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
  • 戴起勋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3535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材料科学-研究方法-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材料科学发展史1

1.1 物质与材料1

1.1.1 自然界中的元素和物质1

1.1.2 材料的作用与分类3

1.2 材料发展史6

1.2.1 材料发展古代史6

1.2.2 材料发展近代史8

1.3 当代材料发展和展望10

1.3.1 材料发展的历程和趋势10

1.3.2 多种材料的共存12

第2章 材料科学共性13

2.1 全材料科学的形成13

2.1.1 材料学科的细分化到综合13

2.1.2 材料学科的交叉和渗透14

2.1.3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形成16

2.1.4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地位和特点18

2.2 材料科学的共性规律24

2.2.1 晶体学结构规律24

2.2.2 材料缺陷与断裂强度25

2.2.4 材料的形变与断裂规律27

2.2.3 材料的相变原理27

2.2.5 材料的强韧化原理30

2.3 材料的共同效应31

2.3.1 材料的界面效应31

2.3.2 材料的表面效应32

2.3.3 材料的复合效应33

2.3.4 材料的形状记忆效应33

2.3.5 材料的动态效应34

2.3.6 材料的环境效应35

2.3.7 材料的纳米效应35

3.1.1 归纳法37

第3章 材料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7

3.1 归纳与演绎法37

3.1.2 演绎法39

3.1.3 归纳与演绎的关系40

3.2 分析与综合法41

3.2.1 分析的作用与特点41

3.2.2 综合的作用与特点42

3.3 类比与移植法43

3.3.1 类比法的作用与局限性43

3.3.2 移植法的特点与作用44

3.4.1 数学方法及其应用46

3.4 数学与模型法46

3.4.2 模型化方法47

3.5 系统与优化法48

3.5.1 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48

3.5.2 系统方法的基本步骤49

3.5.3 系统方法在科研创新中的作用50

3.6 假说与理论法51

3.6.1 科学假说的特点和作用51

3.6.2 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与结构要素53

3.7 原型启发与仿生法54

4.1.1 材料结构的基本特性56

第4章 材料结构设计与系统分析56

4.1 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基本特性56

4.1.2 材料性能的基本特性59

4.2 结构稳定性与设计62

4.2.1 材料结构的稳定性62

4.2.2 材料结构的测定与表征63

4.2.3 材料结构的设计与控制64

4.3 结构与性能的系统分析66

4.3.1 黑箱法66

4.3.2 相关法67

4.3.4 环境法68

4.3.3 过程法68

4.4.1 材料的耗散结构69

4.4 材料结构的自组织与仿生69

4.4.2 材料的自组织现象70

4.4.3 智能结构与属性评定71

4.4.4 材料结构的仿生73

4.5 材料过程的能量分析方法81

4.5.1 材料过程的基本原理81

4.5.2 材料过程的能量分析方法83

5.1 材料与环境、资源的关系90

5.1.1 材料生产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90

第5章 材料使用与环境评价方法90

5.1.2 生态环境材料与能源材料93

5.2 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与设计96

5.2.1 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96

5.2.2 材料环境协调性设计103

5.3 材料环境适应性评估111

5.3.1 材料工况环境适应性评估111

5.3.2 材料自然环境适应性评估113

第6章 材料(计算)设计与方法116

6.1 材料(计算)设计概述116

6.1.1 材料设计发展的历史116

6.1.2 材料设计范围与层次119

6.1.3 材料设计的任务120

6.2 材料设计的主要途径与方法121

6.2.1 从相图角度进行设计121

6.2.2 从数量冶金学角度进行设计122

6.2.3 基于量子理论的设计123

6.2.4 基于物理、数值模拟的设计123

6.2.5 多尺度材料模型与计算设计124

6.2.6 材料(计算)设计的主要技术125

6.3.1 有限元法126

6.3 数学方法在材料(计算)设计中的应用126

6.3.2 遗传算法128

6.3.3 分形理论131

6.3.4 其他方法133

6.4 材料(计算)设计实例134

6.4.1 复合材料(计算)设计134

6.4.2 超硬材料(计算)设计141

6.4.3 工程应用层次的材料(计算)设计144

第7章 材料研究的模型化与模拟148

7.1 材料研究的模型化148

7.1.1 模型化的基本概念148

7.1.2 数值模型化与模拟150

7.1.3 模型的基本范畴与分类151

7.1.4 模型化的基本思路153

7.2 材料研究的物理模拟155

7.2.1 物理模拟基本概念155

7.2.2 金属塑性加工物理模拟156

7.2.3 薄板冲压工艺模拟技术158

7.2.4 塑料注射成形过程模拟仿真160

7.3 材料研究的数值模拟161

7.3.1 铸造工艺过程的数值模拟161

7.3.2 计算机数值模拟应用的实例166

第8章 材料失效分析方法169

8.1 材料失效分析基本概念169

8.1.1 失效分析的意义169

8.1.2 失效分析和失效学170

8.1.3 机械失效形式和产生原因170

8.1.4 材料失效形式172

8.2 失效分析的基本思路173

8.2.1 以失效抗力为主线的分析思路173

8.2.2 失效树分析法175

8.2.3 特性因素图分析法176

8.3.1 化学成分分析177

8.3 失效分析的基本方法177

8.3.2 力学性能的测试及分析179

8.3.3 显微组织分析179

8.3.4 应力分析180

8.3.5 无损检测技术181

8.3.6 断口分析182

8.3.7 裂纹分析187

8.3.8 腐蚀、磨损和环境分析189

8.4 失效分析的基本程序和实施步骤191

9.1 科学研究的基本类型194

第9章 科学研究选题与总结194

9.2 科研选题与创新195

9.2.1 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195

9.2.2 科研选题的来源与计划196

9.3 科学思维、机遇与创新201

9.3.1 科学思维与创新201

9.3.2 科研机遇与创新205

9.4 研究成果总结与转化207

9.4.1 研究成果总结与鉴定207

9.4.2 研究成果的转化209

9.4.3 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撰写212

10.1.1 信息功能材料217

第10章 材料科学发展重点与趋势217

10.1 开发先进材料,发展高技术产业217

10.1.2 生物材料219

10.1.3 其他功能材料219

10.1.4 功能复合材料221

10.1.5 生态环境材料222

10.1.6 能源材料223

10.2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224

10.3 材料制备技术的开发226

10.3.1 材料制备技术是材料开发的关键226

10.3.2 注重材料的应用开发研究228

10.4 材料设计与一体化技术229

10.5 材料性质检测与评价230

10.6 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231

10.6.1 开拓超微结构的领域231

10.6.2 探测电子关联体系中的宝藏233

10.6.3 开拓有机材料的新领域234

10.7 传统材料与表面技术236

10.7.1 高性能金属材料237

10.7.2 陶瓷材料239

10.7.3 材料表面技术239

参考文献2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