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气”与“细菌”的近代中国医疗史 外感热病的知识转型与日常生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气”与“细菌”的近代中国医疗史 外感热病的知识转型与日常生活
  • 皮国立著 著
  • 出版社: 中医研所
  • ISBN:986034631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气”与“细菌”的近代中国医疗史 外感热病的知识转型与日常生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台湾的中国医疗史之过往与传承——从热病史谈新进路1

第一节 书写「无中生有」的中医疾病史1

第二节 回顾的核心——台湾的中国医史之原始脉络4

第三节 史家的第一代新医史之路7

第四节 内、外史的距离11

第五节 从热病的近代转型谈起18

第六节 新医史的尝试——「重层医史」(The diversity of medical history research)视角的史学研究法26

第二章 论争前的和谐——近代中西医知识中的「热病」论述初探39

第一节 前言39

第二节 中西医初遇时的热病容貌40

第三节 中医——热感之外44

第四节 身体的内与外——感受与致病48

第五节 中西医治疗与预防之文化初遇51

第六节 小结——似曾相识到貌合神离之前58

第三章 民国中医的外感热病文献——以伤寒、温病书籍为中心的考察60

第一节 前言60

第二节 古典医学之绪馀61

第三节 西方医学的影响与「中医传染病学」渐趋成型70

第四节 日本医书的影响79

第五节 古典医学在民国复兴的三条线索:寒温融和、西医与日本的影响89

第六节 小结——「再正典化」(renewed canonization)的热病书籍及其衍生之课题97

第四章 中西医诠释疾病的界线与脉络:以近代中国「伤寒」(Typhoid fever)史为例的讨论103

第一节 前言103

第二节 伤寒「西名汉译」之源流106

第三节 「伤寒」的中国医学脉络113

第四节 另一种声音——温病学的脉络118

第五节 病名重释或在中西论争中消亡121

第六节 中医的新伤寒论述124

第七节 小结——翻译、诠释与再生的中国医史132

第五章 菌在气中——民国中医对西方细菌论的吸收、排拒与汇通138

第一节 前言138

第二节 西方细菌学的轨迹139

第三节 中医细菌新说之发韧145

第四节 中国医学的的回应——章太炎「据古释菌」的例子156

第五节 中西医对细菌学论争的焦点之一——对气论的坚持163

第六节 中西医对细菌学论争的焦点之二——观察、实验方法与治疗学170

第七节 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思维177

第八节 小结——具选择性的细菌论述191

第六章 新中医的实践与困境——恽铁樵(1878-1935)谈《伤寒论》与细菌学194

第一节 弃文从医的经过194

第二节 恽铁樵之历史地位与本章问题意识196

第三节 从古医籍中寻求灵感——读书与临症的再定义199

第四节 攘外必先安内——「叶派」流毒与学术反思202

第五节 恽铁樵对细菌学的认识与回应206

第六节 对中西医病名定义之讨论212

第七节 小结——民初中医的困境218

第七章 气与个人——中医热病学的身体、疾病与日常空间论述221

第一节 前言221

第二节 微生物的现代性与「个人」卫生之社会背景222

第三节 细菌学之外:中医视角下的外感热病与「气」的位置234

第四节 侧写反细菌视角:中西医汇通下的疾病观241

第五节 中医的防病论述及日常生活的转型248

第六节 热病的医疗空间、居处与日常生活254

第七节 小结270

第八章 调养、饮食与禁忌:古典理论在病患世界的转型273

第一节 前言273

第二节 古典食物禁忌学说和热病之关系274

第三节 近代身体观转型之一例——气与抵抗力280

第四节 饿不死的伤寒287

第五节 西方的营养、中国的禁忌293

第六节 热病后之「虚」与「复」298

第七节 个人的卫生现代性诞生——气、血、精身体观的延续与转化302

第八节 小结310

第九章 总结论312

第一节 检讨:贡献与侷限312

第二节 西风又东风——传统医学视角的文化史318

第三节 「重层医史」视角下的医疗史与国史325

附表:〈民国时期中医热病学文献编年类纂表〉329

附图360

徵引书目374

中英文摘要4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