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竞争与金融 金融与货币经济学新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竞争与金融 金融与货币经济学新解](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861052.jpg)
- (英)凯文·多德(Kevin Dowd)著;丁新娅,桂华,胡宇娟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6097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779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810页
- 主题词:金融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竞争与金融 金融与货币经济学新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导言1
1.1 经济历史的推测1
1.1.1 经济的早期演进5
1.1.2 金融中介的发展11
1.1.3 货币本位的发展17
1.1.4 成熟的自由放任政策金融系统19
1.1.5 政府干预的效果21
1.2 本书大纲27
1.2.1 金融合同,资本结构和公司融资政策27
1.2.2 金融中介29
1.2.3 交易媒介和支付系统34
1.2.4 货币本位35
1.2.5 金融和货币改革41
第2章 双边金融合约43
2.1 基本分析框架45
2.1.1 作为分析起点的一个例子45
2.1.2 核实成本的影响48
2.1.3 隐藏行动与道德风险49
2.1.4 逆向项目选择50
2.2 内部股权和抵押51
2.2.1 内部股权和“基本”抵押(“primary”collateral)51
2.2.2 “二级”抵押(“secondary”collateral)53
2.3 信贷配给55
2.4 合约期限结构57
2.4.1 短期与长期债务57
2.4.2 借款人信用不足的流动性风险59
2.4.3 贷款人信用不足的流动性风险63
2.5.1 金融合约中的保护性条款64
2.5 契约条款、可转换性与金融合约的其他特征64
2.5.2 赎回条款69
2.5.3 债券可转换性71
2.6 破产、清算与控制73
2.6.1 破产的性质与成本73
2.6.2 最优破产法75
2.6.3 债务人责任范围78
2.6.4 债权人在破产中的可信性79
2.7 厌恶风险的影响82
2.8 小结85
第3章 资本结构与公司融资政策88
3.1 资本结构的代理理论92
3.1.1 基本的利益冲突92
3.1.2 复杂的资本结构94
3.1.3 监督的经济性和资本结构97
3.1.4 投资人信心和资本充足度100
3.1.5 债券持有人的稀释106
3.2 资本结构的不对称信息理论107
3.2.1 资本结构信号模型107
3.2.2 资本结构和有效投资108
3.3 企业股利政策110
3.3.1 代理成本解释111
3.3.2 不对称信息的解释112
3.4 公司治理和公司控制权市场113
3.4.1 公司治理113
3.4.2 公司控制权市场119
3.5 结论:公司融资政策和经济波动126
3.5.1 企业融资的新理论126
3.5.2 融资要素和宏观经济波动128
第4章 为什么金融中介存在132
4.1 中介降低搜寻和交易成本134
4.2 中介降低监督成本136
4.3 中介降低核实(VERIFICATION)成本138
第5章 经纪人中介140
5.1 经纪的局限性141
5.1.1 可信性问题141
5.1.2 再销售问题143
5.2 经纪人的类型144
5.2.1 评级机构145
5.2.2 证券分析家148
5.2.3 审计师148
第6章 共同基金中介151
6.1.1 开放式共同基金153
6.1 开放式和封闭式共同基金153
6.1.2 封闭式共同基金156
6.2 共同基金负债156
6.3 开放式共同基金资产158
6.4 开放式共同基金的稳定性159
6.5 共同基金会发行交换媒介吗?161
6.6 结论162
第7章 银行中介163
7.1 银行的定义和特征163
7.1.1 与共同基金相比较的银行165
7.1.2 与其他的债务—权益公司相比较的银行166
7.2 一般条件下的银行投资组合管理168
7.2.1 银行的负债管理168
7.2.2 银行的资产管理170
7.3.1 银行债务的可赎回性172
7.3 银行负债管理中的具体问题172
7.4 银行资产管理中的具体问题181
7.4.1 银行放款,信贷配给和抵押品182
7.4.2 银行监督187
7.4.3 公司的银行监督需求189
7.4.4 联贷银行团193
7.4.5 贷款出售194
7.5 资产负债表外业务199
7.5.1 银行贷款承诺200
7.5.2 银行承销203
7.5.3 银行承兑205
7.5.4 在衍生品市场上的银行业务206
7.6 银行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209
7.6.1 银行挤兑209
7.6.2 银行破产和银行陷入困境的成本222
第8章 银行业的结构228
8.1 自然垄断230
8.1.1 银行业的规模报酬230
8.1.2 关于自然垄断的一些错误观点235
8.1.3 银行业自然垄断和规模经济的经验证据239
8.2 银行俱乐部理论241
8.2.1 为什么银行可能偏好俱乐部?241
8.2.2 票据交换所的监管作用244
8.2.3 票据交换所和规模经济247
8.2.4 戈顿-穆里纽克斯对于票据交换所协会的分析251
8.2.5 古德哈特关于银行俱乐部的分析254
第9章 银行业不稳定性的最新模型260
