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 元明清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历史 元明清卷
  • 张岂之主编;郭成康等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9512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元代-高等学校-教材;中国历史-明清时代-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 元明清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元(1206—1368)1

第一章 蒙古国的统治(1206—1259)9

第一节 蒙古的建国和对外扩张9

一、蒙古崛起前北方草原的形势9

二、成吉思汗统一漠北11

三、早期蒙古国家制度13

四、灭夏与灭金16

五、三次西征18

六、进攻南宋与收服吐蕃、大理20

第二节 蒙古国的内政22

一、汗位的继承和争夺22

二、草原本位政策与中原的混乱局面23

三、耶律楚材与忽必烈对中原统治状况的整顿26

四、对宗教的崇奉和利用28

第二章 元朝前期统治:中央集权王朝的建立与大一统的完成(1260—1293)30

第一节 元王朝的建立30

一、忽必烈登上汗位30

二、蒙古国走向分裂31

三、改汉制,用汉法33

第二节 重建大一统36

一、元灭南宋36

二、稳定江南局势37

三、与宗室叛王的战争38

四、行省制度的定型39

五、对边疆控制的加强41

六、宿卫军与镇戍军42

七、驿站与急递铺44

八、制历与修志45

第三节 制度建设46

一、职官制度46

二、入仕途径47

三、监察与考核49

四、赋役制度50

五、户籍管理51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52

第四节 经济、文化的恢复和繁荣52

二、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54

三、工商业与城市经济55

四、开放的文化政策57

五、杂剧与散曲58

六、欧洲对中国的了解60

第五节 治国方针的转折61

一、汉法推行的停滞61

二、蒙古旧制的大量保留63

三、任用敛财之臣65

四、频繁的对外战争66

五、统治危机初步出现68

第三章 元朝中后期统治:中衰与灭亡(1294—1368)70

第一节 政治危机70

一、边疆战事逐渐停息70

二、皇位继承制度的隐患72

三、从成武授受到南坡之变73

四、天历之变及其后果75

五、权臣专权与皇帝怠政76

六、腐败的政风78

第二节 迟滞的汉化进程80

一、中后期的汉化成果80

二、汉化迟滞的特点82

第三节 社会结构与土地关系84

一、民族等级制度84

二、民族融合与交流85

三、南北方土地关系的差异87

四、官田与寺观土地88

五、人身依附关系90

六、婚姻、家庭与宗族91

第四节 财政问题93

一、恶性膨胀的财政开支93

二、理财努力的失败95

第五节 元朝的覆亡97

一、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97

二、白莲教与反元大起义的爆发98

三、元末的中枢政局100

四、元明嬗代101

第六节 中后期的文化103

一、理学的流行与朱陆调和103

二、诗文书画105

三、南戏与小说106

四、中西交流的活跃107

第一节 明朝统治的确立及开国制度113

一、明朝统一全国113

第四章 明朝前期封建秩序的恢复113

第二编 明(1368—1644)113

二、官制的变化114

三、卫所制度116

四、学校与科举117

五、户籍与赋役118

第二节 洪武时期的重典统治120

一、四起大案120

二、大明律与大诰122

三、强化社会控制123

四、特务政治与文化专制125

第三节 从靖难之役到仁宣之治126

一、诸王分封与靖难之役126

二、永乐政局128

三、仁宣之治129

第四节 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131

一、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131

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32

第五节 明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经营和管理134

一、漠北与东北134

二、西北与西南135

第五章 明朝中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138

第一节 政治走向腐败138

一、宦官王振专权138

二、土木之变和北京保卫战139

三、英宗复辟与“曹石之变”140

四、汪直用事141

五、正德朝政142

六、大礼议143

七、首辅专权与内阁纷争144

八、庚戌之变145

第二节 明朝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146

一、农业的增长与发展146

二、手工业的进步149

三、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迁151

四、城镇经济的兴盛与商人集团的崛起154

五、白银成为主要货币157

第三节 明中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158

一、剧烈的土地兼并158

二、地租和赋役的加重160

三、人民流亡162

四、农民起义163

第四节 张居正改革165

一、整饬吏治165

二、整饬边防和俺答封贡166

三、兴修水利168

四、清丈土地168

五、一条鞭法169

第六章 明王朝的衰败与社会矛盾的激化172

第一节 大土地所有制的恶性发展172

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172

二、佃变、奴变此起彼伏173

一、皇室掠夺工商业175

第二节 市民阶层的反矿税斗争175

二、万历中期的反矿税民变176

三、万历后期的反矿税斗争177

