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焊接手册 第3卷 焊接结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焊接手册 第3卷 焊接结构](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0993590.jpg)
- 史耀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9282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349页
- 文件大小:715MB
- 文件页数:1379页
- 主题词:焊接-技术手册;焊接结构-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焊接手册 第3卷 焊接结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焊接结构基础1
第1章 焊接结构常用金属材料1
1.1 焊接结构常用金属材料1
1.1.1 结构钢1
1.1.2 特殊钢9
1.1.3 非铁材料13
1.1.4 复合材料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15
1.2 焊接结构选材基本原则18
1.2.1 母材的选择原则18
1.2.2 焊接材料的选择原则20
参考文献21
第2章 焊接接头及其几何设计22
2.1 焊接接头的作用和特点22
2.1.1 焊接接头的作用22
2.1.2 焊接接头的特点22
2.2 焊接接头的几何设计23
2.2.1 焊接接头的分类和基本类型23
2.2.2 熔焊接头的几何设计23
2.2.3 压焊接头的几何设计24
2.2.4 钎焊接头的几何设计28
2.2.5 相关知识链接——铆接接头与栓接接头30
2.3 特殊的熔焊接头的几何设计31
2.3.1 电子束焊接头31
2.3.2 激光焊接头32
2.3.3 电渣焊接头32
2.3.4 焊接节点33
2.4 熔焊接头坡口的几何设计35
2.4.1 坡口与坡口类型35
2.4.2 坡口的几何参数与加工要求36
2.4.3 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接头坡口的几何设计37
2.4.4 埋弧焊接头坡口的几何设计38
2.4.5 坡口的几何设计原则38
2.5 焊接接头几何参数对接头工作应力分布的影响38
2.5.1 熔焊常用接头几何参数对接头工作应力分布的影响39
2.5.2 电阻焊常用接头几何参数对接头工作应力分布的影响44
2.6 焊接接头的几何设计原则44
2.6.1 焊接接头的一般设计原则44
2.6.2 常用焊接接头的几何设计注意事项46
2.7 焊接接头在焊接结构设计图样上的表示方法50
2.7.1 焊缝符号与焊接方法代号50
2.7.2 焊接接头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54
2.8 相关知识链接——结构钢焊接接头的强韧性匹配设计原则59
参考文献60
第3章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61
3.1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及测试61
3.1.1 力学性能试样取样的一般原则61
3.1.2 基本力学性能测试62
3.1.3 焊接接头的断裂韧度68
3.1.4 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69
3.1.5 焊接接头的蠕变与持久性能70
3.1.6 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性能72
3.1.7 其他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介绍73
3.2 焊接接头的不均匀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77
3.2.1 焊接接头宏观力学不均匀性的一般特征77
3.2.2 焊接接头宏观力学性能不均匀性对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78
3.2.3 金相组织非均匀性的影响79
3.3 不同结构的设计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要求80
3.3.1 一般考虑80
3.3.2 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接头强韧性匹配80
参考文献84
第4章 焊接应力与变形86
4.1 基本概念86
4.1.1 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86
4.1.2 材料物理特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87
4.1.3 不同类型焊接热源的影响88
4.1.4 焊接热源引起的瞬态应力与变形90
4.2 焊接应力94
4.2.1 焊接应力分类94
