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法律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法律思想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0099470.jpg)
- 赵晓耕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1211894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150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法律-思想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法律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什么是中国法律思想史?1
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发展历程2
三、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基本特质5
四、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意义7
五、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学习方法9
第一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萌芽:三代时期的法律思想11
第一节 中国早期文明的形成与法律思想的孕育12
一、中国早期文明的基本样貌12
二、中国早期法律的产生与法律思想的孕育15
第二节 夏商神权法思想的张扬18
一、天罚20
二、神判21
第三节 西周人文主义法律思想的抬头23
一、以德配天23
二、明德慎罚26
三、“亲亲”、“尊尊”的礼治思想30
第二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37
第一节 春秋战国与诸子百家的崛起38
一、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38
二、诸子百家的崛起与法律思想的奠基38
第二节 法律思想的先驱39
一、管仲:“以法治国”的先声39
二、子产:“宽猛相济”的方针42
第三节 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44
一、孔子:“为政以仁”的治国宏愿44
二、孟子:“王道仁政”的法律理想48
三、荀子:“隆礼重法”的现实情怀52
第四节 先秦法家的法律思想56
一、商鞅:“缘法而治”的“法治”理念56
二、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59
第五节 先秦道家与墨家的法律思想62
一、老子:“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62
二、庄子:“天道无为”与精神自由65
三、先秦墨家:“以天为法”的兼爱理想68
第三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形成: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74
第一节 秦汉帝制的确立与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75
一、秦汉帝制的确立75
二、正统法律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76
三、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特质77
第二节 法家独霸时代的秦朝79
一、秦朝“治国皆有法式”的法家思想79
二、李斯:“以法为教”的专任刑罚主义80
第三节 汉初黄老思想的盛行81
一、汉初黄老思想的社会背景81
二、汉初黄老思想的基本法律观83
三、《黄帝四经》:“先德后刑”的刑德并用思想84
四、陆贾:遵道与无为86
五、刘安与《淮南子》:以法束君与罪罚相当87
第四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代表89
一、贾谊:礼法结合与慎刑慎杀89
二、董仲舒:德主刑辅与“春秋决狱”90
三、刘向:刑德二机与约法省刑91
四、扬雄:先德后刑与因时变法92
五、王符:敦德明法与贤良执法93
六、仲长统:变法改制与德主刑辅94
第五节 律学思潮的诞生95
一、秦代“法律答问”的兴起95
二、汉代法律注释活动的兴盛96
第六节 对正统法律思想的挑战97
一、“盐铁会议”与《盐铁论》97
二、王充:明法治国与历史进化观98
第四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整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102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法律思想的整合103
一、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形势103
二、多元法律思想的并进与整合104
第二节 法家思想的复兴106
一、曹操:礼刑并用为唯才是举106
二、诸葛亮:循名责实与德威并举109
第三节 玄学思想的冲击112
一、王弼:“名教本于自然”的“无为而治”论112
二、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刑罚批判说116
第四节 儒家思想的深入119
一、陈群:崇儒教与复肉刑119
二、傅玄:礼法并用与保留肉刑121
三、袁准:修德与定法124
第五节 律学思潮的进取126
一、杜预:重礼任法的律令学说126
二、张斐:以礼率律的法律理论128
三、刘颂:罪刑法定与恢复肉刑131
第五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定型: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136
第一节 隋唐帝国的鼎盛与正统法律思想的定型137
一、隋唐帝国的鼎盛局面137
二、正统法律思想的定型138
第二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代表144
一、王通:王道政治与德刑并用144
二、陈子昂:安人与复仇147
三、陆贽:德刑并用与信赏必罚150
四、韩愈:道统与性三品论152
五、刘禹锡:推崇法制与轻徭薄赋155
六、白居易:刑礼道相为用与废肉刑157
七、柳宗元:礼法统一与天人相分160
第三节 《唐律疏义》与唐代律学的昌盛162
一、《唐律疏义》的法律思想162
二、唐代律学思潮的昌盛167
第六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成熟:宋元时期的法律思想172
第一节 宋元社会的裂变与法律思想的成熟173
一、宋元社会之变173
二、法思想之成熟175
第二节 理学的兴起与正统法律思想的成熟175
一、程颢与程颐:法律的理学根基176
二、朱熹:天理人欲与德礼刑政177
三、苏天爵:秉公执法180
第三节 改革家与功利学派的觉醒182
一、范仲淹:变法与限权182
二、欧阳修:宽简行政与经济改革185
三、李觏:功利主义的理学思想187
四、王安石与司马光:变法的思想论争188
五、陈亮与叶适:功利主义的法律思潮192
第四节 少数民族统治集团法律思想的进步197
一、辽圣宗:更定法令与贵贱同法197
二、金世宗:分权协理与严责廉察198
三、耶律楚材:汉化与立制200
第七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衰落: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204
第一节 明清社会的衰变与正统法律思想的衰落205
一、明清君主专制与思想禁锢的盛行205
二、理学与反理学思潮的对抗206
第二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僵化208
一、丘濬:德礼政刑与原情定罪208
二、王守仁:心学、乡约与德刑并用210
三、康熙:乡党和谐与慎刑恤杀213
第三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突围216
一、海瑞:抑强扶弱与人法兼资216
二、张居正:变法与考成218
第四节 反理学与启蒙法律思潮的孕育219
一、李贽:功利、自由与平等219
二、黄宗羲:民本主义的法律思想222
三、顾炎武:经世致用与限制君权224
第八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转换:近代以来的法律思想227
第一节 地主阶级改革派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228
一、魏源:因时变法与师夷制夷228
二、张之洞:捍卫伦常与准礼制刑230
三、早期改良派:君民共主与修改旧律234
第二节 维新派与变法图强的法律思想242
一、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立宪思想242
二、梁启超:社会进化论的立宪思想246
三、谭嗣同:仁学与平等254
四、严复:变法与分权257
第三节 修律派与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展开260
一、沈家本:会通中西的修律思想260
二、伍廷芳:偏重西方的修律思想264
第四节 资产阶级革命法律思潮的兴起与流变266
一、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267
二、章太炎:民主、法治与权力分立269
三、宋教仁:议会政治与责任内阁制271
四、陈炯明:联邦主义的宪政思想272
第五节 民主法律思潮的生长与蜕变275
一、章士钊:宪法与人权保障276
二、张君劢:理性政治与宪政主义278
三、胡适:坚持民主与反对独裁280
四、罗隆基:人权、法治与宪政283
五、钱端升:现实主义的宪政观284
六、梁漱溟:传统主义的法律观286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潮的形成与发展287
一、李大钊:自由主义的民主宪政观287
二、陈独秀:个人主义的国家观289
三、李达:法律的社会学视野290
四、日本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292
五、唯物史观与法律社会学的话语表达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