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研究
  • 卫智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5954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567页
  • 主题词:荒漠-生态系统-研究-中国;草原生态系统-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植被基本特点及其主要功能特征3

第一章 草原生态系统地理分布与草原植被类型3

第一节 草原生态系统发生形成与草(植)食动物演化3

一、草原生态系统的发生与形成3

二、禾本科植物的演化与分布5

三、禾本科植物与草食动物的协同进化6

四、草原原始放牧畜牧业的起源7

第二节 中国草原生态系统与草原植被类型11

一、地理分布概况11

二、环境状况12

三、草原植被类型13

第三节 内蒙古地区自然条件与草原植被地带性16

一、自然条件16

二、草原植被地带性19

第二章 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基本特征与植被主要特点26

第一节 自然条件27

第二节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基本特征30

第三节 荒漠草原植被组成成分33

一、植物区系地理成分33

二、植物区系成分组成35

第四节 植物群落组成与分布概况36

第五节 荒漠草原植被主要特点39

一、含有一组独特的主导植物种类组成39

二、几种锦鸡儿属植物构成群落的特有旱生小灌木层片40

三、一、二年生植物组成的“夏雨型”层片是一个重要特征40

四、芨芨草盐生草甸群落散布于荒漠草原亚带区域内40

五、出现相邻植被带(亚带)植物种的渗透与群落越带现象41

六、植被低矮稀疏、群落种类组成比较贫乏、结构简单41

七、群落植物生物量地下部分多高于地上部分41

八、饲用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较高42

九、群落地上生物量偏低且波动性较大42

十、氮素在系统内各“库”之间周转速率慢43

十一、群落具有不同水热组合的生态演替系列43

十二、生态系统的生态稳定性较差,生态风险增大44

第三章 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种群的生物生态学特性48

第一节 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48

一、独特的植物区系成分组成48

二、针茅属植物是草原植被的优势成分49

三、小针茅和戈壁针茅两个近似种群落学作用的确定51

第二节 短花针茅种群生长与动态分析59

一、短花针茅种群密度及其动态59

二、短花针茅个体生长与种群生物量的关系62

第三节 荒漠草原群落几种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72

一、小针茅72

二、短花针茅73

三、无芒隐子草73

四、沙生冰草73

五、冷蒿74

六、细叶鸢尾75

七、中间锦鸡儿75

第四节 荒漠草原植物物候学与群落季相特征75

一、物候学观察地区的气候条件76

二、荒漠草原植物物候期与群落季相特征77

第五节 荒漠草原植物种群动态几个问题的探讨98

一、针茅种群植物生长发育与种群年龄状况98

二、种群的替代、渗入与入侵98

三、群落灌丛化的形成与演变99

四、一年生植物在荒漠草原群落中的群落学作用100

五、植被“冬态”研究的缺失及其重要性101

六、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群与动物种群之间在特定时空变化下的相关性101

第四章 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被主要群落类型及其基本特点103

第一节 荒漠草原亚带植被基本特点103

第二节 荒漠草原亚带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与群落学特征105

一、小针茅荒漠草原105

二、短花针茅荒漠草原114

三、戈壁针茅荒漠草原123

四、沙生针茅荒漠草原126

五、芨芨草盐化草甸127

六、荒漠草原隐域性分布的其他植物群落130

第五章 荒漠草原初级生产力形成及其动态研究132

第一节 小针茅荒漠草原初级生产力135

一、小针茅荒漠草原的基本特点135

二、小针茅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动态138

三、小针茅荒漠草原地下生物量动态153

第二节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初级生产力157

一、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基本特点157

二、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动态158

三、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种类构成及其地上生物量动态162

四、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地上生物量对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影响164