4.2.2 焊接残余应力测量方法94
4.2.3 焊接残余应力的作用和影响98
4.2.4 焊接残余应力在构件中的典型分布规律102
4.2.5 控制、调节与消除焊接残余应力112
4.3 焊接变形121
4.3.1 焊接变形分类121
4.3.2 典型构件上的焊接变形130
4.3.3 焊接变形的控制与消除132
参考文献139
第5章 焊接结构疲劳141
5.1 疲劳的基本概念141
5.1.1 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机理141
5.1.2 高周次低应力疲劳142
5.1.3 低周次高应变疲劳142
5.1.4 变幅载荷疲劳和疲劳累积损伤143
5.2 疲劳载荷和疲劳应力谱143
5.2.1 一般原则143
5.2.2 疲劳载荷模型143
5.2.3 疲劳应力谱144
5.3 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145
5.3.1 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145
5.3.2 影响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的其他因素148
5.3.3 改善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方法152
5.4 疲劳设计154
5.4.1 疲劳设计方法154
5.4.2 疲劳极限状态设计法154
5.4.3 疲劳强度设计曲线和细节类型155
5.4.4 空心截面构件的疲劳评定171
5.5 疲劳寿命评估172
5.5.1 裂纹萌生寿命的评估172
5.5.2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评估173
5.6 既有结构耐用年数及累积疲劳损伤度的评估176
5.6.1 钢桥耐用年数176
5.6.2 耐用年数计算的假定条件176
5.6.3 耐用年数的计算176
5.6.4 累积疲劳计算177
参考文献178
第6章 焊接结构的断裂及安全评定179
6.1 引言179
6.1.1 典型的脆断事故举例179
6.1.2 近年来发生的脆断事故举例180
6.2 脆性断裂机理及影响因素181
6.2.1 脆性和延性断裂的裂纹产生和扩展181
6.2.2 脆性断裂特征及影响金属材料断裂的主要因素181
6.3 防断设计准则及相关的试验方法184
6.3.1 防断设计准则184
6.3.2 抗开裂性能测试方法184
6.3.3 止裂性能测试方法207
6.4 防止脆性断裂的措施210
6.4.1 选材210
6.4.2 合理的焊接结构设计211
6.4.3 合理安排结构制造工艺212
6.5 焊接结构的安全评定213
6.5.1 “合于使用”原则及其发展213
6.5.2 面型缺欠的评定214
6.5.3 体积型缺欠的评定230
6.6 焊接结构的失效分析231
6.6.1 焊接结构失效的分类231
6.6.2 失效分析的程序232
参考文献236
第7章 焊接结构的环境失效238
7.1 焊接结构的腐蚀失效238
7.1.1 焊接接头腐蚀破坏的基本形式238
7.1.2 焊接结构在自然环境下的腐蚀238
7.1.3 焊接结构的局部腐蚀241
7.2 介质环境作用下的断裂与疲劳247
7.2.1 应力腐蚀破裂247
7.2.2 环境氢脆254
7.2.3 腐蚀疲劳256
7.3 焊接接头耐蚀性的评定及提高耐蚀性的措施258
7.3.1 焊接接头的腐蚀试验258
7.3.2 常见焊接接头的耐蚀性259
7.3.3 提高焊接接头耐蚀性的途径259
7.3.4 焊接结构的表面防护261
7.4 焊接接头的耐热性263
7.4.1 高温下焊接接头的组织变化263
7.4.2 焊接接头的高温性能264
7.4.3 焊接接头的高温蠕变264
7.4.4 焊接接头的高温氧化267
7.4.5 焊接接头的热疲劳268
7.5 环境加速焊接结构失效典型事例及其分析268
参考文献270
第8章 标准与法规272
8.1 国内外焊接标准化概述272
8.1.1 主要标准化机构及职能272
8.1.2 国内外焊接标准的体系现状273
8.2 焊接制造中的主要标准概述291
8.2.1 焊接质量要求291
8.2.2 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291
8.2.3 焊接人员资质考核(认可)293
8.2.4 术语及符号293
8.2.5 接头制备293
8.2.6 质量等级294
8.2.7 焊接材料294
8.2.8 焊接接头的试验、检验295
8.3 不同行业的焊接标准295
8.3.1 承压设备295
8.3.2 船舶行业296
8.3.3 核电行业297
8.3.4 电力行业299
8.3.5 铁路行业299
8.3.6 建筑及工程建设行业300
8.3.7 石油天然气行业301
8.3.8 航空行业301
第2篇 典型焊接结构设计303
第9章 焊接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303
9.1 焊接结构的特点303
9.2 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304
9.2.1 设计的基本要求304
9.2.2 设计的基本原则304
