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0838686.jpg)
- 徐复观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ISBN:780678147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思想史-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序1
中国思想史工作中的考据问题——《两汉思想史》卷三代序7
阴阳五行及其有关文献的研究10
一、从文字学上看“阴阳”二字之原始意义10
二、《诗经》中的阴阳观念11
三、春秋时代阴阳观念之演变12
四、春秋时代的五行观念16
五、我对今文《尚书》在文献上的一般看法20
六、《甘誓》的成立时代及其中的五行问题24
七、《洪范》的成立时代及其中的五行问题28
八、战国时代阴阳观念的演变与在《易传》中的发展41
九、《易传》与道家的关系47
十、战国时代五行观念的演变与邹衍49
十一、阴阳五行的融合——从《吕氏春秋》到董仲舒54
由《尚书·甘誓》、《洪范》诸篇的考证看有关治学的方法和态度问题——敬答屈万里先生61
一、治学的态度比方法更重要61
二、历史问题应让历史自身有优先发言权61
三、批评应从对方立论的根据下手66
四、由铁及疆域推断《禹贡》成立的年代69
五、有根据的判断不能称为“意必”之辞75
六、我并没有误会屈先生的说法78
七、应实事求是,多作反省的例证82
与陈梦家、屈万里两先生商讨周公旦曾否践阼称王的问题88
一、现代中国史学的反省88
二、周公问题在历史中的演变及其重新提出89
三、武王、成王的年龄问题94
四、《康诰》的问题98
五、《尚书》中《康诰》以外的有关文献102
六、《尚书》以外的两点讨论106
有关周公践阼称王问题的申复111
有关周初若干史实之考证126
引言126
一、西安半坡文化的启发127
二、两个文化层的混乱129
三、周太王接不上客省庄第二期文化131
四、因抄材料的错误而迷失了周文化是殷文化的一支132
五、因缺乏文献史料的了解而误解了后稷134
六、后稷到文王的世次问题137
七、公刘问题138
八、太王迁豳的有关问题139
九、姜、羌及周祖先居地问题142
十、周与夏的关系问题145
十一、上帝与祖宗神的问题及对傅斯年的评价148
十二、武王伐纣的年代、兵力及八族的问题152
十三、学术风气的问题161
释“版本”的“本”及士礼居本《国语》辨名164
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再检讨171
一、有关本问题材料批判上的若干基本观点问题171
二、重新检讨先秦有关资料174
三、检讨《史记·老子列传》183
四、就现行《老子》一书以考查其作者及其传承189
帛书《老子》所反映出的若干问题198
先秦名学与名家207
一、名的起源问题207
二、名的特别意义及孔子的“正名”思想208
三、辩者与名家212
四、公孙龙及《公孙龙子》214
五、公孙龙的批判者216
六、先秦“正名”思想的完成218
七、名家的价值221
释《公孙龙子·指物论》之“指”224
一、各家解释略评224
二、“指”字的一般用法226
三、《指物论》的“指”字意义227
四、庄子与公孙龙的纠葛229
释《论语》的“仁”——孔学新论231
有关中国思想史中一个基题的考察——释《论语》“五十而知天命”248
一、二千年无确解248
二、哥白尼的回转251
三、思想史中的夹杂与“心即天”255
中国自由社会的创发260
释《论语》“民无信不立”——儒家政治思想之一考察264
儒家在修己与治人上的区别及其意义270
向孔子的思想性格回归——为纪念一九七九年孔子诞辰而作282
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290
一、荀子政治思想中的儒家通义290
二、荀子政治思想的特征294
三、荀子政治思想对儒家精神之曲折301
中国的治道——读陆宣公传集书后306
王阳明思想补论326
“清代汉学”衡论336
一、“清代汉学”在时间上及精神上的界定336
二、清代汉学家的治学方向340
三、汉代学术与清代汉学间之大疆界355
四、清代汉学家在完全不了解宋学中排斥宋学369
五、对宋学及清代汉学作“近代的”再评价373
程朱异同——平铺的人文世界与贯通的人文世界378
一、宋代理学的特征378
二、朱元晦对程伊川思想的传承384
三、二程的平铺的人文世界392
四、朱元晦的贯通的人文世界398
五、程伊川的一重世界与朱元晦的二重世界402
六、朱元晦由实践与穷理,对形而上性的消解406
答陈胜长先生“《周官》非古文质疑”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