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蛟河市志 1989-200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吉林省蛟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4300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72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911页
- 主题词:侵权行为-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蛟河市志 1989-200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凡例1
概述3
大事记13
专题记述43
第一篇 建置 区划第一章 地理位置53
第二章 建置沿革53
第三章 行政区划54
第一节 乡镇街区划54
第二节 行政村、居民委区划55
第四章 乡镇街概况56
第一节 新站镇56
第二节 白石山镇61
第三节 天岗镇65
第四节 漂河镇68
第五节 黄松甸镇72
第六节 天北镇75
第七节 拉法镇79
第八节 松江镇83
第九节 庆岭镇86
第十节 新农乡89
第十一节 青背乡92
第十二节 前进乡94
第十三节 池水乡97
第十四节 南岗子乡99
第十五节 乌林朝鲜族乡102
第十六节 奶子山街104
第十七节 长安街107
第十八节 民主街108
第十九节 河南街110
第五章 经济开发区112
第一节 吉林天岗石材产业经济开发区112
第二节 蛟河经济开发区114
第二篇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117
第一节 地层117
第二节 构造118
第三节 岩浆岩118
第二章 地貌119
第一节 地势119
第二节 山脉 山峰120
第三节 地貌类型121
第三章 气候122
第一节 辐射 日照122
第二节 降水123
第三节 风124
第四节 气温124
第五节 湿度124
第六节 霜125
第四章 土壤植被125
第一节 土壤125
第二节 植被126
第五章 自然资源126
第一节 植物资源126
第二节 动物资源127
第三节 矿产资源127
第四节 土地资源128
第五节 水资源128
第六节 旅游资源128
第六章 自然灾害129
第一节 水灾129
第二节 旱灾129
第三节 风雹灾130
第四节 霜冻130
第五节 低温冷害130
第六节 病虫害130
第三篇 人口第一章 人口状况133
第一节 人口数量和变动133
第二节 人口分布133
第三节 家庭规模134
第二章 人口构成134
第一节 性别构成134
第二节 年龄构成134
第三节 民族构成135
第四节 文化构成135
第五节 职业构成135
第三章 计划生育136
第一节 机构136
第二节 计划生育管理137
第三节 宣传教育139
第四节 技术服务140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蛟河市委员会第一章 市委组织机构145
第二章 代表大会148
第一节 中共蛟河市第八次代表大会148
第二节 中共蛟河市第九次代表大会149
第三节 中共蛟河市第十次代表大会149
第四节 中共蛟河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149
第三章 市委重要决策纪略150
第一节 经济工作150
第二节 体制改革153
第三节 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155
第四节 党风廉政建设157
第四章 基层组织158
第一节 党委158
第二节 党组159
第三节 党总支部 党支部172
第五章 组织建设174
第一节 机构174
第二节 党员队伍174
第三节 村党支部建设176
第四节 创优争先活动177
第五节 干部任免177
第六节 干部制度改革178
第七节 干部教育178
第八节 后备干部179
第六章 宣传工作180
第一节 机构180
第二节 理论培训180
第三节 宣传教育181
第四节 新闻舆论182
第七章 纪律检查183
第一节 机构183
第二节 党风党纪党性教育183
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183
第四节 执法监察184
第五节 信访 案件检查185
第六节 纠风专项治理186
第七节 软环境治理187
第八章 统战工作188
第一节 机构188
第二节 民族宗教工作188
第三节 非党和少数民族干部工作189
第九章 政法工作189
第一节 机构189
第二节 治安防范与综合治理189
第三节 专项治理与严打斗争190
第四节 打击邪教190
第五节 治安管理191
第十章 机关工委工作192
第一节 机构192
第二节 政治思想教育192
第三节 组织建设192
第四节 党风廉政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193
第五节 文体活动193
第十一章 党校工作194
第一节 机构194
第二节 党员干部培训194
第三节 学历教育194
第四节 教师队伍195
第十二章 老干部工作195
第一节 机构195
第二节 老干部状况195
第三节 老干部活动195
第四节 老干部待遇196
第十三章 信访工作197
第一节 机构197
第二节 信访案件处理197
第五篇 蛟河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章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201
第一节 蛟河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201
第二节 蛟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201
第三节 蛟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203