9.3 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305
9.3.1 许用应力设计法305
9.3.2 可靠性设计法306
9.3.3 许用应力、安全系数和强度设计值311
9.4 焊接结构构造设计中须注意的问题313
9.4.1 结构焊接与检验的可达性314
9.4.2 构造设计中的细部处理316
9.4.3 结构的尺寸稳定性325
9.4.4 层状撕裂326
参考文献327
第10章 焊接接头强度与计算329
10.1 概述329
10.2 焊接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329
10.2.1 熔焊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329
10.2.2 电阻焊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332
10.3 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333
10.3.1 焊接接头许用应力设计法333
10.3.2 焊接接头极限状态设计法339
10.4 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计算349
10.4.1 起重机焊接结构的疲劳计算349
10.4.2 建筑钢结构的疲劳计算359
参考文献363
第11章 焊接基本构件的设计与计算364
11.1 焊接梁364
11.1.1 焊接组合梁的形式364
11.1.2 梁的刚度与强度365
11.1.3 梁的整体稳定368
11.1.4 梁的局部稳定370
11.1.5 梁腹板的屈曲后强度375
11.1.6 焊接梁设计中的若干其他问题376
11.2 焊接柱380
11.2.1 焊接柱的分类380
11.2.2 构件的计算长度和刚度控制381
11.2.3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与稳定386
11.2.4 压弯构件的强度与稳定393
11.2.5 焊接柱的构造设计396
11.3 焊接钢桁架397
11.3.1 焊接钢桁架的分类和适用范围397
11.3.2 桁架的主要尺寸及要求398
11.3.3 桁架的内力计算和组合399
11.3.4 普通钢桁架杆件的截面选择401
11.3.5 钢桁架的若干构造要求403
参考文献403
第12章 机械零部件焊接结构404
12.1 压力机404
12.1.1 压力机构件概述404
12.1.2 压力机滑块新结构405
12.1.3 压力机横梁新结构409
12.1.4 压力机底座新结构415
12.1.5 压力机立柱新结构418
12.1.6 压力机小车体新结构419
12.1.7 开式机身新结构419
12.1.8 其他压力机构件新结构421
12.2 传动零件423
12.2.1 轮类零件423
12.2.2 简体及偏心体431
12.2.3 摇摆轴433
12.2.4 轴承座434
12.2.5 连杆、摇臂436
12.3 减速器箱体438
12.3.1 箱体结构438
12.3.2 实例440
12.4 金属切削机床大件442
12.4.1 概述442
12.4.2 床身444
12.4.3 立柱446
12.4.4 横梁449
参考文献450
第13章 锅炉、压力容器与管道451
13.1 概述451
13.2 锅炉、压力容器的结构形式及分类451
13.2.1 锅炉的类别451
13.2.2 锅炉的典型结构形式452
13.2.3 压力容器的分类457
13.2.4 压力容器的结构形式458
13.2.5 压力容器用钢461
13.3 管道463
13.3.1 管道的种类463
13.3.2 管道用钢的分类及其选择463
13.4 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强度计算465
13.4.1 锅炉受压部件的强度计算465
13.4.2 焊接容器的强度计算475
13.4.3 球形和立式圆筒形储罐的强度计算482
13.4.4 管道的强度计算484
13.4.5 壳体开孔补强设计488
13.5 锅炉受压部件和压力容器的抗疲劳设计494
13.6 锅炉受压部件、压力容器与管道焊接接头的设计497
13.6.1 焊接接头的设计准则497
13.6.2 单层受压壳体焊接接头的设计497
13.6.3 多层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设计508
13.6.4 不锈复合钢板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设计510
13.6.5 锅炉受压部件焊接接头的设计513
13.6.6 换热器管子/管板接头形式515
13.6.7 储罐焊接接头的设计517
13.7 压力容器典型结构实例520
13.7.1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520
13.7.2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523
13.7.3 24万t/a尿素合成塔524
13.7.4 CO2汽提塔525
