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围术期临床监测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围术期临床监测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1032073.jpg)
- 佘守章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6734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77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717页
- 主题词:围手术期-监测-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围术期临床监测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Hemodynamic Monitoring)1
第一节 动脉压监测1
一、无创血压监测2
二、有创血压监测4
三、动脉压监测的临床意义11
第二节 中心静脉压监测12
一、适应证12
二、穿刺插管方法12
三、中心静脉压监测20
四、并发症及防治23
第三节 肺动脉压监测24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25
二、穿刺插管器材和操作方法26
三、临床意义32
四、并发症及防治33
第四节 左房压监测35
一、监测方法35
二、LAP的波形和正常值37
第五节 心输出量监测39
一、创伤性心输出量测定39
二、无创伤性心输出量测定41
第六节 右心功能监测43
一、右心导管技术43
二、心脏超声技术44
三、压力-容积环技术45
第七节 心肌收缩性45
第八节 血管内容量监测48
一、人体体液分布48
二、监测方法48
第二章 心电监测(Monitoring of ECG)52
第一节 一般心电监测52
一、监测方法52
二、正常心电图53
三、异常心电图55
第二节 连续心电监测65
一、床边心电监测65
二、动态心电图66
第三节 心肌缺血监测68
一、常规心电图68
二、运动心电图72
三、心肌缺血总负荷73
四、经食管超声心动图73
五、实验室检查73
第三章 呼吸功能监测(Monitoring of Respiratory Function)75
第一节 通气功能监测75
一、肺容量75
二、动态肺容量76
三、呼吸功能监测78
第二节 通气效应监测81
一、吸入氧分压81
二、肺泡氧分压82
三、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83
四、氧的运输86
五、动-静脉氧差89
六、氧耗89
第三节 脉搏氧饱和度的监测90
一、定义及临床意义90
二、监测仪原理91
三、临床应用94
四、传统SpO2精确度和生理学局限性95
五、传统SpO2常见误差的原因96
六、新型脉搏氧饱和度仪97
第四节 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100
一、二氧化碳的测定100
二、监测仪原理101
三、CO2波形102
四、影响因素109
五、临床应用112
六、局限性112
第五节 机体氧供和氧耗监测112
一、氧在机体中的运输112
二、氧在机体中的利用113
三、机体氧供和氧耗监测114
四、机体氧转运和氧消耗的临床意义116
第四章 呼吸力学监测(Monitoring of respiratory Dynamic)120
第一节 呼吸机制120
一、呼吸压力(Pp)120
二、肺顺应性(CL)121
三、气道阻力123
四、机械通气时的顺应性及阻力125
五、呼吸功(WOB)128
第二节 气道力学的监测132
一、旁气流连续气道监测132
二、监测仪原理133
三、方法137
四、异常图形及处理139
五、临床应用139
六、注意事项141
第三节 围术期呼吸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141
一、麻醉期间的呼吸监测141
二、术后呼吸监测146
三、ICU呼吸衰竭监测147
第五章 脑功能监测(Monitoring of Cerebral Function)151
第一节 脑电图与数量化脑电图监测151
一、常用的脑电监测的方法及原理152
二、数量化脑电图监测的特点157
第二节 脑血流监测——经颅多普勒超声158
一、TCD窗口(TCD window)159
二、颅内动脉的识别160
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161
第三节 脑氧饱和度监测162
一、脑近红外光谱仪的基本原理162
二、脑近红外光谱仪监测的方法163
第四节 颅内压监测165
一、有创颅内压监测法165
二、无创监测法167
第六章 心血管超声监测(Cardiovascular Monitoring with Ultrasound)169
第一节 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类型169
第二节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171
一、基本设备171
二、术中TEE检查方法171
三、术中TEE的临床应用191
四、TEE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应用196
第三节 术中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应用197
第七章 凝血功能监测(Monitoring of Coagulation Function)201
第一节 凝血机制201
一、凝血过程201
二、凝血过程的相关因素及各种凝血物质201
第二节 围术期凝血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204
一、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不全204
二、肝功能不全204
三、麻醉对血细胞凝集的影响205
四、血液稀释与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205
五、特殊手术因素的凝血障碍205
第三节 传统的实验室检查项目206
一、出血时间206
二、血小板计数206
三、凝血酶原时间206
四、凝血酶时间207
