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麻醉科特色治疗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薛富善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4247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910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946页
- 主题词:麻醉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麻醉科特色治疗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低流量吸入麻醉的临床应用1
第一节 低流量吸入麻醉概论1
一、流量吸入麻醉的概念1
二、低流量吸入麻醉的种类1
三、低流量吸入麻醉的优缺点2
第二节 低流量吸入麻醉(广义的低流量吸入麻醉)方法2
一、低流量麻醉(狭义的低流量麻醉)2
二、最低流量麻醉3
三、紧闭环路麻醉3
第三节 自动控制吸入麻醉19
一、自动控制低流量吸入麻醉19
二、自动控制紧闭通气环路吸入麻醉23
第二章 目标控制输注技术及其临床应用27
第一节 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基础28
一、常用的静脉给药方法与血药浓度28
二、ke0和t1/2ke0的概念28
三、药代动力学模型29
四、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30
五、关于时-量相关半衰期30
第二节 静脉全身麻醉的控制输注方法31
一、概述31
二、目标控制输注技术32
三、目标药物浓度可调的TCI系统34
四、TCI系统参数的估算35
五、TCI系统的性能36
六、评价TCI系统性能的指标36
七、影响TCI系统的因素37
第三节 TCI技术的临床应用39
一、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39
二、在手术后镇痛和镇静中的应用39
三、药效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40
第三章 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麻醉技术42
第一节 CSEA的特点42
一、起效快43
二、阻滞完全和肌肉松弛满意43
三、可任意延长麻醉时间43
四、用于手术后镇痛43
第二节 CSEA的临床应用44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44
二、穿刺操作技术45
三、常用的局部麻醉药46
第三节 CSEA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47
一、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与过敏反应47
二、麻醉后头痛48
三、穿破硬脊膜48
四、全脊髓麻醉49
五、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内50
六、硬膜外间隙血肿50
七、血压下降51
八、恶心和呕吐51
九、尿潴留51
第四章 神经刺激器及其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技术53
第一节 概述53
一、局部神经阻滞的优点53
二、采用异感法定位神经的缺点53
三、神经刺激器用于神经定位的历史54
第二节 神经刺激器的性能和原理55
一、神经刺激器的原理55
二、现代神经刺激器应具有的性能55
第三节 神经刺激器的临床应用技术56
一、穿刺针和电极的选择56
二、神经刺激器的使用方法57
三、神经刺激器在各种神经阻滞中的应用58
四、神经刺激器的优缺点60
五、评价61
第五章 麻醉性监护62
第一节 基本问题63
一、MAC的定义和内容63
二、MAC与镇静/镇痛63
三、镇静/镇痛的作用64
四、镇静/镇痛的适应证、禁忌证64
五、镇静/镇痛前的准备65
第二节 常用的镇静/镇痛药物65
一、苯二氮?类药物66
二、氯胺酮66
三、丙泊酚66
四、镇痛药物67
第三节 常用的镇静/镇痛技术68
一、医师控制镇静技术68
二、患者自控镇静技术70
第四节 镇静深度的评估71
一、观察者警觉/镇静评分法72
二、视觉模拟评分法72
三、脑电图72
第五节 镇静镇痛中的监测73
一、呼吸功能监测73
二、循环功能监测74
三、麻醉恢复室的监测74
第六章 控制性低血压77
第一节 控制性低血压的生理学基础和临床意义78
一、血压78
二、组织灌流量78
三、组织灌注压79
四、控制性低血压对手术中失血量的影响79
第二节 控制性低血压的常用药物及应用方法80
一、吸入麻醉药80
二、神经节阻滞剂80
三、扩血管药80
四、钙拮抗药84
五、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85
六、其他85
第三节 控制性低血压的临床应用86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86
二、控制性低血压的操作和管理86
三、控制性低血压的并发症90
第七章 血液稀释和血液回收技术91
第一节 血液稀释91
一、基本问题91
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92
第二节 血液回收的临床应用97
一、常用血液回收方法的特点97
二、适应证98
三、禁忌证98
四、血液回收的并发症99
五、实施血液回收时应注意的问题100
第三节 血液回收机及其使用技术101
一、血液回收机的种类101
二、洗涤式血液回收机的结构102