13.7.5 大型液化天然气(LNG)储罐526
参考文献527
第14章 建筑焊接结构528
14.1 概述528
14.1.1 建筑焊接钢结构的应用范围528
14.1.2 本章主要内容528
14.1.3 钢材选用和节点设计的注意事项528
14.2 焊接钢桁架532
14.2.1 焊接钢桁架简介532
14.2.2 型钢桁架节点532
14.2.3 钢管桁架节点538
14.3 大跨空间钢结构543
14.3.1 大跨空间钢结构简介543
14.3.2 网架结构节点557
14.3.3 网壳结构节点562
14.4 工业厂房钢结构564
14.4.1 厂房钢结构简介564
14.4.2 厂房钢结构的主要节点565
14.4.3 门式刚架的主要节点569
14.4.4 梁柱的其他连接节点570
14.5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573
14.5.1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简介573
14.5.2 柱与柱的连接节点573
14.5.3 梁与柱的连接575
参考文献577
第15章 铁路车辆焊接结构578
15.1 概述578
15.1.1 铁路车辆的分类578
15.1.2 铁路车辆车体分类及其一般结构578
15.1.3 车体焊接结构的特点578
15.1.4 车辆车体焊接结构件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579
15.2 通用货车579
15.2.1 底架焊接结构579
15.2.2 车体上部焊接结构582
15.3 长大货物车585
15.3.1 凹底平车585
15.3.2 钳夹车587
15.3.3 落下孔车588
15.3.4 挂货钩590
15.4 动车组590
15.4.1 内燃动车组590
15.4.2 电动车组595
15.5 内燃机车596
15.5.1 内燃机车转向架构架结构596
15.5.2 内燃机车车体结构597
15.6 客车600
15.6.1 客车转向架构架结构600
15.6.2 客车车体结构602
参考文献605
第16章 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结构606
16.1 概述606
16.1.1 船舶的分类606
16.1.2 船体结构的特点607
16.1.3 典型船体结构及其特征609
16.1.4 海洋工程结构的特点611
16.1.5 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612
16.2 典型船舶焊接结构615
16.2.1 船舶建造和工艺特点615
16.2.2 船体结构的组成及焊接617
16.2.3 底部结构618
16.2.4 舷侧结构621
16.2.5 甲板结构625
16.2.6 舱壁结构628
16.2.7 艏部及艉部结构632
16.2.8 液化气舱结构634
16.3 海洋工程典型结构640
16.3.1 半潜式平台结构640
16.3.2 自升式平台结构641
16.3.3 导管架型平台结构642
16.3.4 生活模块结构644
16.3.5 海洋工程结构对钢材和焊缝的要求645
16.4 船体结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648
16.4.1 船体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阶段648
16.4.2 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事项648
16.4.3 结构件中各类开孔的设计和选用651
16.4.4 典型船体结构的焊接设计及焊接方法653
参考文献660
第17章 起重机焊接结构661
17.1 概述661
17.1.1 起重机分类661
17.1.2 起重机的基本参数和工作级别663
17.1.3 载荷666
17.2 结构材料、许用应力与刚度669
17.2.1 结构材料669
17.2.2 结构材料的许用应力669
17.2.3 疲劳强度、疲劳许用应力、应力集中情况等级669
17.2.4 起重机结构刚度673
17.3 金属结构674
17.3.1 桥架674
17.3.2 主梁674
17.3.3 端梁683
17.3.4 桥架连接684
17.4 主梁局部设计686
17.4.1 主梁拱度686
17.4.2 翼缘板、腹板的拼接焊缝设计688
17.4.3 主梁承轨角焊缝和其他纵向角焊缝的设计689
17.4.4 横向加强板的设计692
17.4.5 纵向加强杆的设计694
17.4.6 轨道695
17.4.7 轨道压紧装置的设计696
参考文献698
第18章 动力机械焊接结构699
18.1 水电机械699
18.1.1 混流式水轮机转轮699
18.1.2 轴流式转轮的焊接706
18.1.3 冲击式水轮机转轮706
18.1.4 水轮机主轴708
18.1.5 水轮机座环709
18.1.6 水轮机蜗壳和配流管712
18.1.7 水轮机转轮室714
18.1.8 发电机定子机座714
18.1.9 发电机转子支架716
18.1.10 发电机下机架717
18.1.11 水发机组厚板零件的拼焊717
18.2 汽轮机和燃气轮机719
