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0995060.jpg)
- 汪信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227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1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现代社会的发展5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11
第一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本质和特征18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内涵18
(一)创新释义18
(二)科学创新的一般含义22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本内涵26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本质30
(一)探索新的真理30
(二)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33
(三)形成新的思想观念36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特点39
(一)新颖性39
(二)超越性40
(三)独特性42
(四)普遍性44
(五)时代性46
第二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构成要素49
一 创新主体49
(一)创新主体的类型49
(二)创新主体的特质53
(三)创新主体的历史演变58
二 创新对象60
(一)创新对象的类型61
(二)创新对象的特点64
(三)创新对象的生成67
三 创新资源69
(一)创新资源的类型70
(二)创新资源的形成73
(三)创新资源的作用76
第三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础、条件和动力79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础79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实践基础79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论基础82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主体基础85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条件89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时代条件90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论条件92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个人条件93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动力96
(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97
(二)理论自身的矛盾99
(三)主体的自我反思103
第四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能力107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107
(一)知识转化能力108
(二)个性品质109
(三)思想意识112
(四)社会机制114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116
(一)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主观因素116
(二)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客观因素120
三 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基本原则124
(一)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124
(二)形成民主高效的管理体制126
(三)合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129
四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有效发挥的途径130
(一)强化问题意识130
(二)优化思维方式133
(三)健全创新体制136
(四)尊重学术规律140
第五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类型143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问题的复杂性144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表现形式的多样性144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表现形式多样性的原因145
(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的观点分歧149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的划分152
(一)现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划分的主要缺陷152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划分的方法155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本类型158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的个案分析162
(一)普遍创新的个案分析162
(二)特殊创新的个案分析165
(三)综合创新的个案分析167
第六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实现机制173
一 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精神173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174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个体主体精神因素177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社会主体精神因素179
(四)弘扬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精神181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思维机制184
(一)问题机制184
(二)方法机制187
(三)反思机制191
(四)范式机制192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社会建制194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社会体制195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社会机制198
(三)国家创新系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建制化的典型形式199
第七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评价202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评价标准202
(一)创新性标准203
(二)真理性标准206
(三)价值性标准209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评价方式212
(一)同行专家评价212
(二)量化评价216
(三)综合评价219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的科学化223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科学化的意义223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科学化的影响因素226
(三)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科学化的基本原则229
第八章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233
一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现状233
(一)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和社会影响明显改观233
(二)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238
(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241
二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面临的问题245
(一)创新评价不够科学245
(二)创新管理不够完善250
(三)创新氛围不够浓厚255
(四)创新能力仍然不足260
三 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对策262
(一)加强学术队伍建设262
(二)完善创新评价体系265
(三)推进学术规范建设269
(四)严格科研管理272
(五)营造创新氛围275
后记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