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孩子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超值白金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孩子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超值白金版
  • 万莹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978751133463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儿童心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孩子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超值白金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孩子13岁以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常识3

第一章 孩子13岁以前,妈妈要懂的儿童基础心理学3

孩子心理发展的起跑线3

生命开始之时,心理发展之初3

基因不是万能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4

走向新世界——分娩对胎儿心理的影响5

早产的孩子心理会有缺陷吗6

探索美丽新世界,婴幼儿生理机能发展7

本能反应,生存的基础7

动作发展,渴望独立的信号8

提前训练对孩子是好还是坏9

青春期序曲,男孩女孩搞分裂10

性别分界——课桌上的“三八线”10

青春期来临,大脑也变化11

情绪化有原因,化学物质在捣蛋12

第二章 孩子13岁以前,妈妈要懂的儿童认知心理学14

感知觉,认知能力的最初发展14

五官动起来,感受摇篮里的小世界14

婴儿也有思维吗15

条件反射——婴儿的特殊记忆16

孩子3岁前的记忆去哪里了17

即使眼不见,心里也在想18

孩子怎么记不住老师的话19

哪个容器里的牛奶多20

以“我”为中心的孩子21

智力发展,心理成长的催化剂23

智力发展有规律,避免“填鸭式开发”23

孩子不哭不闹是好事吗24

智商与天才没有必然关系25

男孩比女孩聪明吗26

语言,表达心理感受的直接武器27

“咿咿呀呀”——掌握语言的准备工作27

孩子说出的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28

不要错过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刻29

从单词到复合句:语言的小宇宙爆发30

孩子可能走进的语言误区:外延过度和外延不足31

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理解你的“正话反说”32

第三章 孩子13岁以前,妈妈要懂的儿童发展心理学34

敏感期——儿童发展进程中的黄金时期34

多样的敏感期行为34

蒙台梭利的九大儿童敏感期35

敏感期决定孩子的一生36

视觉敏感期37

视觉也需要开发吗37

宝宝看的是光影交错39

教大宝宝认识世界的颜色40

听觉敏感期40

有声音就有吸引力40

孩子喜欢“妈妈腔”41

让孩子的听力更上一层楼42

口的敏感期43

口是探索世界的工具43

吃手也是孩子的成长任务44

糖是甜的——给孩子最直观的味觉认知45

嗅觉敏感期46

固定的气味带来安全感46

教孩子认识更多的气味47

触觉敏感期48

让孩子的双手自由舞动48

宝宝爱上黏糊糊的世界49

玩沙、玩水也是触觉锻炼49

动作敏感期50

宝宝的世界变大了50

宝宝爱上了爬楼梯51

让孩子体会改变世界的乐趣52

爱游戏的孩子更灵活53

孩子为什么行动迟缓53

语言敏感期54

感知语言,出生就开始的任务54

学习语言,从重复和模仿开始55

孩子说话晚是大问题吗56

教孩子用语言代替哭泣57

让“口吃”的孩子变成“辩论家”58

第四章 孩子13岁以前,妈妈要懂的儿童社会心理学60

个性,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60

角度不同,心理感受就不同60

外表也会影响孩子个性吗61

孩子能禁得住糖果的诱惑吗62

要时刻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63