18.2.1 概述719
18.2.2 汽轮机组典型焊接结构721
18.2.3 燃气轮机典型焊接结构730
18.3 柴油机机体731
18.3.1 概述732
18.3.2 机体焊接结构设计要点732
18.3.3 低速船用柴油机机体732
18.3.4 机车用柴油机机体738
参考文献742
第19章 焊接钢桥743
19.1 概述743
19.2 桥梁设计概要743
19.2.1 桥梁结构类型743
19.2.2 基本要求743
19.2.3 桥梁设计的通常程序743
19.2.4 极限状态设计法743
19.2.5 桥梁设计载荷744
19.3 桥梁用钢745
19.3.1 钢材的发展745
19.3.2 钢材选择745
19.3.3 钢材强度等级及其容许应力745
19.3.4 关于钢材主要性能的评定747
19.4 钢桥构件及其连接750
19.4.1 构件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750
19.4.2 连接754
19.5 钢桥面结构体系757
19.5.1 钢正交异性板桥面结构757
19.5.2 纵横梁桥面系结构760
19.6 钢板梁760
19.6.1 典型钢板梁的结构760
19.6.2 设计的一般要求760
19.6.3 板梁翼缘构造要求761
19.6.4 腹板762
19.6.5 竖向加劲肋763
19.6.6 水平加劲肋764
19.6.7 传递集中载荷点的构造764
19.6.8 联结系764
19.6.9 其他765
19.7 组合梁765
19.7.1 组合梁的典型结构形式765
19.7.2 桥面板组合作用的处理765
19.7.3 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766
19.7.4 容许应力766
19.7.5 混凝土桥面板的构造767
19.7.6 剪力键767
19.8 桁架桥768
19.9 刚构桥770
19.10 钢管结构772
19.11 拱桥774
19.12 索结构776
参考文献776
第20章 矿山与工程机械焊接结构778
20.1 矿山挖掘机778
20.1.1 概述778
20.1.2 挖掘机金属结构778
20.1.3 挖掘机焊接结构用材料785
20.1.4 挖掘机焊接结构局部设计787
20.2 推土机焊接结构790
20.2.1 概述790
20.2.2 常用材料790
20.2.3 主要焊接结构件792
20.2.4 典型焊接件794
20.2.5 局部结构797
20.3 工程挖掘机焊接结构799
20.3.1 概述799
20.3.2 挖掘机的机构组成800
20.3.3 常用材料及机械性能800
20.3.4 典型焊接件及局部结构800
参考文献808
第21章 汽车焊接结构809
21.1 汽车结构的分类与特点809
21.1.1 概述809
21.1.2 汽车的种类809
21.1.3 汽车车身结构的分类809
21.1.4 焊接结构对汽车性能的影响810
21.2 汽车焊接结构设计811
21.2.1 汽车焊接结构的合理性分析811
21.2.2 汽车焊接结构的局部稳定性811
21.2.3 焊接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和工作性能813
21.2.4 焊接接头静载强度计算817
21.2.5 汽车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及预防措施824
21.2.6 汽车焊接结构的疲劳断裂及预防措施825
21.3 典型汽车焊接结构形式827
21.3.1 轿车结构828
21.3.2 载货汽车结构836
参考文献837
第22章 典型航空航天结构838
22.1 航空航天薄壳结构焊接应力变形控制838
22.1.1 航空航天板壳结构的失稳翘曲变形838
22.1.2 减小和消除失稳翘曲变形的方法838
22.2 飞机起落架结构843
22.2.1 结构特点843
22.2.2 焊接技术在飞机起落架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情况844
22.2.3 工艺流程及焊接工艺分析846
22.3 带肋壁板结构858
22.3.1 概述858
22.3.2 中央翼下壁板的焊接858
22.4 整体叶盘结构860
22.4.1 结构特点860
22.4.2 整体叶盘焊接的工艺流程860
22.5 封严组件861
22.5.1 蜂窝封严结构特点861
22.5.2 工艺流程861
22.5.3 钎焊工艺861
22.6 运载火箭箭体结构863
22.6.1 概述863
22.6.2 推进剂贮箱的结构形式863
22.6.3 推进剂贮箱的结构材料867
22.6.4 推进剂贮箱结构的制造工艺868
22.6.5 推进剂贮箱结构焊缝的接头设计868
22.6.6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结构设计、材料及焊接工艺869
参考文献873
第3篇 焊接结构生产874
第23章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874
23.1 概述874
23.2 焊接结构生产的准备工作876
23.2.1 生产纲领876
23.2.2 焊接结构设计的工艺性审查877
