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肌保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肌保护](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0925881.jpg)
- 陈玉国,徐峰主编;王甲莉,郑雯,薛丽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0759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心肌保护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肌保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心脏的结构及功能3
第一章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功能3
第一节 心脏的位置、毗邻与外形3
第二节 心腔4
一、左心房4
二、右心房4
三、左心室5
四、右心室5
第三节 心脏的构造7
一、心纤维性支架7
二、心壁7
三、心间隔8
第四节 心脏的传导系统8
一、窦房结9
二、结间束9
三、房室交界区9
四、房室束10
五、左、右束支10
六、Purkinje纤维网10
第五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10
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11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估12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因素13
第二章 心脏的血液供应及生理调节15
第一节 心脏的血液供应15
一、冠状动脉的分支及分布15
二、侧支循环15
三、冠状动脉的结构15
第二节 心血管的调节16
一、神经调节16
二、体液调节18
三、自身调节23
第三章 心肌细胞的结构及功能24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结构24
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24
二、心肌细胞的结构24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25
一、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25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27
第三节 心肌的生理特征27
一、心肌的兴奋性28
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29
三、心肌的传导性30
四、心肌细胞的收缩性31
第四章 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33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能源物质33
一、底物的选择33
二、心脏的供能物质33
第二节 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过程34
一、生物氧化34
二、氧化磷酸化34
三、能量的储存和利用35
第三节 心肌细胞糖代谢途径35
一、糖的分解代谢35
二、糖分解代谢的调节36
第四节 心肌细胞脂肪酸代谢途径37
一、脂肪酸代谢37
二、脂肪酸代谢的主要调节因素38
第五节 心肌细胞代谢的调节39
一、代谢反应速度的调节39
二、膜系统对代谢的调控39
三、激素的调节作用40
四、反馈调节作用40
第六节 异常心肌细胞能量代谢41
一、心肌缺血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41
二、心肌肥厚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41
三、心力衰竭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41
第二篇 心肌损伤常见病因及发生机制45
第五章 冠状动脉疾病相关性心肌损伤45
第一节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45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概述45
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影响45
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47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1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51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损伤的机制54
第三节 冠状动脉痉挛60
一、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机制61
二、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损伤的机制62
第四节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63
一、冠状动脉微循环的解剖及生理63
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64
三、冠状动脉微血管障碍的分类65
四、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心肌损伤66
五、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估66
第五节 其他67
一、冠状动脉炎67
二、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68
三、冠状动脉钙化69
四、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69
五、冠状动脉栓塞70
六、冠状动脉畸形71
七、介入性冠状动脉损伤72
第六章 围术期心肌损伤76
第一节 心脏手术76
一、心脏停搏心内直视手术76
二、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77
三、介入治疗78
第二节 非心脏手术80
一、心肌损伤的常见原因80
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脏评估82
三、围术期心脏保护治疗82
第七章 心肌病变83
第一节 心肌炎83
一、致病因素83
二、发病机制83
三、临床表现85
四、预后86
第二节 心肌病86
一、扩张型心肌病86
二、肥厚型心肌病87
三、限制型心肌病88
四、特殊类型心肌病89
第八章 心力衰竭相关性心肌损伤90
一、概述90
二、心力衰竭相关性血流动力学损伤90
三、心力衰竭和心肌间质损伤——细胞外基质纤维化91
四、心力衰竭和心肌细胞损伤92
第九章 心包疾病相关性心肌损伤95
第一节 急性心包炎95
一、病因95
二、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95
三、临床表现96
第二节 心包积液97
一、病因及分类97
二、病理生理97
三、临床表现97
第三节 缩窄性心包炎98
一、病因98
二、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98
三、临床表现99
第十章 全身疾病相关性心肌损伤100
第一节 代谢性疾病相关性心肌损伤100
一、流行病学100
二、疾病诊断100
三、发病机制101
四、临床表现104
第二节 内环境紊乱相关性心肌损伤104
一、内环境概述104
二、电解质紊乱相关的心肌损伤105
三、酸碱平衡紊乱相关的心肌损伤109