道德,孩子价值观的根基64

孩子为什么爱告状64

出于同情的奖励伤害更大65

孩子的暴力行为从何而来66

你的孩子能管住自己吗67

做个小小“社会人”——社会性发展对孩子心理的影响68

妈妈离去,为什么孩子的表现如此不同68

婴猴实验带给人类的启示69

不要擅自剥夺孩子应得的母爱70

同龄人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71

生活就是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社会72

第五章 孩子13岁以前,妈妈要懂的儿童情绪心理学74

情绪,孩子心理的外在表现74

情绪是婴儿交流的手段74

婴儿也会“察言观色”75

孩子为什么会“认生”76

什么是“情绪能力”77

“永远不生气”——环境也能控制情绪78

0~3岁,难舍的情感依恋期79

认识依恋,满足孩子爱的需求79

信任关系的最佳建立期80

自己的孩子自己带81

孩子不认生,不一定是好事82

别让孩子患上“肌肤饥饿症”83

让孩子时刻感受你的爱84

3~6岁,关键的敏感期85

孩子敏感期,妈妈要谨慎85

让孩子在玩耍中度过敏感期86

6~12岁,迷茫的儿童期87

孩子迷茫,你知道吗87

做孩子的灯塔88

帮助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88

别在学习上给孩子施高压89

顽固的“水泥期”90

人生中的两大“水泥期”90

利用“水泥期”塑造好性格91

训练独立的最佳时机92

反叛的抗逆期93

自我意识觉醒的“第一抗逆期”93

心理烦恼的“第二抗逆期”94

掌握技巧,让孩子安全渡过抗逆期95

第六章 孩子13岁以前,妈妈要懂的儿童气质心理学97

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97

孩子气质越早了解,越好教育97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98

测测孩子的气质99

“火爆易怒的小狮子”——胆汁质的孩子100

气质特点:热情似火、行为冲动100

训练孩子的情绪控制力101

以鼓励为主,培养耐性102

“胆小敏感的小鹿”——抑郁质的孩子103

气质特点:细心谨慎、敏感怯懦103

让孩子走出自己的小世界104

多与孩子沟通,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105

“稳重冷静的小乌龟”——黏液质的孩子106

气质特点:专注冷静、固执己见106

摆脱固执的惯性,让孩子学会变通107

创造幽默活泼的环境,给孩子快乐的享受107

“机灵敏捷的小猴子”——多血质的孩子108

气质特点:适应性强,精力分散108

让孩子学会按计划踏踏实实做事109

帮助孩子控制好情绪110

第七章 孩子13岁以前,妈妈要懂的儿童个性心理学112

确定孩子性格,发现性格优势112

什么是九型人格112

成长中的孩子也有九型人格吗114

按天性生长,更容易长成大树115

性格各有优势,家长不必强求115

测一测:确定孩子的“型号”116

“富有正义感的超人”——领袖型孩子120

人格特点:雄心勃勃,控制欲强120

性格枷锁:性情暴躁,独断专行121

开锁密码:“做事要雷厉风行,不要目中无人”122

培养技巧:提高孩子情商,让他淡化追逐权力123

“与世无争的世外高人”——和平型孩子124

人格特点:温和友善,自得其乐124

性格枷锁:内心胆怯,害怕冲突125

开锁密码:“宝贝,你是怎么想的”126

培养技巧:激发孩子斗志,让他勇敢接受竞争127

“注重细节的小监察员”——完美型孩子127

人格特点:责任心强,乖巧听话127

性格枷锁:规矩高于一切,过于追求完美128

开锁密码:“玩就要玩得酣畅淋漓”129

培养技巧:鼓励孩子放松,接受世界的不完美130

“体贴入微的小护士”——助人型孩子131

人格特点:助人为乐,甘于奉献131

性格枷锁:牺牲自己满足他人,拒绝求助132

开锁密码:“你的存在就是最珍贵的礼物”133

培养技巧:告诉孩子爱别人也要爱自己,帮他设定付出底线134

“聚光灯下的主角”——成就型孩子135

人格特点:讲求效率,积极进取135

性格枷锁:嫉妒心强,爱出风头136

开锁密码:“妈妈爱的是你,跟成绩无关”137

培养技巧:让孩子正确认识成功,不要太注重别人眼光138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浪漫型孩子139