23.2.3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方案的设计878
23.2.4 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规程设计879
23.3 焊接结构生产的备料加工工艺882
23.3.1 钢材的预处理882
23.3.2 放样、画线与号料885
23.3.3 下料和边缘加工886
23.3.4 弯曲和成形892
23.4 焊接结构生产的装配-焊接工艺896
23.4.1 焊接结构生产的装配工艺896
23.4.2 焊接结构生产的焊接工艺898
23.4.3 焊接试验与焊接工艺评定898
23.5 焊接结构生产的热处理、检验—修整和涂饰901
23.5.1 焊接结构生产的热处理工艺901
23.5.2 焊接结构生产的检验、修整和涂饰904
23.5.3 焊接结构生产的典型产品及其工艺文件举例906
参考文献910
第24章 焊接结构制造用生产设备912
24.1 概述912
24.1.1 生产设备的分类912
24.1.2 生产设备的选择原则912
24.2 备料加工设备912
24.2.1 钢材预处理设备912
24.2.2 开卷落料线914
24.2.3 矫正设备914
24.2.4 切割下料设备918
24.2.5 成形设备926
24.2.6 坡口加工和制孔设备936
24.3 焊接工装夹具938
24.3.1 分类、组成及作用938
24.3.2 定位原理及实施方法940
24.3.3 定位夹具941
24.3.4 夹紧机构942
24.3.5 组合夹具954
24.3.6 琴键式夹具955
24.3.7 专用夹具956
24.4 焊接变位设备958
24.4.1 焊接变位机958
24.4.2 焊接滚轮架964
24.4.3 翻转机及回转台968
24.4.4 焊接操作机970
24.4.5 焊工升降台978
24.5 焊后工序设备981
24.5.1 设备用途及工艺目的981
24.5.2 部分后工序设备及机具的性能与数据981
参考文献984
第25章 典型焊接结构的制造985
25.1 概述985
25.1.1 焊接结构的制造难点985
25.1.2 焊接结构制造的关键技术985
25.1.3 产品焊接变形的预防、控制及矫正986
25.2 容器和管道的焊接987
25.2.1 立式储罐的装配和焊接988
25.2.2 球罐的装配和焊接992
25.2.3 薄壁容器的装配与焊接995
25.2.4 厚壁容器筒体的焊接997
25.2.5 大型筒体的装配和焊接1000
25.2.6 厚壁筒体大直径接管的焊接1001
25.2.7 管子与管子的焊接1001
25.2.8 厚壁三通的焊接1002
25.2.9 焊接钢管1002
25.2.10 鳍片管的制造1007
25.3 焊接梁和柱的制造1007
25.3.1 概述1007
25.3.2 工字形断面梁和柱的焊接1008
25.3.3 箱形断面梁和柱的焊接1014
25.4 车辆板壳结构的焊接1019
25.4.1 轨道车辆车体(厢)的焊接1019
25.4.2 铁路货车的焊接1021
25.4.3 载货汽车车厢的焊接1023
25.5 大型机械加工件的工地装配和焊接1025
25.5.1 大型法兰工地装配焊接技术要求1025
25.5.2 施工方案1025
25.5.3 大型半精机械加工不锈钢瓣法兰的工地装配焊接技术水平1026
参考文献1026
第26章 焊接结构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1027
26.1 概述1027
26.2 焊接中心、焊接自动机和焊接生产线1028
26.3 中直径焊管焊接中心和焊接生产线1028
26.3.1 中直径管段纵缝焊接中心1028
26.3.2 中直径管段焊接生产线1029
26.3.3 中直径管体环缝焊接中心1030
26.3.4 中直径管体焊接生产线1032
26.4 输油管道环缝焊接中心1033
26.5 大直径容器焊接中心和焊接生产线1033
26.5.1 大直径容器筒(壳)段纵缝焊接中心1033
26.5.2 大直径容器筒(壳)体环缝焊接中心1035
26.5.3 大直径容器筒(壳)体焊接生产线1037
26.6 梁柱结构件的焊接中心和焊接自动机1039
26.6.1 桥式起重机主梁焊接中心1039
26.6.2 梁柱结构件的焊接自动机1041
26.7 锅炉结构件焊接中心和焊接生产线1042
26.7.1 锅炉膜式壁12(或24或4)机头焊接中心1042
26.7.2 锅炉膜式壁12(或24或4)机头焊接生产线1045
26.7.3 锅炉蛇形管焊接生产线1045
26.8 轨道车辆结构件焊接中心和焊接生产线1047
26.8.1 轨道车辆转向架焊接中心1047
26.8.2 内燃机车转向架侧梁的焊接生产线1048
26.8.3 机车三轴转向架侧板弧焊机器人工作站1051
26.8.4 低底盘地铁车辆主横梁弧焊机器人工作站1051
26.8.5 柴油机水套的焊接自动机1052
26.8.6 内燃机车齿轮罩装配焊接中心1053
26.9 汽车结构件的焊接中心和焊接生产线1055
26.9.1 轿车白车身的结构与装焊线1055
26.9.2 载货汽车总成合(部件)的焊接生产线1059
26.9.3 储气筒环缝焊接中心1061
26.9.4 汽车车圈的焊接自动机和焊接中心1062
26.10 摩托车部件的焊接自动机1065