第三节 血流动力学障碍相关性心肌损伤111
一、血流动力学与细胞111
二、力学对细胞损伤112
第四节 内分泌性疾病相关性心肌损伤113
一、概述113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14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16
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17
五、嗜铬细胞瘤117
六、系统性淀粉样变性118
第五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心肌损伤119
一、概述119
二、类风湿关节炎119
三、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120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121
五、系统性硬化病123
第六节 脓毒症相关性心肌损伤123
一、概述123
二、发病机制124
第七节 中毒、理化因素相关性心肌损伤126
一、物理因素126
二、化学因素127
第八节 药物性心肌损伤129
一、化疗药物129
二、免疫调节剂130
三、抗生素130
四、抗精神病药物130
五、偏头痛药物131
六、其他131
第九节 外伤性心肌损伤132
一、概述132
二、病理生理学特点132
三、诊断132
第十节 心肾综合征133
一、概述133
二、发病机制133
第十一节 脑心综合征135
一、概述135
二、流行病学135
三、诊断135
四、发病机制135
五、临床表现137
第十二节 胆心综合征137
一、概述137
二、发病机制137
三、心血管临床表现138
四、胆心反射138
第十三节 颈心综合征139
一、概述139
二、心脏交感神经系统139
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139
四、心血管临床表现140
第三篇 临床心肌保护策略143
第十一章 胸痛中心及急性心力衰竭单元的规范化建设143
第一节 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143
一、胸痛中心概念及建设理念143
二、发展史143
三、 CPC的“齐鲁模式”143
四、CPC与心肌保护144
五、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145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单元的规范化建设146
一、急性心力衰竭单元概念及建设理念146
二、发展史146
三、运作模式147
四、工作流程148
五、AHFU与心肌保护149
六、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150
第十二章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151
第一节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51
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证151
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策略选择154
三、冠状动脉介入器械及技术156
四、并发症及防治158
五、术前准备及术后随访161
第二节PCI围术期药物治疗161
一、抗血小板治疗162
二、抗凝治疗162
三、其他PCI围术期常用药163
第三节 静脉溶栓治疗164
一、概述164
二、时机选择164
三、适应证165
四、禁忌证165
五、疗效评估166
六、溶栓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166
七、辅助抗栓治疗167
第四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67
一、概述167
二、时机选择168
三、适应证169
四、禁忌证170
五、旁路移植血管的选择170
第十三章 抗血栓治疗172
第一节 抗血小板药物172
一、血栓形成与抗血小板药物172
二、抗血小板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172
三、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南推荐175
四、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评估和处理177
五、血小板反应多样性177
第二节 抗凝药物178
一、血液凝固及抗凝系统178
二、抗凝血药178
三、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184
第十四章 调脂治疗187
一、调脂治疗概述187
二、调脂药物187
第十五章 抗心肌缺血及重构的药物治疗192
第一节 硝酸酯类药物192
一、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机制192
二、硝酸酯类药物在治疗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机制192
三、硝酸酯类药物的不同制剂和给药途径192
四、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指征193
五、硝酸酯类的不良反应194
六、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机制及抗耐药方案194
第二节 钙通道阻滞剂196
一、概述196
二、药物分类196
三、作用机制197
四、临床应用198
第三节 β受体阻滞剂200
一、概述200
二、药物分类200
三、作用机制200
四、临床应用201
第四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203
一、概述203
二、药物分类及临床应用204
第五节 脑钠肽211
一、概述211
二、心肌损伤时脑钠肽的分泌、代谢及其生物学效应212
三、NT-proBNP与BNP在急诊心肌损伤中的检测优势213
四、脑钠肽在临床诊断、鉴别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213
五、脑钠肽的基因重组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214
六、脑钠肽研究应用进展215
第六节 其他药物215
第十六章 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善218
第一节 临床常用药物218
一、概述218
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的作用机制218
三、常见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及其评价220
四、结语与展望225
第二节 心肌保护液与停搏液225
一、作用机制225
二、心脏保护液的分类226
第十七章 机械辅助装置的应用228
第一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228
一、适应证228
二、禁忌证228
三、操作步骤229
四、并发症229
五、注意事项229
六、临床应用229
第二节 临时心脏起搏术230
一、植入方法230
二、起搏与感知功能的判定231
三、右心室起搏心电图的特点231
四、临时心脏起搏术局限性及并发症232
五、临床应用232
第三节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233
一、ICD的发展历史233
二、ICD应用适应证233
三、ICD的基本功能234
四、ICD的植入及手术并发症235
五、ICD的不适当放电与电风暴236
六、ICD的应用及展望236
七、ICD与SCD的预防236
第四节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237
一、心力衰竭与心室的不同步237