五、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状况165

六、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166

七、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168

第三节 荒漠草原其他群落类型初级生产力171

一、戈壁针茅荒漠草原初级生产力171

二、沙生针茅荒漠草原初级生产力172

三、芨芨草盐化草甸初级生产力173

第六章 荒漠草原牧草再生性研究175

第一节 小针茅荒漠草原牧草再生性178

一、刈割强度对小针茅荒漠草原牧草再生性的影响178

二、刈割时间对小针茅荒漠草原牧草再生性的影响180

三、不同利用间隔期对小针茅荒漠草原牧草再生性的影响182

第二节 狭叶锦鸡儿灌丛化小针茅荒漠草原牧草再生性184

一、利用次数对牧草再生性的影响185

二、利用次数对草群结构的影响187

三、不同利用方式对再生草产量的影响199

四、不同利用方式对再生草产量构成的影响200

第三节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牧草再生性204

一、刈割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牧草再生性的影响204

二、利用时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再生性的影响206

三、刈割间隔期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再生性的影响209

四、不同利用方式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牧草根系的影响210

五、刈割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牧草品质的影响211

第四节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牧草的再生性特点213

一、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牧草的群落学作用213

二、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牧草的再生性特点214

三、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牧草再生性的影响因素224

第七章 荒漠草原营养物质动态与氮循环和碳平衡研究229

第一节 荒漠草原群落及主要植物营养物质动态229

一、荒漠草原群落营养物质动态231

二、荒漠草原代表群落及主要植物营养成分242

第二节 荒漠草原牧草贮藏养分积累与消耗规律247

一、牧草贮藏养分含量变化248

二、牧草不同部位贮藏养分含量258

三、刈割对牧草贮藏养分含量的影响260

第三节 荒漠草原氮素循环264

一、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氮素循环264

二、灌丛化小针茅荒漠草原氮素分配及其季节动态284

第四节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放牧系统碳平衡估计288

一、碳输入289

二、碳输出290

三、碳平衡估计291

下篇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利用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95

第八章 荒漠草原放牧系统反刍家畜牧食行为研究295

第一节 放牧家畜牧食行为概述296

一、反刍家畜牧食行为的主要内容296

二、反刍家畜的选择性采食300

第二节 放牧家畜的牧食行为303

一、放牧家畜的日活动行为模式303

二、放牧家畜的采食行为306

三、影响放牧家畜采食行为的因素308

四、放牧家畜对草地的影响——绵羊与山羊对草地践踏作用的比较309

第三节 放牧家畜的选择性采食行为310

一、放牧家畜牧食过程中的空间选择性310

二、放牧家畜的选择性采食319

第九章 荒漠草原载畜率研究326

第一节 载畜率对荒漠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328

一、群落盖度329

二、群落高度331

三、群落密度335

第二节 载畜率对荒漠草原生产力的影响335

一、地上净生长量335

二、地上现存量337

三、地下生物量346

四、植物贮藏养分346

第三节 载畜率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347

一、载畜率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349

二、载畜率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351

第四节 载畜率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353

一、放牧家畜的体重变化和产毛量353

二、放牧家畜的能量利用率358

三、放牧家畜的经济效益362

第十章 荒漠草原放牧制度研究365

第一节 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对放牧制度的响应369

一、主要植物种群生长状况369

二、主要植物种群特征372

三、主要植物种群光合特性377

四、主要植物种群资源分配381

五、主要植物种群有性繁殖能力385

六、主要植物种群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388

第二节 植物群落特征对放牧制度的响应389

一、群落特征389

二、群落植物重要值及多样性394

三、群落现存量396

四、草群营养物质动态399

五、土壤种子库403

第三节 土壤理化性质对放牧制度的响应405

一、土壤物理性质405

二、土壤化学性质412

第四节 不同放牧制度下家畜的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417

一、家畜生产性能417

二、经济效益419

第十一章 不同放牧制度植被和土壤的生态特征与空间异质性424

第一节 不同放牧制度和各轮牧小区植物种群的数量生态特征424

一、植物种群种间关系424

二、生态位427

三、排序441

第二节 不同放牧制度和各轮牧小区植被空间异质性446

一、短花针茅的空间异质性448

二、碱韭的空间异质性452

三、无芒隐子草的空间异质性455

第三节 不同放牧制度和各轮牧小区的土壤空间异质性460

一、土壤氮的空间异质性461

二、土壤磷的空间异质性465

三、土壤钾的空间异质性469

四、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473

第十二章 荒漠草原禁牧休牧及家畜舍饲研究476

第一节 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对禁牧休牧的响应477

一、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动态变化477

二、主要植物种群光合特性484

第二节 植物群落特征对禁牧休牧的响应490

一、群落特征动态分析490

二、群落植物重要值及多样性495

三、群落现存量498

四、草群营养物质动态501

第三节 土壤理化性质对禁牧休牧的响应504

一、土壤物理性质504

二、土壤化学性质513

第四节 休牧期家畜舍饲研究518

一、家畜日粮配方及饲料营养成分518

二、家畜日粮配给的营养水平及家畜对营养物质的需要519

三、家畜体重变化520

四、经济效益比较分析521

参考文献522

后记5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