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广播电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广播电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1015571.jpg)
- 郭镇之,苏俊斌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8653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广播电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广播电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21世纪的广播电视2
第一节 全球化与广播电视2
一、全球化时代的媒介环境3
二、市场化条件下的广播电视6
第二节 媒介融合与广播电视7
一、数字化时代的大众传播媒介融合7
二、“走出去”工程与中国媒介的电子融合10
第三节 本书特点与使用方法10
一、文化传播的基本取向11
二、新闻传播的专业视角11
三、框架结构和使用方法12
第二章 大众传播与广播电视16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现代社会16
一、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传播16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19
第二节 广播电视与电子传播23
一、广播电视的定义23
二、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24
第三章 媒介技术与广播电视31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技术过程31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原理和特征34
一、有线广播电视35
二、地面广播电视38
三、卫星广播电视41
第三节 数字化与广播电视44
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44
二、广播电视科技的发展趋势46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体制与监管49
第一节 世界广播电视体制49
一、广播业的管治依据50
二、广播的“公共服务”理念50
三、广播制度的分类及特点51
四、各种广播电视的管治模式56
第二节 中国广播电视体系的制度管理57
一、广播制度的发展58
二、广播电视的体系结构64
三、广播电视行政监管66
第五章 世界广播电视概述69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发展69
一、近代电子传播的先驱69
二、广播的诞生70
三、电视的诞生71
四、广播电视行业的扩展73
第二节 世界广播电视概况74
一、美洲74
二、欧洲76
三、亚洲79
四、大洋洲81
五、非洲82
第六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84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1923—1949)84
一、外国人在中国的广播活动(1923—1949)84
二、早期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1926—1949)84
三、国民政府广播事业的兴衰(1928—1949)85
四、中国共产党广播事业的起源(1940—1949)85
第二节 改革开放之前的共和国广播电视(1949—1978)85
一、共和国早期的广播事业(1949—1966)85
二、“文化大革命”与广播电视(1966—1976)87
三、广播电视的转折与恢复(1976—1978)88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广播电视(1979—2010)89
一、改革开放与电视崛起(1979—1989)89
二、广播电视的市场转型(1990—2010)94
第七章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100
第一节 广播电视语言系统100
一、广播语言101
二、电视语言103
第二节 中国新闻的宣传话语104
一、新闻传播与宣传104
二、中国共产党的宣传传统105
第三节 广播电视新闻的节目类型106
一、广播电视的直接新闻节目106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专栏节目111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体裁特点115
第八章 广播电视与国际传播119
第一节 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理论119
一、国际广播电视的历史120
二、国际传播的理念和争议122
第二节 对外传播与中国形象126
一、广播电视对外宣传的发展与理念127
二、广播电视走出去的实践和思考129
三、改进中国的国际形象132
第九章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类型与编排137
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与特征137
一、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概述138
二、戏剧节目的类型与特征139
三、综艺节目的类型与特征141
四、纪实节目的类型与特征143
五、节目的新形态和新趋势147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策略与方法147
一、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策略148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方法150
第十章 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155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生产过程155
一、生产要素155
二、产品的性质155
三、市场与规制156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市场经营156
一、资源配置方式157
二、收入来源158
三、广告经营161
四、节目经营166
第三节 广播电视的管理168
一、管理者角色168
二、管理的理念170
第四节 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中的利益冲突与伦理准则172
一、个人利益、企业利益以及公共利益172
二、职业伦理与企业责任172
第十一章 广播电视的接受者176
第一节 大众传播受众研究的目标和方法176
一、管理研究与批判研究177
二、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178
第二节 大众传播受众的研究路径179
一、被动的受众:传播效果研究180
二、主动的受众:“使用与满足”研究184
三、视听者接受研究185
四、中国受众研究188
第十二章 广播电视的研究方法191
第一节 研究方法概述191
一、研究方法基本概念192
二、观察方法198
三、实验方法198
四、内容分析法199
第二节 抽样与调查200
一、抽样方法201
二、调查方法203
第三节 收听率、收视率以及节目评估206
一、收听率206
二、收视率210
三、节目评估213
第四节 广播电视研究的伦理原则217
一、自愿原则217
二、无伤害原则218
第十三章 广播电视的法规与政策220
第一节 广播电视法律制度220
一、大众传媒与广播电视法律221
二、对广播电视的行政规制223
三、与广播电视相关的法律诉讼224
第二节 中国广播电视的规制管理227
一、中国广播电视法制的发展227
二、广播电视的法制与规制229
三、广播电视的规制措施230
四、中国广播电视的法律管理232
第十四章 广播电视与道德伦理238
第一节 伦理学基础238
一、伦理道德与法律238
二、西方伦理学理论240
三、中国新闻伦理的发展243
第二节 中国新闻传播伦理问题举隅244
一、新闻造假244
二、冷血“新闻”246
三、隐性采访与偷拍偷录247
四、中外媒介伦理问题249
第十五章 广播电视与媒介批评255
第一节 媒介批评的理论视角255
一、大众传播的传统批评255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视角257
三、媒介批评的主要理论视角258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批判理论258
一、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259
二、文化研究理论的批评范式263
第三节 广播电视批评与媒介素养265
一、对广播电视媒介的批评265
二、广播电视与媒介素养教育269
第十六章 结论:中国广播电视传播业者274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新闻专业主义274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274
二、新闻工作的职业要求275
三、广播电视人的职业特点278
第二节 中国广播电视人的职业要求279
一、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政治使命279
二、中国广播电视的职业准则281
主要参考资料286
附录1 重要人名译名292
附录2 缩略语294
附录3 “60年影像中国”历史资料精选摘要297
编余后记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