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道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266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环境科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本体论维度15
一、对象性:人的基本规定15
(一)对象性的“自然的存在物”16
(二)对象性的“社会的存在物”17
(三)对象性的“能思想的存在物”20
(四)对象性的“类的存在物”22
(五)对象性的劳动的存在物23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环境哲学意蕴27
(一)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的修正27
(二)人类中心主义“理性人”的扬弃32
三、自然的对象性与对象性的自然37
(一)异在的自然38
(二)属人的自然41
四、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环境哲学意蕴46
(一)非人类中心主义有机论自然观的修正46
(二)人类中心主义机械论自然观的扬弃51
(三)自然观的逻辑的、历史的统一5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价值论维度66
一、自然的对象性价值67
(一)自然的直接对象性价值68
(二)自然的间接对象性价值71
(三)虚幻的价格:自然的对象性价值的表征77
二、对象性活动:自然价值的缘起82
(一)对象性活动:自然价值的生成、创造与实现82
(二)对象性活动:自然价值的主体性赋予与客观性预设86
三、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呵护自然的逻辑91
(一)对象性的人:珍爱自然的逻辑应然92
(二)自然的对象性:关爱自然的逻辑必然98
四、“内在价值论”修正105
(一)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价值论105
(二)内在价值论:价值论上的客观主义109
五、“工具价值论”的扬弃114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工具价值论114
(二)工具价值论:价值论上的主观主义11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方法论维度124
一、“为”与“不为”:对象性活动的总原则125
(一)对自然的“有所作为”126
(二)对自然的“有所不为”133
(三)“为”与“不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39
二、科学技术辩证:人与自然“和解”的实践路径142
(一)科学技术的生态破坏142
(二)科技创新与废物再利用149
(三)科学技术生态观批判156
三、“顺从自然”的方法论的修正169
(一)“顺从自然”与“敬畏生命”169
(二)巴巴盖诺与“真正的社会主义”方法论175
四、“控制自然”的方法论的扬弃190
(一)“强式控制”与“弱式控制”190
(二)弗腊斯与“浅层生态智慧”的方法论19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认识论维度210
一、对象性活动:两种范式统一的“文本”211
(一)对象性活动的方式:两种范式的客观性缘起211
(二)对象性的活动需要:两种范式生发的内在动力217
(三)对象性活动的对象:两种范式统一的“原型”220
二、“生态学范式”修正224
(一)“形而上学的整体主义”224
(二)生态学范式:“片面的合理性”229
三、“科学主义范式”扬弃239
(一)科学主义范式:“极端的正确性”241
(二)辩证思维的“复归”:科学的“阿莉阿德尼线”246
(三)整体主义范式的转向:回归辩证思维方式的哲学进路251
四、两种范式:“必要的张力”255
(一)两种范式的整合:对象性活动的时代要求255
(二)马克思主义:两种范式的藕合与运用260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辩证法维度267
一、对象性活动的辩证法:环境哲学的生态学转向267
(一)“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267
(二)“联系”的辩证法:哲学生态学转向的逻辑273
(三)“发展”的辫证法:生态问题上的前瞻性之必需278
二、自觉的辩证法:环境哲学发展的环节283
(一)以自觉的辩证法扬弃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本体论283
(二)以自觉的辩证法修正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理性主义288
(三)以自觉的辩证法实现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整合289
三、否定的辩证法:环境哲学自身的超越294
(一)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对象性”直观297
(二)非中心化: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践进路300
(三)无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哲学的“新概念”307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历史观维度311
一、历史的人与历史的自然311
(一)历史的人与人的历史312
(二)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317
(三)自然主义的人与自然:静态的非历史的抽象320
二、自然与人的解放327
(一)自然的解放:人的解放的前提327
(二)人的解放:对象性活动的解放336
三、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348
(一)对象性活动:人的社会性存在348
(二)对象性活动:自然与社会的相互渗透350
(三)对象性活动的中介:两个“关系”的“相互制约”353
(四)对象性活动的异化:社会与自然的压迫356
(五)“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自然与社会的和谐360
四、环境哲学:从“浅绿”走向“深绿”364
(一)对否定社会的否定: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364
(二)“敬畏生命”:颠倒的伦理精神372
(三)“顺从自然”:历史虚无主义378
后记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