三、国内常用机型的比较106
四、国产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的基本操作程序107
第八章 心肌保护技术及其临床应用109
第一节 心脏停搏液的组成109
一、心脏停搏液中电解质的含量110
二、心脏停搏液中的能量物质111
三、心脏停搏液中的膜稳定剂112
四、心脏停搏液中的缓冲药物112
五、心脏停搏液的低温要求113
六、心脏停搏液的渗透压113
七、心脏停搏液中的钙拮抗药113
八、心脏停搏液中的氧自由基清除剂114
第二节 心脏停搏液的种类114
一、晶体心脏停搏液114
二、稀释血心脏停搏液115
三、氟碳化物心脏停搏液116
四、临床对心脏停搏液的要求116
第三节 心脏停搏液的灌注技术117
一、灌注心脏停搏液的驱动方法117
二、心脏停搏液灌注时的恒温117
三、灌注心脏停搏液的方法118
四、温血灌注技术121
第四节 婴幼儿心肌保护技术122
一、体外循环转流降温过程中防止心脏容量的过多或过少122
二、体外循环转流降温时不宜降低血温过快123
三、冠状动脉停止供血期的要求123
四、心脏复跳后至出手术室前的心肌保护124
第九章 喉罩通气道及其临床应用技术126
第一节 基本问题126
一、标准型LMA的结构、型号和选择126
二、改良型LMA128
三、LMA的解剖位置130
第二节 LMA的使用方法130
一、准备工作130
二、麻醉诱导131
三、LMA的插入操作方法131
四、LMA插入操作困难的常见原因139
五、环状软骨压迫操作对LMA插入操作的影响141
六、LMA位置的评估141
七、LMA位置不当及处理142
八、LMA的维持146
九、LMA的拔除147
第三节 LMA的临床应用147
一、常规通气道147
二、LMA用于气管插管148
三、LMA在困难气道处理中的作用154
四、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155
第四节 与LMA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155
一、LMA的优、缺点155
二、应用LMA的禁忌证156
三、应用LMA的并发症157
第十章 双腔支气管导管及其插入操作技术160
第一节 DLBT的结构和类型160
一、DLBT的结构特征160
二、DLBT的位置安全范围163
三、各种特殊的DLBT164
第二节 DLBT的插入操作技术169
一、DLBT的选择169
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70
三、插入DLBT的操作方法171
四、套囊充气173
五、DLBT的固定和维持173
六、手术中处理174
七、用单腔气管导管替换DLBT175
第三节 DLBT插入位置的确认175
一、常规临床检查法176
二、FOB检查法177
三、PETCO2监测180
四、胸部X线检查180
五、DLBT套囊密封压的定量测定180
第四节 使用DLBT时的不良影响和并发症181
一、插入和定位困难181
二、DLBT位置不当182
三、支气管套囊充气过度或膨胀不均匀184
四、单肺通气中的低氧血症184
五、肺充气受阻185
六、呼吸道创伤185
七、DLBT本身的问题186
八、手术合并症186
九、呼吸道阻力增加186
第十一章 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处理187
第一节 基本问题187
一、困难气管插管的定义187
二、喉镜显露分级188
三、困难气管插管的分级188
四、喉镜显露分级与气管插管操作困难程度的关系189
五、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190
第二节 困难气管插管的原因和机制190
一、气管插管所需的条件190
二、困难气管插管的原因和机制191
三、可导致困难气管插管的常见疾病和分类192
第三节 困难气管插管的预测193
一、原则193
二、常用方法194
第四节 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处理原则202
一、手术前已预知的困难气管插管患者202
二、手术前未能预知的困难气管插管患者205
第五节 常用的气管插管方法及其操作技术208
一、普通直接喉镜法208
二、特殊直接喉镜法212
三、经鼻盲探气管插管215
四、光索引导气管插管216
五、光导纤维喉镜或内镜气管插管技术219
六、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228
七、LMA引导气管插管技术231
八、Augustine气管插管引导装置234
九、硬质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237
十、多种气管插管方法联合应用技术239
第六节 困难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处理的原则245
一、困难气管插管的原因已解除245
二、困难气管插管的原因依然存在245
第七节 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处理的其他原则246
一、局部麻醉的应用原则246
二、肌肉松弛药的应用原则247
三、环状软骨压迫操作的原则248
四、最佳直接喉镜操作的原则250
五、困难气管插管后的处理253
第十二章 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255
第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255
一、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255
二、麻醉前访视和病情评估256
三、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258
