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丛书 本国语文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丛书 本国语文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0837758.jpg)
- 叶立群总主编;朱绍禹,庄文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3049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45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丛书 本国语文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上篇 分国篇第一编 德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3
第一章 历史背景和现状3
第二章 语文课程的设置、地位和其他学科的关系9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大纲12
第四章 语文课程测试的方式和方法23
第五章 语文教材制度和编写26
第六章 语文教材内容和风格29
第七章 语文教材在德育、美育方面的处理方式37
第二编 法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40
第一章 中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40
第一节 中世纪晚期以前40
第二节 文艺复兴运动以后41
第三节 1833年颁布“基佐法”以后43
第二章 二战后中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改革45
第一节 课程设置的改革46
第二节 法语课程的教学改革50
第三章 中小学语文的地位和课程设置52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地位52
第二节 小学的现行课程设置计划53
第三节 初中的现行课程设置计划54
第四节 高中的现行课程设置计划56
第五节 分析与结论60
第四章 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大纲61
第一节 教学大纲的制定和颁行制度61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大纲62
第三节 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大纲67
第五章 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和使用72
第一节 教科书的编写原则72
第二节 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72
第三节 对教科书的使用74
第六章 中小学语文课程的考评制度75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考评制度75
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考评制度76
第七章 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动向78
第一节 更加强调掌握本国语文的重要性79
第二节 特别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80
第三节 加强个别化教学,实行弹性学制和弹性课程设置表81
第四节 开展面向三个年级全体学生的全国性评估活动83
第三编 英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89
第一章 英语课程的历史和性质89
第一节 英语课程演变历史概况89
第二节 英语课程的性质和地位92
第二章 英语课程目的、目标和内容102
第一节 英语课程目的和目标102
第二节 英语课程内容117
第三章 英语课程管理和评价124
第一节 英语课程管124
第二节 英语课程评价129
第一节 英语教科书分析142
第四章 英语课程的教材142
第二节 其他教材163
第三节 英语教科书单元教材举隅164
第四编 苏联中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174
第一章 中小学的语文课程174
第一节 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175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意义179
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目的和任务180
第四节 语文课程的地位和其他学科的关系183
第二章 语文课程的测试制度187
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制度196
第三章 中小学的语文教材196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原则、编排方式和编写技术200
第三节 语文教材的类型和种类206
第四节 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和编写体例209
第四章 新编语文教科书举例分析214
第一节 新编语文教科书的产生及其背景214
第二节 新编《文学》教科书的变化和特点216
第三节 新编《俄语》教科书的变化和特点220
第五章 语文课的课外活动223
第一节 俄语课外活动224
第二节 文学课外活动226
第一章 中小学语文教育概况229
第一节 殖民地时期229
第五编 美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229
第二节 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230
第三节 二战后时期231
第二章 中小学的语文课程233
第一节 语文课程设置233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目标237
第三章 中小学的语文教材244
第一节 教科书制度和教材244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评介248
第四章 语文课程中的德育286
第五章 语文课程中的美育288
第六章 语文课外活动289
第一节 明治时期的国语科教育(1868—1912)294
第六编 日本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294
第一章 近现代国语教育历史概述294
第二节 大正时期的国语科教育(1912—1926)296
第三节 昭和前期的国语科教育(1926—1946)297
第四节 昭和后期的国语科教育(1946—1988)298
第二章 国语课程的名称和地位300
第一节 国语课程的名称300
第二节 国语课程的地位301
第三章 国语课程的性质和方向305
第一节 国语课程的性质305
第二节 国语课程的方向307
第一节 国语课程的目标310
第四章 国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310
第二节 国语课程的内容319
第五章 国语教材321
第一节 教材的概念和教科书制度321
第二节 教科书的编辑方针323
第三节 国语课本、单元和课文的构成330
第四节 国语教材的选择337
第五节 《国语表现》教科书341
第六节 国语教育资料344
第六章 文学教育350
第一节 多数教师的认识350
第二节 学者的见解351
第三节 增渊恒吉对文学教育目标的见解353
第一节 语文知识教学的意354
第七章 语文知识教学354
第二节 语文知识教学的目标355
第三节 语文知识教学的内容356
第八章 道德教育359
第一节 道德教育的历史变迁359
第二节 关于道德教育的理念360
第三节 培养学生的人性361
第四节 道德教育和语言教育的关系362
第九章 课外阅读363
第一节 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作用363
第二节 课外阅读的状况和教师的指导364
第一节 何谓国语科的评价369
第十章 国语科的评价369
第二节 国语科评价的时间和内容370
第三节 国语科评价的类型372
第四节 国语科的评价方法373
第五节 事例研究374
第十一章 国语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375
第七编 中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383
上编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383
第一章 清朝末年小学语文课程教材(1902年—1912年)383
第一节 蒙学读本和《钦定学堂章程》383
第二节 《奏定学堂章程》和小学语文教材385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教材390
第二章 民国初年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小学语文课程教材(1912年—1929年)390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后的小学语文课程教材393
第三章 国民党统治时期和革命根据地的小学语文课程教材(1929年—1949年)397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小学语文课程教材397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小学语文课程教材403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教材(1949年—1997年)410
第一节 1949年至1953年期间的小学语文课程教材410
第二节 1953年至1960年期间的小学语文课程教材415
第三节 1960年至1976年期间的小学语文课程教材420
第四节 1977年至1986年期间的小学语文课程教材425
第五节 1986年至1997年期间的小学语文课程教材430
第一节 《奏定学堂章程》的学制和课程437
下编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437
第一章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中学中国文学课程教材(1902年—1919年)437
第二节 民国初年中学国文课程教材441
第二章 “五四”运动时期“新学制”中学国语课程教材(1919年—1929年)446
第一节 学制和课程446
第二节 教材和教法449
第三章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和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学国文课程教材(1929年—1949年)452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学国文课程教材452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学国文课程教材469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学语文课程教材(1949年—1997年)476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中学语文课程和教材(1949年—1955年)477
第二节 汉语文学分科的课程和教材(1955年—1958年)480
第三节 曲折发展的中学语文课程和教材(1958年—1976年)485
第四节 走向改革的中学语文课程和教材(1977年—1992年)489
第五节 深化改革的的中学语文课程和教材(1992年—1997年)498
下篇 比较篇第一章 语文科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比较523
第一节 语文科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地位523
第二节 语文科在诸学科中的现实地位527
第二章 语文科的性质和教育目的比较研究532
第一节 “语文”及“语文科”性质532
一 从“语文”及“语文科”本质属性说起532
二 异同比较536
第二节 语文科教育目的要求541
一 七国中小学语文科教学目的要求的相同点541
二 七国中小学语文科教学目的要求的不同处549
第三节 语文科性质和语文科教育目的比较研究的启示554
第三章 语文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564
第一节 语文课程内容要素项目564
一 言语技能要素项目565
二 语文知识要素项目577
三 文学教育要素项588
第二节 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结构593
一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框架593
二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原则596
第三节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选文601
第一节 教科书编著原则607
第四章 教科书编著比较607
第二节 教科书的类型611
第三节 教科书体系之一:知能系统614
第四节 教科书体系之二:范文系统620
第五节 教科书体系之三:导学系统623
第六节 教科书体系之四:作业系统626
第七节 教科书体系之五:符号系统631
第五章 语文科的测试634
第一节 五国测试情况634
第二节 几点结论638
第六章 课外活动640
后记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