人格特点:情感细腻,想象力丰富139

性格枷锁:性格孤僻,喜欢独处140

开锁密码:“你很可爱,好好享受每一天”140

培养技巧: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爱,引导他珍惜已有的事物141

“理智冷静的思想者”——思考型孩子142

人格特点:沉静独立,善于思考142

性格枷锁:行动迟缓,习惯一个人解决问题143

开锁密码:“你的意见对妈妈非常重要”144

培养技巧:给孩子思考的空间,鼓励他及时行动145

“焦虑多疑的小曹操”——怀疑型孩子146

人格特点:注意力集中,责任感强146

性格枷锁:缺乏安全感,爱猜疑147

开锁密码:“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保护你”148

培养技巧:让孩子保持冷静,学会相信他人148

“活泼外向的开心果”——活跃型孩子150

人格特点:喜欢探索,动作夸张150

性格枷锁:专注力差,害怕挫折150

开锁密码:“遇到困难,我们一起面对”151

培养技巧:生活有欢乐也有痛苦,学会承担才能成长152

九型妈妈PK九型娃:巧适合不如会磨合153

以符合孩子性格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153

与孩子性格相同就和谐吗155

妈妈有脾气,九型妈妈大PK155

第八章 孩子13岁以前,妈妈要懂的儿童色彩心理学157

颜色会说话,读懂孩子的色彩心理157

阿尔修勒的儿童色彩心理及性格157

色彩有魔力,意义早知道158

孩子不同,心灵颜色也不一样159

关注色彩警报,完善孩子的情商160

脾气暴躁的红色孩子160

依赖性强的粉红色孩子161

“粗线条”的黄色孩子161

回避竞争的绿色、蓝色孩子162

容易情绪化的紫色孩子163

活力超强的橙色孩子164

老成稳重的咖啡色孩子165

追求完美的白色孩子165

争强好胜的黑色孩子166

色彩妙用:让孩子更快乐167

用色彩完善敏感期167

巧用色彩,改善孩子性格168

良好习惯,色彩来培养169

色彩也能拉近亲子距离169

第九章 孩子13岁以前,妈妈要懂的教育误区171

教育要保持一颗平常心171

玩是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唯一任务171

被剥夺童趣的孩子只能沦为失去养分的花朵172

“小大人”不应成为妈妈炫耀的资本172

幸福和快乐是妈妈最应给予的东西173

关注过程,慎求结果174

把握好自己的角色175

孩子不是大人的宠物,大人也不是孩子的玩具175

妈妈不是孩子的“保护神”177

父母不是监工,教育不能靠“管”177

做妈妈要有大智慧178

做家长要有点儿“悟”性178

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能生搬硬套179

孩子的梦想要保护,“科学家”和“菜农”都不能少180

像珍视宝物一样欣赏自己的孩子181

第十章 孩子13岁以前,妈妈应该阅读的心理学图书183

心是行为的根——国外经典儿童心理学图书183

《儿童心理学手册》:儿童心理学入门必读183

《童年的秘密》:风靡世界的教育著作,解放全球儿童的经典183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发展进程的详细解读184

《人格心理学》:洞悉人格百态,解析孩子人格特质185

《社会心理学》:揭示人与社会的关系,洞察孩子的社会心理185

《申宜真幼儿(0~6岁)心理百科》:与孩子沟通的心理教育经典186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我手画我心,以画解读孩子的心理186

