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小学 最新版 201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小学 最新版 2014](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0931031.jpg)
- 中公教育河南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6678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48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474页
- 主题词:教育理论-小学教师-聘用-资格考试-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小学 最新版 201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教育学2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2
考点聚焦2
考点预测2
知识结构2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
一、教育的定义3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3
三、教育的本质4
四、教育的功能4
五、教育起源的学说5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5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8
一、教育学的定义8
二、教育学思想的萌芽9
三、教育学的创立与变革12
四、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4
【经典案例】14
高效提升训练15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19
考点聚焦19
考点预测19
知识结构19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20
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0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0
三、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1
四、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1
五、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22
第二节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23
一、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23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23
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25
四、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27
五、教育对人口的影响28
第三节 教育相对于社会发展的独立性28
一、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28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28
三、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29
【经典案例】29
高效提升训练30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32
考点聚焦32
考点预测32
知识结构32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33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33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3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34
一、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34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35
第三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37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37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8
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39
第四节 小学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39
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39
二、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40
三、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42
【经典案例】42
高效提升训练43
第四章 教育目的46
考点聚焦46
考点预测46
知识结构46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47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47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47
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48
四、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48
五、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49
六、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49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49
一、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49
二、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50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50
四、我国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51
五、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52
【经典案例】55
高效提升训练56
第五章 教育制度59
考点聚焦59
考点预测59
知识结构59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60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60
二、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60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61
四、现代学制的类型61
五、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62
六、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63
第二节 我国的学制63
一、我国的学制发展63
二、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65
三、义务教育66
四、终身教育66
【经典案例】67
高效提升训练68
第六章 学生与教师70
考点聚焦70
考点预测70
知识结构70
第一节 学生71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及特征71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权利及义务72
第二节 教师73
一、教师及教师职业73
二、教师的角色扮演73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74
四、教师的权利与义务76
五、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及发展76
第三节 师生关系78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及内容78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79
三、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79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及建立、发展80
【经典案例】81
高效提升训练81
第七章 小学课程84
考点聚焦84
考点预测84
知识结构84
第一节 课程概述85
一、课程的概念85
二、课程的类型85
三、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86
四、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87
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88
一、课程目标88
二、课程设计89
第三节 课程实施、评价与管理91
一、课程实施91
二、课程评价92
三、课程管理94
第四节 我国小学课程94
一、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94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态势94
【经典案例】95
高效提升训练95
第八章 小学教学98
考点聚焦98
考点预测98
知识结构98
第一节 教学概述99
一、教学的概念99
二、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99
三、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100
第二节 教学过程101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101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02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04
第三节 小学教学的原则与方法105
一、小学教学的原则105
二、小学教学方法108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评价111
一、教学组织形式111
二、教学评价113
第五节 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117
一、备课117
二、上课118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119
四、课外辅导119
五、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120
【经典案例】121
高效提升训练122
第九章 小学德育126
考点聚焦126
考点预测126
知识结构126
第一节 小学德育概述127
一、德育127
二、小学德育的特点、目标及内容127
三、小学德育的意义129
第二节 小学德育过程129
一、德育过程的内涵129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130
第三节 小学德育的实施132
一、德育的原则132
二、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35
【经典案例】138
高效提升训练139
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141
考点聚焦141
考点预测141
知识结构141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142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142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143