四、麻醉诱导260
五、麻醉维持261
六、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用药选择262
七、麻醉期间的监测266
八、麻醉期间的管理271
九、围体外循环期的处理273
十、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275
第二节 后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276
一、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的麻醉处理277
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麻醉处理279
三、心包剥离术患者的麻醉处理283
四、心脏手术后再次开胸手术的麻醉284
第十三章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286
第一节 基本问题286
一、病因286
二、分类287
三、手术和体外循环方法287
第二节 麻醉处理290
一、手术前评估290
二、麻醉处理的原则和方法291
三、手术中的病理改变和处理292
四、手术中监测298
五、并发症和死亡299
第十四章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300
第一节 神经生理与麻醉300
一、脑血流300
二、脑代谢率302
三、颅内压303
第二节 神经药理与麻醉304
一、选择麻醉药物的标准304
二、常用的麻醉药物304
第三节 脑保护306
一、脑缺血的分类306
二、具有脑功能保护作用的麻醉药物307
三、浅低温307
四、控制高血糖307
五、钙拮抗药的应用307
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307
第四节 脑电生理的监测308
一、EEG308
二、诱发电位监测309
第五节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原则和要点310
一、手术前评估310
二、手术前准备311
三、常用的麻醉方法311
四、围手术期的体液管理312
五、手术后管理314
第六节 特殊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314
一、颅内动脉瘤314
二、颅内动-静脉畸形316
三、颅后窝手术316
四、经蝶骨垂体瘤切除术317
五、癫癎外科手术318
六、颅脑外伤患者318
第十五章 呼吸道受压患者的麻醉处理320
第一节 基本问题320
一、呼吸道的解剖和生理320
二、麻醉药物对气管受压患者的影响321
第二节 颈部呼吸道受压患者的麻醉处理322
一、口、鼻、咽、喉呼吸道受压受阻322
二、巨大甲状腺肿瘤325
第三节 纵隔肿瘤328
一、纵隔的划分与肿瘤的好发部位328
二、常见纵隔肿瘤及其临床表现329
三、纵隔肿瘤患者的麻醉处理330
第四节 高频通气在呼吸道受压患者的应用333
一、概念333
二、临床应用333
三、评价333
第十六章 小儿的麻醉处理335
第一节 与麻醉密切相关的小儿特性335
一、小儿麻醉的解剖和生理特点335
二、小儿的心理特点337
三、小儿麻醉的药理学337
第二节 小儿手术前的访视和准备338
一、手术前访视338
二、手术前准备339
第三节 小儿常用的麻醉方法和实施339
一、基础麻醉339
二、硬膜外间隙阻滞341
三、全身麻醉344
第四节 小儿手术后镇痛345
一、对小儿手术后疼痛治疗的认识与现状345
二、小儿疼痛程度的评估345
三、镇痛方法347
第十七章 高危妊娠患者的麻醉处理349
第一节 与高危妊娠有关的问题349
一、妊娠的病理生理349
二、与高危妊娠有关的因素350
第二节 麻醉药物对母儿的影响351
一、局部麻醉药351
二、镇静、镇痛药物351
三、全身静脉麻醉药352
四、吸入麻醉药352
五、肌肉松弛药352
第三节 常见高危妊娠患者的麻醉处理352
一、异常出血产妇的麻醉处理352
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麻醉处理354
三、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的麻醉处理355
四、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产妇的麻醉处理356
第四节 高危妊娠产科麻醉中几种异常情况的处理356
一、误吸356
二、羊水栓塞357
三、气管插管失败359
第五节 胎儿宫内窘迫与新生儿复苏361
一、胎儿宫内窘迫361
二、新生儿复苏363
第十八章 严重创伤患者的麻醉处理366
第一节 严重创伤患者脏器功能的变化366
一、心血管系统367
二、呼吸系统367
三、消化系统367
四、凝血系统368
五、泌尿系统368
六、代谢系统368
第二节 严重创伤患者麻醉的基本问题369
一、病情特点369
二、手术前病情的评估369
三、创伤患者失血量的估计和血容量的补充371
四、严重创伤患者麻醉的特点372
五、麻醉前用药373
六、麻醉方法的选择373
七、肌肉松弛药在创伤患者的应用374
第三节 常见创伤患者的麻醉处理原则和要点375
一、颅脑创伤患者375
二、胸部创伤患者376
三、腹部创伤患者377
四、脊柱创伤患者378
五、挤压综合征患者379
六、烧伤患者380
第十九章 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382
第一节 小儿骨科手术的麻醉382
一、手术和麻醉的特点382
二、常用的麻醉方法384
第二节 矫形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386
一、手术和麻醉的特点386
