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898782.jpg)
- 吕宪国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63917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沼泽化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的目的和意义1
1.1 湿地的定义及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1
1.1.1 几种主要的湿地定义1
目录1
1.1.2 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2
1.2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的概念与目的3
1.3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的规范化5
1.4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规范化的意义6
1.4.1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6
1.4.2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7
2.1 国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历史9
2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历史和发展趋势9
2.2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历史12
2.3 主要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介绍14
2.3.1 国外主要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14
2.3.2 我国主要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22
2.4 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发展趋势28
2.4.1 建立完善的湿地观测网络28
2.4.2 建立科学性和实用性强的湿地野外观测指标体系28
2.4.3 建立切实可行的湿地观测方法28
2.4.4 建立湿地观测数据信息库29
3.1.3 安全性原则31
3.1.2 可操作性原则31
3.2 观测场地的选择31
3.1 观测场地选择与设置原则31
3.1.1 典型性、代表性原则31
3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场地选择与场地设置31
3.2.1 确定湿地类型32
3.2.2 评价湿地重要性32
3.2.3 确定观测场地具体位置32
3.3 观测场地的设置32
3.3.1 观测场地的空间尺度分类32
3.3.2 观测场地的总体布局33
3.4 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选择33
3.4.1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的选择33
3.4.2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仪器设备的选用34
3.4.3 宏观与微观、点与面相结合的方法35
4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36
4.1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内容36
4.2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指标36
4.2.1 湿地生态系统基本观测指标体系36
4.2.2 社会经济、灾害调查37
4.2.3 不同类型湿地观测指标体系46
5 湿地气象及大气环境观测50
5.1 湿地气象观测场地的选择50
5.2.1 气压51
5.2 湿地地面气象要素观测51
5.2.2 大气温度53
5.2.3 降水量54
5.2.4 空气湿度56
5.2.5 蒸发量57
5.2.6 地温58
5.2.7 土壤冻结深度60
5.2.8 风力风向61
5.2.9 日照时数62
5.2.10 辐射量63
5.3 湿地大气环境化学观测65
5.3.2 甲烷66
5.3.1 二氧化碳66
5.3.3 氮氧化物67
5.3.4 干湿沉降67
5.4 湿地小气候观测68
5.4.1 湿地小气候观测的特点68
5.4.2 湿地小气候观测场地的选择和测点布置69
5.4.3 湿地小气候观测时间和观测高度的选择69
5.4.4 湿地小气候观测方法70
5.4.5 湿地小气候观测项目71
5.4.6 湿地小气候观测记录75
5.5.2 物候观测的方法76
5.5.1 物候观测的意义76
5.5 湿地物候观测76
5.5.3 湿地植物物候观测77
5.5.4 动物物候观测80
5.5.5 气象水文现象观测80
6 湿地生物观测82
6.1 湿地植物及其群落观测82
6.1.1 湿地植物样地设置与描述82
6.1.2 湿地植被类型、面积与分布84
6.1.3 湿地植物群落的调查与观测84
6.1.4 湿地植物群落生物量与第一性生产力的观测94
6.2 湿地野生动物观测111
6.2.1 湿地野生动物样地的设置及环境调查112
6.2.2 水禽种类和种群数量的观测113
6.2.3 大型兽类种类和种群数量调查方法115
6.2.4 小型兽类种类和种群数量的观测116
6.2.5 爬行类、两栖类种类和种群数量的观测116
6.2.6 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的观测117
6.2.7 鱼类种类和数量的观测119
6.2.8 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的观测121
6.2.9 水中底栖动物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的观测122
6.2.10 昆虫的种类与数量的观测124
6.3.1 湿地土壤微生物的观测127
6.3 湿地微生物的观测127
6.3.2 湿地水体中细菌的观测129
6.3.3 微囊藻毒素的观测130
6.4 外来物种的观测134
7 湿地土壤观测135
7.1 湿地土壤样品采集135
7.1.1 准备工作135
7.1.2 取样方法136
7.1.3 采集数量及分取136
7.1.4 采样时间及频率137
7.1.5 采样深度及采样数目137
7.2.2 土样的磨细和过筛138
7.2 土壤样品处理与贮存138
7.2.1 土壤样品的风干138
7.2.3 土样的保存139
7.3 湿地土壤物理性质测定139
7.3.1 土壤颗粒组成测定139
7.3.2 土粒密度的测定140
7.3.3 土壤容重测定140
7.3.4 土壤孔隙度测定141
7.3.5 土壤含水量测定143
7.3.6 土壤田间含水量测定147
7.3.7 土壤凋萎含水量的测定150
7.3.8 土壤水吸力的测定及土壤水分特性曲线151
7.3.9 土壤呼吸152
7.4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156
7.4.1 土壤pH值的测定156
7.4.2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测定158
7.4.3 土壤有机质测定160
7.4.4 土壤腐殖质组成的测定163
7.4.5 土壤全盐量测定165
7.4.6 土壤N、P、K的测定169
7.4.8 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180
7.4.7 土壤硫化物的测定180
8 湿地水体观测182
8.1 水样采集及保存182
8.1.1 采样点布设182
8.1.2 采样方法185
8.1.3 采样容器的选择与处理186
8.1.4 水样的保存186
8.1.5 水样的管理189
8.2 湿地水文要素观测189
8.2.1 地表水深观测189
8.2.2 地表水位观测189
8.2.3 流速观测190
8.2.4 湿地径流量测定191
8.2.5 地下水位观测192
8.3 湿地水的理化性质测定193
8.3.1 水温测定193
8.3.2 透明度测定193
8.3.3 浊度测定194
8.3.4 pH值测定194
8.3.5 碱度测定195
8.3.6 电导率测定200
8.3.7 溶解氧测定201
8.3.8 氧化还原电位测定202
8.3.9 矿化度测定203
8.3.10 钾、钠测定204
8.3.11 钙、镁测定204
8.3.12 氯化物测定206
8.3.13 硫酸盐测定208
8.3.14 总氮测定210
8.3.15 氨氮测定210
8.3.16 硝氮测定211
8.3.17 凯氏氮测定212
8.3.18 总磷测定212
8.3.19 磷酸盐测定212
8.3.20 化学需氧量测定213
8.3.21 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214
8.3.22 总有机碳测定215
8.3.23 石油烃类测定216
8.3.24 多氯联苯和滴滴涕测定217
8.3.25 水体重金属监测218
8.4 湿地沉积物测定219
8.4.1 湿地沉积物测定的意义219
8.4.2 湿地沉积物样品采集219
8.4.3 湿地沉积物样品预处理221
8.4.4 湿地沉积物的测定方法222
9.1 湿地面积变化观测223
9 湿地面积、灾害、社会经济要素的调查223
9.2 灾害调查224
9.2.1 干旱224
9.2.2 洪涝225
9.2.3 火灾226
9.2.4 病虫灾226
9.2.5 台风灾害227
9.3 社会经济指标调查227
附录1 国外主要湿地野外试验站简介229
附录2 国内主要湿地野外观测台站介绍235
附录3 湿地自动气象观测237
主要参考文献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