息与人体53

九、精神全息与人体54

十、辨证诊断55

十一、五行学说56

十二、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57

第二节 中医的辨证与现代医学的辨病58

一、探索新型的诊断方法59

二、穴位与神经、血管的关系59

第三节 经络穴位与病理信息60

一、经络、腧穴与疾病61

二、穴位反应与人体健康61

三、病位分经62

四、辨病诊断62

五、精神与健康64

六、对经穴反应的分析65

第四节 体表“穴位”压痛66

一、体表“压痛”的表现形式67

二、穴位阳性反应物68

三、穴位反应的特点68

四、疾病与穴位病理信息69

五、穴位反应差异70

六、分清穴位局部变化70

七、穴位诊断法三大要素70

第五节 穴位诊断优点及应注意事项71

一、穴位诊断的优点71

二、穴位诊断注意事项71

第四章 穴位诊断检查法73

第一节 检查姿势73

第二节 检查步骤73

第三节 中心定位74

第四节 穴位阳性反应的层次74

第五节 穴位触诊法75

第六节 穴位检查记录法76

一、穴位压痛分级76

二、穴位阳性反应物的记录方法76

第五章 肿瘤穴的发现与命名77

第一节 癌症的发病77

第二节 人体癌细胞的形成机制77

第三节 目前对肿瘤病的诊断78

一、现代医学诊断78

二、中医诊断79

第四节 对肿瘤病人的经络穴位调查79

第五节 肿瘤特定穴在足太阳经上出现的意义79

第六节 肿瘤穴的命名及分类80

一、良性肿瘤81

二、恶性肿瘤81

第七节 肿瘤病定性穴的检查方法83

一、姿势83

二、取穴83

三、穴位检查法83

四、内脏病变与穴位信息关系参考表84

五、检查结果84

第八节 对穴位病信息的判断84

第六章 穴位主病表86

第一节 病位分经表86

第二节 特异性穴位及其应用89

一、水分穴89

二、溃疡点90

三、阳陵泉90

四、温溜穴91

五、脾俞穴凹陷92

六、足临泣92

七、结核穴93

八、新内郄穴93

九、新大郄穴94

十、百虫窝穴96

第三节 系统配穴诊断表96

第七章 穴位诊断法的临床应用方法162

第一节 常用的骨度分寸图表162

一、自然标志取穴法167

二、手指同身寸取穴法167

第二节 怎样收集穴位信息168

一、有痛信息168

二、穴位无痛信息169

第三节 确定诊断要分主次169

第四节 穴位检查结果分析步骤170

第八章 临床诊断效果177

第一节 穴位诊断的临床验证177

第二节 双盲试诊178

第九章 为实现穴位诊断现代化而奋斗187

第一节 穴位电活动特性187

第二节 实现穴位诊断客观化的要求189

一、探穴装置的要求条件189

二、穴位测温条件190

第三节 盖氏肿瘤诊断机临床使用报告191

附一《盖氏穴位诊断法》、《盖氏肿瘤诊断机》专家论证会193

附二 盖氏肿瘤诊断机的临床应用197

附三 盖氏肿瘤诊断机临床使用报告210

参考文献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