26.11 起重、矿山、工程机械中焊接构件的焊接中心1066
26.12 水轮机活动导叶的焊接自动机1069
26.13 大型铝合金储箱椭球形封头弧焊机器人工作站1070
26.14 船舶平(曲)面分段弧焊机器人工作站1071
26.15 装甲车车体弧焊机器人工作站1073
参考文献1076
第27章 焊接结构的无损检测技术1077
27.1 概述1077
27.1.1 焊接结构无损检测的作用及意义1077
27.1.2 焊接结构无损检测方法及对比1077
27.2 目视检测1080
27.2.1 目视检测方法及分类1080
27.2.2 直接检测1080
27.2.3 间接检测1083
27.3 泄漏检测1084
27.3.1 泄漏检测方法1084
27.3.2 泄漏检测应用1085
27.4 射线检测1086
27.4.1 射线检测方法及分类1086
27.4.2 射线源的选择1086
27.4.3 射线胶片和增感屏的选择1088
27.4.4 射线透照布置1088
27.4.5 射线照相检验级别1089
27.4.6 射线检测的一般程序1089
27.4.7 底片上缺欠影像的识别1089
27.4.8 射线底片的评定——GB/T3323—2005标准附录摘要1093
27.4.9 国际射线检测标准1095
27.4.10 射线检测新技术1096
27.5 超声检测1099
27.5.1 超声检测方法及分类1099
27.5.2 超声检测的探头和仪器1099
27.5.3 超声检测级别1101
27.5.4 超声检测灵敏度1101
27.5.5 超声检测的一般程序1102
27.5.6 平板对接焊缝的超声检测1102
27.5.7 其他焊接结构的超声检测1104
27.5.8 缺欠信号的特征及测量1104
27.5.9 缺欠的评定——GB/T11345—1989标准摘要1104
27.5.10 GB/T11345标准的最新状态1104
27.5.11 国际超声检测标准1104
27.5.12 超声检测的新技术1109
27.6 磁粉检测1113
27.6.1 磁性检测的方法与分类1113
27.6.2 磁化方法和规范1113
27.6.3 磁粉检测设备1115
27.6.4 磁粉及磁悬液1115
27.6.5 磁粉检测灵敏度试片(块)1116
27.6.6 缺欠引起的漏磁场1117
27.6.7 磁粉检测的操作程序1118
27.6.8 磁痕的观察与评定1118
27.6.9 国际磁粉检测标准1119
27.6.10 磁性检测的新技术1120
27.7 渗透检测1121
27.7.1 渗透检测的方法与分类1121
27.7.2 渗透检测剂与灵敏度试块1121
27.7.3 渗透检测的一般操作程序1121
27.7.4 痕迹的解释与缺欠评定1123
27.7.5 国际渗透检测标准1123
27.7.6 渗透检测的新技术1124
27.8 涡流检测1125
27.8.1 涡流检测的方法1125
27.8.2 涡流检测系统和探头1125
27.8.3 涡流检测技术和过程1125
27.8.4 对比试样1126
27.8.5 涡流检测的一般操作程序1126
27.8.6 检测结果的评定1126
27.8.7 涡流检测技术的新发展1127
27.9 无损检测新方法1127
27.9.1 声发射1127
27.9.2 金属磁记忆检测1128
27.9.3 红外热成像检测1129
27.9.4 长途管道的检测设备1130
参考文献1131
第28章 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1132
28.1 焊接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概述1132
28.1.1 国际焊接培训体系简介1132
28.1.2 国际焊接培训体系在我国的实施1133
28.1.3 国际焊接人员培训规程1135
28.1.4 我国焊工(含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介绍1150
28.1.5 国际资质焊接人员的资格认证程序和标准1154
28.2 焊接生产制造企业质量体系建立与认证1156
28.2.1 焊接生产制造企业认证标准体系简介1156
28.2.2 ISO3834-1~5系列标准《金属材料熔焊的质量要求》介绍1158
28.2.3 国际焊接生产制造企业相关认证标准介绍1166
参考文献1173
第29章 焊接结构生产的质量管理、组织与经济1174
29.1 概述1174
29.1.1 焊接结构生产质量管理的现状1174
29.1.2 焊接结构生产质量管理的意义1174
29.1.3 焊接结构生产组织与经济的意义1174
29.2 焊接结构生产的质量管理1174
29.2.1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1175
29.2.2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176
29.2.3 统计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1177
29.2.4 ISO9000族标准的意义1179
29.2.5 质量体系的策划和总体设计1181
29.2.6 质量体系组织结构1182
29.2.7 质量体系文件1182
29.2.8 管理体系审核1183
