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鬼谷子兵法破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鬼谷子兵法破解](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0879176.jpg)
- 陈宇著(军事科学院战略部) 著
- 出版社: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ISBN:750654584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37页
- 主题词:纵横家;鬼谷子-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鬼谷子兵法破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鬼谷子其人其事其书(代序)1
1 捭阖篇——大开大合纵横驰骋天下1
原文意解3
本篇版本校勘7
原句辩释9
(一)对“粤若稽古”之句的辩释9
(二)对“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之句的辩释10
(三)对“仁义有差”之句的辩释11
(四)对“无为以牧之”之句的辩释12
(五)对“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之句的辩释13
(六)对“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离合有守,先从其志”之句的辩释14
(七)对“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之句的辩释16
(八)对“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之句的辩释16
(九)对“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之句的辩释17
(十)对“为小无内,为大无外”之句的辩释18
(十一)对“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之句的辩释19
专题解论19
(一)本篇概述19
(二)把握“捭阖”大势,是《鬼谷子》谋略观的理论基础22
(三)阴阳化生是捭阖之术的精髓27
(四)捭阖、阴阳之术的现实运用32
(五)《鬼谷子》是一部教人如何打外交仗的兵书34
2 反应篇——以人以史为镜继往开来36
原文意解38
本篇版本校勘41
原句辩释42
(一)对“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之句的辩释42
(二)对“反以观往,覆以验来……覆以知此”之句的辩释43
(三)对“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之句的辩释44
(四)对“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之句的辩释45
(五)对“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之句的辩释46
(六)对“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之句的辩释46
专题解论47
(一)本篇概述47
(二)以人以史为镜,反观过去,覆验未来49
(三)正确把握“反”与“覆”的关系52
(四)伐交如伐兵,应掌握其特有的技巧53
(五)“圆”、“方”并用技巧的模糊决策法55
(六)由个别推知一般、以已知推求未知的逻辑推理之术56
3 内揵篇——不只求“身近”而应求“心近”59
原文意解60
本篇版本校勘64
原句辩释66
(一)对“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之句的辩释66
(二)对“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之句的辩解67
(三)对“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之句的辩解68
(四)对“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之句的辩释69
(五)对“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之句的辩释70
(六)对“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揵而内合”之句的辩释71
(七)对“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之句的辩释72
专题解论73
(一)本篇概述73
(二)使用“内揵”术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76
(三)巧妙处理君臣关系的谋臣取宠术79
(四)鬼谷子兵学理论中的阴阳、鬼神与神秘文化82
4 抵巇篇——处理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战略方针87
原文意解88
本篇版本校勘91
原句辩释92
(一)对“其施外兆萌牙?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之句的辩释92
(二)对“天下纷错,上无明主……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之句的辩释93
(三)对“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之句的辩解95
(四)对“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之句的辩释96
专题解论97
(一)本篇概述97
(二)抵巇之术的五种基本方法103
(三)运用抵巇之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05
(四)谋臣身处乱世要明白“良禽择木而栖”的哲理109
(五)《鬼谷子》中的圣人观与儒教思想110
5 飞箝篇——“先引后制”的论辩技巧113
原文意解114
本篇版本校勘116
原句辩释118
(一)对“立势而制事……定亲疏之事”之句的辩释118
(二)对“其不可善者,或先徵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之句的辩释120
(三)对“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此飞箝之缀也”之句的辩释121
专题解论123
(一)本篇概述123
(二)“度权量能”的战略环境分析与战略目标抉择125
(三)“先引后制”的论辩技巧130
(四)重视联盟战略,以外交求政和133
6 忤合篇——因事为制的辩证处世之术135
原文意解136
本篇版本校勘138
原句辩释139
(一)对“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之句的辩释139
(二)对“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之句的辩释140
专题解论141
(一)本篇概述141
(二)忤合之术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143
(三)游说之士、隐士的分野和素质要求146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因事立制”原则151
(五)谋臣策士如何控制君主的权术153
7 揣篇——胸中揣有天下之一切158
原文意解159
本篇版本校勘162
原句辩释164
(一)对“度于大小,谋于众寡……有余不足几何”之句的辩释164
(二)对“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其数—也”之句的辩释165
(三)对“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言必时其谋虑”之句的辩解166
专题解论167
(一)本篇概述167
(二)揣情是游说人主的重要一环170
(三)揣情引术的六个主要手段175
(四)“量权揣情”与孙武兵法的“知己知彼”和“求之于势,不责于人”180
8 摩篇——伐交屈敌的战略追求184
原文意解185
本篇版本校勘188
原句辩释189
(一)对“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之句的辩释189
(二)对“故曰:独行之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之句的辩释190
专题解论191
(一)本篇概述191
(二)摩意的三个主要步骤193
(三)摩意的三个主要原则197
(四)揣情与摩意的密切关系199
(五)“不争、不费、不畏”的伐交屈敌之胜利境界201
(六)鬼谷子的心理学思想简析204
9 权篇——以聪耳、明智、奇辞游说天下208
原文意解209
