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嬗变与重组:转型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嬗变与重组:转型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机制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950964.jpg)
- 孟宪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4127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嬗变与重组:转型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建设任务4
第一节 社会转型理论概说4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转型及社会发展的理解4
二、国内学者对社会转型的基本认识19
三、国外学者对社会转型的基本观点22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变迁25
一、消费文化的崛起25
二、大众文化的发展27
三、流行文化的兴盛29
四、价值观念的变异31
五、低俗文化的滥觞32
第三节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矛盾和文化任务33
一、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矛盾33
二、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任务36
第二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40
第一节 文化的流变及多维审视40
一、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的“文化范型”41
二、文化概念的其他界定形式53
三、文化概念多变的基本原因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思想渊源72
一、人类历史上的和谐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共性质料72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内容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文化关系81
一、一元指导与多元文化的关系81
二、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83
三、文化的普遍性与阶级性的关系85
四、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86
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88
六、“土文化”与“洋文化”的关系90
七、核心价值与外围价值的关系9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92
一、坚持一元指导92
二、把握两个要点93
三、体现三个结合94
四、着眼四个方面9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涵义、基本定位和构设思路9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涵义、功能及作用机理99
一、“机制”及“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基本涵义99
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主要特征101
三、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作用机理104
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运作方式1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基本要素112
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指标体系113
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基本目标116
三、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评价原则1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基本定位121
一、明确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思想保证121
二、高度的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内在精神124
三、广泛的文化认同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基本品格128
四、独特的文化个性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主要特色132
五、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现实要求13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构设思路149
一、求真务实、立足当代的求是之路149
二、和而不同、尊重差异的求同思维152
三、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实践方式156
四、为我所用、体现特色的借鉴方式157
第五节 确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现实意义161
一、提供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文化发展理念161
二、提供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化发展范式162
三、提供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建设思路16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现状分析16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机制缺失166
一、“物质投入”与“舆论引导”的结合机制不健全166
二、“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结合机制不健全169
三、文化软实力的“硬化”机制不健全172
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调机制不健全176
五、网络文化管理机制不健全18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多重责任187
一、维护文化边界与推进文化交流188
二、捍卫主流意识形态与反对普世价值190
三、维护话语权利与推动文化融合191
四、保卫文化主权与反对文化霸权192
五、维护文化安全与推动文化交流1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制约因素195
一、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195
二、不良文化传统的制约196
三、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201
第五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借鉴204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对文化建设机制的启示204
一、意识形态的类型及比照205
二、意识形态的影响因素208
三、意识形态的未来走向210
四、现实启示21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历程、经验及启示217
一、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孕育和萌芽218
二、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初步发展与局部实践220
三、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曲折发展与全面实践222
四、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224
五、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226
第三节 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文化建设举措229
一、教育体制:官学、私塾、学校、书院230
二、人才制度:养士、取士与用士234
三、交流机制:包容、借鉴、交流237
四、文化专制:焚书愚民、禁锢文化、钳制异端242
第四节 苏联文化建设中的偏差及思考243
一、封闭的文化体系244
二、扭曲的意识形态245
三、过激的知识分子政策247
四、失误的文化改革措施249
第五节 国外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选介250
一、文化产业状况250
二、文化遗产保护255
三、创意文化成就258
第六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体系构建260
第一节 文化力量的良性表达机制260
一、文化力量研究的历史追溯260
二、文化的力量的特征及一般表现形式263
三、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文化力量及作用方式273
四、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表达机制295
第二节 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301
一、文化权益保障机制301
二、文化经费保障机制306
三、文化政策保障机制309
第三节 文化传播的创新机制310
一、文化传播观念创新机制311
二、文化传播内容创新机制312
三、文化传播方法创新机制313
四、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机制315
第四节 文化生态的培育机制316
一、以政治文明改善文化生态316
二、以物质文明改善文化生态321
三、以社会文明改善文化生态326
第五节 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332
一、建立利益激励机制332
二、建立精神激励机制335
三、建立绩效激励机制338
第六节 文化安全的预警机制339
一、文化安全预警工作的主要内容340
二、文化安全预警工作的基本措施343
第七节 中外文化交流机制348
一、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国文化魅力348
二、以扩大认同和宽容推动文化交流349
三、积极探讨促进文化交流的有效形式352
第八节 网络文化管理机制355
一、加强引导,占领思想高地356
二、政府主导,实现良性互动358
三、重在预防,创新管理机制360
第九节 宗教文化的引导和规范机制362
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性和现实性362
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原则定位364
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方法366
第十节 民间信仰的管理和规范机制371
一、民间信仰管理现状372
二、民间信仰管理思路376
参考文献382
索引393
后记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