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方法中的十大关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方法中的十大关系
  • 孙小礼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780668688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科学方法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方法中的十大关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研究世界,塑造自身1

序一 王梓坤1

序二 黄枬森1

绪论1

一、方法1

(一)方法的含义1

目 录1

——科学研究中的主体与客体1

(一)会说话的客体与不会说话的客体2

一、科学研究中的客体2

(二)方法的重要性3

(二)两类客体的比较6

(三)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11

(一)以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15

(三)两类客体的交叉15

二、方法论15

(一)能力17

二、科学家的素养17

(二)科学方法论:科学与哲学的纽带18

(二)品德22

(一)研究社会比研究自然更难31

三、研究自然与研究社会31

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主客体关系比较31

(一)科学观察中的主客体关系比较31

(二)科学解释和预测中的主客体关系33

(二)两类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鉴35

四、主体与客体的中介——认识工具36

(一)观察、实验和计算36

(二)思维、数学和理论39

(三)研究自然与研究社会相结合40

(一)关于方法论的范畴研究42

四、方法论研究的新视野42

第二章架设通向未知的桥梁44

——科学研究中的已知与未知44

一、“已知”与“未知”的简单解说45

(一)“知道的”与“不知道的”45

(三)动态性46

(二)迎接方法论研究的新阶段46

(二)主、客体的限定46

二、如何看待已知与未知47

(一)有限还是无限47

(二)掌握已知,尊重未知51

三、问题——联系已知与未知的纽带57

(一)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58

(二)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59

四、从已知到未知的艺术63

(一)巧妙搭桥64

(二)通过熟人来了解生人67

(三)电子计算机——求解未知的有力武器68

(四)莫让已知成为障碍70

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74

(一)双木成林——部分与整体的基本含义74

——科学研究中的部分与整体74

第三章见树木,更要见森林74

(二)一加一等于二吗?76

(三)对部分与整体的探究77

二、从部分出发和从整体出发81

(一)由“斑”而知“貌”——从部分出发81

(二)“置身山外,才见真面目”——从整体出发88

(三)社会研究中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90

三、分析方法与系统方法94

(一)思维的解剖刀——分析方法94

(二)系统科学方法95

(三)分析方法和系统方法的关系101

四、战略学的方法论意义106

第四章定性与定量113

——科学研究的两个取向113

一、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114

(一)自然科学中的定性与定量研究115

(二)社会科学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118

二、两种研究方法的比较121

(一)方法论原则或哲学基础不同122

(二)研究方式不同125

(三)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不同126

三、关于两种方法的争论127

四、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131

第五章科学认识的必经之路135

——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135

一、科学研究中的抽象与具体136

(一)科学抽象方法的两个行程136

(二)马克思与亚当斯密:科学抽象法的继承和发展141

二、《资本论》中的科学抽象法147

(一)《资本论》是运用科学抽象法的范例147

(二)《资本论》与科学抽象法的第一个行程149

(三)《资本论》与完整的科学抽象法152

三、抽象的出发点与不同的理论体系159

第六章简单性原则165

——探索复杂性的阶梯165

一、科学史上对简单性的四种理解167

(一)简单性的世界观167

(二)方法论意义上的简单性168

(三)美学意义上的简单性171

(四)评价和选择理论的一种标准173

(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兴起174

二、向复杂性进军174

(二)非线性科学:迈向复杂性前沿176

三、简单性原则,普适性原则?179

(一)“简单性世界观”受到挑战179

(二)还原论受到挑战,简化方法是普适的181

(三)简单是美的,复杂也是美的185

(四)简单性:恒久普适的理论选择和评价标准186

四、简单性原则是科学合理性标准吗?188

(一)简单性与科学合理性188

(二)科学合理性标准的一个例证192

五、结语194

第七章塑造实在的工具197

——科学研究中的模型与原型197

一、科学模型及其两种形式198

(一)物质形式的科学模型199

(二)思维形式的科学模型204

二、建立模型的方法论原则211

(一)相似性与简单性的统一211

(二)可检验性213

(三)多种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215

(一)科学模型的研究纲领作用216

三、科学模型的多重功能216

(二)科学研究的间接方法217

(三)抽象模型与思想实验218

(四)数学模型与计算机实验220

(五)模型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22

四、社会研究与模型方法223

五、模型的多样性和局限性228

(一)模型的多样性228

(二)模型方法的局限性230

(一)经验:人与世界之间的桥梁还是鸿沟?233

一、经验的多重含义与科学经验233

——科学中的经验与理论233

第八章勾画知识世界的脉络233

(二)科学中的经验:含义、特征及其层次235

二、从发现到证明:复杂的经验与理论关系之网242

(一)科学发现中的经验与理论242

(二)证实、证伪还是精致证伪?246

(三)超越经验与理论:库恩的创见251

三、科学理论的本质、检验与评价253

(一)科学理论:客观的发现还是建构的产物?253

(二)科学理论的检验257

(三)科学理论的评价260

第九章真理与错误的角逐267

——错误也是宝贵财富267

一、作为认识成果的真理与错误268

(一)科学真理观的演变268

(二)科学中真理与错误的标准273

(三)真理与错误的历史相对性278

二、科学研究中错误的价值283

(一)科学家论错误284

(二)错误的概念与类型286

(三)产生错误的原因288

(四)错误的价值293

三、科学是真理与错误的角逐300

(一)摆脱“真理与错误”的两分法300

(二)科学是一个向错误学习的过程304

(三)科学是真理与错误的角逐307

第十章学习与创造311

——科学研究的基础和灵魂311

一、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312

(一)创造的特征313

(二)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316

二、学习是萌发创造的土壤321

(一)智力因素的积累322

(二)非智力因素的积累328

三、学习与创造330

(一)在学习中找到前人止步的地方331

(二)创造始于问题332

(三)模仿和重复在创新中的作用335

(四)科学研究要有广博的知识面337

(五)思考方式的创新338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341

后记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