9.1 无附加总消费风险的戴蒙德-迪布维格(Diamond-Dybvig)模型262
9.1.1 DD中介机构264
9.1.2 “挤兑”问题与DD解决方案265
9.1.3 权益合同,当事人“隔离”及SSC267
9.2 附加随机总消费的戴蒙德-迪布维格模型269
9.2.1 随机总消费致使DD合同次优269
9.2.2 政府应该干预?270
9.3 附加不确定生产回报的银行业不稳定性273
9.4 结论279
第10章 交易媒介和支付制度283
10.1 交易媒介285
10.1.1 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的发展285
10.1.2 法定货币的(不)产生288
10.1.3 “法律限制”理论292
10.1.4 交易媒介(MOE)会与记账单位(MOA)“分离”吗?296
10.2.1 支付制度的演进300
10.2 支付制度300
10.2.2 支付系统的分析结构308
10.2.3 支付系统的风险311
10.2.4 在支付系统中是否存在政府干预的情形?317
10.2.5 交易媒介会消失吗?320
第11章 记账单位的经济学325
11.1 记账单位(和手段)327
11.2 记账单位(或记账手段)网络330
11.2.1 无转换成本的最优记账单位网络330
11.2.2 当转换成本很高时的最优记账单位网络334
11.3 记账单位的竞争335
11.3.1 记账单位的转换335
11.3.2 记账单位竞争339
第12章 可兑换性机制346
12.1 直接兑换货币制度348
12.2 间接兑换货币制度353
12.3 结论362
附录:真实票据(real-bill)制度363
一、实际汇票学说的实质及其错误363
二、该学说的其他问题366
三、真实票据学说,可兑换性,以及自由银行业368
第13章 单一货币本位、复货币本位以及相关货币本位370
13.1 黄金本位375
13.1.1 模型376
13.1.2 黄金本位的历史经验382
13.2 其他的单一商品本位384
13.3 复本位386
13.3.1 复本位制模型389
13.3.2 复本位制的价格水平392
13.4.1 “债务人”和“债权人”复本位制396
13.4 相关货币本位396
13.4.2 三本位制,综合本位制和综合商品本位制397
13.5 单一本位制、复本位制和相关本位制的缺陷398
第14章 商品组合货币本位制402
14.1 “窄组合”分析404
14.1.1 混合本位制404
14.1.2 商品储备通货408
14.1.3 以经验为主判断适当“窄组合”的失败411
14.2 “宽组合”分析413
14.2.1 “宽组合”分析的历史和经验413
14.2.2 费雪的(Irving Fisher's)“补偿货币”415
14.3 “稳定货币”制度428
14.3.1 问题的提出428
14.3.2 一种“稳定货币”制度429
14.4 结论439
附录1:价格指数的构建440
一、多边指数442
二、新商品,旧商品以及质量的改变442
三、耐久商品和资产445
四、结论446
附录2:法定指数本位447
一、法定指数本位:思想历史447
二、法定指数本位的优点448
三、法定指数本位的局限性和成本450
四、法定指数本位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451
五、法定指数本位的历史经验452
六、解决非指数之谜454
第15章 价格水平的最优化458
15.1.1 货币和增长460
15.1 预期通货膨胀,资本积累和增长460
15.1.2 预期通货膨胀以及对实际余额的需求464
15.1.3 “最优货币数量”470
15.1.4 预期通货膨胀和相对价格479
15.2 偶发通货膨胀的成本482
15.2.1 一般的考虑482
15.2.2 对相对价格和价格水平的误解487
15.2.3 暂时价格和永久价格的误解491
15.2.4 未预期通货膨胀导致的收入再分配494
15.3 实验证据496
15.3.1 价格不稳定性,通货膨胀率和相对价格变异性的证据497
15.3.2 关于未预期通货膨胀,货币冲击和相对价格的证据499
15.3.3 关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可变性和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证据500
15.3.4 关于通货膨胀因素对经济活动影响的证据502
15.3.5 关于通货膨胀导致的再分配的证据506
15.4 通货膨胀的更广泛影响509
15.4.1 通货膨胀,实际余额和交易510
15.4.2 信息问题512
15.4.3 对经济活动的扭曲515
15.4.4 法律制度的逐渐削弱519
15.4.5 社会秩序的削弱521
15.5 最优价格水平路径525
附录:生产力增长和价格水平529
一、生产力标准的“股权争论”530
二、价格改变成本和生产力标准535
三、生产力标准的稳定特征538
第16章 金融和货币改革541
16.1 对金融制度的干预544
16.1.1 对银行的限制544
16.1.2 中央银行的建立549
16.1.3 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552
16.2 货币政策556
16.2.1 法定货币的产生556
16.2.2 货币政策中的政治因素558
16.2.3 作为税收的货币政策562
16.2.4 货币政策在时间上的不连续性566
16.3 金融和货币改革569
16.3.1 金融改革570
16.3.2 货币本位的改革573
16.3.3 建立未来政府干预障碍的必要575
注释577
参考文献650
人名索引726
专有名词索引752
译后记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