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0084549.jpg)
- 单晓华,韩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3548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5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161页
- 主题词:法律-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当代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的症结1
一、当代中国法律人才的状况1
(一)法官总体数量偏少1
(二)律师职业水平偏低3
(三)复合型职业法律人才短缺3
(四)职业道德意识尚需强化4
二、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5
(一)法学人才教育理念定位僵化,培养目标不明确5
(二)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6
(三)法学理念教育、职业伦理教育不够深入7
(四)学生综合素质差,实践能力不强8
(五)复合型精英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9
三、变革时代对法律人才的要求10
(一)法治国家建设与司法体制改革对法律人才的要求10
(二)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对法律人才的要求11
(三)法学教育与改革对法律人才的要求12
第二章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定位与标准14
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推动法学教育改革14
(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法学教育改革14
(二)“突出实践价值”的法学教育导向17
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20
(一)卓越法律人才的概念、内涵20
(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理念23
(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定位29
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时代标准34
(一)忠诚的政治本色34
(二)坚实的法律素养35
(三)高超的法律技能35
(四)真挚的为民情怀36
(五)宽厚的人文底蕴37
(六)良好的职业形象37
第三章 以宽口径、厚基础为目标构建循序渐进的培养体系39
一、传统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39
(一)培养目标泛化39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40
(三)重理论、轻实践41
(四)实践教学流于形式42
(五)教学方法单一43
二、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44
(一)偏重理论教育到实务教育的转型44
(二)课堂教学到培养基地的转型46
(三)培养目标转型47
(四)考核评价模式的转型50
三、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51
(一)以素质和能力提升作为课程设计原则54
(二)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整体框架设计56
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改革62
(一)富于实效的教学方法改革62
(二)富于规模的教学基地建设64
(三)适应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要求66
第四章 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教育69
一、当代法律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70
(一)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职业宗旨教育70
(二)恪守法律职业道德的自律精神教育72
(三)稳定的伦理选择能力教育73
二、法律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现状74
(一)缺乏固定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内容74
(二)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76
(三)司法考试对法律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带来的冲击78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80
四、卓越法律人才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的探索83
(一)推行以法律职业道德素养教育为核心的法律教育观83
(二)贯彻法学教育全过程的法律职业素养教育84
(三)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85
(四)建设师风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86
(五)提高法律专业学生人文知识涵养87
(六)重构学生评价体系88
第五章 法学实践教学现状和教学体系的构建90
一、我国法学实践教学的现状90
(一)忽视法学实践教学的独立性和重要性91
(二)教学资源投入严重不足93
(三)实践教学师资严重匮乏93
(四)课程及课程内容体系设置不科学94
(五)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96
二、法学实践教学的特点97
(一)实践性97
(二)教学性98
(三)参与性100
三、法学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03
(一)法学实践教学的理念突破103
(二)法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课程设计104
(三)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107
(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08
(五)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09
(六)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创新110
第六章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112
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对师资的能力要求112
(一)要求教师有广泛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112
(二)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法律应用实践经验,掌握法律实务能力114
(三)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117
二、卓越法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118
(一)加强法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建设118
(二)加强法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120
(三)建设专门的实务型教师队伍122
(四)推行“请进来”计划,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123
(五)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加法学教师司法实践经验积累127
(六)强化法学教师培训129
第七章 创新法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促进自省与发展131
一、传统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缺陷131
(一)描述指标的静态性132
(二)效果指标的片面性133
(三)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衡量指标134
(四)缺乏对教师教学个性评估的弹性指标135
(五)缺乏对教师因材施教效果的评价136
(六)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观念137
(七)开设法学学科高校法学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多元化实效性差138
二、建立适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改革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139
(一)学生的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139
(二)校内的评价与校外的评价相结合145
(三)近期的评价与长远的评价相结合147
(四)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对教师个人素质的评价相结合148
(五)对教师个人教学质量的评估与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相结合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