五、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07
六、D-二聚物/纤维蛋白裂解产物207
七、激活凝血时间207
第四节 凝血弹性图仪检测208
一、TEG图形及其相应参数208
二、TEG临床检测图形表现210
三、TEG检测的临床应用210
第五节 Sonoclot凝血功能监测212
一、简介和操作原理212
二、Sonoclot标记曲线图212
三、临床应用214
第六节 围术期大出血患者的监测216
一、失血量监测216
二、凝血功能监测217
三、体温监测218
四、内环境监测219
五、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219
六、结语219
第八章 体温监测(Temperature Monitoring)221
第一节 体温调节生理基础221
一、产热和散热221
二、体温调节221
第二节 体温监测226
一、测温方法226
二、测量部位226
三、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228
第三节 围术期异常体温229
一、术中体温异常的因素229
二、低温230
三、体温过高232
第九章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血气监测(Fluid,Electrolyte, Acid-Base Balance and Blood Gas Monitoring)236
第一节 水、电解质平衡监测236
一、水和电解质分布、组成和调节236
二、体液和电解质紊乱及临床监测238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监测246
一、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246
二、酸碱平衡的监测247
第三节 血液气体分析256
一、血气分析血样采集和测量方法256
二、血气分析的常用参数正常值及意义257
三、血气分析与监测新技术259
第十章 肝功能监测(Monitoring of Hepatic Function)263
第一节 肝脏的生理功能263
一、参与物质代谢263
二、药物转化和解毒作用265
三、分泌和排泄功能265
四、其他功能266
第二节 病史和体格检查266
一、病史266
二、体格检查266
第三节 肝功能试验268
一、肝合成功能试验269
二、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276
三、反映肝细胞损害的试验282
四、反映肝免疫调节功能的试验289
五、胆汁淤积的“标记”试验289
六、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验293
七、反映肝癌标志的指标296
第四节 肝血流监测298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298
二、肝血流量监测299
第五节 围术期肝功能监测指标的选择302
一、麻醉期间肝功能的影响因素302
二、肝功能检测的选择305
三、肝功能指标异常患者的术前处理原则308
第六节 围术期肝脏保护治疗进展309
第十一章 肾功能监测(Monitoring of Renal Function)316
第一节 肾脏的生理学基础316
一、肾血流量调节316
二、肾小球滤过率317
三、肾小管的生理功能319
四、渗透压320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320
一、病因和分类320
二、鉴别诊断322
三、急性肾衰竭的预防和治疗323
第三节 围术期肾功能的变化324
一、麻醉药对肾功能的影响324
二、麻醉方法和手术操作的影响327
第四节 肾功能测定方法328
一、影像学检查328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329
三、肾血流量的测定334
四、肾小管功能检查336
五、手术过程中的肾功能监测342
第十二章 内分泌功能监测(Monitoring of Endocrine Function)345
第一节 内分泌功能监测的基本方法345
一、激素或其代谢物的直接测定345
二、测定激素合成、释放的状态346
三、动态功能试验346
四、从代谢紊乱情况间接反映内分泌功能状况346
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功能监测346
一、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346
二、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RH)兴奋试验347
三、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测定348
四、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测定348
五、血浆生长激素(GH)浓度测定349
六、血浆泌乳素(PRL)浓度测定349
七、禁水加压素试验350
第三节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监测351
一、甲状腺摄131I功能试验351
二、血清总甲状腺素T4 (TT4)的测定352
三、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TT3)测定352
四、游离甲状腺素(FT4) 游离T3(FT3)测定352
五、基础代谢率测定353
第四节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检查353
一、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试验(ACTH兴奋试验)353
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354
三、皮质素水试验356
四、尿17-KS测定356
五、尿17-OHCS测定357
六、血皮质醇测定357
第五节 肾上腺髓质功能监测358
一、冷压试验358
二、组胺激发试验358
三、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359
四、酚妥拉明试验360
五、儿茶酚胺的测定361
六、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测定362
第六节 胰腺功能检查362
