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彭玉麟集 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彭玉麟集 2](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0106057.jpg)
- (清)彭玉麟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岳麓书社
- ISBN:978780761110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彭玉麟(1816~1890)-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彭玉麟集 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诗词3
卷一 吟香馆愁草3
道光辛卯,丁大母艰,由皖江别舅氏,侍双亲初归衡阳到衡阳喜作3
感事3
伤遇3
避难4
述怀4
送别杨弼卿茂才4
游浯溪5
广西全州道上5
兴安舟次5
客中感怀5
闻舅氏讣,诗以哭之5
秋夜不寐,时在永州镇幕6
哭外大母王太夫人6
哭唐香崖茂才6
挽竹宾姨氏7
过皖江外氏废宅7
谒余忠宣公墓7
江南舟次漫兴四首7
送夔絮香女弟子侍母携弟,扶父榇回旗,即次留别韵,时在王家营8
黄河北渡漫兴8
赤壁怀古8
春日小斋,时在永阳幕中9
登镇永楼9
留别永州镇官斋诸友二首9
偕胡玉溪茂才游永州朝阳崖,时大旱,归途大雨,喜赋10
贱辰感怀二首10
勉庆儿10
感昔10
步月看菊感怀11
过蕊香书屋感怀11
对镜感赋11
读陶靖节《桃源记》感赋11
梦中得句,醒足成之12
岣嵝峰有鸟夜呼“当时错过”,声清越凄惋,不知何名,其亦精卫、杜鹃之流欤12
庐先慈墓感赋12
感怀12
丙戌春,予病剧,韵仙弟子不远数百里而来视疾,至可感也,因扶疾口占,次其见寄原韵,即以送别13
卷二 从征草14
神滩晚渡14
过黄罴岭14
军中漫兴14
军次藕团马路口战场14
牙屯堡军夜15
下温败贼,即就其垒屯军15
下温军次感怀15
由林溪进军沙宜15
单骑由广西桂林省赴大军16
匹马度万崖山16
大破金峰岭,生擒首逆李元发16
叙功以蓝翎训导列荐章,愧学浅年轻,不敢为人师,力辞。即以自励16
挽麻静庵立斋昆仲阵亡17
墨绖从戎17
创立水军,为肃清长江收复金陵计17
克复湘潭18
克复岳州18
肃清洞庭湖18
攻克武汉18
破田家镇、半壁山及横江铁练〔链〕19
次麻竹师孝廉见赠原韵,即以书感19
久雨排闷,次李鹤人廉访见赠原韵20
悲粤西21
悲湘鄂21
悲江西21
悲皖北21
悲江南22
悲河北22
悲镇扬22
悲苏杭22
悲徽州22
悲闽南23
悲四川23
悲云贵23
军中感兴十首23
攻克九江屠城25
攻克湖口25
攻克彭泽夺回小姑山要隘26
肃清江西全省26
攻克安庆省城26
克复沿江太平、和州、芜湖各郡县26
夜破金陵对江九洑洲27
收复宁国、丹阳、溧水、东坝一带感赋27
攻东坝,斩逆首杨顺清、杨辅清,高淳、溧水二城归降,金陵伪都粮道始断27
肃清长江28
喜收复金陵二首28
唱凯28
贼平后,喜少皋胞弟归来29
赋性二首29
同治八年己已,交卸兵符,乞病归田,述怀十二律,即以留别诸旧好,并长江将士及江南北各省父老29
过皖城王氏故宅感赋31
卷三 巡江草33
壬申春仲,奉朝命巡阅长江五省水师,至六月冒暑抵海口通州狼山,僦白衣庵环翠楼小住,清厘积牍,公暇得四律以遣兴33
梵行庵即景34
川至庵避暑34
