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媒介素养教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媒介素养教育](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0908013.jpg)
- 李舒东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1144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媒介素养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念篇——什么是媒介素养1
第一节 基本概念2
一、媒介、媒体、传媒2
二、媒介素养3
第二节 媒介素养——与媒介相处之道6
一、媒介是“人”的延伸——像理解自己一样理解媒介7
二、把关理论——真相与失真8
三、使用与满足理论——“自助餐厅”中的相互选择10
四、场域理论——与媒介共同创建环境11
五、多重语境传播——媒介素养的扩展12
第三节 教育目标15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15
二、本书的设计和目标16
本章小结17
思考与讨论17
参考文献17
第二章 信息篇——在信息爆炸的世界中恰当选择信息19
第一节 信息爆炸和高频率接触20
一、信息爆炸:我们生活在一个海量信息环境之中20
二、高频率接触:我们时刻都在和信息媒介发生关系23
第二节 信息爆炸的影响27
一、信息爆炸的正面影响与机遇27
二、信息爆炸的负面影响与挑战31
第三节 取得控制权——不断提升媒介素养的益处35
一、什么是信息的控制权35
二、政府、组织机构与个人的控制权:信息选择与利用36
三、如何取得控制权:在信息社会中取得控制权需掌握的技能37
本章小结39
思考与讨论40
参考文献40
第三章 媒体篇——媒体形态与媒体融合41
第一节 媒体形态的发展与分类42
一、媒体发展历程分析42
二、媒体的不同分类43
第二节 户外媒体43
一、户外媒体发展概况及趋势44
二、户外媒体的运营与传播特点46
三、户外媒体传播的优劣势分析47
四、户外媒体个案介绍49
第三节 平面媒体52
一、平面媒体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53
二、平面媒体的传播特点56
三、平面媒体的传播优劣势分析59
四、平面媒体个案介绍60
第四节 广电媒体64
一、广电媒体发展概况65
二、广电媒体的传播特点67
三、广电媒体的传播优劣势分析68
四、广电媒体个案介绍69
第五节 网络媒体74
一、网络媒体发展概况及趋势75
二、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77
三、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劣势分析80
四、新媒体个案介绍81
第六节 移动媒体86
一、移动媒体发展概况及趋势86
二、移动媒体的传播特点88
三、移动媒体的传播优劣势分析90
四、移动媒体个案介绍91
第七节 多业态媒体与媒体融合94
一、多业态媒体发展概况及趋势94
二、多业态媒体的传播特点97
三、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99
四、媒体融合发展个案介绍101
本章小结106
思考与讨论106
参考文献106
第四章 本质篇——媒体的属性与管理107
第一节 媒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108
一、媒体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108
二、中西媒体管理体制对比110
三、中西媒体运行机制的对比114
第二节 我国的新闻改革与传媒体制变迁117
一、我国新闻管理的发展历程117
二、我国传媒体制的变迁120
第三节媒体管理的政策法规125
一、政策法规在媒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25
二、我国媒体管理的现行政策法规体系126
本章小结128
思考与讨论129
参考文献129
第五章 窗口篇——媒介的内容131
第一节 理解媒介的内容132
一、“媒介即是信息”——从技术功能角度理解“媒介内容”132
二、“拟态环境”——媒介内容与事实的“一致”与“偏差”133
三、“议程设置”——媒介内容隐蔽却有力地隐喻现实世界133
第二节 非虚构类媒介内容134
一、新闻性媒介内容135
二、纪实性媒介内容138
三、学术性媒介内容142
四、广告类媒介内容144
第三节 虚构类媒介内容150
一、娱乐性媒介内容150
二、叙事性媒介内容154
三、游戏类媒介内容158
第四节 内容方式革新带来的媒介内容革命164
一、概念释义164
二、内容范围165
三、理解三类媒介内容的特点166
四、多元内容生产方式的移动互联时代如何提升媒介素养172
本章小结173
思考与讨论173
参考文献173
第六章 关系篇——媒介、受众与用户175
第一节 媒介在受众中的角色176
一、传递的角色176
二、迎合的角色178
三、操控的角色181
四、营销的角色183
五、社交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角色185
六、媒介角色的偏差188
第二节 受众地位的历史变迁与受众在传播中的作用192
一、受众地位的变化与现代媒介格局192
二、受众在传播中的作用197
三、受众的需要与权利203
第三节 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207
一、熟练使用媒介207
二、辨识媒介信息212
三、受众媒介素养与社会媒介素养214
本章小结216
思考与讨论217
参考文献217
第七章 应用篇——媒介信息使用与利用219
第一节 获取信息:一种古老而崭新的权利220
一、从多元媒介中收集不同信息220
二、利用网络定制化与社群化趋势224
第二节 使用信息:保持独立思考与理性判断226
一、问题意识让信息整合更加有效226
二、鉴别信息真伪的简易方法227
三、理性与多元意见的必要性231
四、版权意识233
第三节 发布信息:使个人成为媒介的一部分237
一、面对公共媒介:如何通过公共媒介发布信息、参与话题237
二、参与媒介互动238
三、自媒体时代的权利与义务240
本章小结244
思考与讨论245
参考文献245
后记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