29.2.9 GB/T12467.1 —2009~GB/T12467.5 —2009/ISO3834-1:2005~ISO3834-5:2005摘要介绍1184
29.2.10 焊接结构生产制造中的质量控制1190
29.3 焊接结构生产的组织与经济1194
29.3.1 焊接生产车间的空间组织1194
29.3.2 焊接生产车间的时间组织1196
29.3.3 焊接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1198
29.3.4 焊接结构生产定额工作1200
29.3.5 先进生产组织模式1208
29.3.6 焊接结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1210
29.3.7 焊接结构生产的成本控制1214
参考文献1216
第30章 焊接车间设计1217
30.1 概述1217
30.2 焊接车间设计阶段和内容1217
30.2.1 设计前期阶段和内容1217
30.2.2 设计工作阶段和内容1217
30.2.3 设计后期阶段和内容1218
30.3 焊接车间设计中的相关任务1218
30.4 技术改造和技术发展趋势1218
30.4.1 技术改造的必要性、目标和内容1218
30.4.2 技术发展趋势1219
30.5 焊接车间工艺和设备选择1219
30.5.1 工艺及其选择1219
30.5.2 设备及其选用1225
30.6 材料和动力消耗1228
30.6.1 材料消耗1228
30.6.2 动力消耗1229
30.7 车间布置1230
30.7.1 车间组成1230
30.7.2 车间布置的基本原则1231
30.7.3 厂房形式和参数的选用1233
30.7.4 仓库和辅助部门1235
30.7.5 车间系统布置计划1236
30.7.6 车间布置方案的评价和确定1239
30.7.7 车间布置举例1241
30.8 车间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1246
30.8.1 车间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的意义和内容1246
30.8.2 安全技术1247
30.8.3 卫生技术1248
参考文献1251
第31章 焊接安全与清洁生产1252
31.1 焊接清洁生产1252
31.1.1 焊接清洁生产的意义和内容1252
31.1.2 清洁生产的定义和原则1253
31.1.3 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1253
31.1.4 清洁生产技术和方法1254
31.1.5 焊接清洁生产的现状和实施途径1254
31.2 焊接安全与卫生防护1263
31.2.1 概述1263
31.2.2 焊接安全与卫生标准1265
31.2.3 焊接安全技术1271
31.2.4 焊接劳动卫生防护1277
参考文献1287
第32章 焊接结构的再制造与延寿技术1288
32.1 再制造工程概论1288
32.1.1 再制造工程的内涵1288
32.1.2 再制造工程的地位及作用1289
32.1.3 再制造业发展趋势1290
32.2 再制造设计基础1291
32.2.1 产品再制造性设计及评价1291
32.2.2 废旧产品的失效机理和寿命预测1297
32.2.3 再制造工艺设计及费用分析1300
32.2.4 再制造毛坯质量检测工艺设计1302
32.2.5 再制造过程中清洗工艺设计1305
32.2.6 再制造产品质量控制设计1306
32.3 焊接结构再制造延寿的关键技术1308
32.3.1 热喷涂技术1308
32.3.2 堆焊技术1308
32.3.3 电刷镀技术1310
32.3.4 激光再制造技术1311
32.3.5 表面粘涂技术1314
32.4 焊接结构的再制造与延寿技术的应用1315
32.4.1 舰船钢板防腐延寿1315
32.4.2 油田储罐再制造延寿1317
32.4.3 绞吸挖泥船绞刀片再制造延寿1318
32.4.4 发酵罐内壁再制造延寿1320
参考文献1321
第33章 计算机辅助焊接结构制造与生产质量控制1322
33.1 概述1322
33.2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设计1322
33.2.1 焊接CAPP系统1322
33.2.2 焊接专家系统1326
33.2.3 焊接数据库系统1331
33.3 焊接生产管理1337
33.3.1 焊接生产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基本构成1337
33.3.2 焊接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1338
33.3.3 焊接生产的信息化管理1340
33.4 计算机辅助检测与质量管理1342
33.4.1 焊接过程信息的计算机辅助检测和控制1342
33.4.2 计算机辅助检测应用实例1344
33.4.3 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1345
33.4.4 计算机辅助检测和质量管理系统的发展1347
参考文献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