本篇版本校勘213
(二)对“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之句的辩释217
原句辩释217
(一)对“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之句的辩释217
(三)对“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之句的辩释218
(四)对“与愚者言,依于锐”之句的辩释219
专题解论219
(一)本篇概述219
(二)五种不同说辞的要求和目的223
(三)五种不同辩辞的设置方式226
(四)说辩中的五种禁忌之辞229
(五)慎言、知变、辞奇、扬长、阴隐五原则232
10谋篇——不论礼乐但论兵238
原文意解240
本篇版本校勘245
原句辩释247
(一)对“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之句的辩释247
(二)对“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之句的辩释248
(三)对“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之句的辩释249
(四)对“既用,见可否……所以为人也”之句的辩释250
专题解论251
(一)本篇概述251
(二)知彼——明其人,得其情,御其心254
(三)“事贵制人”的军事思想258
(四)“正不如奇”的军事思想260
(五)“阴导阳取”的隐性均势战略262
(六)隐情保密与公开倡言“阴谋”266
(七)说辩中的随机变辞与游说决策原则269
(八)立身处世的争斗之术273
(九)鬼谷子谋略学概说277
11决篇——决疑断难于疆场霸坛之上287
原文意解288
本篇版本校勘289
原句辩释290
(一)对“凡决物,必讬于疑者”之句的辩释290
(二)对“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讬”之句的辩释291
(三)对“若有利于善者,隐讬于恶……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之句的辩释291
(四)对“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之句的辩释292
专题解论293
(一)本篇概述293
(二)《鬼谷子》在人为决策史上的开创之功296
(三)鬼谷子重视做好初始决策298
(四)决策要有充实的信息依据302
(五)决策的课题对象、类型和基本原则307
(六)鬼谷子游说之术的成功实践——合纵与连横309
(七)鬼谷子呼唤“圣人”的现世313
12符言篇——身居要位者修身治民的格言317
原文意解319
本篇版本校勘321
原句辩释326
(一)对“被节先肉”的辩释326
(二)对“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之句的辩释326
(三)对“以天下之目视者……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之句的辩释327
(四)对“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之句的辩释328
(五)对“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闇化矣”之句的辩释328
(六)对“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之句的辩释329
(七)对“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之句的辩释330
(八)对“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之句的辩释331
专题解论331
(一)本篇概述331
(二)做帝王之师——教君用臣336
(三)《老子》和《庄子》对《鬼谷子》的重要影响343
(四)《鬼谷子》与《邓析子》的“两可之说”351
(五)《鬼谷子》与《孙武兵法》“伐交”异同之比较353
(六)鬼谷子与孙武、孙膑师承关系新说356
13本经阴符七术篇——涵养精神的修身养生361
学说原典361
原文意解364
本篇版本校勘374
原句辩释379
(一)对《五龙》节中“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神之所,归诸道”之句的辩释379
(二)对《五龙》节中“故人与一生出于物化”之句的辩释380
(三)对《螣蛇》节中“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也”之句的辩释381
(四)对《伏熊》节中“分威者,神之覆也”之句的辩释382
(五)对《伏熊》节中“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之句的辩释383
(六)对《伏熊》节中“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之句的辩释384
(七)对《鸷鸟》节中“散势者,神之使也”之句的辩释384
(八)对《鸷鸟》节中“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之句的辩释385
(九)对《猛兽》节中“转圆者,或转而吉……乃知转圆而从方”之句的辩释386
(十)对《猛兽》节中“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之句的辩释387
(十一)对《猛兽》节中“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之句的辩释388
(十二)对《灵蓍》节中“机危之动,不可不察”之句的辩释389
(十三)对《灵蓍》节中“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之句的辩释390
(十四)对《灵蓍》节中“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之句的辩释391
(十五)对《灵蓍》节中“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之句的辩释392
专题解论393
(一)本篇概述393
(二)效法五龙——涵养内在精神,壮盛五气399
(三)效法灵龟——去欲而存志,养志而使五气通畅404
(四)效法螣蛇——意念充实,能屈能伸,心安虑远406
(五)效法伏熊——分散对手的威势,我实敌虚,以实击虚410
(六)效法鸷鸟——抓准对方的漏洞,散发气势以服人415
(七)效法猛兽——迅速生出无穷之计418
(八)效法灵蓍——合于人事,损兑结合,圆方相济421
原文意解425
14持枢篇——顺其自然以治世425
本篇版本校勘426
原句辩释426
(一)对“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不可干而逆之”之句的辩释426
专题解论428
(一)本篇概述428
(二)天人合——鬼谷子的治国、治军之道430
(三)教君治民术——顺其自然以治世,不可逆而动之434
15中经篇——交友为人顶天立436
原文意解438
本篇版本校勘442
原句辩释445
(一)对“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人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之句的辩释445
(三)对“闻声知音者,谓声气不同,恩爱不接”之句的辩释447
(二)对“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之句的辩释447
(四)对“郄无强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之句的辩释448
(五)对“缀去者,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之句的辩释448
(六)对“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之句的辩释449
(七)对“方验之道,惊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己”之句的辩释450
(八)对“效之于人,验去乱其前,吾归于诚于己”之句的辩释451
(九)对“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之句的辩释452
(十)对“从外制内,事有系,曲而随之”之句的辩释453
专题解论454
(一)本篇概述454
(二)宦海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总规范和立身处世技巧459
(三)结交朋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68
附录一:中国古代第一所军校“鬼谷”实地考辨473
附录二:校点《鬼谷子》(清嘉庆本)全文491
主要参考书目资料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