第四节 蛟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205
第五节 蛟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208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9
第一节 机构209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例会210
第三章 人大常委会主要工作216
第一节 视察 检查 调查216
第二节 代表评议 述职评议217
第三节 议案 建议意见218
第四节 基层人大218
第六篇 蛟河市人民政府第一章 蛟河市人民政府组织机构223
第二章 基层政府(派出机构)235
第三章 市政府重要会议纪要239
第七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蛟河市委员会第一章 机构249
第二章 政协委员会议250
第一节 政协蛟河县第七届委员会会议250
第二节 政协蛟河市第八届委员会会议251
第三节 政协蛟河市第九届委员会会议251
第四节 政协蛟河市第十届委员会会议252
第五节 政协蛟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会议253
第三章 政协常务委员会议254
第四章 主要工作257
第一节 政治协商 参政议政257
第二节 为经济建设服务258
第三节 提案工作258
第四节 文史资料工作259
第五节 “三胞”联谊工作260
第五章 乡镇街政协小组260
第八篇 工商联 群众与社会团体第一章 蛟河市工商业联合会263
第二章 群众团体263
第一节 蛟河市总工会263
第二节 共青团蛟河市委员会265
第三节 蛟河市妇女联合会267
第三章 社会团体269
第一节 蛟河市残疾人联合会269
第二节 蛟河市科学技术协会271
第三节 蛟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272
第四节 蛟河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273
第五节 蛟河市消费者协会274
第九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一章 机构277
第二章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77
第一节 创建文明村镇277
第二节 创建文明城市278
第三节 创建文明行业278
第四节 市民教育279
第三章 文明风尚279
第一节 喜事新办279
第二节 助人为乐280
第三节 尊老爱幼280
第四节 见义勇为281
第五节 舍己救人282
第六节 拾金不昧282
第十篇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287
第一节 机构287
第二节 案件侦破288
第三节 社会治安290
第四节 巡警291
第五节 技术装备292
第六节 交通管理292
第七节 消防管理293
第八节 基层基础工作294
第二章 检察295
第一节 机构295
第二节 刑事检察295
第三节 经济检察298
第四节 渎职检察299
第五节 监所检察299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299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300
第三章 审判300
第一节 机构300
第二节 审判方式改革301
第三节 刑事审判301
第四节 民事审判302
第五节 商事审判303
第六节 行政审判304
第七节 执行305
第八节 审判监督306
第四章 司法行政306
第一节 机构306
第二节 法制宣传306
第三节 依法治市307
第四节 基层工作307
第五节 律师事务310
第六节 公证311
第五章 政府法制工作311
第一节 机构311
第二节 行政执法监督312
第三节 行政复议312
第四节 行政应诉312
第五节 行政确权与行政补偿312
第六节 规范性文件的审核与备案312
第十一篇 民政第一章 机构315
第一节 蛟河市民政局315
第二节 局属事业单位315
第二章 基层组织建设316
第一节 乡镇基层政权316
第二节 “两委”组织317
第三章 优抚安置317
第一节 群众优待317
第二节 国家补助318
第三节 国家抚恤319
第四节 烈士褒扬320
第五节 复员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321
第四章 “双拥”工作321
第一节 拥军优属321
第一节 拥政爱民322
第五章 社会救济322
第一节 灾害救济322
第二节 农村扶贫323
第三节 精减退职职工救济323
第四节 城镇困难户定补及低保324
第五节 收容遣送及救助324
第六章 社会福利324
第一节 五保供养324
第二节 社会福利生产324
第七章 社会行政管理325
第一节 婚姻登记管理325
第二节 收养登记325
第三节 殡葬管理326
第四节 勘界326
第五节 社会团体管理326
第六节 社区服务326
第十二篇 人事 劳动和社会保障第一章 人事329
第一节 机构329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330
第三节 干部来源331
第四节 干部管理333
第五节 干部培训337
第六节 工资福利338
第七节 编制管理342
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345
第一节 机构345
第二节 劳动制度改革345
第三节 劳动力调配346
第四节 工资管理346
第五节 劳动就业347
第六节 劳动监察348
第七节 劳动保险349
第八节 城市扶困351
第九节 劳动仲裁与劳动安全监察352
第十节 社会保险352
第十三篇 军事第一章 人民武装部359
第一节 蛟河市人民武装部359
第二节 基层人民武装部360