佛兴庵访僧弗空不遇34
登狼山大观台34
登狼峰晚眺35
狼山杂咏35
巡阅事竣,由狼山返棹入江,舟次口占35
甲戌巡江抵浙,误传震卿弟凶耗,诗以哭之35
旋得家报,震卿病起,叠前韵寄一笑36
庚辰八月,奉命巡视南洋,便道游普陀洛迦山题壁36
佛顶山摩崖题名36
再题普陀洛迦山36
谒明初康山忠臣庙感怀37
江西鄱阳湖石钟山十四咏37
石钟洞有序37
石钟山38
昭忠祠38
报慈禅林38
坡仙楼38
浣香别墅39
听涛眺雨轩39
芸芍斋39
飞捷楼39
更上层39
且闲亭40
六十本梅花寄舫40
锁江亭40
一览亭40
游桐城浮山二首有序40
晚游沙湖41
胎禽41
江乡41
荆江42
岁晚舟下巴陵漫兴42
卷四 北征草43
壬申秋日,由清江浦登陆路途次口占43
车中漫兴43
宿羊叔子故里43
访羊太傅祠44
游泰山44
琵琶松44
由泰山斗姆殿至玉皇顶口占44
由章夏至杜家庄44
渡齐河45
山行晓霁45
连镇有感45
天津阻水,舍车登舟45
秋日车中漫兴45
九月初六日,于养心殿东暖阁召对,仰蒙温谕,感悚殊深,退食余闲,敬赋一律46
同治十一年壬申九月十五日大婚庆典,恭纪七律十首46
九月十九日赐宴,恭纪七律二十韵48
早朝49
偕宋雪帆侍郎、马雨农阁学游香山感赋49
冬夜不寐,次竹友九弟赠别韵49
朝鲜国使臣朴恒卿珪寿礼部尚书兼枢密院到京,屡过访,甚相洽,临别作此以赠50
冬月乞病回籍,奉命每年巡阅长江一次,诗以纪之50
陛辞出都,留别诸友50
都门晓发50
冬夜月下行车50
车中忆竹友,即次送别原韵51
泰安道中51
车中感兴51
道出沂州府书怀51
车中漫兴52
游泰山绝顶52
游泰山庙52
卷五 续从征草53
癸未秋九月,巡江海事竣,返湘里,适法越构兵,奉朝命往办广东防务,单骑即行53
寄谢韵仙弟子志别53
为雪谷散人写老梅,口占六截以赠有序54
谒南海神广利王庙题壁55
梦亡友情话甚洽,口占志感55
南海军次,病魔作祟,倚枕孤吟,得秋兴二十四律,不过虫声螀语,聊遣愁怀,工拙不计也56
军中除夕,出海防警,用友人寄怀韵60
谢子蓉部郎来书,言其女弟韵仙诗弟子近抱失红之恙,口占代柬,寄以慰之60
得韵仙来函,喜已抚嗣承祧,并惠书画扇,诗以慰之60
乙酉清和,次荫甫亲家见寄予孙婿俞阶青陛云以府案元进院案元志喜原韵,即以此寄贺,兼勉阶青61
感事四律61
广州竹枝词62
登镇海楼口占63
次倪豹岑中丞监临粤闱,和华尧峰提调对月有感,原韵见寄,口占次韵答之63
病中重阳感怀63
戍粤久病,幸庆生还,口占二律63
卷六 退省庵闲草上65
游元墓山圣恩寺65
喜到西湖,口占代柬李筱泉中丞65
俞荫甫太史索画梅花,戏占一绝65
喜晤周缦云山长于崇文书院,口占代柬,即以邀饮66
至山阴谒禹陵66
七星岩亦名柯岩,为越国公杨素修越城命匠凿石而开,幽秀天然66
游兰亭有感66
谒曹娥庙口占67
冒大雨游太湖东洞庭山古雪居,用陶文毅公题壁韵67
还友人屋券口占67
退省庵感兴67
蓉菊山房秋日漫兴68
辛未春南岳纪游69
宿雷溪雨花林69
游华盖、芙蓉、莲花、妙高诸峰途次口占70
宿石涧潭紫盖寺70
黑龙潭70
上封寺看云70
山中漫兴70
宿金宝寺71
辛未九秋,以菊花五百盆作屏山一架,倏为恶客挠折,玉碎金残,飘零满地,感而有作71
喜得俞荫甫山长书71
荫甫以五十自寿诗五首见寄,即次韵书怀答之71
小步孤山探梅,独小青冢上花盛,口占二绝72
游孤山吊林小岩少尉墓73
癸酉春仲,杨石泉中丞、俞荫甫山长约游云栖,先夜大雨,是日大晴,途次口占73
荫甫太史招饮西湖,即席口占73
重九雨中游岳麓书院、万寿寺、云麓宫、禹碑等处,口占四绝73
年年二首74
寄俞荫甫山长,即次其见寄原韵74
卷七 退省庵闲草中75
