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共和维新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论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共和维新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论文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9/30977375.jpg)
- 麦劲生,李金强编著 著
- 出版社: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 ISBN:978962937212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共和维新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论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甲部:总论3
第一章 辛亥革命研究的整体性&桑兵3
一、引言3
二、辛亥时期的整体性5
三、古今的连贯性10
四、内外的联系性14
第二章 从改革到革命:重新比较辛亥革命根本原因&庞百腾19
一、引言19
二、军队、军事化、军事文化21
三、学生27
四、几种观察36
第三章 辛亥革命是一场甚么性质的革命:内地学界60年来的探讨与我们的思考&彭剑41
一、引言41
二、「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争41
三、「资产阶级革命论」与各种非资产阶级革命论之辩44
四、「资产阶级革命论」遭遇内地学界内部的挑战51
五、辛亥革命是共和制与君主制的较量54
乙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61
第四章 1912年前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几条线索&麦劲生61
一、引言61
二、〈上李鸿章书〉:优良管治的愿望63
三、排满和民族主义67
四、共和、泛亚洲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尚待发展的理念72
五、结论74
第五章 趋迎与利用:从民元致孙中山函电看革命前后的思潮与心理&赵立彬75
一、引言75
二、强国之梦76
三、新国民,新责任80
四、公义和民权的话语83
五、结语88
第六章 从「宪政」到「党治」:孙中山「再造民国」思想转换透视&申晓云89
一、引言89
二、「二次革命」,孙中山重举「革命」大旗90
三、东京组党,舍民主向往集权93
四、放弃「护法」,走上「师俄」道路96
五、联俄容共,践行「以党造国」100
六、总结102
第七章 新时代与旧传统相配合:钱穆对孙中山评价&区志坚105
一、引言105
二、「辛亥革命」为「假革命」,三民主义为抗战建国之「领导」107
三、「指示」国民党及反共言论双结合:钱穆褒扬表述孙中山的美意115
四、小结122
丙部:革命人物125
第八章 清季革命之缘起:四大寇论&李金强125
一、引言125
二、四大寇的英雄形象:回忆与制作126
三、生平与投身革命131
四、结论:三老楼之会143
第九章 民国乃吾友也:辛亥革命后的盛宣怀&李培德145
一、引言145
二、盛宣怀逃亡日本146
三、盛宣怀如何周旋于孙中山和袁世凯之间148
四、盛宣怀、孙宝琦与袁世凯155
五、结语158
第十章 胡汉民的「文明排外」研究与辛亥革命&林学忠161
一、引言161
二、御侮「新法」:「文明排外」162
三、「文明排外」与辛亥革命168
四、不平等条约与国际法172
五、后话176
第十一章 冯自由与辛亥革命&周佳荣179
一、引言:从革命参与者到历史记录者179
二、冯自由早年活动和办报事迹180
三、冯自由与清季香港革命运动182
四、辛亥革命前后冯自由的活动187
五、作为辛亥革命史家的冯自由189
六、结语:冯自由的贡献及其评价192
第十二章 庚戌邝佐治谋刺载洵案新探&陈润成195
一、引言195
二、孙中山、李是男和旧金山的革命组织197
三、邝佐治在旧金山的经历和抉择200
四、邝佐治的密谋及各方面的反应202
五、加州人民对邝佐治的诉讼207
六、美洲华侨与辛亥革命210
第十三章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与三位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南方熊楠、宫崎滔天(1895-1900)&林启彦213
一、引言213
二、梅屋、南方、宫崎三人与孙中山的初次相识214
三、梅屋庄吉与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216
四、南方熊楠与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221
五、宫崎滔天与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225
六、结语230
丁部:地区革命235
第十四章 香港与孙中山革命运动之多元关系(1895-1925):革命基地兼革命对象的重叠角色&陈明銶235
一、引言235
二、革命基地(1895-1912)237
三、孙中山与香港华人绅商239
四、革命对象之香港(1912-1925)240
五、1911年前后孙中山与香港海员243
六、1923年关余事件246
七、孙中山与港英官方关系248
八、1924年商团事件251
九、小结:反清反基地与反帝斗争对象252
第十五章 辛亥广州起义百年祭&周兴梁259
一、引言259
二、广州三·二九起义实为「辛亥革命」首义259
三、七十二烈士树立了民主革命史上的丰碑266
四、三·二九起义阳历纪念日乃孙中山核准颁行276
第十六章 1911年汉口、汉阳战役中的北洋军&邝智文283
一、引言283
二、北洋军如何应对现代战争283
三、参与汉口、汉阳战役的北洋军287
四、汉口、汉阳战役概述289
五、汉口、汉阳战役中北洋军的表现303
六、结论306
第十七章 常州与辛亥革命&丁洁309
一、引言309
二、常州人士与晚清革命风潮的关系310
三、革命活动在常州的展开313
四、武昌首义后常州的响应和措施316
五、结语:辛亥革命研究的新线索319
戊部:革命要义323
第十八章 从族类、王朝认同到民族国家认同: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共同体精神的演进&罗福惠323
一、引言323
二、「认同」的连续性与现代性323
三、《大同报》在共同体精神上的指标意义326
四、「文明革命」从行动到制度330
第十九章 从「新名辞」到「关键辞」:以「伯理玺天德」为例的思考&潘光哲337
一、引言337
二、追源溯古:「总统」与「伯理玺天德」之意338
三、「总统」即「伯理玺天德」345
四、「总统」「伯理玺天德」为「民主国」所专用349
五、「总统」取代「伯理玺天德」352
六、结语355
第二十章 从「尚武」到「体育」:论辛亥革命前后的军国民教育风气&赵雨乐361
一、引言361
二、晚清留日学生与军国民教育会的渊源362
三、军国民教育、尚武思想与社党革命366
四、军国民教育在中国及其思想的延续372
五、革命再革命:从孙中山所题「尚武精神」说起377
六、结论381
第二十一章 「民国」政府保护「国民」:民初革命党的保侨交涉与建言&李盈慧383
一、引言383
二、爪哇华侨被虐案交涉384
三、民国元年的保侨宣示390
四、关于华侨教育及华侨参政权之建言394
五、结语:「民国」是「为人民福祉而创建的」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