第三节 东林党议178

一、万历中后期政局178

二、东林党议兴起179

三、京察之争180

四、三案之争181

五、魏忠贤专权183

一、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4

第四节 满洲的兴起与清朝的建立184

二、后金的壮大186

三、皇太极建立清朝187

第五节 明与后金(清)的战争188

一、萨尔浒之战188

二、辽沈、广宁之战189

三、宁远、宁锦之战190

四、入口之战191

五、松锦决战192

第七章 明朝的对外关系193

第一节 明朝的睦邻政策与郑和下西洋193

一、明太祖的睦邻政策193

二、朝贡贸易与海禁政策193

三、郑和下西洋194

第二节 倭寇之患与隆庆开关197

一、明初的倭乱197

二、嘉靖倭患198

三、戚继光、俞大猷平定倭寇199

四、隆庆开关200

五、援朝战争201

第三节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耶稣会士的传教活动202

一、葡萄牙占据澳门202

二、西班牙屠戮华侨203

三、荷兰侵据台湾204

四、耶稣会士来华传教205

一、明末农民起义于陕西208

二、从王二起义到渑池渡208

第一节 农民起义的爆发和发展208

第八章 明末农民起义208

三、荥阳大会210

四、张献忠谷城再起211

第二节 大顺大西政权的建立和明朝的灭亡211

一、大西政权的建立211

二、大顺政权的建立213

三、大顺军在北京215

二、心学崛起217

一、明初程朱理学被奉为正统哲学217

第九章 明朝文化217

第一节 哲学思想217

三、王廷相的哲学思想219

四、泰州学派和李贽的进步思想220

第二节 史学和类书《永乐大典》的编纂221

一、官修史书221

二、《永乐大典》的编纂222

三、私家史著223

一、小说224

第三节 文学艺术224

二、戏剧与乐律学227

三、绘画227

第四节 科学技术228

一、四大科学家及其著作228

二、崇祯历书229

三、建筑230

一、山海关之战与清军入关235

第一节 清朝在中原地区统治的确立235

第十章 奠定国基(1644—1683)235

第三编 清(1644—1840)235

二、定都北京237

三、次第消灭南明政权238

四、圈地、逃人法和剃发令240

第二节 平定三藩之乱242

一、三藩尾大不掉242

二、撤藩与平叛初期战局244

三、对政策的及时调整245

四、主攻湖南与平叛的胜利247

第三节 统一台湾250

一、郑成功抗清及收复台湾250

二、清廷禁海与台湾的开发251

三、从招抚郑氏集团到决策武力收复台湾251

四、统一台湾253

第十一章 康乾盛世(1684—1795)256

第一节 国家大一统的完成和边疆地区管理与开发256

一、雅克萨战争与中俄界约257

二、统一漠北259

三、出兵安藏和平定青海叛乱260

四、平准大业最终完成261

五、西南地区“改土归流”265

六、西藏行政体制改革与两次廓尔喀之役265

七、清代全盛时的疆域267

八、边疆地区管理机构和民族统治政策269

九、边疆开发272

一、国家中枢机构的嬗变274

第二节 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强化和完备274

二、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驭280

三、官员选任制度284

四、《大清律例》和司法制度286

五、八旗和绿营288

六、强化思想控制与文化统制290

第三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292

一、婚姻家庭292

二、社区与基层社会组织294

三、清人衣食住行301

四、岁时习俗305

第四节 传统经济发展到新的高峰307

一、赋役制度的重大改革308

二、农业的高度发展311

三、发达的手工业315

四、商业的高度发展和全国性市场体系初步形成318

一、清初海禁的解除323

第五节 对外贸易的全面发展323

二、东南亚帆船贸易与禁南洋之争325

三、中日长崎贸易326

四、中俄陆路通商326

五、从四口通商到广州单口通商328

六、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330

七、清廷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331

第六节 传统文化的总结与发展333

一、纂修群书333

二、汉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成就336

三、文学艺术的发展和总结341

四、世俗文化的繁荣343

五、以传教士为媒介的中西文化交流345

六、礼仪之争与禁教政策349

第十二章 嘉道中衰(1796—1840)351

第一节 人口压力加剧351

一、人口空前增长351

二、人口问题和政府对策353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严峻挑战355

一、白银内流与制钱投放量增加355

二、传统财政体制受到全面冲击357

第三节 政治腐败军备废弛360

一、社会风尚的奢靡360

二、严重的库帑亏空361

三、贪风炽烈,士风卑下361

四、八旗绿营战斗力削弱363

一、湘黔苗民起义364

第四节 连绵不断的反清起义与张格尔叛乱364

二、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365

三、天地会的反清起义366

四、蔡牵领导的海上抗清斗争366

五、天理教起义367

六、张格尔叛乱368

第五节 英国等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迫近369

一、猖獗的鸦片走私369

二、鸦片的严重危害370

三、清廷关于禁烟的争论371

四、道光帝决定严禁鸦片372

五、中英矛盾日益激化373

六、英国的侵华战争准备374

第六节 剧变前夜中国的走向374

一、今文经学和经世思潮的兴起374

二、改革旧体制的尝试377

三、清帝的因循保守377

附录 元明清大事年表381

后记3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