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1949-200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1949-2009
  • 梅新林,曾礼军,慈波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633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934页
  • 文件大小:477MB
  • 文件页数:945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1949-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20世纪中叶学术新传统的确立29

第一节 三重学术传统的划时代变革2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核心地位的确立47

第三节 学术新传统的价值导向56

第四节 学术新传统的范式重建63

第五节 学术新传统的诠释与实践69

第二章 古代文学的社会学研究主潮(上)77

第一节 俞平伯、胡适古代文学研究的批判77

第二节 鲁迅:古代文学研究新权威的树立85

第三节“双百”方针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复兴91

第四节“反右”运动的挫折及其后续影响99

第五节“文化大革命”前夕古代文学研究的起伏107

第三章 古代文学的社会学研究主潮(下)113

第一节 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113

第二节“中间作品”问题的讨论119

第三节 山水诗问题的讨论123

第四节 文学“共鸣”问题的讨论128

第五节 文学遗产问题的讨论133

第六节 重要作家作品的讨论139

第四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泛政治化蜕变149

第一节“阶级斗争论”与学术批判的蜕变149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学术—政治”批判156

第三节“另类”学者群体的避世而作167

第五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矫正与转型177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双重资源和影响177

第二节 三十年学术的反省与扬弃185

第三节 学术“冤案”的“平反昭雪”191

第四节 古代文学研究的重新定位202

第五节 古代文学研究的多元取向210

第六章 古代文学美学研究的先锋意义217

第一节“美”的遮蔽与发现217

第二节 美学家的古代文学研究223

第三节 古代文学界的美学研究229

第四节 美学研究的先锋意义238

第七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方法热243

第一节 人文—自然科学的结合243

第二节 宏观研究思潮的率先兴起248

第三节 方法论的广泛讨论与多向选择256

第四节“三论”等新方法的具体运用264

第五节 新方法热的消退与分流270

第八章 古代文学研究与文化批评277

第一节“文化热”与文化批评的兴起277

第二节 古代文学与神话—原型批评294

第三节 古代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313

第四节 古代文学与制度文化研究326

第五节 古代文学的文化精神研究343

第九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拓展355

第一节 古代文学与史学关系研究356

第二节 古代文学与哲学关系研究388

第三节 古代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415

第四节 古代文学与艺术关系研究440

第五节 古代文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研究484

第十章 古代文学研究与跨文化对话515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引入与发展515

第二节 中外比较之一:渊源研究520

第三节 中外比较之二:影响研究525

第四节 中外比较之三:平行研究535

第五节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544

第十一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本位回归551

第一节 古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困惑551

第二节 人文精神的回归561

第三节 本土话语的回归567

第四节 文学本位的回归571

第五节 文本研究的回归577

第十二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世纪反思584

第一节 世纪反思的学术背景584

第二节 世纪反思的核心内容590

第三节 世纪反思的双重聚焦597

第四节 世纪反思的三大理念610

第五节 世纪反思与学术史研究614

第十三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最新趋向(上)624

第一节 主体凸显:古代文人群体研究624

第二节 时间贯通:古今文学演变研究637

第三节 空间拓展:古代文学地理研究651

第四节 城市抒写:古代城市文学研究662

第五节 家学承传:古代文学世家研究681

第十四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最新趋向(中)694

第一节 边缘活力之一:古代女性文学研究694

第二节 边缘活力之二:古代民间文学研究704

第三节 边缘活力之三:古代民族文学研究709

第四节 边缘活力之四:古代域外汉文研究716

第十五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最新趋向(下)724

第一节 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724

第二节 古代文学的叙事学研究743

第三节 古代文学的阐释学研究750

第四节 古代文学的传播学研究758

第五节 古代文学的译介学研究787

第十六章 古代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797

第一节 文学文献学的理论探讨797

第二节 总集与别集的编纂和整理805

第三节 古代文学的文献研究818

第四节 文学工具书的编纂828

第五节 出土文献的发现与整理837

第六节 古代文学文献的数字化844

第十七章 古代文学史研究进程与成果(上)852

第一节 永无止境的“重写文学史”852

第二节 文学史理论研究的先导作用862

第三节 通代文学史的编写871

第四节 断代文学史的编写879

第十八章 古代文学史研究进程与成果(下)889

第一节 区域文学史的编写889

第二节 分体文学史的编写896

第三节 专题文学史的编写913

第四节 文学史学与古代文学学科建构922

后记9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