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的视界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化的视界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1032504.jpg)
- 胡炳章,吕学芳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未来出版社
- ISBN:754173560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的视界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哲学3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主流3
一 先秦哲学的滥觞3
(一)先秦哲学概况3
(二)哲学繁荣的社会背景4
(三)先秦主要哲学流派的哲学思想4
(四)先秦哲学对后世的影响7
二 儒学的兴盛与流变7
(一)儒学产生的社会背景7
(二)先秦儒学8
(三)汉代经学11
(四)宋明理学12
(五)近、现代的儒学14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1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1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18
第二章 西方哲学的主流20
一 古希腊、罗马哲学20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概况20
(二)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22
(三)古罗马哲学23
(四)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地位24
二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24
(一)中世纪哲学思想24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26
三 近代西方哲学27
(一)经验主义哲学27
(二)理性主义哲学28
(三)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29
(四)德国古典哲学30
(五)康德与黑格尔31
四 现代西方哲学33
(一)现代西方哲学的背景33
(二)非理性主义哲学34
(三)存在主义哲学35
(四)分析哲学37
(五)科学哲学38
(六)结构主义39
五 后现代哲学40
(一)后现代哲学的形成40
(二)后现代哲学的主要特征41
(三)福柯、利奥塔与鲍德里亚41
(四)后现代哲学的反思43
第三章 中西方哲学的比较45
一 中国哲学的特质45
(一)天人合一45
(二)以人为本46
(三)刚健有为47
(四)贵和尚中47
二 西方哲学的特质48
(一)理性与非理性48
(二)自由与民主50
(三)注重科学51
三 中西方哲学的对话53
(一)对话的背景与态度53
(二)哲学的互补与文化的整合55
(三)构建中国新的哲学精神56
第四章 中国伦理精神58
一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58
(一)人伦关系58
(二)主体道德品格要求60
(三)人性的认同61
二 中国伦理思想的演绎63
(一)伦理思想的孕育期63
(二)伦理思想的封建化时期64
(三)封建伦理思想的终结64
三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65
(一)仁爱孝悌65
(二)谦和好礼66
(三)诚信知报66
(四)精忠爱国67
(五)克己奉公67
(六)修身慎独68
(七)见利思义68
(八)勤俭廉正69
(九)笃实宽厚69
(十)勇毅力行70
第五章 西方伦理精神71
一 西方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71
(一)个人主义72
(二)人道主义72
(三)快乐主义73
(四)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73
二 西方伦理思想的基本轨迹75
(一)古希腊时期75
(二)中世纪时期75
(三)西方近代伦理思想76
(四)西方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78
三 现代西方伦理思潮的基本流派81
(一)现代德国的唯意志论伦理学81
(二)现代英国进化论伦理学82
(三)现代法国生命伦理学82
(四)直觉主义伦理学83
(五)存在主义伦理学84
(六)精神分析伦理学84
(七)美国实用主义伦理学85
第二编 历史89
第六章 中华文明89
一 先秦文明90
(一)巫史勃兴90
(二)文字的创造91
(三)青铜时代93
(四)《周易》文化95
二 走向盛唐96
(一)秦帝国的创立96
(二)汉代的文化制度97
(三)经学与谶纬99
(四)盛唐风流100
三 低谷与复兴102
(一)宋朝市井文化的兴起与繁荣102
(二)宋至明清时期的民族文化冲突105
(三)明清时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阻抗107
(四)近现代中国的蜕变与新生109
第七章 西方文明113
一 从希腊到罗马113
(一)爱琴海文明113
(二)希腊文明114
(三)罗马文明117
二 文艺复兴时期119
(一)黎明前的黑暗119
(二)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120
(三)文艺复兴的思想与意义121
三 资本主义的萌芽122
(一)专制主义时代122
(二)理性与科学:启蒙运动123
四 资本主义时代125
(一)拿破仑与欧洲125
(二)工业革命128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130
(四)美国独立战争132
(五)自由主义思潮134
五 20世纪西方文明136
(一)历史的噩梦136
(二)思想的震撼与颤栗137
(三)发展的动力与面临的挑战140
第八章 古代东方文明144
一 东方史前文明144
(一)旧石器时代144
(二)新石器时代145
(三)青铜时代147
二 苏美尔文明148
(一)地理环境与古代居民148
(二)苏美尔城邦149
(三)苏美尔的文化成就150
三 古代埃及文明151
(一)法老妪埃及政治151
(二)古代埃及的宗教152
(三)埃及古代知识154
四 巴比伦文明156
(一)古巴比伦历史156
(二)古巴比伦文明156
(三)新巴比伦帝国158
五 亚述文明159
(一)亚述的历史159
(二)亚述的政治、经济与法律160
(三)亚述文化160
六 波斯文明161
(一)波斯帝国的兴起161
(二)大流士改革162
(三)琐罗亚斯德教163
七 印度文明164
(一)印度文明的环境164