第二章 兵役360
第一节 基本情况360
第二节 征兵程序360
第三章 民兵361
第一节 组织建设361
第二节 政治工作361
第三节 军事训练362
第四节 武器装备及管理362
第五节 预备役363
第四章 驻军363
第五章 军(警)民共建363
第六章 人民防空364
第一节 机构364
第二节 人防工程364
第三节 人防组织364
第四节 人防宣传364
第十四篇 农业第一章 机构367
第二章 农村改革367
第一节 耕地经营形式改革367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革368
第三节 税费改革368
第三章 农业生产369
第一节 粮食生产369
第二节 经济作物371
第三节 蔬菜375
第四节 特产业378
第四章 农业技术推广384
第一节 土壤改良384
第二节 新技术推广385
第三节 科技培训387
第五章 经营管理388
第一节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388
第二节 农村审计与检察388
第三节 农村承包合同管理389
第四节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390
第五节 农村会计队伍建设391
第六节 收益分配391
第六章 种子经营管理392
第一节 种子繁育392
第二节 种子购销393
第三节 种子管理394
第七章 农机394
第一节 机构394
第二节 农业机械395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作业399
第四节 农机技术推广及科研成果399
第五节 农机管理400
第八章 畜牧业401
第一节 机构401
第二节 畜禽生产402
第三节 疫病防治404
第四节 畜禽品种改良408
第五节 检疫408
第六节 饲料409
第十五篇 林业第一章 机构413
第一节 蛟河市林业局413
第二节 乡镇林业工作站413
第三节 局属企事业单位413
第二章 体制改革414
第三章 林业资源414
第一节 林地414
第二节 蓄积418
第四章 营林建设419
第一节 采种 育苗419
第二节 植树造林420
第三节 退耕还林421
第四节 生态经济林建设421
第五章 森林经营422
第一节 森林资源调查及区划422
第二节 经营方式423
第六章 森林保护426
第一节 封山育林426
第二节 森林防火426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427
第七章 木材生产428
第一节 采伐428
第二节 储运429
第三节 销售430
第八章 林政管理430
第一节 林权管理430
第二节 林地管理431
第三节 木材管理431
第四节 野生动物保护432
第五节 林业法制432
第九章 林业科技433
第十章 林业综合开发434
第一节 林地复合经营434
第二节 多种经营434
附:驻蛟国、省林业企业435
第十六篇 水利 水产第一章 机构439
第一节 蛟河市水利局439
第二节 乡镇街水利机构439
第二章 水利建设439
第一节 引水工程439
第二节 蓄水工程441
第三节 提水工程443
第四节 防洪工程444
第五节 小水电工程444
第三章 水土保持445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445
第二节 综合治理445
第四章 水利管理449
第一节 水利工程管理449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450
第三节 水利行政执法450
第五章 水产450
第一节 水产资源450
第二节 养殖及捕捞451
第十七篇 工业第一章 机构455
第一节 蛟河市经济贸易局455
第二节 蛟河市对外经济合作局455
第三节 蛟河市工业局455
第四节 蛟河市二轻工业局455
第五节 蛟河市轻工业公司455
第六节 蛟河市冶金机械工业公司456
第七节 蛟河市塑料工业公司456
第八节 蛟河市建材工业公司456
第二章 体制改革456
第一节 承包经营456
第二节 租赁经营456
第三节 企业兼并457
第四节 股份制457
第五节 企业破产457
第六节 企业出售457
第三章 工业体制458
第一节 国有企业458
第二节 集体企业458
第三节 个体私营企业459
第四节 其他企业459
第四章 工业结构461
第一节 产业结构461
第二节 行业结构462
第三节 技术结构463
第五章 企业管理464
第一节 管理体制464
第二节 质量管理465
第三节 劳动人事管理465
第四节 财务管理466
第五节 综合管理467
第六章 行业门类468
第一节 石材工业468
第二节 医药工业470
第三节 机械工业471
第四节 冶金工业472
第五节 建材工业473
第六节 化学工业474
第七节 煤炭工业475
第八节 饮料工业476
第九节 食品工业478
第十节 纺织工业480
第十一节 印刷造纸工业480
第十二节 木制品工业481
第十三节 塑料制品工业482
第十八篇 交通 邮电第一章 机构487
第一节 蛟河市交通局487
第二节 吉林省交通规费征收管理局蛟河稽征所487
第三节 蛟河市邮电局487
第四节 蛟河市邮政局488
第五节 吉林省通讯公司蛟河分公司488
第六节 吉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分公司蛟河营业部488
第七节 中国联通公司蛟河分公司488
第二章 公路488
第一节 公路建设489
第二节 桥涵495
第三节 公路养护496
第四节 公路运输497
第五节 交通管理500
第三章 铁路502
第一节 线路 桥涵502
第二节 蛟河车站502
第四章 邮政 电信504
第一节 邮政504
第二节 电信506
第十九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机构513
第一节 蛟河市建设局513
第二节 吉林供电公司蛟河分公司513
第三节 蛟河市农电局513
第四节 蛟河市环境保护局514
第五节 蛟河市城市管理局514
第二章 规划514
第一节 城市规划514