与人玫瑰手自香——国内经典儿童心理学图书187

《接纳孩子》:洞察孩子心理,接纳孩子天性187

《爱和自由》:了解孩子的心路历程187

《长大不容易》:“知心姐姐”的知心话187

下篇:孩子13岁以前,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技巧191

第一章 “小行为大心理”,揭开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真相191

小孩子的“怪癖好”191

孩子为什么爱扔玩具191

孩子为什么总是说“不”192

“人来疯”宝宝心里在想啥193

偷东西的孩子就是贼吗194

怎样剪断妈妈的“小尾巴”194

孩子为什么离不开他的破枕头195

比“网瘾”还可怕的“考试瘾”196

孩子总是欺负同学怎么办197

孩子得了“多动症”怎么办198

这些行为要理解199

孩子打人有原因199

骂人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200

我的孩子是个破坏王201

孩子为什么故意“考砸”202

孩子犯了错误总是狡辩怎么办203

孩子遇到困难只会哭鼻子怎么办203

孩子任性其实是一种心理需求204

“为什么”没有错,回答有技巧205

孩子有自慰行为时应怎么办206

孩子是在自残吗207

第二章 “再穷不能穷精神”,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209

满足孩子家的归属感209

归属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209

缺少归属感,孩子更叛逆210

让孩子顺利找到归属感211

小孩子也需要被尊重212

许下的诺言要实现212

别跟“别人家孩子”比213

尊重孩子的小秘密214

小成员也有权参与家庭讨论215

授予被爱和爱人的体验216

微笑是最甜蜜的礼物216

爱孩子,不妨直接告诉他217

让孩子学会表达爱218

帮助孩子实现自我认可219

珍惜孩子的每一次成功219

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220

和孩子一起设计奋斗目标221

给孩子充分的信任222

信任是最大的尊重222

相信孩子做出的选择223

给孩子一个可以打破的碗224

你信任孩子,孩子就信任你225

距离产生美,让孩子独立自主226

独立意识从娃娃抓起226

别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口号227

创造条件,让孩子独立228

聪明的妈妈要“无为而治”230

第三章 “好妈妈就是好导师”,做好孩子的心灵导师231

孩子迷茫时,做好心灵咨询师231

“妈妈,我从哪儿来”231

“妈妈,我怎么和别人不一样”232

让孩子没有负担地质疑老师233

天上不会掉馅饼,帮孩子拒绝外界的不良诱惑234

孩子有压力时,做好心理治疗师235

及时去掉心理包袱,让孩子轻松前行235

理解孩子,小孩也会“心累”237

开心的父母才有快乐的孩子238

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想法”239

爱能让孩子从沮丧中重生240

及时扑灭不正常的小火苗——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241

恐惧症:生活是黑暗的241

抑郁症:童年是灰色的242

缄默症:沉默不语243

感觉统合失调:都市儿童的流行病244

孤独症:蚂蚁比小伙伴更有吸引力245

怀疑癖:樱桃到底什么颜色的245

强迫症:不断洗手的孩子246

不正常的占有欲:丧失自我的“物质小奴隶”247

给孩子一个宣泄的出口248

坏情绪,不疏导就可能会“决堤”248

不给压力留任何储存空间250

让孩子在涂画中发泄情绪250

给孩子一个专属的宣泄空间251

积极暗示,让孩子摆脱坏心理253

运动,摆脱坏情绪的好办法254

第四章 “心病还需心药解”,由心治疗学习困难症255

谁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255

好奇心是学习的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55

教孩子识字越早越好吗256

孩子厌学,妈妈怎么办257

看似“没用”的书,也许最有用258

阅读量够大,走遍天下都不怕259

巧用心理学,让学习更高效261

为孩子营造最佳的读书氛围261

多种感官齐动员,学习效率提上来262

妈妈假装不知道,虚心向孩子“请教”263

孩子为什么只记得开头和结尾264

记忆有曲线,别忘捡起旧知识265

别用贿赂向孩子要成绩266

适度减压,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267

要求从低到高,每天进步一点点267

“第一名”不骄傲,“第十名”也很好268

奖励要适当,否则可能毁前程269

孩子遭遇学习低谷怎么办270

给学习压力大的孩子做做情绪疏导271

让自卑的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272