二、常见手术的麻醉选择和处理387
三、减少矫形骨科手术失血的措施389
第三节 骨肿瘤患者的麻醉处理389
一、病情和手术的特点389
二、手术前准备391
三、麻醉方法的选择391
第四节 四肢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392
一、臂丛神经阻滞392
二、椎管内阻滞393
三、坐骨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393
第二十章 老年患者的麻醉处理395
第一节 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变化396
一、神经系统396
二、心血管系统397
三、肝肾功能398
四、呼吸系统398
五、机体成分和代谢399
六、血液功能400
第二节 老年人的药理学特点400
第三节 麻醉前评估及常见的危险因素401
第四节 老年患者的麻醉处理402
一、麻醉方法的选择402
二、衰老对吸入麻醉药作用的影响402
三、衰老对静脉麻醉药作用的影响403
四、衰老对肌肉松弛药作用的影响403
五、老年患者硬膜外间隙阻滞的特点404
六、老年患者全身麻醉的特点404
第五节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监测407
一、麻醉监测的基本标准407
二、常用的监测措施及意义408
第六节 老年患者手术后的管理409
第二十一章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411
第一节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411
一、血压的测量412
二、血压的分类413
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14
四、高血压的临床分期414
五、高血压综合危险因素的评估414
六、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415
第二节 高血压与麻醉418
一、高血压对麻醉的影响418
二、抗高血压药对麻醉的影响418
第三节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419
一、麻醉原则419
二、麻醉前用药419
三、麻醉选择420
四、麻醉管理421
第四节 围手术期高血压危急症的处理422
一、基本问题422
二、高血压危急症的治疗原则424
三、高血压危急症患者的用药选择424
四、高血压危急症患者的麻醉处理425
五、围手术期治疗高血压危急症的常用药物428
六、围手术期低血压的处理430
第二十二章 心脏病患者施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431
第一节 麻醉前评估431
第二节 手术前准备和用药434
一、手术前准备434
二、麻醉前用药434
三、长期服用药物的处理435
第三节 麻醉处理435
一、麻醉处理原则435
二、常用麻醉药物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436
三、围手术期监测439
四、麻醉中常见的异常情况及其预防442
五、手术后管理446
第四节 常见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处理要点447
一、高血压447
二、心功能衰竭448
三、瓣膜性心脏病448
四、缺血性心脏病449
五、心肌梗死451
六、其他451
第五节 麻醉中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及扩血管药物452
一、正性肌力药物452
二、扩血管药物453
第二十三章 内分泌疾病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456
第一节 基本问题456
一、手术前病情估计和处理457
二、麻醉方法的选择460
三、麻醉前用药461
四、麻醉管理462
五、手术后加强监测治疗463
第二节 常见内分泌疾病手术的麻醉处理464
一、垂体瘤摘除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464
二、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麻醉处理466
三、甲状腺疾病患者的麻醉处理468
四、甲状旁腺疾病患者的麻醉处理472
五、肾上腺疾病患者的麻醉处理473
六、糖尿病患者的麻醉处理478
七、胰岛素瘤患者的麻醉处理482
第二十四章 血液病患者的麻醉处理485
第一节 基本问题485
一、血液病分类485
二、血液病患者施行的外科手术486
三、外科手术患者常伴发的血液病486
四、血液病患者手术的特点486
第二节 血液病患者麻醉的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487
一、麻醉特点487
二、手术前评估及麻醉前准备487
三、麻醉方法的选择489
四、麻醉处理490
五、输血490
六、麻醉与手术期间异常出血的原因及其处理491
七、手术后的观察与处理493
第三节 贫血患者的麻醉处理493
一、慢性缺铁性贫血患者493
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495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97
第四节 血友病患者的麻醉处理500
一、血友病A500
二、血友病B502
三、血管性假血友病502
第五节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麻醉处理503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3