第二节 乡镇村规划514
第三章 市政建设515
第一节 道路515
第二节 排水518
第三节 路灯518
第四节 广场 公园建设519
第四章 公用事业520
第一节 供电520
第二节 供水524
第三节 供热 燃气525
第四节 环境卫生525
第五节 绿化526
第五章 建筑管理528
第一节 设计528
第二节 施工与工程管理528
第三节 工程质量监督和验收529
第四节 城建(管)企事业单位选介530
第五节 主要建筑物简介531
第六章 房地产532
第一节 住宅建设532
第二节 公房出售534
第三节 房地产交易535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536
第五节 房屋管理537
第七章 城管监察538
第一节 规划监察538
第二节 市容环境和卫生监察539
第三节 市政工程和公用设施监察540
第四节 园林绿化监察540
第八章 环境保护541
第一节 环境污染及治理541
第二节 环境监测544
第三节 环境监理545
第四节 自然保护与生态建设546
第二十篇 旅游第一章 机构549
第二章 旅游资源549
第一节 自然景观549
第二节 人文景观551
第三章 旅游规划与建设552
第一节 规划552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552
第三节 景区建设552
第四章 旅游服务553
第一节 旅游交通553
第二节 旅行社554
第三节 住宿554
第四节 餐饮554
第五节 购物与娱乐555
第五章 旅游宣传555
第六章 旅游线路开发与效益555
第一节 旅游线路开发555
第二节 旅游效益556
第二十一篇 商贸第一章 机构559
第一节 蛟河市商业总公司559
第二节 蛟河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559
第三节 蛟河市物资总公司559
第四节 蛟河市粮食局559
第五节 中油吉林市销售分公司蛟河经营处560
第六节 吉林省烟草公司吉林分公司蛟河经营部560
第七节 蛟河市盐务管理局560
第二章 商贸体制560
第一节 国有商业560
第二节 集体商业561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561
第三章 体制改革561
第一节 国有商业561
第二节 供销商业562
第三节 物资商业562
第四章 商贸经营562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562
第二节 副食品565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566
第五章 粮食567
第一节 体制改革568
第二节 粮食收购569
第三节 粮油销售571
第四节 粮食储运573
第六章 食盐经销574
第一节 食盐加碘574
第二节 购销575
第三节 盐业市场管理575
第七章 烟草专卖575
第一节 烟草销售575
第二节 市场管理576
第八章 农副产品、废旧物资收购577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577
第二节 废旧物资收购578
第九章 餐饮服务业579
第一节 餐饮业579
第二节 旅店业579
第三节 修理业579
第四节 其他服务业580
第十章 物资581
第一节 金属材料581
第二节 化工581
第三节 建筑材料581
第四节 木材582
第五节 煤炭582
第十一章 石油、液化气销售583
第一节 石油销售583
第二节 石油液化气销售584
第十二章 对外贸易584
第二十二篇 财政 税务 金融第一章 财政587
第一节 机构587
第二节 体制改革588
第三节 财政收支589
第四节 财政投资593
第五节 财政管理596
第二章 税务601
第一节 机构602
第二节 体制改革602
第三节 税收603
第四节 征收管理609
第三章 金融611
第一节 机构611
第二节 体制改革613
第三节 货币613
第四节 储蓄 存款616
第五节 信贷618
第六节 结算管理622
第七节 债券623
第八节 金融监管624
第四章 保险624
第一节 机构624
第二节 保险种类625
第三节 保险业务收入626
第四节 保险理赔627
第二十三篇 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631
第一节 机构631
第二节 体制改革631
第三节 计划编制633
第四节 计划实施636
第二章 统计管理643
第一节 机构643
第二节 体制改革643
第三节 统计内容643
第四节 统计调查645
第五节 统计法制建设647
第六节 统计服务647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648
第一节 机构648
第二节 体制改革648
第三节 集贸市场649
第四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652
第五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654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657
第七节 经济合同管理661
第八节 查处违法经营行为662
第四章 质量技术监督663
第一节 机构663
第二节 计量监督管理664
第三节 标准化监督与管理665
第四节 质量监督与管理666
第五节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666
第六节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666
第五章 审计管理667
第一节 机构667
第二节 财政金融审计667
第三节 企业审计668
第四节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审计668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669
