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配电系统建模与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美)威廉H.克斯汀(WilliamH.Kersting)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9494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配电系统-系统建模;配电系统-系统分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配电系统建模与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配电系统简介1
1.1 配电系统1
1.2 配电变电站1
1.3 辐射状馈线4
1.4 配电馈线分布图5
1.5 配电馈线电气特性7
1.6 小结8
第2章 负荷特性9
2.1 定义9
2.2 单个用户负荷10
2.2.1 需求10
2.2.2 最大需求10
2.2.3 平均需求10
2.2.4 负载系数11
2.3 配电变压器负载12
2.3.1 实际需求13
2.3.2 最大实际需求13
2.3.3 负荷持续时间曲线13
2.3.4 最大非同时需求14
2.3.5 差异系数14
2.3.6 需求率16
2.3.7 利用率16
2.3.8 负荷差异16
2.4 馈线负荷16
2.4.1 负荷分配16
2.4.1.1 差异系数的应用16
2.4.1.2 负荷调查17
2.4.1.3 变压器负荷管理20
2.4.1.4 测量馈线的最大需求20
2.4.1.5 方法的选择21
2.4.2 利用分配的负荷计算电压降21
2.4.2.1 应用差异系数21
2.4.2.2 根据变压器额定功率分配负荷24
2.5 小结25
习题25
第3章 近似分析方法30
3.1 电压降30
3.2 线路阻抗31
3.3 K系数法32
3.3.1 Kdrop系数法32
3.3.2 Krise系数法34
3.4 负荷的均匀分布35
3.4.1 电压降35
3.4.2 线路损耗37
3.4.3 严格的集中负荷模型38
3.5 集中负荷的几何分布40
3.5.1 矩形40
3.5.2 三角形43
3.5.3 梯形46
3.6 小结50
习题50
参考文献54
第4章 架空和地下线路的阻抗55
4.1 架空线路的阻抗55
4.1.1 相位变换的三相线路55
4.1.2 相位不变换的配电线路56
4.1.3 Carson公式57
4.1.4 修正的Carson公式59
4.1.5 架空线路的初始阻抗矩阵60
4.1.6 架空线路的相阻抗矩阵61
4.1.7 序阻抗63
4.1.8 并列架空输电线路68
4.2 地下线路阻抗70
4.2.1 中性线同轴电缆71
4.2.2 屏蔽电缆75
4.2.3 并列地下配电线路78
4.3 小结80
习题81
Windmil作业83
参考文献84
第5章 架空和地下线路的导纳85
5.1 一般电压降方程85
5.2 架空线路86
5.3 中性线同轴地下电缆91
5.4 地下屏蔽电缆94
5.5 序导纳95
5.6 地下线路的导纳96
5.7 小结97
习题97
Windmil作业98
参考文献98
第6章 配电系统线路模型99
6.1 线路的精确模型99
6.2 线路的改进模型104
6.2.1 三线制△形联结线路105
6.2.2 中性线电流和接地电流的计算106
6.3 线路的近似模型108
6.4 改进梯形迭代法112
6.5 并列线路的一般矩阵113
6.5.1 物理上并列的线路116
6.5.2 电气上并列的线路120
6.6 小结123
习题124
Windmil作业128
参考文献128
第7章 电压控制129
7.1 标准电压等级129
7.2 两绕组变压器理论130
7.3 两绕组自耦变压器133
7.3.1 自耦变压器的额定值136
7.3.2 阻抗标幺值138
7.4 分级式调压器140
7.4.1 单相分级式调压器142
7.4.1.1 类型A的分级式调压器142
7.4.1.2 类型B的分级式调压器143
7.4.1.3 常量145
7.4.1.4 线路压降补偿器146
7.4.2 三相分级式调压器150
7.4.2.1 星形联结的调压器151
7.4.2.2 闭合三角形联结的调压器157
7.4.2.3 开环三角形联结的调压器159
7.5 小结168
习题168
Windmil作业172
参考文献172
第8章 三相变压器模型173
8.1 引言173
8.2 一般常量矩阵174
8.3 △-Y(Y侧接地)降压型接线174
8.3.1 电压174
8.3.2 电流178
8.4 △-Y(Y侧接地)升压型接线185
8.5 Y-△(Y侧不接地)降压型接线187
8.6 Y-△(Y侧不接地)升压型接线196
8.7 Y-△(Y侧接地)降压型接线197
8.8 开Y-开△接线201
8.9 Y-Y(Y侧均接地)接线205
8.10 △-△接线207
8.11 开△-开△接线215
8.12 戴维南等效电路218
8.13 小结220
习题221
Windmil作业224
第9章 负荷模型225
9.1 Y型联结的负荷225
9.1.1 恒有功和无功负荷225
9.1.2 恒阻抗负荷226
9.1.3 恒电流模型226
9.1.4 组合负荷模型226
9.2 △型联结的负荷228
9.2.1 恒有功和无功负荷228
9.2.2 恒阻抗负荷229
9.2.3 恒电流模型229
9.2.4 组合负荷模型229
9.2.5 注入△型联结负荷的线电流230
9.3 两相和单相负荷230
9.4 并联电容器230
9.4.1 Y型联结的电容器组230
9.4.2 △型联结的电容器组230
9.5 三相感应电机231
9.5.1 感应电机模型231
9.5.2 T形等效电路235
9.5.3 转差率的计算239
9.5.4 感应发电机241
9.6 小结242
习题242
Windmil作业244
参考文献244
第10章 配电馈线分析245
10.1 潮流分析245
10.1.1 梯形迭代技术245
10.1.1.1 线性网络245
10.1.1.2 非线性网络246
10.1.2 一般馈线248
10.1.3 不平衡三相配电馈线249
10.1.4 改进梯形迭代技术的应用250
10.1.5 综合分析251
10.1.6 负荷分配256
10.1.7 潮流分析总结257
10.2 短路分析257
10.2.1 一般原理257
10.2.2 短路故障260
10.3 小结264
习题264
Windmil作业266
参考文献270
第11章 中间抽头变压器及二次侧线路271
11.1 中间抽头的单相变压器模型271
11.1.1 矩阵方程272
11.1.2 通过二次侧三线制线路为负荷供电的中间抽头变压器276
11.2 中间抽头的Y-△(Y侧不接地)联结变压器280
11.2.1 回代过程方程280
11.2.2 前推过程方程283
11.3 超前开Y-开△型变压器接线289
11.4 滞后开Y-开△型变压器接线291
11.5 四线制二次侧线路293
11.6 综合分析296
11.7 小结302
习题302
Windmil作业303
参考文献304
附录305
附录A 导线数据305
附录B 地下电缆数据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