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口·资源与环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口·资源与环境
  • 欧阳金芳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9307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口·资源与环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 地球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1

第一节 地球生态系统1

一、地球物理环境1

二、地球生态系统9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地球生态系统14

一、人类给地球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14

二、工业革命前的人类与自然界16

三、工业革命后的人类与自然界20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3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23

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行动31

三、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4

第二章 关于人类自身生产的理论54

第一节 古今中外的人口思想54

一、中国古代人口思想55

二、欧洲古代及中世纪人口思想56

三、中外近代人口思想57

四、当代西方人口思想6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65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口的论述65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主要特点6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我国的发展69

一、毛泽东人口思想69

二、邓小平人口思想72

三、江泽民人口思想76

第三章 由人类自身生产引起的问题81

第一节 人口支持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81

一、人口增长的无限与地球容量的有限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的压力81

二、需求增长的无限与资源供给的有限对可持续发展的压力83

三、经济扩张的无限与自然承载能力的有限对环境的压力84

第二节 世界人口问题85

一、世界人口的发展85

二、世界人口状况89

第三节 我国的人口问题93

一、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过程93

二、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98

三、我国的人口问题106

第四章 人类自身生产的调控110

第一节 全球范围的人口控制110

一、人口调控的世界共识110

二、部分国家人口调控情况简介113

第二节 我国的计划生育123

一、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23

二、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130

三、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巨大成就135

四、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139

第五章 自然资源的存量与人类社会的开发141

第一节 资源的涵义与分类141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142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44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短缺147

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148

二、影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及状况分析150

三、世界自然资源的存量分析与短缺问题156

第三节 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163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163

二、我国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66

三、我国日趋严峻的资源短缺形势170

第六章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175

第一节 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175

一、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节约、保护并举原则176

二、自然资源的地域性与因地制宜原则177

三、自然资源的整体性与综合开发原则177

四、自然资源的多用性与物尽其用原则178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存量的盘活与保护179

一、资源存量的优化配置与盘活179

二、资源存量的节约与保护185

第三节 自然资源增量的开拓、培育188

一、勘探、开采新资源188

二、培育和保护可再生资源189

三、科技研发可替代资源189

四、寻找工业和生活垃圾中的可利用资源191

五、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压缩资源需求193

第四节 解决中国资源短缺问题的出路194

一、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195

二、加快科技进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96

三、加强国际资源研究,促进国际贸易,提高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198

四、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规模,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200

第七章 自然环境恶化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202

第一节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202

一、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命的摇篮202

二、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204

第二节 世界自然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威胁208

一、全球气候变暖208

二、臭氧层变薄211

三、土壤污染214

四、水体污染216

五、空气污染219

六、电磁辐射污染221

七、森林植被遭到破坏222

八、生物多样性减少225

第三节 我国的环境问题226

一、空气质量明显下降227

二、水体污染十分严重229

三、土壤状况不断恶化230

四、植被状况令人担忧233

五、自然灾害严重234

第八章 人类社会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的可喜开端238

第一节 世界范围的环保运动方兴未艾238

一、国际社会的推动与世界性的环保高潮238

二、世界各国的环保运动242

第二节 环境治理机制日臻完善248

一、市场化运作机制248

二、产业化发展机制249

三、科学技术导入机制253

第三节 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254

一、我国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历程254

二、我国环境保护的巨大成就260

三、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压力263

第九章 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几个深层次矛盾267

第一节 经济所有权与生态环境的治理267

一、所有权使自然生态系统打上了所有者的烙印268

二、所有权使生态环境的治理增加了新的难度270

三、尊重所有制,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国内合作是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选择273

第二节 发展不平衡与自然生态的保护277

一、自然生态环境将面临来自发达与欠发达不同方向的压力277

二、生态环境保护将面对发达与不发达国家的不同要求与企盼278

三、寻求不同发展层次的互惠合作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280

第三节 新的科技拓展与生态系统的安全282

一、高科技捅开了生命科学的大门,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面临挑战282

二、高科技增强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力,地球生态系统的安全性面临威胁286

三、高科技引起的环境问题更难解决,自然生态系统的处境不容乐观288

第四节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恢复与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关系290

一、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应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为目的291

二、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应遵循自然生态运行发展的规律293

参考文献296

后记2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