渡彭蠡湖,大风雨,天地昏黑,怒涛山立。晚泊南康,波平夕霁,口占75
泊甘棠湖,雨后看庐山五老峰75
题湖州赵忠节竹笙遗墨75
秋日焦山漫兴76
荫甫函询湖庵近状,诗以答之,次其见访原韵76
乙亥新春,偕周子岩太史渡湖游孤山,谒和靖先生祠,拜岳武穆墓,归憩苏小慕才亭76
挽湘乡谢烈妇彭贞女诗四首有序77
题恽次山中丞《云圃读书图》遗照78
检阅胡文忠遗函,凄然有赋78
郑小珊尚书于里中来书,索画梅花,率题二截,即以寄怀78
秋日风雨渡洞庭,感怀寄夔竹友79
题张朗斋曜军门《贺兰小猎图》79
麟也鲁,德薄才疏,又寡学问,光阴虚度,无济时艰。年届六旬,怅然有作,得诗八首,用当生挽云尔80
贞女行有序81
王壬秋孝廉寄居吾衡十二载,今倦游归长沙,祖饯,即席口占,以当骊歌82
娥芳女士,王壬秋孝廉淑媛也,于归武冈邓氏,能诗善书,精说文八法,擘窠尤劲,视予如世父。偶寄土仪数事,来书致谢,骈语工丽,蝇头小篆尤精绝。口占二律,代柬复之83
六十贱辰画梅题之83
忆昔感怀,寄示庆儿吉孙83
卷八 退省庵闲草下85
鄱湖忆昔有感85
泛海85
崇明镇孤注海中,别有风景85
过湖州放棹抵塘栖镇86
题徐花农孝廉太夫人郑娱清女士芝兰竹石画卷86
西湖三潭印月平桥方池中向有美人石,坠入深渊久矣。予架木悬绳出之。俞荫甫太史以诗来调戏,次原韵寄答86
湖上即席口占,送王益吾主考入都87
次杜莲衢侍郎赠句原韵87
西湖大雪87
大雪登湖心亭四望,寄怀荫甫亲家87
除夕得荫甫诗函,次韵以答87
何小宋制府赴闽任,于途次寄诗见赠,即次其韵寄怀88
丁丑春,客寄西湖,震卿弟不远数千里来聚首。无几,旋即辞去,口占赠行88
湖楼春暮,杨柳飞绵,漫天匝地,因风相结,大者如球,小者如丸,千百相逐,盘旋可观,戏为一律88
养疴西湖,丁丑春有事出江,何青耜观察寄诗来,倚装次韵答之,即以留别89
题王渠城孝廉太淑人卢兰邻女士《焦尾集》89
超山看梅花89
诂经精舍诸肄业弟子为山长俞荫甫亲家造俞楼别墅,得二律,即颂迁居之喜90
题岳忠武王手稿奏札九篇后91
己卯春暮,黄恕阶侍郎、李黼堂方伯、唐艺农观察、俞荫甫太史偕游花坞,作蝴蝶会,途次口占一律91
重登鄂北大军山,感赋二律,时值端节91
辛巳新年漫兴,时住姑苏,次俞荫甫亲家为文孙阶青完婚志喜见示原韵92
题邓尉山中潘伟如中丞?园梅花画壁92
辛巳冬归渣江老屋感怀92
惜别93
感怀93
寄筱琴贞女94
贱辰避嚣游超山绝顶妙喜寺,步月归舟94
癸未春三月,上虞谢韵仙女史哲嗣以古墨并回文诗《兰湄幻墨图》为贽,请业湖楼,出其《咏絮轩集》,乞点定付刊,题六绝归之94
喜闻夔竹友女弟子哲嗣荣颿观察放直隶口北道,寄竹友志喜并勉荣颿?95
和韵仙春日寄怀原韵96
赎回皖城舅氏旧宅基,新之以为春秋祭产,喜而有作96
自粤航海巡江抵湘,喜赋96
粤防久病,幸撤兵生还渣江老屋感赋97
老鹤丹顶长四寸,不知寿算,归予亦卅年矣。丁亥春正八日,大雪压屋倒,折翅遂毙,诗以挽之97
鹤冢97
戊子秋,天恩高厚,开除兵部尚书实缺,并暂开巡阅长江差事,俟病体稍愈,仍着照旧任事,口占一律,谢恩志感97
诗集补遗98
芸芍斋石刻悼吟香馆萎兰七律二首98
题《梅花图》条屏二首99
题《墨梅图》赠海英五兄大人99
题《墨梅图》100
游磨镜台即赠海岸和尚100
壬申冬乞病还山,留别都门诸友,录呈吟坛,即祈斧政100
癸酉春日游云栖,和俞荫甫太史二首101
丙子仲冬为子方贤世嫡作《梅花图》题咏101
题《水墨梅花中堂图》三首101
睹山下晋殍惨目赋晋饥行102
己卯春暮,偕游花坞作蝴蝶会,途次口占二律103
题曾丞相祠堂103
壬午初春,于西湖为撝五大兄太守作《梅花图》题咏四首104
题《墨梅中堂图》赠雪舟开士104
念奴娇·大江东去105