第二节 班级管理146
一、班级概述146
二、班集体概述146
三、班级管理的概念和功能148
四、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49
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班级管理机制149
第三节 班级活动150
一、班级活动概述150
二、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51
【经典案例】152
高效提升训练153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156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56
考点聚焦156
考点预测156
知识结构156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157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57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57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58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58
一、初创时期158
二、发展时期159
三、成熟时期159
四、完善时期160
【经典案例】160
高效提升训练161
第二章 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63
考点聚焦163
考点预测163
知识结构163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164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164
二、心理发展一般规律164
三、心理发展理论165
第二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168
一、学生的认知发展168
二、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170
三、学生的社会性发展171
第三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73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73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75
【经典案例】176
高效提升训练176
第三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180
考点聚焦180
考点预测180
知识结构180
第一节 学习概述181
一、学习的概念及实质181
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181
三、学生学习特点182
四、学习的分类182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83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184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84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85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87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187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187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88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89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90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90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191
二、建构主义学生观191
三、建构主义知识观191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192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92
一、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192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193
【经典案例】193
高效提升训练194
第四章 学习心理198
考点聚焦198
考点预测198
知识结构198
第一节 学习动机199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199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199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200
四、学习动机理论201
五、学习动机的培养204
六、学习动机的激发204
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205
一、知识的概念及类型205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206
三、知识的获得207
四、知识的遗忘209
五、知识的保持210
第三节 学习迁移211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211
二、学习迁移的作用211
三、学习迁移的类型211
四、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212
五、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214
六、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215
第四节 技能的形成215
一、技能的定义及特征215
二、技能的分类215
三、技能的作用216
四、操作技能的形成217
五、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218
六、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219
七、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219
八、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220
第五节 学习策略221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特点221
二、典型的学习策略221
三、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224
四、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224
第六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225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含义225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225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226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226
五、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227
六、创造性的含义和特征228
七、影响创造性的因素229
八、创造性的培养方法229
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231
一、态度231
二、品德232
三、品德形成的基本理论233
四、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235
五、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235
六、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236
七、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237
【经典案例】238
高效提升训练239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243
考点聚焦243
考点预测243
知识结构243
第一节 心理健康244
一、心理健康概述244
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244
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244
四、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治疗245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247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247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248
第三节 心理评估249
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249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249
第四节 心理辅导250
一、心理辅导概述250
二、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251
【经典案例】253
高效提升训练254
第六章 教师心理256
考点聚焦256
考点预测256
知识结构256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心理257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257
二、教师的角色心理257
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心理261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261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262
第三节 教师的心理健康263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263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263
【经典案例】264
高效提升训练265
第三部分 心理学268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268
考点聚焦268
考点预测268
知识结构268
第一节 心理学基本知识269
一、心理及心理学定义269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69
三、心理学研究的意义270
第二节 心理学的流派270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270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270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271
四、格式塔心理学271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271
六、策动心理学271
七、认知心理学272
八、人本主义心理学272
高效提升训练272
第二章 认知274
考点聚焦274
考点预测274
知识结构274
第一节 注意275
一、注意的概念和特点275
二、注意的分类275
三、注意的品质276
四、注意的功能277
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278
第二节 感觉279
一、感觉的概念279
二、感觉的种类279
三、感觉现象279
第三节 知觉280
一、知觉的概念280
二、知觉的种类280
三、知觉的基本特征281
四、观察282
第四节 记忆283
一、记忆的概念283
二、记忆的过程283
三、记忆的分类284
四、记忆的品质285