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4
第六节 白血病患者的麻醉处理504
一、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504
二、手术前病情的估计和准备工作505
三、麻醉处理要点505
第七节 骨髓移植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506
一、骨髓移植的分类506
二、骨髓移植的适应证506
三、受髓者的处理506
四、手术前评估和准备506
五、麻醉处理要点507
第二十五章 肥胖患者的麻醉处理509
第一节 肥胖的基本问题510
一、人体脂肪的测量方法510
二、肥胖的确定510
三、肥胖的病因510
四、肥胖的分类511
第二节 肥胖的生理改变及并发症512
一、肥胖的生理改变512
二、肥胖的并发症514
三、肥胖患者的病死率515
第三节 肥胖患者的麻醉处理516
一、手术前评估516
二、手术前准备517
三、肥胖患者的麻醉方法517
四、手术后并发症及处理520
第二十六章 器官移植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522
第一节 基本问题522
一、器官移植患者麻醉的特点522
二、影响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主要问题523
三、麻醉处理原则523
第二节 心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524
一、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方法525
二、影响移植心脏功能的因素525
三、移植心脏复跳后的常见问题525
四、麻醉前准备525
五、心脏移植的麻醉选择及管理特点526
六、供体麻醉管理的注意事项527
第三节 肺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527
一、适应证528
二、供体的麻醉管理528
三、受体的麻醉前准备与管理要点528
四、手术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529
第四节 肝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529
一、肝脏移植手术的特点530
二、供体与肝脏的处理530
三、受体的麻醉选择与管理注意事项530
四、麻醉和手术中的特殊用药532
五、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532
六、手术后处理532
第五节 肾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533
一、麻醉前准备533
二、肾脏移植手术的麻醉选择与管理特点534
三、手术后处理535
第六节 胰腺、胰岛细胞、胰腺肾脏联合移植手术的麻醉536
一、麻醉前准备536
二、麻醉选择536
三、麻醉管理536
四、手术后的处理537
五、胰岛移植537
第二十七章 口腔、颌面和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538
第一节 口腔、颌面和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及其麻醉的特点538
一、患者的特点538
二、麻醉的特点541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542
一、手术前估计542
二、麻醉前用药543
三、麻醉方法的选择544
第三节 常用的麻醉方法544
一、局部浸润阻滞544
二、区域阻滞546
三、神经阻滞546
四、静脉局部麻醉565
五、椎管内阻滞566
六、肿胀技术567
七、全身麻醉567
第四节 麻醉期间和手术后恢复期的管理569
一、麻醉期间的管理569
二、麻醉后患者的管理571
第五节 常见口腔、颌面和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575
一、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575
二、严重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的麻醉处理580
三、颅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584
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585
第二十八章 眼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591
第一节 与眼科手术麻醉相关的特殊问题591
一、麻醉与眼内压591
二、眼心反射593
三、全身疾病与眼科手术麻醉594
四、眼科用药与麻醉595
第二节 眼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前准备596
一、手术前评估596
二、麻醉前禁食596
三、麻醉前用药597
第三节 眼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597
一、局部麻醉597
二、监测麻醉(MAC)与清醒镇静技术在眼科麻醉中的应用598
三、全身麻醉599
四、心电监测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602
第四节 常见眼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要点602
一、小儿眼肌手术的麻醉处理602
