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油松地理变异和种源选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油松地理变异和种源选择](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0884315.jpg)
- 徐化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0887X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油松地理变异和种源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地理变异和种子区划1
第一章 分类学、地理分布和气候环境1
第一节 分类学1
第二节 地理分布6
第三节 分布区的气候条件14
第二章 亲代特征的地理变异21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21
第二节 亲代特征变异的综合分析23
第三节 各种形态特征的变异趋势25
第四节 按亲代特征划分地理种群32
第三章 后代特征的地理变异37
第一节 研究方法37
第二节 后代特征变异的综合分析40
第三节 后代特征的地理变异趋势42
第四节 依据后代特征划分气候生态型49
第四章 不同生态型生长和适应性的比较52
第一节 生长量和适应性57
第二节 季节生长62
第三节 不同年度的生长过程65
第四节 不同海拔的种源变异67
第五章 酯酶同功酶的地理变异71
第一节 研究方法71
第二节 谱带分析73
第三节 随机交配检验75
第四节 基因多样性分析78
第五节 等位基因频率的地理分化80
第一节 研究方法83
第六章 单萜烯组分的地理变异83
第二节 萜烯组分的种源变异85
第三节 萜烯组分与地理因素的相关87
第四节 典范分析87
第五节 各化学类型的单萜烯组分差异90
第七章 种子区划93
第一节 种子区划的方法93
第二节 油松种子区95
第八章 种源试验概述99
第一节 种源试验的意义和历史99
第二篇 种源试验和种源选择99
第二节 油松种源试验的发展100
第三节 种源试验的种类100
第四节 种源试验的方法101
第九章 油松不同种源的苗期生长和造林成活的研究——多点协作试验的第一次总结109
第一节 研究方法和试验条件109
第二节 两年生苗高111
第三节 造林成活113
第一节 研究方法116
第十章 种源×立地交互作用的研究——多点协作试验的第二次总结116
第二节 各种变差来源的显著性117
第三节 不同生态型的适应性121
第四节 不同生态型在各地区的表现122
第十一章 不同种子区的种源选择——多点协作试验的第三次总结126
第一节 研究方法126
第二节 东部区126
第三节 南部区和山东区130
第四节 西南区134
第六节 东北区135
第五节 中西区135
第七节 北部区138
第八节 西北区139
第九节 中部区141
第十节 结论142
第十二章 辽宁地区种源试验144
第一节 概述144
第二节 第一、二批试验145
第三节 第三批试验150
第四节 种源选择152
第十三章 河北地区种源试验157
第一节 概述157
第二节 第一批试验157
第三节 第二批试验160
第四节 第三批试验164
第十四章 北京地区种源试验168
第一节 概述168
第二节 第一批试验168
第三节 第二批试验171
第四节 第三批试验172
第五节 种源选择174
第十五章 内蒙古东部地区种源试验176
第一节 概述176
第二节 第二批试验176
第三节 第三批试验181
第十六章 内蒙古西部地区种源试验183
第一节 概述183
第二节 研究结果183
第二节 第一、二批全分布区试验189
第十七章 山西地区种源试验189
第一节 概述189
第三节 局部分布区试验192
第四节 种源选择194
第十八章 陕西地区种源试验196
第一节 81-21试验196
第二节 第二批试验201
第三节 第三批局部分布区试验204
第一节 概述206
第十九章 甘肃地区种源试验206
第二节 第一、二批试验207
第三节 局部分布区试验213
第四节 种源选择214
第二十章 宁夏地区种源试验218
第一节 概述218
第二节 第一批试验218
第三节 第二批试验219
第四节 局部分布区试验224
第一节 概述226
第二十一章 青海地区种源试验226
第二节 种源间差异分析227
第三节 地理变异和种源选择230
第二十二章 河南地区种源试验233
第一节 概述233
第二节 第一批试验233
第三节 第二批试验237
第四节 第三批试验242
第二节 研究方法247
第一节 概述247
第二十三章 山东地区种源试验247
第三节 研究结果248
第四节 种源选择253
第二十四章 湖北西部地区种源试验254
第一节 概述254
第二节 研究结果254
第二十五章 树高生长稳定性参数的动态变化257
第一节 研究方法257
第二节 研究结果258
第三节 讨论与结论266
第三篇 不同生态型和不同生态型和种源的生理生态特性269
第二十六章 油松不同生态型和种源的抗寒性269
第一节 研究方法269
第二节 不同种源的电导率随冰冻温度的变化270
第三节 不同种源的抗冻性随季节的变化272
第四节 抗冻性与种源地理-气候条件的关系272
第二十七章 油松不同生态型和种源的水分关系275
第一节 研究方法275
第二节 水势276
第三节 蒸腾速率278
第二十八章 油松P—V曲线主要水分参数值随季节和种源的变化282
第一节 研究方法282
第二节 油松P—V线主要水分参数的季节变化284
第三节 P—V曲线水分参数随种源的变化287
第二十九章 油松不同生态型和种源的种子发芽特性291
第一节 研究方法291
第二节 种子发芽的地理变异292
第三节 种子发芽与环境条件293
第四节 种子发芽与层积处理296
第三十章 油松营养成分的种源变异299
第一节 矿质营养成分变异299
第二节 细胞内主要生化物质的变异301
第三十一章 油松不同种源的抗病性303
第一节 感病症状及不同种源的感病率303
第二节 油松赤枯病、落针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305
第三十二章 油松不同种源的抗虫性306
第一节 各种源受害等级的划分306
第二节 油松各种源松干蚧若虫显露性分析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