一、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62
二、血糖测定363
三、血浆胰岛素测定363
四、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364
五、GA测定364
第七节 内分泌危象监测364
一、腺垂体功能减退危象364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365
三、急性肾上腺危象(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365
第十三章 治疗药物和药代动力学监测367
第一节 概论367
一、药物浓度与药理效应367
二、药物治疗窗372
三、影响药物浓度的因素373
第二节 药物浓度的测定376
一、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选择377
二、静脉麻醉药物浓度监测378
三、吸入麻醉药物浓度监测386
第十四章 麻醉深度的监测(Monitoring of Anesthesia Depth)391
第一节 镇静程度与麻醉深度的监测391
一、麻醉深度的定义391
二、催眠、镇痛药与麻醉深度398
三、知晓和记忆399
第二节 几种麻醉深度的监测仪的特点401
一、脑电双频谱指数(BIS)401
二、Narcotrend/脑电/意识深度监测404
三、熵指数406
四、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407
第十五章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监测(Monitoring of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411
第一节 NMT监测的相关概念411
一、神经传递功能监测的概念411
二、NMT监测的基本原理411
第二节 肌松监测仪与NT监测方法412
一、肌松监测仪基本结构412
二、神经刺激器与电刺激参数412
三、NMT监测方法414
第三节 程序控制给药与肌松监测423
一、开环程序控制给药与肌松监测424
二、闭环程序控制给药与肌松监测424
第四节 影响NM T监测的因素425
一、人-机连接介面与参照值校准时机的影响425
二、中心体温与受检部位温度的影响426
三、神经肌肉阻滞后恢复过程中T1 、 TR值过高或不能恢复至参照值的常见因素427
第十六章 血液流变学与微循环监测(Monitoring of Ha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429
第一节 血液流变学监测429
一、临床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指标及其检测仪430
二、血液黏度监测430
三、血沉及血沉方法K值监测434
四、红细胞电泳监测435
五、红细胞变形性测定435
六、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监测437
七、体外血栓形成监测437
八、白细胞流变学监测438
九、血液流变学监测在围术期中的应用439
第二节 微循环监测441
一、微循环结构441
二、微循环各部分的功能443
三、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443
四、微循环的形态学监测444
五、循环功能障碍的监测446
第十七章 围体外循环期监测(Pericardiopulmonary Monitoring)450
第一节 物理观察及温度监测450
一、物理观察450
二、温度监测451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453
一、动脉血压监测453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455
三、肺动脉压监测457
第三节 冠状循环血流监测462
第四节 呼吸监测464
一、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监测464
二、呼吸道监测464
第五节 出血与凝血监测464
一、肝素浓度监测465
二、肝素化效果监测466
三、血液黏滞动力学监测468
第六节 中枢神经监测469
第七节 体外循环系统监测470
一、动脉灌注流量监测470
二、泵压力监测472
三、应用人工肾滤水器时监测473
四、氧合器性能监测474
五、心停跳液方面监测475
六、体外循环中气栓的监测475
七、深低温停循环期间脑灌注时的监测476
八、围体外循环期麻醉药物浓度监测477
第十八章 神经外科麻醉监测(Monitoring of Neurosurgery Anesthesia)478
第一节 脑血流监测478
一、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法479
二、热弥散血流测定法479
三、经颅多普勒480
第二节 颅内压监测481
一、颅内压监测方法481
二、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482
第三节 脑代谢的监测483
一、颈内静脉氧饱和度483
二、近红外光谱仪484
三、脑组织氧分压484
第四节 脑电生理监测485
一、脑电图485
二、诱发电位486
第十九章 胸科手术麻醉监测(Monitoring of Tharocic Surgery)490
第一节 胸科手术围术期监测490
一、胸外科手术围术期基本监测490
二、胸外科手术围术期特殊监测494
第二节 胸科手术麻醉监测异常及处理495
一、心电图监测异常495
二、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异常的处理497
三、血压监测异常的处理497
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异常的处理499
五、中心静脉压监测异常的处理499
六、体温监测异常的处理500
七、呼吸力学监测异常的处理500
第二十章 器官移植手术麻醉监测(Perianesthesia Monitoring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502
第一节 心肺移植患者监测502
一、心肺移植患者围术期监测502
二、心肺移植麻醉监测异常及处理505
第二节 肝脏移植围麻醉期监测510
一、心血管功能监测512
二、心电监测520