二、青光眼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604
三、白内障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604
四、小儿急诊眼科手术的麻醉处理605
五、眼底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606
六、眼内容物剜出术患者的麻醉处理607
七、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607
八、眼科门诊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607
第二十九章 呼吸道内镜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610
第一节 基本问题610
一、呼吸道内镜手术麻醉的特点610
二、麻醉的基本要求611
三、理想呼吸道内镜手术麻醉方法的条件611
第二节 手术前呼吸道评估614
一、手术前呼吸道评估的重要性614
二、手术前呼吸道评估的内容614
三、手术前呼吸道评估的方法615
第三节 患者的手术前准备616
一、并发疾病的治疗616
二、监测设备的准备616
三、手术前用药616
四、其他617
第四节 呼吸道内镜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617
一、喉和气管的局部麻醉617
二、非气管插管性全身麻醉——自主呼吸624
三、全身麻醉——使用直径细小的气管导管626
四、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联用喷射通气技术628
五、全身麻醉——联合使用各种通气方法630
六、肌肉松弛药在呼吸道内镜手术中的应用630
第五节 特殊呼吸道内镜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631
一、小儿患者631
二、呼吸道异物患者633
第六节 不同类型呼吸道内镜手术的特殊麻醉问题634
一、基本问题634
二、特殊麻醉问题635
三、并发症638
第三十章 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640
第一节 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640
一、对呼吸功能的影响640
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643
第二节 与腹腔镜手术有关的特殊问题647
一、与患者体位有关的问题647
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特点648
三、代替CO2气腹的其他技术649
第三节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650
一、手术前患者的选择和评估650
二、麻醉前准备与用药651
三、常用的麻醉方法652
四、麻醉中的监测和注意事项654
五、手术后恢复及监测655
第四节 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656
一、并发症的发生率656
二、常见并发症656
第五节 妊娠及儿童患者的腹腔镜手术660
一、妊娠患者660
二、小儿患者660
第三十一章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的麻醉处理661
第一节 气道高反应性的基本问题661
一、概念661
二、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662
三、气道反应性的测定665
第二节 麻醉中影响气道反应性的因素668
一、麻醉药物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668
二、麻醉辅助药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671
三、呼吸气体673
第三节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674
一、手术前评估674
二、手术前准备675
三、麻醉方法的选择676
四、麻醉处理677
五、手术中支气管痉挛的诊断和处理678
六、手术后处理683
第三十二章 气管-支气管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684
第一节 疾病概述684
一、病理学684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685
三、手术治疗686
第二节 麻醉处理689
一、手术前病情估计689
二、手术前准备689
三、麻醉处理要点690
四、手术中常用的通气技术691
第三节 常见气管、支气管肿瘤切除术的呼吸道管理要点695
一、颈部气管手术695
二、胸部气管手术696
三、支气管手术的麻醉699
四、隆突重建手术700
五、围手术期呼吸道阻塞的紧急处理703
第三十三章 门诊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705
第一节 基本问题705
一、门诊手术的范围和类型705
二、门诊手术的优点706
三、门诊手术患者的选择707
四、门诊手术患者的麻醉前准备708
第二节 门诊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其实施710
一、全身麻醉710
二、区域阻滞713
三、监测麻醉715
第三节 门诊手术麻醉后的管理718
一、麻醉后的恢复和离院718
二、手术后常见并发症720
第三十四章 患者自控镇痛和自控镇静治疗技术724
