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中学语文一本通 最新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中公教育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编著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ISBN:751007638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70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5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中学语文一本通 最新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公共知识4
第一篇 综合知识4
第一章 时事政治4
考点深度解析4
第一节 国内时政4
第二节 江苏时政5
第二章 政治7
考点深度解析7
一、哲学理论7
二、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9
三、党的重大会议11
第三章 经济13
考点深度解析13
一、经济概念13
二、经济热点15
第四章 法律18
考点深度解析18
一、法理学18
二、宪法19
三、民法20
四、刑法21
五、行政法23
六、经济法24
七、诉讼法25
第五章 历史文化28
考点深度解析28
一、中国古代历史事件28
二、中国古代文学33
三、汉字37
四、古代教育38
五、各类艺术38
六、宗教信仰40
七、传统道德41
八、风俗42
九、中国古代科技成就43
第六章 自然地理与环境46
考点深度解析46
一、自然地理46
二、人文地理49
第七章 科技生活常识52
考点深度解析52
一、我国的航天器52
二、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53
三、我国科技规划与政策54
四、前沿科技55
五、军事常识55
六、生活常识56
标准化自测题61
第二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64
第一章 我国课程改革概述64
考点深度解析64
第一节 我国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64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64
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64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65
第二章 新课程带来的变革67
考点深度解析67
第一节 教育观念的变革67
一、教学观的转变67
二、新型教师观68
三、新型学生观69
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70
一、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70
二、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特点70
第三节 课程组织的变革71
一、课程结构的变革71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73
三、课程评价的改革75
四、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方面的变革77
第三篇 教育学80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80
考点深度解析80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80
一、教育的定义80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80
三、教育的本质81
四、教育的功能81
五、教育起源的学说82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82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85
一、教育学的定义85
二、教育学思想的萌芽85
三、教育学的创立与变革86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88
考点深度解析88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88
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88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89
三、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89
四、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89
五、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90
第二节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90
一、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90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91
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91
四、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92
五、教育对人口的影响92
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93
一、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93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93
三、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93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94
考点深度解析94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94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94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94
三、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94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95
一、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95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96
第三节 基础教育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97
一、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97
二、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初中教育的任务99
三、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高中的个体发展任务99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01
考点深度解析101
第一节 教育目的101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101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101
三、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102
四、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02
五、我国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102
六、素质教育104
第二节 教育制度105
一、教育制度概述105
二、我国的学制发展105
三、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106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107
考点深度解析107
第一节 学生107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107
二、学生的本质特征107
三、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108
四、学生的合法权利和义务108
第二节 教师108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08
二、教师职业的角色特点109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110
四、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10
五、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111
第三节 师生关系112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112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与意义112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112
第六章 课程113
考点深度解析113
第一节 课程概述113
一、课程的概念113
二、课程的类型113
三、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114
四、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115
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116
一、课程目标116
二、课程设计117
第三节 课程实施、评价与管理119
一、课程实施119
二、课程评价120
三、课程管理122
第七章 教学123
考点深度解析123
第一节 教学概述123
一、教学的内涵123
二、教学的意义123
三、教学的基本任务123
四、教学过程的本质124
五、教学过程的特点124
六、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25
第二节 教学实施126
一、教学原则及其运用126
二、常用教学方法128
三、教学组织形式129
四、教学评价130
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31
第八章 德育133
考点深度解析133
第一节 德育概述133
一、德育133
二、基础教育德育的目标及内容134
第二节 德育的实施136
一、德育的原则136
二、德育的途径137
三、德育的方法138
第九章 班主任与班级140
考点深度解析140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140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140
二、班主任常规工作141
第二节 班级管理142
一、班级概述142
二、班集体142
三、班级管理的含义143
四、班级管理的功能143
五、班级管理的模式143
六、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143
标准化自测题144
第四篇 教育心理学146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46
考点深度解析146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146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46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46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47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47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47
二、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148
第二章 学习理论149
考点深度解析149
第一节 学习概述149
一、学习的定义149
二、加涅的学习分类149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150
第二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150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50
二、认知学习理论151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52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52
第三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154
考点深度解析154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154
一、动机及其功能154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154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155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与教育156
一、强化理论156
二、需要层次理论156
三、成就动机理论156
四、成败归因理论156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157
六、学习动机的培养157
七、学习动机的激发157
第三节 学习迁移概述158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158
二、迁移的种类158
三、影响迁移的因素159
第四节 学习迁移理论与教育160
一、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60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61
第四章 知识与技能162
考点深度解析162
第一节 知识的获得162
一、知识的类型162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163
三、知识的获得163
四、知识的保持164
五、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164
六、如何促进学生的记忆发展165
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166
一、技能的概念166
二、技能的类型166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66
四、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167
五、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167
六、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168
七、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68
第五章 学习策略与问题解决170
考点深度解析170
第一节 学习策略170
一、学习策略的分类170
二、认知策略170
三、元认知策略172
四、资源管理策略172
五、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73
六、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73
第二节 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74
一、问题解决的过程174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75
三、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75
四、创造性的培养176
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178
考点深度解析178
第一节 态度、品德的实质与结构178
一、态度178
二、品德179
第二节 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179
一、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79
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80
三、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81