三、呼吸功能监测521
四、出凝血功能监测521
五、体温监测523
六、肝、肾功能监测524
七、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监测和血气监测526
八、其他监测527
第三节 胰腺移植患者监测529
一、胰腺移植围术期监测529
二、胰腺移植麻醉监测异常及处理531
第四节 小肠移植患者监测532
一、小肠移植围术期监测内容及要求532
二、小肠移植麻醉监测异常及处理534
第二十一章 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的监测(Monitoring of Geriatric Anesthesia)538
第一节 老年患者手术围术期监测538
一、老年人的主要生理改变538
二、与年龄相关的药理学变化540
三、老年人围术期监测541
第二节 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监测异常及处理547
一、心电图监测常见异常及处理547
二、血流动力学监测常见异常及处理548
三、呼吸功能监测常见异常及处理549
四、肝功能监测550
五、肾功能监测551
六、凝血功能监测551
第二十二章 婴幼儿和小儿手术麻醉监测(Monitoring of Anesthesia for Child and Infant)553
第一节 婴幼儿和小儿手术围术期监测553
一、临床观察553
二、呼吸功能监测554
三、循环功能监测557
四、体温监测559
五、神经肌肉功能的测定559
六、代谢监测559
七、麻醉深度监测560
八、胎儿监测561
第二节 婴幼儿和小儿手术麻醉监测异常及处理563
一、临床观察异常及处理563
二、呼吸功能监测异常及处理563
三、循环监测异常及处理565
第二十三章 产科手术麻醉监测(Monitoring of Obstetric Anesthesia)569
第一节 产科围术期监测内容及要求569
一、常规监测项目569
二、特殊监测项目571
第二节 胎儿监测572
一、胎儿监测的仪器检测572
二、胎儿监测的实验室检测572
三、围术期胎儿监测573
第三节 新生儿监测574
一、新生儿常规监测574
二、新生儿重症的监测574
第四节 产科手术麻醉异常情况监测及处理579
一、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麻醉监测和处理579
二、血小板减少产妇的麻醉监测和处理579
三、高危妊娠产妇麻醉监测和处理582
四、羊水栓塞产妇的麻醉监测和处理588
第二十四章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ENT)手术麻醉监测(Monitoring of ENT Anesthesia)591
第一节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监测591
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麻醉特点591
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麻醉监测592
第二节 常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麻醉的监测要点595
一、耳科手术麻醉监测595
二、鼻内镜手术麻醉监测596
三、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598
四、喉激光手术麻醉599
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手术麻醉监测600
六、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监测603
七、儿童喉乳头状瘤手术麻醉监测604
八、喉癌切除术麻醉监测606
九、甲状腺手术麻醉监测607
第三节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监测异常及处理608
一、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异常处理608
二、SpO2监测异常及处理608
三、气道内压力监测异常和处理609
四、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异常及处理609
五、术中、术后异常出血监测及处理609
第二十五章 手术室外麻醉患者的监测(Monitoring Outside Operating Room)612
第一节 手术室外麻醉监护特点612
第二节 手术室外麻醉监测613
一、监护仪器613
二、监测项目614
第三节 不同种类手术室外患者麻醉与监测614
一、脑血管造影术麻醉与监测614
二、血管栓塞治疗患者麻醉与监测615
三、心导管检查/治疗患者麻醉与监测616
四、电复律患者麻醉与监测618
五、MRI患者麻醉与监测619
六、碎石术患者的监测622
七、术后与转运监测626
第二十六章 疼痛信息的监测与评估(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Pain)628
第一节 疼痛的评估628
一、单维度评估628
二、多维度评估631
三、对交流障碍患者疼痛的客观评估634
四、针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疼痛评估636
五、诊断性治疗对患者疼痛评估639
六、痛觉知觉定量分析仪640
第二节 疼痛相关功能的临床监测641
一、交感神经活性监测641
二、肌力和运动功能监测642
第三节 心率变异性分析与疼痛643
一、心率变异性的发生机制644
二、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644
三、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646
第二十七章 围术期麻醉患者的安全(Perioperative Patient Safety Under Anesthesia)651
第一节 麻醉安全现状651
一、麻醉死亡率的变迁651
二、影响麻醉死亡的相关因素651
第二节 提升手术麻醉患者的安全性652
一、健全临床麻醉安全制度652
二、建立规范化培训655
三、提高临床安全意识657
四、丰富临床知识体系657
附件CSA临床麻醉监测快捷指南(2012版)659
索引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