第五章 “妙语生花出奇效”,妈妈会说孩子才会听274

对号入座,不同年龄的沟通小妙招274

0岁至4岁孩子的对话方法274

5岁至小学二年级孩子的对话方法275

小学三年级至青春期孩子的对话方法276

妈妈要会听孩子才肯说277

80/20:对话黄金法则277

孩子有说话的权利,妈妈才有“听话”的机会278

再忙也要留下和孩子对话的时间279

要想好好听,先得好好坐280

做孩子最忠实的倾听者281

妈妈怎么说孩子才肯听282

低声说与大嗓门,哪个更有效282

南风效应:温暖的沟通法最得孩子心283

教育不粗暴,说服有技巧284

超限效应:说教切忌唠唠叨叨285

一个拥抱胜过十次说教286

争论无罪,分辩有理287

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287

让孩子理解你,不是服从你288

巧用“近因效应”,用愉快结束谈论289

给孩子写信也能出奇效290

翻过亲子沟通的围墙291

缺乏沟通时间,你可以试试这样做291

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292

平等协商,让孩子在民主氛围中成长292

第六章 “对症才能下准药”,击破孩子的疑难杂症294

家有小小“电视迷”294

电视不是保姆294

让孩子少看电视,妈妈最好以身作则295

循序渐进,不强行剥夺看电视的权利296

用阅读和亲近大自然的方式对抗电视的诱惑297

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298

不可阻挡的“e”时代298

孩子们都在网上干什么299

你的孩子上网成瘾了吗300

妈妈的“新职业”:网络导航员301

害人不浅的电脑游戏302

电脑游戏是非多,巧妙利用能立功302

如何和游戏上瘾作斗争303

和孩子一起选择游戏、玩游戏304

“追星”是把双刃剑305

疯狂“粉丝”的疯狂举动305

孩子为什么爱追星306

明星不是妈妈的敌人,教会孩子正确追星307

第七章 “人脉即金”,帮孩子轻松搭建“人立方”309

谁偷走了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309

悦纳自己是自信的前提309

建立孩子自信心,从生活点滴做起310

培养幽默感,让孩子更自信311

和孩子一起感受分享的乐趣312

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惠312

特殊待遇是孩子自私的序曲313

让孩子在分享中赢得好人缘315

让宽容增添孩子的魅力316

把自己的宽容传给孩子316

学以致用,让孩子在交往中变得宽容317

宽容之心,让孩子海纳百川318

让孩子勇敢地去交朋友319

离不开父母的孩子交不到朋友319

礼貌待人是孩子的通行证320

把“半生不熟”的人变成好朋友321

训练勇气,让孩子在社交场合不退缩322

把孩子“赶”出门,别让孩子宅在家323

给孩子讲些交往中的小技巧324

第一印象很重要324

别做坏情绪的传染者326

唤醒同理心:给小板凳揉揉疼327

有些话要说,有些话不要说328

好朋友也需要保留一点距离329

让孩子学会拒绝别人330

孩子间闹矛盾,妈妈怎么办331

孩子间的矛盾,就由他们自己去解决331

当孩子遭到朋友的拒绝时怎么办332

别以“保护”的名义“离间”孩子333

小伙伴交往,“以牙还牙”要不得334

教孩子跟小朋友重归于好335

男孩和女孩可以做朋友吗336

“妈妈,我要结婚了!”336

异性友谊≠早恋337

“早恋”的孩子在想啥338

禁果效应:早恋宜疏不宜堵339

第八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可或缺的逆商教育341

告诉孩子:没有人会一直做赢家341

你的孩子是不是个“瓷娃娃”341

世界“不公平”,心情要平静342

要好胜,也要输得起343

放手,让孩子去失败344

不妨给孩子颁个“失败奖”345

“劣性刺激”有必要,给孩子一颗“钻石心”346

请绕行:挫折教育的误区347

孩子遭受挫折后怎么办348

正确归因,让孩子认清事实348

失败也是另一种收获349

别低估了孩子的抗挫力350

鼓励孩子向失败学习351

挫折越多,成长越快352

鼓励孩子多坚持一秒钟353

告诉孩子:你是自己最大的敌人353

让孩子尝到坚持的果实353

让孩子把一件事情坚持做下去354

坚持不一定到底,别让孩子做无谓的坚持355

第九章 “他山之石来攻玉”,给淘气的孩子把把心理脉357

小小淘气包,各有各的淘357

讨好成人的操纵型小淘气357

幽默狡黠的谈判型小淘气358

关注公平的辩论型小淘气358

一心求胜的竞争型小淘气359

刺激至上的冒险型小淘气360

神秘敏感的消极型小淘气361

专治淘气包:用对药才能见疗效362

操纵型:针锋相对,秘密调查都不可取362

谈判型:避免“以恶制恶”,重点关注行动363

辩论型:解释自己的行为没必要,孩子只是需要关注363

竞争型:不要争执或乞求,禁止拿别人作比较364

冒险型:避免战战兢兢,事先提出条件让孩子遵守365

消极型:不要做孩子的激励导师,让他去承担责任366