丁亥谷雨为竞成司马画梅题咏105
钟山杂咏八首105
掬月亭晚眺105
方丈客堂谈禅106
禅林漫兴106
迎薰馆小住106
大佛殿雨霁听晚课106
紫云廊感怀106
游石钟山倚石口占107
绀园书感107
寄舫梅花杂咏汇录九十四首107
归去亭壁醉写梅花题句119
钟山养疴,得杂感十二律借以遣闷120
泊蠡口遣兴121
浦宿121
山居值骤雨122
《疏勒望云图》题咏四首122
掷钵峰顶看卧松寄怀南屏老人123
游福严寺诗二首有序123
梅花杂咏诗四十四首123
纪梦一律寄怀皖江蔡璞斋129
题采石矶太白楼四首129
题聚湖峰130
赠春原一兄130
作《墨梅图》赠式如大兄130
题《墨梅立轴》图130
《梅花图》题咏131
《梅花画》题诗131
联语135
自题门联135
题衡州宋李芾祠135
题衡阳东洲船山书院135
题株洲空灵岸136
题常宁双蹲书院136
题临武文庙136
题洪江衡阳会馆136
题君山二妃墓136
题黄鹤楼137
题鄂州灵泉寺137
题鄂州观音阁137
题黄石东方山138
题吴城望湖亭138
题吴城全楚会馆138
题湖口石钟山楚军水师昭忠祠139
题石钟山楚军水师昭忠祠后庑140
题石钟山昭忠祠船厅140
题石钟山钟进士楼140
题石钟山坡仙楼140
题石钟山慈荫阁141
题石钟山报慈禅林141
题石钟山江天一览亭141
集句题石钟山江天一览亭141
题石钟山听涛眺雨轩141
题石钟山芸芍斋142
题石钟山且闲亭142
题石钟山梅坞亭142
题石钟山锁江亭142
题石钟山迎薰馆142
题石钟山面壁轩143
题石钟山飞捷楼143
题石钟山归去亭143
题六十本梅花寄舫143
题石钟山绿荫深处143
题小姑山小姑庙143
题安庆大观亭144
题安庆城隍庙144
题史阁部祠144
题南昌滕王阁144
题南昌曾文正公祠144
题南京莫愁糊145
题南京莫愁湖胜棋楼145
题南京半山寺146
题南京愚园146
题南京也园146
题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146
题金陵湖南会馆146
题镇江东来祠146
题镇江东升楼147
题镇江招隐寺昭明读书台147
题金山江心寺藏经楼147
题江阴吴季札墓147
题济南极乐祠147
题泰山万仙楼148
题采石矶太白楼148
题杭州宋岳鄂王庙148
题杭州启忠祠148
题西湖林少尉墓148
题俞楼149
题西湖小瀛洲退省庵149
又题西湖退省庵149
题西湖平湖秋月亭150
题西湖小瀛洲牌坊150
题西湖三潭印月150
题杭州仓圣庙150
题杭郡城隍庙150
题杭州凤林寺151
题杭州西湖小瀛洲开网亭151
题杭州中冷泉鉴亭151
题西湖两宜酒肆151
题西湖于谦墓151
题广东越秀山镇海楼151
赠俞樾152
贺百岁寿翁152
赠少介世讲152
赠淡如尊兄152
赠藩仲二兄152
五言联153
六言联153
七言联153
八言联153
挽塔齐布154
挽曾国藩154
挽刘松山154
哭子联154
挽左宗棠155
挽范若士农部155
挽甥155
文集159
重建湖口县城启159
东坡《石钟山记》跋160
石钟山楚军水师昭忠祠记161
鹤皋府君行状164
王太夫人行状166
瓯架山金盆托墓图记169
三修族谱序170
衡西河隆彭氏家庙记172
彭氏迁衡本支传志行状174
新立家塾义田记175
《彭氏迁衡本支职官封赠表》序176
恭录“圣谕十六条”跋176
恭录《钦定大清律例》跋177
《教家格言》跋177
《家范纂要》跋178
《衡西何隆彭氏族谱·生生录》序178
岣嵝峰新修禹庙记179
衡阳昭忠祠记180
剔除长江水师弊病饬示谕182
剔除长江水师弊病通饬示谕一百条183
