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技术和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技术和应用
  • 邓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8189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14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36页
  • 主题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技术和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的出现和发展1

1.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4

1.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我国的发展6

参考文献8

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理论基础12

2.1 原子学说概述12

2.2 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13

2.3 原子内电子排列的壳层结构18

2.4 原子能级和能级图20

2.5 原子的激发与跃迁24

2.5.1 跃迁与跃迁方式24

2.5.2 发射跃迁与吸收跃迁的关系26

2.6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28

2.7 原子吸收光谱的特性29

2.7.1 原子吸收光谱的波长和谱线数目29

2.7.2 原子吸收光谱的谱线轮廓30

2.7.3 原子吸收光谱的强度39

2.7.4 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40

2.8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45

2.8.1 积分吸收系数和峰值吸收系数45

2.8.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关系式47

2.8.3 影响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因素49

2.8.4 定量方法52

2.8.5 测定条件的选择与优化57

参考文献61

3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63

3.1 历史回顾63

3.2 仪器的基本组成64

3.3 辐射光源64

3.3.1 空心阴极灯65

3.3.2 高强度空心阴极灯75

3.3.3 无极放电灯76

3.3.4 连续光源77

3.3.5 其他光源78

3.4 原子化器80

3.4.1 预混合型火焰原子化器80

3.4.2 电热石墨炉原子化器82

3.4.3 阴极溅射原子化器86

3.4.4 石英炉原子化器87

3.5 分光系统88

3.5.1 分光元件88

3.5.2 光度计92

3.5.3 外光路93

3.6 检测器95

3.6.1 光电倍增管95

3.6.2 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98

3.6.3 电荷转移器件检测器99

3.7 信号测量和显示100

3.8 背景校正装置101

3.8.1 氘灯背景校正装置101

3.8.2 塞曼效应背景校正器103

3.8.3 自吸收背景校正器104

参考文献105

4 原子化过程和机理109

4.1 概述109

4.2 火焰原子化110

4.2.1 火焰的特性112

4.2.2 火焰原子化过程118

4.2.3 自由原子的形成134

4.2.4 自由原子在火焰中的分布136

4.3 石墨炉原子化139

4.3.1 引言139

4.3.2 石墨炉温度141

4.3.3 原子化方式147

4.3.4 原子化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153

4.3.5 自由原子的生成154

4.3.6 自由原子生成的机理165

4.3.7 原子吸收信号测量方法180

4.4 石英炉原子化182

4.4.1 氢化物原子化182

4.4.2 汞蒸气原子化184

4.4.3 挥发物原子化184

参考文献186

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196

5.1 进样技术196

5.1.1 微量进样196

5.1.2 蒸气发生进样200

5.1.3 乳化液进样201

5.1.4 固体悬浮液进样202

5.2 原子捕集技术204

5.2.1 原子在线捕集204

5.2.2 原子捕集的方式207

5.2.3 原子捕集的机理209

5.3 增感技术210

5.3.1 表面活性剂增感效应210

5.3.2 有机络合剂增感效应211

5.3.3 有机溶剂增感效应212

5.3.4 无机盐增感效应213

5.4 石墨管改性技术213

5.4.1 热解涂层214

5.4.2 难熔金属碳化物涂层215

5.4.3 石墨管的持久改性技术222

5.5 化学改进技术224

5.5.1 化学改进剂225

5.5.2 化学改进剂的作用227

5.5.3 化学改进的机理228

5.6 氢化物发生技术232

5.6.1 氢化物发生法232

5.6.2 氢化物发生体系233

5.6.3 氢化物发生方式236

5.6.4 氢化物原位富集238

5.6.5 氢化物原子化240

5.7 背景校正技术241

5.7.1 背景的产生和特性241

5.7.2 背景校正的原理242

5.7.3 非吸收线校正背景法243

5.7.4 连续光源校正背景法245