四、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81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82
一、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182
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因素182
三、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83
第七章 师生心理健康185
考点深度解析185
第一节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85
一、心理健康185
二、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85
三、心理辅导的含义186
四、心理辅导的原则187
五、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187
第二节 教师心理188
一、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188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88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89
四、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189
标准化自测题191
第五篇 心理学194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194
考点深度解析194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194
一、心理学的概念194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94
三、人的心理的本质194
四、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95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方法196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96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97
第二章 认知199
考点深度解析199
第一节 注意199
一、注意及其基本特征199
二、注意的分类199
三、注意的品质200
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200
第二节 感觉201
一、感觉的种类201
二、感觉现象201
第三节 知觉202
一、知觉及其种类202
二、观察的基本特性203
三、观察力的培养203
第四节 记忆203
一、记忆的概念203
二、记忆的分类204
三、记忆的过程205
第五节 想象205
一、想象的种类205
二、想象的特征206
三、想象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206
第六节 言语206
一、言语的种类206
二、言语的功能207
第七节 思维207
一、思维的种类207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208
三、思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应用209
四、思维的品质209
五、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210
第三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211
考点深度解析211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211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211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211
三、情绪的分类212
四、情感的分类212
五、情绪和情感的功能213
第二节 意志213
一、意志的概念213
二、意志行为214
三、意志品质214
四、意志品质的培养215
第四章 个性心理216
考点深度解析216
第一节 个性216
一、个性的概念216
二、个性的特征216
三、个性心理结构217
第二节 能力217
一、能力的概念217
二、能力的分类217
三、智力218
第三节 气质与性格219
一、气质219
二、性格220
标准化自测题222
第六篇 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224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224
考点深度解析224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224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特点224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224
三、教师职业道德品质225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225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225
一、教师义务226
二、教师良心226
三、教师公正227
四、教师荣誉227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228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28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228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230
考点深度解析230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230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涵义230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230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231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231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231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231
第三章 教育法律法规233
考点深度解析23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3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36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40
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42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44
标准化自测题248
第二部分 中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252
第一篇 中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252
第一章 语言知识和表达252
考点深度解析252
第一节 汉语拼音252
一、字母252
二、声母253
三、韵母254
四、声调符号256
五、汉语拼音规则256
六、语音的重音257
七、语音的停顿258
八、语音的音变258
九、汉字字音的识记260
第二节 汉字262
一、笔画262
二、笔顺263
三、偏旁和部首263
四、汉字造字法265
五、汉字的识记266
第三节 词语268
一、语素268
二、单义词和多义词269
三、同义词和反义词270
四、常用词语272
五、正确使用词语273
第四节 句子274
一、句子与句子成分274
二、句子的类型276
三、句式的变换279
四、句子的选用和排序281
五、病句的辨析与修改283
六、修辞287
七、标点符号291
八、句子的仿写292
第二章 文学常识(精选)293
考点深度解析293
第一节 中国文学293
一、中国古代文学293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298
第二节 外国文学300
一、外国主要文学流派300
二、外国主要文学作家作品300
标准化自测题302
第二篇 阅读与写作310
第一章 阅读310
考点深度解析310
第一节 古代诗词曲阅读310
一、古诗词曲基本知识310
二、古诗词曲鉴赏的基本思路312
三、古诗词曲题型分类解答技巧312
四、古诗词主题分类314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316
一、文言文阅读基本知识316
二、文言文阅读题解答要领332
三、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332
四、文段要点的归纳和概括334
五、筛选文中信息335
第三节 现代文阅读338
一、现代文分析与理解338
二、现代文品评与鉴赏340
三、科技说明文及社科文阅读342
第二章 写作344
考点深度解析344
第一节 写作能力及写作过程344
一、写作能力结构及其提高344
二、写作过程及其要求345
第二节 写作中表达方式及表达技巧的运用347
一、写作中表达方式的功能及运用347
二、写作中表现手法的合理使用349
第三节 典型写作文体简析350
一、记叙文350
二、议论文351
标准化自测题352
第三篇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358
第一章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358
考点深度解析358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358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358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358
三、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360
四、初中语文课程设计思路360
五、高中语文课程设计思路361
六、语文三级课程体制362
七、初中语文课程目标363
八、高中语文课程目标366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370
一、中学语文常规教学方法370
二、中学语文常见教学方法372
三、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种类、特点与功能373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学基本能力378
考点深度解析378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运作能力378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表述378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380
三、教学重难点的把握382
四、教学方法的选用384
五、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385
六、教学过程设计386
七、教案写作395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396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学习指导396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学习指导399
三、初中语文学习能力评价建议403
四、高中语文能力的评价建议406
标准化自测题409
第三部分 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416
第一篇 公共知识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416
2014年南京市四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416
2014年南京市四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419
2013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421
2013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424
2012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426
2012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431
2011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433
2011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437
2010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439
2010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443
2009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446
2009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450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452
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455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457
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460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462
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466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468
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471
第二篇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474
2014年南京市四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474
2014年南京市四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482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一)486
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492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二)495
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500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三)502
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508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四)512
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518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五)522
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528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六)531
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536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七)539
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545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八)549
标准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解析555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九)558
标准预测试卷(九)参考答案及解析563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笔试面授课程567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面试面授课程568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