续修《湖口县志》叙198
皇清诰授奉直大夫员外郎衔刑部主事彭君讳永钊字寄生墓志铭199
《各国通商始末记》叙201
《希贤录》序202
重修周子墓碑记203
周子赐谥从祀考204
鄂不斋诗评205
《盛世危言》序206
赠瑞庵二兄207
书信211
咸丰五年211
致尊大老爷正月十九日211
致骆秉章正月211
致骆秉章二月十九日213
致骆秉章三月初二日216
咸丰七年218
致李续宾正月初四日218
致李续宾二月十一日219
致曾国藩三月十六日220
复李续宾五月十三日221
致李续宾闰五月初五日222
致李续宾七月223
致李续宾李续宜七月十六日225
致李续宾八月初五日226
复李续宾八月十一日227
咸丰八年228
致黄翼升四月初八日228
致李续宾十月十三日228
复郭崑焘十月十四日230
致李续宾十月十四日231
致李续宜十月十六日231
致李续宜十月十八日232
复李续宜十二月初六日233
复李续宜十二月中旬233
复李续宜十二月三十日233
咸丰九年235
复曾国藩五月十五日235
致郭崑焘九月二十九日237
复郭崑焘十二月初七日238
致梅生238
咸丰十年239
复胡林翼四月十五日239
致曾国藩七月十二日240
致郭崑焘八月初四日243
致金国琛九月244
复黄翼升十二月初三日244
咸丰十一年246
致曾国藩二月二十三日246
致曾国藩三月二十五日248
复曾国藩四月初三日249
致曾国藩四月初五日251
致曾国藩六月十一日252
致曾国藩九月十九日253
致胡大任十月初一日254
复曾国荃254
同治元年256
致曾国藩五月初三日256
致曾国藩五月初四日257
致曾国藩五月初五日257
复曾国藩八月十六日259
致曾国藩闰八月十九日260
致曾国藩闰八月二十一日261
致曾国藩闰八月二十四日262
致杨岳斌九月初一日265
致曾国藩九月初四日266
致曾国藩九月初七日267
致曾国藩九月二十六日268
致曾国藩九月二十七日269
复莫友芝九月二十九日271
致曾国藩十月初六日272
致曾国藩十月十七日273
致曾国藩十月十九日274
复曾国藩十月275
致曾国藩十月二十三日277
致曾国藩十月二十五日278
致曾国藩十月二十七日279
致曾国藩十月二十八日280
复曾国藩十一月初二日281
致曾国藩十一月初四日282
复曾国藩十一月初八日283
致曾国藩十一月初九日284
致曾国藩十一月十五日285
致曾国藩十一月二十三日286
致曾国藩十一月二十七日287
复曾国藩十二月初九日288
致曾国藩十二月十三日289
致曾国藩十二月十六日291
致曾国藩十二月二十二日292
同治二年293
复郭崑焘四月二十日293
同治三年294
致曾国藩三月十五日294
致某某八月二十九日295
致曾国藩十月二十一日296
致曾国藩十二月二十五日297
同治四年298
致曾国藩正月十八日298
致曾国藩正月二十三日299
致曾国藩正月二十四日299
复曾国藩二月初四日300
致曾国藩二月十四日301
致万启琛三月初六日302
致万启琛四月初五日302
同治五年304
致曾国藩五月二十二日304
致曾国藩八月305
致杨岳斌十月十三日305
致曾国藩十一月十二日306
同治六年308
致曾国藩四月308
复英翰五月二十一日308
致曾国藩六月二十日309
同治七年310
致曾国藩四月二十七日310
致胡大任七月二十八日311
同治八年312
致郭崑焘十一月一初六日312
同治九年313
致刘崑五月313
复曾国藩七月初五日313
同治十年315
致郭崑焘七月二十日315
致俞樾十一月二十六日316
同治十一年318
致应宝时七月初五日318
复朱学勤九月十三日319