第六节 经济责任审计669
第七节 社会审计669
第八节 内部审计670
第九节 审计调查670
第六章 土地管理671
第一节 机构671
第二节 土地调查671
第三节 地籍管理673
第四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676
第五节 土地利用规划676
第六节 耕地保护与开发利用677
第七节 建设用地管理及土地监察680
第七章 矿产资源管理680
第一节 机构680
第二节 矿产资源勘查681
第三节 采矿登记681
第四节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681
第五节 监督管理681
第二十四篇 教育第一章 机构685
第一节 蛟河市教育局685
第二节 直属部门685
第二章 体制改革686
第三章 学前教育686
第一节 幼儿园686
第二节 学前班688
第四章 小学教育688
第一节 学校688
第二节 教学691
第三节 课程设置693
第四节 品德教育694
第五章 中学教育695
第一节 学校695
第二节 教学699
第三节 课程设置700
第四节 品德教育701
第六章 职业技术和中等专业教育702
第一节 职业教育702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703
第七章 高等教育704
第八章 成人教育705
第一节 扫盲705
第二节 文化技术教育705
第九章 少数民族教育705
第十章 特殊教育707
第十一章 教师708
第一节 教师队伍708
第二节 教师进修711
第三节 教师待遇712
第十二章 教育经费713
第一节 教育经费来源713
第二节 教育经费支出714
第十三章 勤工俭学715
第一节 校办工商企业715
第二节 校办农副业716
第二十五篇 科技第一章 机构719
第一节 蛟河市科学技术局719
第二节 蛟河市气象局719
第三节 蛟河市地震办公室719
第四节 科研单位719
第二章 科技队伍721
第一节 科技人员分布721
第二节 科技队伍结构721
第三章 科技活动723
第一节 科技宣传和技术培训723
第二节 技术引进和推广723
第三节 科技信息交流724
第四节 星火计划和科技计划项目724
第五节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724
第四章 科技成果726
第一节 成果鉴定726
第二节 获奖成果726
第五章 地震预测733
第一节 观测网点733
第二节 震情监测733
第三节 防震减灾733
第六章 气象测报734
第一节 设施 设备734
第二节 观测和预报734
第二十六篇 卫生第一章 机构737
第一节 医药卫生行政管理机构737
第二节 药品检验监督机构738
第三节 医药卫生机构738
第二章 体制改革742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742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742
第三节 分配制度改革742
第三章 医疗卫生队伍742
第一节 中医743
第二节 西医743
第三节 护理743
第四章 基本建设与设备746
第一节 基本建设746
第二节 医疗卫生设备746
第五章 医疗与科研747
第一节 医疗747
第二节 医疗保障750
第三节 医教科研750
第六章 卫生防疫751
第一节 环境卫生751
第二节 食品卫生752
第三节 劳动卫生753
第四节 学校卫生755
第五节 传染病防治755
第六节 地方病防治758
第七节 健康教育758
第七章 妇幼保健759
第一节 妇女保健759
第二节 儿童保健760
第八章 医政药政管理761
第一节 医疗市场管理761
第二节 农村医疗管理761
第三节 公费医疗管理761
第四节 药品监督管理762
第五节 特殊药品管理762
第二十七篇 文化 体育第一章 文化765
第一节 机构765
第二节 体制改革765
第三节 群众文化765
第四节 戏剧 曲艺766
第五节 电影767
第六节 图书768
第七节 文学艺术770
第八节 文物772
第九节 文化市场管理773
第二章 体育774
第一节 学校体育775
第二节 群众体育775
第三节 竞技体育776
第四节 体育设施777
第五节 人才培养777
第三章 档案779
第一节 机构779
第二节 档案工作779
第三节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81
第四章 史志781
第一节 机构781
第二节 《蛟河县志》编纂、出版与发行782
第三节 部门志专业志782
第四节 党史782
第二十八篇 广播 电视 报纸第一章 机构785
第二章 广播785
第一节 广播设施及网络建设785
第二节 广播宣传786
第三章 电视788
第一节 电视设施及网络建设788
第二节 电视普及情况790
第三节 电视宣传790
第四章 蛟河报792
第二十九篇 社会生活第一章 人民生活795
第一节 城镇居民收入与支出795
第二节 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795
第三节 衣食住行796
第四节 生活时尚798
第二章 社会习俗801
第一节 婚、丧、寿习俗801
第二节 生产交易风俗802
第三节 节日803
第三章 方言 俗语804
第一节 方言804
第二节 俗语806
第四章 宗教807
第一节 佛教807
第二节 伊斯兰教807
第三节 基督教807
第四节 天主教808
第五节 道教808
第五章 社会陋习与封建迷信808
第三十篇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略811
第二章 人物简介820
第三章 先进人物名表824
附录827
一 重要文献选录827
二 修志文献选辑845
三 补遗849
索引857
一 重要会议857
二 山峰 水库 旅游景区858
三 乡镇街村858
四 机关企事业单位862
五 图表865
六 人名870
编纂始末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