第一节 患者自控镇痛治疗技术724
一、PCA的由来724
二、PCA的心理学基础725
三、PCA的药理学基础725
四、PCA的临床分类726
五、PCA的专用设备733
六、PCA的给药模式和药物配伍735
七、特殊患者的PCA治疗技术735
八、PCA临床应用的管理739
九、PCA的优缺点743
十、PCA的研究方向743
十一、应用PCA中的注意事项743
第二节 患者自控镇静治疗744
一、基本问题744
二、PCS用药的参数、模式和给药原理745
三、PCS的药代动力学基础及药物选择746
四、PCS的临床监测与观察指标747
五、PCS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748
第三节 患者自控镇痛镇静与目标控制输注749
一、PC-TCIA和PC-TCIS的由来749
二、PC-TCIA750
三、PC-TCIS751
第三十五章 围手术期恶心呕吐和误吸的防治756
第一节 与围手术期恶心呕吐有关的基本问题756
一、概念756
二、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757
三、恶心呕吐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757
四、呕吐的分期和力学758
五、恶心呕吐的病因学759
第二节 围手术期恶心呕吐的易发因素760
一、手术前因素760
二、手术前用药761
三、手术中因素762
第三节 围手术期恶心呕吐的防治和处理765
一、一般措施765
二、药物治疗766
三、呕吐患者的处理768
第四节 与围手术期呼吸道误吸有关的基本问题768
一、发生率和危险因素769
二、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769
三、决定呼吸道误吸发病率的因素771
第五节 呼吸道误吸的预防771
一、消除呼吸道误吸的病因771
二、满意的呼吸道管理774
三、降低胃酸的量776
第六节 误吸性肺炎的治疗778
一、清理呼吸道778
二、机械通气和呼气末正压778
三、糖皮质激素的应用779
四、抗生素779
五、循环功能支持779
第三十六章 溶盘术及其临床应用780
第一节 溶盘术的基本问题780
一、历史回顾780
二、溶盘酶的选择781
第二节 胶原酶溶盘术782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782
二、胶原酶溶盘术的常用方法783
三、操作注意事项785
四、抗生素的应用786
五、胶原酶溶盘术的副作用及其处理786
六、并发症及处理787
七、胶原酶溶盘术治疗效果的评价788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治疗的误区790
一、症状与体征的误区790
二、影像检查的误区791
三、诊断的误区792
四、选择治疗方法的误区792
五、手术治疗的误区794
第四节 胶原酶溶盘术治疗的误区795
一、对酶类药物认识和使用上的误区795
二、对相关理论理解和认识上的误区797
三、专业思维方式上的误区797
四、命名上的误区799
五、培训推广工作中的误区799
第五节 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800
一、概述800
二、颈椎间盘的解剖学基础801
三、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与效果801
四、小结802
第三十七章 癌痛的综合治疗803
第一节 癌痛的基本问题803
一、癌痛的发生机制803
二、癌痛的特点804
三、癌痛的强度、分布和性质806
四、癌痛的分类806
五、常见的癌痛综合征809
第二节 癌痛的治疗811
一、癌痛的治疗原则811
二、给药途径的选择812
三、三阶梯方案控制癌痛814
四、三阶梯治疗中的辅助药物818
五、癌痛的放射疗法818
六、癌痛的化学治疗819
七、癌的激素疗法819
八、神经外科手术控制癌痛819
九、癌痛的神经破坏性阻滞疗法820
十、癌痛的心理治疗834
第三十八章 无痛分娩技术841
第一节 基本问题842
一、产程与分娩疼痛842
二、分娩痛对母体生理的影响842
三、分娩镇痛的特殊性843
四、镇痛药物和麻醉药物对胎儿的抑制作用843
五、麻醉对子宫血流量的影响844
六、麻醉对宫缩和产程的影响845
第二节 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846
一、药物镇痛法846
二、吸入性麻醉镇痛法848
三、局部神经阻滞848
四、椎管内神经阻滞镇痛法850
五、全身麻醉853
六、其他分娩镇痛方法853
第三节 高危妊娠产妇的分娩镇痛854
一、早产854
二、多胎产854
三、先兆子癎和子癎855
四、合并心脏病的产妇855
第三十九章 手术后疼痛的治疗856
第一节 与手术后疼痛有关的基本问题857
一、分类857
二、手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857
三、影响手术后疼痛的因素859
四、手术后疼痛对生理功能的影响860
第二节 手术后疼痛的特征及评估862
一、手术后疼痛的特征862
二、手术后疼痛的评估862
三、手术后疼痛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863
第三节 常用的手术后疼痛治疗方法864
一、全身应用镇痛药物864
二、硬膜外间隙给药镇痛866
三、区域阻滞870
四、胸膜间镇痛871
第四节 常见手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法872
一、头面部手术后疼痛872
二、胸部手术874
三、腹部手术876
四、脊柱、四肢手术后痛878
中英文索引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