5.7.5 塞曼效应校正背景法246

5.7.6 自吸收校正背景法253

5.7.7 谱线轮廓不同波长吸收系数校正背景法256

5.7.8 时间分辨线路校正背景法257

5.8 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分析技术259

5.8.1 流动注射进样260

5.8.2 流动注射在线富集261

5.8.3 流动注射在线稀释264

5.9 原子吸收联用技术265

5.9.1 与流动注射联用265

5.9.2 与氢化物发生联用265

5.9.3 与色谱联用265

5.10 无标分析法273

5.10.1 无标分析的依据和条件273

5.10.2 特征质量值的稳定性275

参考文献280

6 干扰及其消除方法305

6.1 概述305

6.2 物理干扰及其消除方法306

6.2.1 物理干扰的产生306

6.2.2 消除物理干扰的方法308

6.3 化学干扰及其消除方法308

6.3.1 化学干扰的产生308

6.3.2 消除化学干扰的方法311

6.4 电离干扰及其消除方法317

6.5 光谱干扰318

6.5.1 谱线重叠干扰319

6.5.2 多重吸收线的干扰320

6.5.3 非吸收光321

6.5.4 分子吸收和光散射322

6.6 基体干扰325

参考文献326

7 样品预处理与制样331

7.1 样品分析概述331

7.1.1 地质冶金样品331

7.1.2 石油、化工和轻工样品332

7.1.3 食品样品332

7.1.4 生物医药样品333

7.1.5 环境样品334

7.2 样品采集335

7.3 样品保存338

7.4 试样制备339

7.4.1 稀释法339

7.4.2 浸取法340

7.4.3 乳化法341

7.4.4 悬浮液法341

7.5 样品消解341

7.5.1 碱熔法341

7.5.2 燃烧法343

7.5.3 干灰化法343

7.5.4 湿消解法344

7.5.5 微波消解法346

7.6 分离和富集352

7.6.1 萃取352

7.6.2 萃取色谱361

7.6.3 吸附362

7.6.4 离子交换362

7.6.5 电化学法373

7.6.6 膜分离373

7.6.7 浮选380

7.6.8 沉淀和共沉淀380

7.6.9 挥发法382

参考文献383

8 分析质量保证与数据处理397

8.1 概述397

8.2 分析方法的评价398

8.2.1 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398

8.2.2 分析方法的综合评价403

8.3 分析质量控制方法408

8.3.1 异常值检验与处理408

8.3.2 测定精密度的控制410

8.3.3 准确度的评定和控制413

8.3.4 空白值控制与校正417

8.4 分析结果的评价和表示418

8.4.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误差418

8.4.2 分析结果的评价419

8.4.3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420

8.4.4 有效数字及数字修约规则424

参考文献425

9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427

9.1 概述427

9.2 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427

9.2.1 第一族元素427

9.2.2 第二族元素429

9.2.3 第三族元素433

9.2.4 镧系和锕系元素435

9.2.5 第四族元素437

9.2.6 第五族元素441

9.2.7 第六族元素443

9.2.8 第七族副族元素445

9.2.9 第八族元素446

9.2.10 铂系元素447

9.3 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449

9.3.1 沉淀反应449

9.3.2 置换反应450

9.3.3 氧化还原反应451

9.3.4 生成螯合物和离子缔合物452

9.3.5 生成杂多酸453

9.3.6 对分析信号的增敏与抑制效应455

9.3.7 其他反应456

9.4 元素形态分析456

9.4.1 化学法分析元素形态456

9.4.2 氢化物发生法分析元素形态458

9.4.3 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分析元素形态458

参考文献458

10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466

10.1 概述466

10.2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原理469

10.2.1 原子荧光的产生与类型469

10.2.2 原子荧光强度471

10.2.3 原子荧光光谱定量分析473

10.3 原子荧光的猝灭效应与饱和效应474

10.3.1 原子荧光的量子效率474

10.3.2 原子荧光的猝灭方式475

10.3.3 影响猝灭效应的因素476

10.3.4 原子荧光饱和效应477

10.4 原子荧光光谱仪478

10.4.1 激发光源478

10.4.2 原子化器484

10.4.3 光学系统488

10.4.4 检测系统490

10.5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491

10.5.1 干扰及其消除方法491

10.5.2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492

10.6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应用493

参考文献501

索引5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