致朱学勤十二月初五日319
同治十二年321
致朱学勤正月初七日321
致朱学勤正月322
致严兰史六月十五日323
复朱学勤六月二十日325
致刘秉璋闰六月十四日326
致李成谋七月初三日327
复李成谋七月初八日327
复刘秉璋七月十九日328
复刘秉璋七月二十二日328
致李成谋七月二十三日329
致李成谋八月初三日330
致朱学勤九月初八日331
复李成谋九月二十日332
复李成谋十月初七日333
复李成谋十月三十日333
同治十三年335
致郭崑焘正月二十一日335
复李成谋四月二十三日335
致刘坤一四月二十三日336
复朱学勤四月二十九日337
复李成谋五月十九日338
致朱学勤六月339
致李成谋八月二十三日341
复朱学勤八月二十四日342
致李成谋九月初九日344
复郭崑焘九月二十八日345
光绪元年347
复李成谋正月十五五日347
复李成谋二月二十一日348
致李成谋二月二十四日348
致刘秉璋五月初九日348
致沈葆桢六月初二日349
复杨昌濬六月二十二日352
复刘秉璋八月初三日353
复刘秉璋八月初七日353
致刘秉璋八月十七日355
致严兰史十一月二十五日355
致严兰史十二月初六日356
光绪二年357
复严兰史三月十八日357
复李成谋三月二十三日357
致李成谋闰五月十四日358
致刘秉璋七月二十七日359
复刘秉璋八月十六日360
复刘秉璋十月二十日360
光绪三年362
复沈葆桢正月初三日362
致刘秉璋364
复刘秉璋七月十七日366
复刘秉璋七月二十六日367
致刘秉璋八月十二日368
复严兰史十二月初九日368
光绪四年370
复严兰史三月初十日370
致郭崑焘四月二十七日371
复刘秉璋五月十六日372
复郭崑焘六月十六日373
复刘秉璋七月初三日374
复郭崑焘九月二十三日375
致严兰史十一月十六日376
致胡大任十二月初十日377
复毛昶熙378
光绪五年379
致胡大任六月十七日379
复严兰史六月十八日380
复唐树森八月二十六日381
光绪六年382
复严兰史正月二十八日382
致郭崑焘三月初六日382
复严兰史三月二十四日383
复唐定奎九月十四日384
光绪七年386
致严兰史正月十五日386
致郭嵩焘七月387
致郭崑焘闰七月十四日387
复夏献云八月二十日388
复郭崑焘九月二十九日388
致彭芍亭十月十一日389
复郭崑焘十月十四日390
致夏献云十月二十二日392
光绪八年393
复夏献云正月二十四日393
致郭嵩焘正月二十六日394
复郭嵩焘三月初七日395
致郭嵩焘三月二十四日396
致左宗棠四月初八日397
复唐定奎九月二十四日398
光绪九年399
致郭嵩焘九月十七日辰刻399
致郭嵩焘九月十七日未刻399
致郭嵩焘九月十八日400
复郭嵩焘十一月二十八日400
光绪十年404
复程桓生二月十八日404
复郭嵩焘三月初三日407
致郭嵩焘七月初七日410
复严兰史八月十六日411
致郭嵩焘九月十二日411
致程桓生十月十二日415
复严兰史十一月二十六日417
致严兰史十二月418
光绪十一年419
复严兰史五月初一日419
致严兰史八月初七日419
致严兰史九月十二日420
光绪十二年421
致阎敬铭二月十九日421
致胡子勋九月二十四日422
复严兰史十一月初二日425
复唐树森十一月初四日426
复兰台427
光绪十三年428
复严兰史正月十九日428
致郭嵩焘十月初八日429
年代待考430
复蔚之430
复张炳堃九月初三日430
复郭嵩焘431
复李成谋431
致李瀚章432
复蔚之432
致何兆瀛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