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原理
  • 石晶莹主编;李金凤,徐尚副主编;夏华,马国旺,沈建明,冯杨,刘明明,殷毅,黑广菊,谭庆刚参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1176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政治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2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4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西方7

四、不能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9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体系1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4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4

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4

三、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1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17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17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8

思考题21

附录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22

附录二 理论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23

附录三 经济学研究的哲学方法和数学方法24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25

第一节 商品25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25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6

三、商品的价值量28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0

第二节 货币32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32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35

三、货币的形式39

四、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41

思考题42

附录一 关于“劳动二重性”的科学性问题42

附录二 “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比较44

附录三 《资本论》中对世界货币和汇兑率的阐述45

附录四 经典作家对“生产价值的劳动”的几点深入解析46

第二章 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51

第一节 价值规律51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51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52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52

第二节 市场经济54

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54

二、市场经济的作用和历史地位57

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体现58

思考题60

附录一 马克思“价值规律”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之理论比较60

附录二 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理论”介绍62

第三章 资本与价值增值65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65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65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66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68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68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70

三、剩余价值率72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73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73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75

三、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79

四、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81

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82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83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83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86

三、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88

四、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89

思考题90

附录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和对待“剥削”问题90

附录二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资本理论的比较92

附录三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劳动力在社会生产中作用的不同评价94

附录四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的比较95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98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98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98

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100

三、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103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104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其不断提高104

二、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06

三、相对人口过剩107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109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09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及其在当代的表现110

第四节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112

一、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112

二、资本积累的历史总趋势113

思考题114

附录一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怎样成为决定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115

附录二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失业理论比较116

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119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119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119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122

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123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124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124

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125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128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29

思考题130

附录一 在现实经济中“产业资本循环”并不总能正常运行130

附录二 资本循环和周转中的货币和信用问题132

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134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134

一、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134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135

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38

四、生产资料生产较快增长142

第二节 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43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143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及经济危机的新特性145

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新特点150

思考题152

附录一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关系153

附录二 马克思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学的国民收入理论的比较154

附录三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的比较155

附录四 西方经济周期理论与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157

第七章 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分配161

第一节 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161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61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65

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170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73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职能和作用173

二、商业利润175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177

第三节 借贷资本与银行资本179

一、借贷资本179

二、银行资本182

第四节 资本主义信用184

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184

二、信用的形式185

三、信用工具187

四、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190

第五节 资本主义地租191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191

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及其形式193

三、土地价格202

第六节 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203

一、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实质203

二、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203

三、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204

思考题204

附录一 马克思与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比较205

附录二 “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及如何评价“按要素分配”207

附录三 马克思的利息理论与凯恩斯的利息理论的比较209

附录四 西方关于马克思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转形问题”的争论211

第八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213

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213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13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217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222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24

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224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225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226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调控229

一、市场调节的局限性229

二、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232

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及手段233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两重性238

思考题240

附录一 郎咸平谈“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40

附录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竞争—垄断理论的比较242

附录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宏观调控理论的比较245

第九章 资本主义商品的国际价值与世界货币249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249

一、资本主义国际贸易249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51

第二节 商品的国际价值和国际价格253

一、商品的国际价值253

二、商品的国际价格255

三、价值规律在世界商品市场上的作用与不平等交换问题257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世界货币261

一、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金本位制261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金汇兑本位制262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263

四、牙买加体系265

五、国际货币制度变迁与展望266

思考题267

附录一 马克思的国际经济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267

附录二 美元的“世界货币”红利269

第十章 资本的国际化运动及经济全球化272

第一节 资本国际化的形成与发展272

一、资本国际化的必然性272

二、资本国际化的形成与发展272

第二节 资本国际化的表现形式274

一、商业资本的国际化274

二、借贷资本的国际化276

三、产业资本的国际化277

第三节 资本国际化的影响279

一、对世界经济的总体影响279

二、对发达国家的影响280

三、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281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新秩序282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282

二、经济全球化的内容283

三、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285

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86

思考题287

附录 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简介287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及其调节289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289

一、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289

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291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293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295

一、国际经济调节及其原因295

二、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方式296

三、资本主义国际经济调节的作用300

思考题302

附录一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及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302

附录二 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304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305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305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作用305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309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312

一、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312

二、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316

思考题318

附录一 科学地认识现代资本主义318

附录二 余斌老师谈“历史并未终结”319

参考文献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