五、瞬时记忆285
六、短时记忆286
七、长时记忆287
八、遗忘287
第五节 想象289
一、想象的定义289
二、想象的功能289
三、想象的种类289
四、想象的特征290
五、想象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培养290
第六节 育语291
一、言语的概念291
二、言语的功能291
三、言语的种类291
第七节 思维291
一、思维的概念291
二、思维的特征292
三、思维的种类292
四、思维的形式294
五、思维的过程294
六、思维的品质295
七、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296
【经典案例】297
高效提升训练297
第三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301
考点聚焦301
考点预测301
知识结构301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302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302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302
三、情感的分类302
四、情绪的分类303
五、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04
第二节 意志305
一、意志的概念305
二、意志行动305
三、意志的品质306
四、意志品质的培养307
【经典案例】307
高效提升训练308
第四章 个性心理310
考点聚焦310
考点预测310
知识结构310
第一节 个性311
一、个性的概念311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311
三、个性心理结构311
第二节 能力312
一、能力的概念312
二、能力的分类312
三、智力313
第三节 气质与性格315
一、气质的概念315
二、气质的类型与学说315
三、性格的概念316
四、性格与气质316
五、性格的类型317
六、性格的结构317
七、良好性格的培养318
【经典案例】319
高效提升训练319
第五章 社会心理与行为322
考点聚焦322
考点预测322
知识结构322
第一节 社会态度与社会知觉323
一、社会态度的概念323
二、社会态度的功能323
三、社会知觉324
第二节 印象形成324
一、印象形成的概念324
二、印象形成效应324
第三节 人际关系325
一、人际关系概述325
二、人际关系类型326
三、中小学生主要的人际关系327
第四节 群体心理327
一、群体心理概述327
二、群体的分类328
三、群体行为规律328
四、群体影响329
【经典案例】331
高效提升训练331
第四部分 教学技能334
第一章 教学语言表达技能334
考点聚焦334
考点预测334
知识结构334
第一节 教学口语技能335
一、教学口语的含义335
二、教学口语的功能及分类335
三、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336
四、教学口语技能提高的途径336
第二节 教态语言技能337
一、教态语言的含义及特点337
二、教态语言的功能337
三、教态语言的类型337
四、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339
第二章 课堂教学技能340
考点聚焦340
考点预测340
知识结构340
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341
一、课堂导入技能的含义及作用341
二、课堂导入的类型341
三、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342
第二节 课堂讲授技能342
一、课堂讲授的含义342
二、课堂讲授的分类343
三、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343
第三节 课堂提问技能344
一、课堂提问的含义344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344
三、课堂提问的要求345
第四节 课堂对话技能345
一、课堂对话的含义及特点345
二、课堂对话的类型345
第五节 课堂板书技能346
一、课堂板书的含义346
二、课堂板书的内容346
三、课堂板书的类型346
第六节 结课技能347
一、结课的含义347
二、结课的方法347
高效提升训练348
第五部分 新课程改革350
第一章 我国课程改革概述350
考点聚焦350
考点预测350
知识结构350
第一节 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与理论351
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351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352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352
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352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353
高效提升训练354
第二章 新课程带来的变革355
考点聚焦355
考点预测355
知识结构355
第一节 教育观念的变革356
一、教学观的转变356
二、新型教师观356
三、新型学生观357
第二节 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变革358
一、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359
二、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特点359
第三节 课程组织的变革360
一、课程结构的变革360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361
三、课程评价的改革363
四、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方面的变革365
高效提升训练367
第六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370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370
考点聚焦370
考点预测370
知识结构370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371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地位与特点371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371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372
四、教师职业道德品质373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373
一、教师义务373
二、教师良心374
三、教师公正375
四、教师荣誉375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76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76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376
【经典案例】377
高效提升训练378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380
考点聚焦380
考点预测380
知识结构380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概述381
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381
二、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任务381
三、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内容381
四、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382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382
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原则382
二、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384
三、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384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385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385
二、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方法386
高效提升训练387
第七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392
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础392
考点聚焦392
考点预测392
知识结构392
第一节 教育法律概述393
一、教育法的含义393
二、教育法规的含义393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394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394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394
三、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395
四、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396
五、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396
第三节 教育法律规范397
一、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型397
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398
第四节 教育法律责任399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399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400
三、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401
四、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402
第五节 教育法律救济404
一、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404
二、法律救济的特征404
三、法律救济的渠道404
四、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404
五、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405
六、教师申诉制度405
七、学生申诉制度406
第六节 依法执教和对教师的法制教育407
一、依法执教的含义407
二、依法执教的必要性407
三、对教师的法制教育408
【经典案例】408
高效提升训练409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413
考点聚焦413
考点预测413
知识结构41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41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17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21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25
五、《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427
六、《教师资格条例》431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34
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436
九、《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439
【经典案例】442
高效提升训练442
中公教育·教师招聘笔试、面试面授课程446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