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7727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法-行政诉讼-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环境公益诉讼及其理论纷争3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概念选择及功能欲求3
一、学界对公益诉讼含义的探索3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19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欲求25
第二节 我国公益诉讼理论纷争及其澄清31
一、我国学界公益诉讼研究的主要特点31
二、我国学界关于公益诉讼的主要分歧33
三、我国公益诉讼理论纷争之澄清49
第二章 环境公益诉讼救济对象62
第一节 环境公共利益62
一、“利益”的内涵63
二、“公共”的内涵64
三、“公共利益”的内涵:两种观念的比较与选择66
四、环境公共利益的内涵72
第二节 环境公共利益侵害行为的类型化考察74
一、公害:对环境公共利益的直接侵犯74
二、环境侵害:对环境公共利益的间接侵犯81
三、公害与环境侵害之比较99
第三章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重构——美国经验及其借鉴104
第一节 原告资格的内涵探讨104
一、“对抗性”:案件—争议条款的本质特征105
二、“对抗性”:正当性基础探求113
三、原告资格的宪法内涵:原告与诉争案件之间的利害关联的描述119
第二节 原告资格的定性之争123
一、诉讼要件与本案要件:含义和区别124
二、美国原告资格的定性之争:徘徊在诉讼要件与本案要件之间128
三、采纳“诉讼要件”说:基于逻辑推理与价值选择的结果138
四、美国原告资格定性之争对我国的启示143
第三节 原告资格的功能定位147
一、“预防滥诉”说及其分析149
二、“三权分立”说及其分析155
三、“热心辩护”说及其分析161
四、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164
第四节 环境公益诉讼背景下我国原告适格规则的反思与重构166
一、私权模式的阐释与捍卫: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本质167
二、圆凿方枘:传统原告适格规则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冲突174
三、他山之石:澳大利亚的“好事者标准”179
四、结束语180
第四章 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构建182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域外视角——美国环境公民诉讼败诉方负担规则考察182
一、激励缺位——构建环境公民诉讼的制度“瓶颈”183
二、“美式规则”——环境公民诉讼的“绊脚石”184
三、律师费“败诉方负担”——激励正诉之源186
四、“败诉方负担”规则——预防滥诉之阀188
五、结语:美国经验的启示与借鉴190
第二节 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中国路径及其评析——我国公益诉讼原告免交诉讼费的功能主义审视191
一、环境公益诉讼原告成本—收益分析191
二、“败诉方负担”规则的功能欲求:域外考察199
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成本分摊规则:功能主义审视203
四、结语206
第三节 我国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重构——以当事人结构变迁为视角206
一、传统私益诉讼的当事人结构及其制度意蕴208
二、公益诉讼当事人结构之变迁及其激励困境212
三、公益诉讼激励对象的框定217
四、公益诉讼激励规则的选择220
结束语221
第五章 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国样本及其立法意蕴223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实践的中国样本223
一、关于样本选择的说明224
二、中国环境公益诉讼诸现象考察225
第二节 环境公益诉讼中国样本的多重审视233
一、环境公益诉讼概念泛化之源233
二、法政治学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实践236
三、法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实践240
四、法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实践245
第三节 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国样本的立法意蕴250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选择251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选择254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典归属254
四、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255
五、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256
六、公益诉讼适格原告的类型258
七、重构环境公益诉讼立案制度,保障当事人诉权261
八、创设激励机制,改变原告诉讼积极性不高的现状262
九、强化司法参与或监管,维护环境公共利益264
十、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减轻当事人举证负担264
十一、限制公益诉讼当事人处分权,慎用撤诉与调解265
十二、科学设计救济手段,确保环境公共利益得到及时救济265
结束语266
参考文献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