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法制体系的建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族法制体系的建构
  • 熊文钊主编;郑毅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00151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36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司法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族法制体系的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民族法制体系的基本理论1

第一节 关于民族法制体系的基本范畴1

一、民族法制体系的概念1

二、民族法制体系的基本构成10

三、民族法制体系的基本特征21

四、民族法制体系的功能与价值27

第二节 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32

一、国家统一原则32

二、民族区域自治和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相结合原则34

三、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原则36

第三节 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基本任务41

一、总体目标41

二、基本任务45

第二章 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总结53

第一节 民族法制体系的创建阶段(1947—1956)55

一、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6

二、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57

三、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出台58

四、1954年宪法的制定59

五、创建时期的民族法的实施60

第二节 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8)64

一、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萧条阶段(1956—1966)64

二、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停滞阶段(1966—1978)66

第三节 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恢复与完善(1978—2001)67

一、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恢复阶段(1978—1984)67

二、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完善阶段(1984—2001)72

第四节 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创新发展阶段(2001—今)81

一、民族法律规范体系基本形成82

二、民族法制实施成效显著85

三、民族法制监督工作不断加强89

第五节 新中国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90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民族法制工作的领导91

二、坚持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94

三、正确处理法制共性与民族特点的关系95

四、正确处理法制与政策的关系97

五、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98

六、坚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99

七、大力培养民族法律人才101

第三章 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基本问题103

第一节 民族法制建设的现状103

一、民族法律规范的制定103

二、民族法律规范的实施与监督105

第二节 民族法律法规制定中的基本问题111

一、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尚需完善111

二、民族立法质量有待提高114

三、民族立法不能真正反映市场经济需求116

四、民族法律法规政策化倾向过于突出118

五、没有重视和发挥民族习惯法的重要作用121

第三节 民族法律法规实施中的基本问题124

一、民族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缺乏有效机制124

二、民族法律法规的监督机制尚不完善126

第四节 民族法制观念128

一、民族法制观念的基本涵义及其重要意义128

二、民族法制观念有待强化129

三、民族法学理论研究比较薄弱132

第四章 民族法律136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民族区域自治配套法律规范137

一、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实施与完善137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配套法律建设155

第二节 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立法171

一、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必要性172

二、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现有规定174

三、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规定177

四、制定专门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的立法构想183

第三节 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中关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规定186

