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人类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化人类学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0880707.jpg)
- 孙秋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6279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文化人类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人类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言: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1
第一章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1
第一节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支学科1
一、体质人类学3
二、考古人类学3
三、语言人类学4
四、社会文化人类学4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6
一、文化整体观6
二、文化相对观7
三、文化普同观9
四、文化适应观10
五、文化整合观11
第三节 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2
一、田野调查法13
二、背景分析法17
三、跨文化比较法17
四、主位与客位研究法18
五、大传统与小传统研究19
第二章文化与文化变迁22
第一节什么是文化22
第二节 文化的内涵和特性25
一、文化的内涵和层次25
二、文化的要素和特性28
第三节 文化的结构和功能31
一、文化的结构31
二、文化的功能37
一、什么是文化变迁39
第四节文化的变迁39
二、文化变迁的原因40
三、文化变迁的表现41
四、文化变迁的种类50
第三章种族、民族与族群56
第一节 种族56
一、种族的概念56
二、种族的类型、特征和产生的原因56
三、种族主义及其表现59
第二节 民族与我国的民族概况62
一、民族的概念和内涵62
二、我国的民族概况65
三、我国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我国民族政策、72
法规的原则72
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74
第三节族群与族群理论75
一、族群的概念75
二、有关族群的理论78
第四章语言、符号与文化81
第一节记号、信号与符号81
一、记号、信号、符号的联系与区别81
二、符号的特性84
三、符号的功能85
第二节语言与言语87
一、索绪尔的贡献87
二、人类语言的特征88
第三节语言与民族89
一、语言是民族或族群的重要标志89
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民族、族群的研究90
三、语言的谱系分类91
四、民族语言学和语言民族学93
第四节语言、思维与文化94
一、“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94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95
三、文字102
第五节 人类的非言语交流103
一、手势语104
二、体态语106
三、近体学107
四、副语言109
五、鼓语和哨语109
七、非言语交流的特征110
六、装饰110
第五章人格与文化113
第一节人格理论113
一、什么是人格113
二、有关人格的诸理论113
第二节早期的文化与人格研究116
一、心理学的介入116
二、基本人格类型117
三、国民性和社会人格的研究118
第三节文化濡化120
一、文化濡化及其机构120
二、角色系统123
三、竞赛125
四、代沟127
第四节文化与变态行为130
第五节认知的差异132
第六节 中国国民性的探讨134
第六章文化与生态140
第一节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140
一、生态系统和食物链140
二、林德曼定律141
第二节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认识141
一、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认识141
二、西方思想家的认识142
第三节 人口和生态143
一、自然界的负荷能力143
二、环境恶化问题144
第四节文化区域145
一、地理区域145
三、人口问题145
二、文化分区146
第五节居所与聚落147
一、多种形式的居所147
二、聚落类型151
第六节经济文化类型理论152
一、“经济文化类型”和“历史民族区”的概念和内涵152
二、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划分154
第七章文化与经济制度157
第一节经济人类学的内涵及理论157
一、经济人类学的内涵157
二、经济人类学中形式论与实质论的争辩159
第二节生计与生计方式163
一、狩猎-采集164
二、初级农业165
三、畜牧业166
四、精耕农业167
五、工业化谋食方式168
第三节 劳动分工与劳动组织169
一、劳动分工169
二、劳动组织172
第四节 交换与再分配制度173
一、互惠交易173
二、再分配177
三、市场交换177
第八章婚姻与家庭181
第一节婚姻的内涵和功能181
一、婚姻的定义181
二、婚姻的功能183
一、乱伦禁忌184
第二节通婚的范围184
二、内婚制与外婚制186
三、优先婚188
第三节婚姻类型191
一、群婚191
二、一夫多妻婚191
三、一妻多夫婚193
四、一夫一妻婚194
第四节婚姻的形式与婚姻程序195
一、聘金和嫁妆195
二、婚姻的民俗形式196
三、婚姻的程序200
第五节婚后居住模式202
一、单居制202
二、两居制204
三、新居制205
四、分居制205
第六节离婚与再婚207
一、离婚207
二、再婚209
第七节家庭210
一、家庭的定义和特点210
二、家庭的演变212
三、家庭的类型215
四、家庭的功能217
第九章亲族、继嗣制度和社会集团220
第一节什么是亲族220
一、亲族的本质220
二、区分亲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21
第二节亲族类型和亲等222
一、亲族类型222
二、亲等224
第三节亲属称谓225
一、什么是亲属称谓225
二、亲属称谓制度的分类226
第四节我国的宗族制度232
一、宗族的含义和特征232
二、宗族的功能235
三、宗族的演变237
第五节继嗣制度和继嗣群238
一、单系继嗣239
二、非单系继嗣240
三、继嗣群的类型242
四、继嗣群的社会功能245
第六节社会集团247
一、社会集团及类型248
二、非自愿性社会集团248
三、自愿性社会集团250
四、有关社会集团变异的解释252
第十章政治制度与社会控制254
第一节政治与政治组织254
一、人类学对政治研究的着眼点254
二、政治权力的基础255
三、政治中的人类群体划分257
四、社会的政治组织258
第二节社会控制265
一、社会控制的实质265
二、社会控制的种类266
三、风俗习惯和习惯法的控制功能269
第三节保持社会秩序的途径272
一、群体内部纠纷的解决272
二、群体之间纠纷的解决275
第十一章宗教信仰与仪式279
第一节宗教信仰的历程280
一、泛灵信仰与泛生信仰280
二、巫术信仰283
三、图腾崇拜288
四、神灵信仰290
五、宗教的功能291
六、神话与宗教的象征294
第二节宗教师297
一、业余的宗教师—萨满298
二、专职的宗教师—祭司301
第三节宗教仪式与生命周期303
一、宗教仪式的内涵303
二、生命周期中的人生礼仪313
三、观念的人生史316
第四节宗教的变迁317
一、复振运动317
二、新宗教运动319
第十二章文化人类学的应用323
第一节什么是应用人类学323
一、应用人类学的名称和定义323
二、应用人类学与理论性的文化人类学的区别325
第二节应用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回顾326
一、应用民族学阶段326
二、角色扩大阶段327
三、决策应用阶段330
第三节应用人类学家所充当的角色332
一、代表者的角色333
二、推动者的角色333
三、报道者的角色334
四、分析者的角色334
五、调停者的角色334
第十三章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336
第一节 困扰当代社会发展的几个大问题336
一、人口压力336
二、都市化339
三、社会传统的失落341
四、民族矛盾日趋激烈345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346
后记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