扭转局面:让淘气的孩子服气366

扭转不良情绪,你需要八个武器366

让淘气包转变的五部曲368

巩固转变成果,养成良好习惯369

第十章 “巧打板子妙给糖”,好妈妈要善用赏识和批评370

孩子喜欢被人夸370

赏识——激发潜能的武器370

多一点赏识,让孩子更看重自己371

真心期望孩子变好,孩子就会更好372

妈妈的谎言也能成“真”373

罗森塔尔效应: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374

赞美做到位,孩子更受用375

赞美孩子,从一言一行开始375

发自内心的表扬才是有效的激励376

表扬要适量,多了孩子烦377

给孩子的奖励要适当378

表扬要高调,批评要低调379

批评不可少,但绝不能多379

批评不是挖苦,别拿讽刺来伤害孩子380

孩子有尊严,尽量私下批评他381

三明治效应:批评需要讲艺术382

用表扬“刺激”孩子主动反省383

让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384

教育孩子不能“心太软”384

让孩子尝尝“自作自受”的后果385

不要因为错误而全盘否定他385

第十一章 “事倍功半要不得”,爱得多不如爱得对387

爱是孩子最不可或缺的情感387

缺爱的孩子易患“心理性矮小症”387

母爱是孩子心理的“安全岛”388

聊天是另一种形式的爱389

别让爱被条件绑架390

溺爱会毁掉孩子的一生391

溺爱其实是一种害391

妈妈注意:这些行为都是溺爱392

溺爱的家庭易养出“心理肥胖儿”393

不要用爱扼住孩子的喉咙393

“我都是为了孩子好”是谬论393

封闭的爱会封住孩子的路395

妈妈要牢记:母爱是为了分离的爱395

父爱,不可缺席与代替396

母爱父爱大不同396

教出坏孩子,爸爸责任大397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教育的大忌398

给予宽严适当的父爱399

别把严格与粗暴画等号400

严格不是粗暴的遮羞布400

精神暴力比肢体暴力更可怕400

粗暴是毁掉亲子关系的刽子手401

畸形的爱只会浇灌出畸形的秧苗402

“遗传”而来的心灵创伤402

不当母爱毁掉孩子一生403

当心孩子患上“母源病”404

第十二章 “润物细无声”,给予孩子高质量的爱406

爱孩子的第一步——认真带孩子406

孩子爱奶奶,隔辈教育好不好406

“高科技”玩具不能代替妈妈的呵护407

“妈妈”不只是称呼,更是一种责任408

你是“亲生后母”吗409

除了钱,孩子更需要妈妈的时间410

好妈妈是孩子成长轨迹的见证者412

职场女性也能做个好妈妈413

让孩子恃宠而不骄414

“宠”和“惯”的区别大414

用行动告诉孩子:无理取闹赢不了415

适当忽略缺点,给孩子留点面子416

别让孩子因病成大王417

给孩子轻松成长的空间418

警惕无意“捉弄”带来的伤害418

贴标签效应:别给孩子乱贴标签419

别让孩子背负自己的梦想420

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421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422

“不放手”来源于妈妈的心理恐惧422

妈妈一天不放手,孩子一天长不大423

别做控制孩子的“遥控器”424

还给孩子五颜六色的童年425

没有异想天开的童年不完整425

多彩的河流是孩子想象力的表现426

和孩子一起进入童话世界427

多一些惊喜,孩子更乐观428

第十三章 “近朱者赤”,好孩子出自好环境430

什么样的水养什么样的鱼430

破窗效应:环境是孩子最好的老师430

别让不良环境毁了孩子的未来431

蕴于生活的身教更具说服力432

孩子亟需的成长环境433

家庭环境决定孩子的成长路线434

“遗传”不是教育失败的借口434

“小冤家”来自“大冤家”435

每个厌书的孩子背后都有厌书的父母436

过高的期待是孩子心灵上的重担437

社会规范影响孩子的心理走向438

让孩子尽早了解一些社会规则438

孩子的第一个“小社会”——幼儿园439

与老师常沟通,联手教出好孩子440

给孩子打一剂不完美的预防针441

第十四章 “永远的避风港”,别让家成为孩子的伤心地442

删去家中不和谐的“音符”442

角色倒置:母亲被儿女保护442

性别错位源自父母的“畸性”养育443

恋父or恋母,过度依赖的恶果444

心理慢性症:太过唠叨的后遗症445

当心成为坏情绪的传染源446

孩子不想要“老头”爸爸446

妈妈太在意别人看法,孩子可能无辜受累447

女强人妈妈:别把权力带回家448

营造幸福的家庭环境449

打造一个五星级家庭449

房间布置也能透出母爱450

幸福的家里没有“瘾君子”452

幸福的家是妈妈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453

不完整的家庭也可以很温暖454

让孩子了解家庭破碎的真相454

向孩子保证:对他的爱永无终止454

别对孩子抱怨前夫或前妻455

让孩子在感激中长大4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