一、基本法律中有关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的规定186

二、一般法律中有关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的规定195

三、有关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的规定的评析204

第五章 民族行政法规205

第一节 民族行政法规的现状205

一、民族行政法规的内涵205

二、民族行政法规的成就207

第二节 现行民族行政法规的主要问题217

一、民族行政法规立法工作有待加强217

二、民族行政法规立法数量有待增加218

三、民族行政法规立法质量有待提高218

四、民族行政法规立法程序有待完善219

五、民族行政法规的执行有待推进219

第三节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220

一、制定《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历史背景220

二、制定《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法律意义222

三、《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法律地位效力224

四、《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主要内容224

五、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所面临的挑战227

第四节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229

一、民族乡概述229

二、《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出台始末229

三、《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主要内容231

四、《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法律效力235

五、《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作用237

第六章 自治条例239

第一节 自治条例研究概述239

一、自治条例的概念与内涵239

二、自治条例的性质240

三、自治条例的基本精神241

四、自治条例中自治权的规范分析244

五、自治条例的规范分析245

第二节 自治区自治条例253

一、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发展历程和立法现状253

二、自治区自治条例的法律地位255

三、制定自治区级自治条例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257

四、自治区自治条例出台难的原因分析259

五、走出自治区自治条例出台难困境的对策262

第三节 自治州自治条例265

一、自治州的特殊地位及其立法权依据266

二、自治州自治条例的立法现状267

三、自治州自治条例文本比较分析269

四、自治州自治条例的立法困境273

五、优化自治州自治条例立法机制的对策275

第四节 自治县(旗)自治条例278

一、自治县(旗)自治条例的立法现状278

二、自治县(旗)自治条例文本比较分析278

三、自治县(旗)自治条例实施中取得的成就284

四、自治县(旗)自治条例在立法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85

五、完善自治县(旗)自治条例的对策287

第七章 单行条例291

第一节 概述291

一、单行条例的概念291

二、单行条例与自治条例的区别293

三、单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的区别294

四、单行条例与变通执行和停止执行的区别296

五、单行条例的体例297

第二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单行条例298

一、自治区的单行条例298

二、自治州、自治县的单行条例300

第三节 单行条例变通规定与变通或补充规定的关系探讨302

一、单项法律中的变通或补充规定303

二、变通与补充规定与变通或停止执行的关系307

三、当前单行条例变通规定的基本内容307

四、立法法中变通规定与单项法律中变通与补充规定的关系310

第四节 单行条例存在的问题及完善312

一、当前各地单行条例中存在的问题313

二、完善单行条例的思路320

第八章 民族行政规章327

第一节 行政规章概述327

一、行政规章的性质与位阶327

二、行政规章的制定程序328

第二节 部门行政规章330

一、部门规章及其权限范围330

二、民族事务部门规章333

第三节 地方行政规章336

一、地方行政规章的性质和特点336

二、地方行政规章的制定337

三、地方政府制定的涉及民族事务的行政规章339

第四节 民族事务行政规章的法律分析339

一、民族事务行政规章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339

二、民族事务行政规章不足的原因分析340

第五节 民族事务行政规章的完善341

一、行政立法程序正当性问题342

二、行政立法决策的科学化问题342

三、立法决策的实施问题343

四、行政立法的监督问题344

第九章 规章以下的民族事务管理相关规范性文件346

第一节 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概述346

第二节 涉及民族事务管理的行政规范性文件348

一、国务院部委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348

二、国务院各直属机构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352

三、国家民委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352

四、中央其他机构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354

五、地方各级政府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356

第三节 民族事务管理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358

一、规范性文件清理概述358

二、民族事务管理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程序359

三、民族事务管理规范性文件清理中发现的问题360

第四节 民族事务管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366

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标准366

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范围367

三、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368

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完善370

第十章 民族法律法规的实施及监督374

第一节 民族法律法规的实施374

一、民族法律法规实施的内涵与特征374

二、民族法律法规实施的内容377

第二节 民族法律法规的监督393

一、民族法律法规的监督的内涵与意义393

二、民族法律法规的监督原则395

三、民族法律法规监督机制的现状396

四、民族法律法规监督的展望399

五、民族法律法规监督的评估404

第十一章 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407

第一节 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事件概述407

一、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事件的概念407

二、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事件的类型408

三、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事件的特征409

第二节 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原则410

一、依法处置原则410

二、适度反应原则411

三、信息公开原则412

四、尊重民族风俗原则412

第三节 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事件的应急机制412

一、预警机制412

二、现场处置机制413

三、善后处置机制416

第十二章 预防和化解民族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418

第一节 民族纠纷概述419

一、民族纠纷的概念419

二、民族纠纷的特征419

三、新时期民族纠纷的新问题及其预防422

第二节 人民调解制度426

一、人民调解制度概述427

二、人民调解与民族纠纷化解433

第三节 信访制度435

一、信访制度概述435

二、信访与民族纠纷化解439

第四节 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制度440

一、行政调解制度概述440

二、行政裁决制度概述442

三、行政复议制度概述445

四、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制度与民族纠纷化解448

第五节 诉讼制度448

一、诉讼制度概述449

二、诉讼制度与民族纠纷化解454

第六节 发挥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作用455

一、少数民族习惯法与纠纷解决制度456

二、习惯法与民族纠纷化解459

第十三章 民族事务管理法制化461

第一节 推动民族事务管理法制化的背景、必要性及其基本内容461

一、依法管理民族事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461

二、当前民族事务管理法制化滞后的主要原因464

三、全面推进民族事务管理法制化的原则、要求和目标468

四、全面推进民族事务管理法制化的重点任务469

第二节 重大民族事务民主决策法制化471

一、民族事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之重要性471

二、构建重大民族事务决策法制化的运行机制474

第三节 民族工作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法制化476

一、我国民族工作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476

二、推进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法制化478

第四节 民族事务管理执法体制法制化479

一、当前我国民族事务执法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479

二、提高民族事务管理执法体制法制化水平的具体措施480

第五节 民族事务信息公开制度482

一、涉及民族事务的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482

二、健全民族事务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方面483

第六节 民族事务公众参与制度484

一、民族事务公众参与的必要性484

二、扩大民族工作的公众参与度486

第十四章 民族法制的宣传教育与普及487

第一节 民族法制宣传教育及普及体系概述487

一、概念与内涵487

二、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487

第二节 民族法制宣传教育及普及体系的运转机制490

一、工作格局490

二、工作原则490

三、工作对象和内容491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494

第三节 民族法制宣传、教育及普及形式的创新495

一、工作理念的创新495

二、工作制度的创新496

三、工作方式的创新497

四、工作载体的创新497

五、两个因地制宜的创新范例498

第十五章 民族法制研究与学科建设504

第一节 民族法制理论及其创新研究504

一、加强民族法制的基本研究504

二、开展民族立法研究、应用研究和创新研究510

三、进一步拓展民族法制的研究视野512

第二节 民族法制学术平台建设515

一、民族法制学术平台建设概述515

二、进一加强进民族法学的学术平台建设517

第三节 民族法学学科建设521

一、民族法学自身的学科建设522

二、民族法学相关学科的建设523

三、进一步推动民族法学学科建设的思考527

第四节 民族法制人才培养529

一、民族法制人才培养概述529

二、民族法学教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530

三、具有较深厚民族法学理论功底的管理型人才的培养532

四、进一步加强民族法制人才培养的相关思考533

后记5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