(二)印度帝国165
(三)印度的种姓制度166
(四)婆罗门教167
(五)《吠陀》文化168
八 古代美洲文明169
(一)从安第斯文明到印加文明169
(二)印加文明171
(三)奥尔梅克与特奥蒂瓦坎文明172
(四)玛雅文明174
(五)阿兹特克文明175
第三编 政治与法律181
第九章 中国政治、法律思想181
一 国家的起源181
(一)国家的起源181
(二)禁忌与法律183
(三)习惯法185
二 先秦政治、法律思想186
(一)礼治思想186
(二)德治思想187
(三)法治思想188
三 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法律思想190
(一)黄老政治之术190
(二)《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190
(三)文景之治191
(四)董仲舒的君权神授论193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193
四 唐宋时期的政治、法律思想195
(一)《贞观政要》的政治思想195
(二)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196
(三)王安石与熙宁变法198
(四)司马光的保守主义思想199
(五)《唐律疏议》与《宋刑统》199
(六)科举制度202
五 明清时期的政治、法律思想204
(一)明代政治思想204
(二)李贽的政治思想206
(三)王守仁的保守主义207
(四)王夫之的社会进化论207
六 近、现代政治、法律思想208
(一)太平天国政治思想208
(二)洋务派的政治思想209
(三)康有为的政治思想210
(四)梁启超的政治思想212
(五)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213
第十章 西方政治、法律思想217
一 西方古代政治、法律思想217
(一)古希腊的政治思想217
(二)柏拉图的政治、法律思想219
(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220
(四)伊璧鸠鲁与斯多葛学派222
(五)罗马法223
(六)西塞罗的政治、法律思想224
二 中世纪西方政治、法律思想225
(一)教会国家225
(二)异端裁判所226
(三)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227
(四)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法律思想228
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法律思想229
(一)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229
(二)博丹的主权理论230
(三)莫尔与康帕内拉的“乌托邦”思想230
(四)宗教改革家的政治思想232
四 17、18世纪西方政治、法律思想233
(一)格劳秀斯的自然法学233
(二)斯宾诺莎的政治理论234
(三)霍布斯的自然法与国家观念234
(四)洛克的政治思想236
(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237
(六)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239
(七)美国建国时期的政治思想240
(八)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240
五 19世纪西方政治、法律思想241
(一)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政治思想241
(二)黑格尔的政治思想243
(三)边沁的功利主义244
(四)伯克的保守主义245
(五)自由主义思想245
(六)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247
(七)历史法学派248
(八)社会法学派249
六 20世纪西方政治、法律思想249
(一)列宁的政治思想249
(二)韦伯的政治思想252
(三)哈耶克的自由宪政思想253
(四)罗尔斯与《正义论》253
(五)阿尔蒙德的行为主义政治学254
(六)西方马克思主义255
(七)新自然法学派256
(八)现代分析法学257
第四编 经济263
第十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263
一 先秦经济思想263
(一)西周经济思想263
(二)诸子经济思想(上)265
(三)诸子经济思想(下)268
二 封建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上)273
(一)井田制273
(二)丝绸之路274
(三)桑弘羊的重商理论274
(四)王符的农工商并重论275
(五)孔觊的货币思想275
(六)唐代的经济体制276
三 封建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下)278
(一)王安石的经济改革278
(二)苏洵与井田制批判279
(三)叶适的功利主义280
(四)明代经济思想281
(五)清代经济思想284
四 近、现代经济思想285
(一)列强入侵与富国强兵285
(二)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288
(三)毛泽东的经济政策289
(四)邓小平的经济理论291
第十二章 西方经济思想294
一 西方古代经济思想294
(一)古希腊经济思想294
(二)古罗马经济思想297
(三)西欧封建时代的经济思想299
二 近代经济思想301
(一)重商主义301
(二)重农主义303
(三)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304
(四)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306
(五)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307
(六)马尔萨斯的人口经济理论308
(七)萨伊的经济学说310
三 19世纪经济思想312
(一)空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312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314
(三)边际效用理论316
(四)新历史学派318
(五)凡勃伦与制度学派319
四 现代经济思想321
(一)马歇尔经济思想321
(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思想322
(三)熊彼特的创新理论324
(四)货币学派327
(五)供给学派328
(六)新制度经济学学派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