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237
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并发症239
第五节 体外膜肺氧合240
一、技术发展变迁及临床应用进展240
二、适应证240
三、禁忌证241
四、心肌保护的实用价值241
五、并发症243
六、注意事项243
第六节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243
一、CRRT的技术243
二、基本原理244
三、适应证244
四、禁忌证244
五、CRRT的临床实施244
六、并发症246
七、C RRT的特点246
八、超滤的影响因素246
九、CRRT在心肌保护中的临床应用246
第十八章 围术期管理249
一、术前心血管系统评估249
二、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管理251
三、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缺血252
四、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54
第十九章 全身疾病的治疗255
一、病因治疗255
二、心肌保护治疗256
第二十章 低温治疗258
一、概况258
二、低温的生理学作用258
三、低温的临床应用258
四、低温治疗的心肌保护机制259
五、低温治疗心肌保护的临床应用260
第二十一章 过饱和氧疗262
一、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262
二、在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262
三、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263
四、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263
五、总结与展望263
第二十二章 预防及康复治疗264
一、心肌保护的预防措施264
二、心肌保护的康复治疗266
第二十三章 中医药治疗269
第一节 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269
一、中医病名269
二、文献记载269
三、病因病机269
四、治疗原则269
五、辨证论治270
六、循证研究270
七、结语271
第二节 心肌梗死的中医药治疗271
一、中医病名271
二、文献记载271
三、病因病机271
四、治疗原则271
五、辨证论治271
六、循证研究272
七、结语272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272
一、中医病名272
二、文献记载272
三、病因病机273
四、治疗原则273
五、辨证论治273
六、循证研究274
七、结语274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274
一、中医病名274
二、文献记载274
三、病因病机275
四、治疗原则275
五、辨证论治275
六、循证研究275
七、结语276
第四篇 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新进展279
第二十四章 乙醛脱氢酶2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应用前景279
第一节 乙醛脱氢酶2基本结构与功能279
一、乙醛脱氢酶2的结构和组织分布279
二、ALDH2基因多态性279
三、ALDH2的功能280
第二节 ALDH2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280
一、ALDH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80
二、ALDH2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281
三、ALDH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281
四、ALDH2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281
第三节 ALDH2对心肌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282
一、ALDH2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282
二、ALDH2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282
三、ALDH2对活性醛类的解毒作用282
四、ALDH2与细胞自噬283
五、ALDH2与硝酸酯类药物代谢283
第四节 以ALDH2为干预靶点的药物研发思路及临床应用前景284
一、ALDH2酶活性的可调控性284
二、提高ALDH2酶活性的分子或物质284
三、Alda-1提高ALDH2酶活性的机制285
第二十五章 内源性心肌保护因子的发现及应用前景286
第一节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抑制剂286
一、mPTP的分子结构及功能286
二、mPT P的调控287
三、mPTP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287
四、mPTP的作用药物288
第二节 腺苷288
一、腺苷和腺苷受体289
二、腺苷和心律失常289
三、腺苷与冠状动脉循环289
第三节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290
一、GLP-1的生理学功能290
二、GLP-1与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290
三、GLP-1受体激动剂现况291
第四节 miRNA292
一、miRNA与心脏发育292
二、miRNA与病毒性心肌炎292
三、miRNA与心力衰竭292
四、miRNA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293
第五节 MG53293
一、MG53的结构和功能293
二、MG53在细胞膜修复中的作用294
三、MG53与相关信号通路调节294
四、MG53与心肌保护294
第二十六章 基因治疗在心肌保护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295
一、心肌保护基因治疗概述295
二、基因治疗在心肌保护中研究现状295
三、基因治疗在心肌保护中的应用前景298
第二十七章 干细胞在心肌保护中的应用前景299
一、干细胞的基本概念299
二、干细胞的特点299
三、干细胞的分类299
四、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299
五、当前面临主要问题301
六、前景展望302
第二十八章 心肌缺血耐受保护机制的研究新进展303
第一节 缺血预适应及后适应303
一、缺血预适应303
二、缺血后适应305
三、远隔缺血预适应307
第二节 药物预处理及后处理309
一、药物预处理及后处理概述309
二、吸入麻醉药预处理及后处理310
三、阿片类药物预处理及后处理314
四、其他药物预处理及后处理318
五、总结321
第二十九章 血管再生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研究新进展322
一、血管新生的基本概念322
二、侧支循环的形成与调节机制以及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325
三、冠心病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治疗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326
四、促血管生成治疗潜在的副作用328
参考文献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