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原理
  • 单玉珊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9019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小麦(学科: 栽培) 小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小麦的起源1

一、小麦的分类与进化1

二、小麦栽培起源2

第二节 国内、外小麦生产概况4

第三节 小麦生产周期与生育时期划分5

一、全国各地小麦生产周期与类型5

第四节 小麦生产中品种、环境、技术之间的关系6

二、小麦一生生育时期的划分6

一、品种、环境与技术7

二、由品种、环境、技术交织构成的栽培理论体系7

第五节 小麦单产发展的几个阶段8

一、小麦单产发展阶段的划分8

二、不同阶段发展小麦生产的主攻方向9

第六节 20世纪我国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10

一、以总结群众经验为主的时期10

三、栽培研究进展较快、高产典型频频出现的时期11

二、为栽培理论研究奠定基础的时期11

四、栽培研究横向扩展的主要时期12

五、栽培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的时期13

第二章 小麦高产需要的品种14

第一节 小麦良种在增产中的作用14

第二节 小麦品种对环境的适应15

一、小麦品种气候生态分析15

二、小麦品种抗逆性分析19

三、小麦品种适应能力的综合表现22

四、依据《中国小麦气候生态区划》特点因地制宜选用良种23

第三节 小麦品种的生产能力26

一、对小麦品种生产能力的剖析26

二、品种生产能力的不同层次27

三、高产、超高产品种应具备的生产能力28

第四节 高产、超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分析28

一、成穗类型与产量结构28

二、株型结构性状30

三、其他性状32

第五节 用高产栽培技术筛选高产良种33

一、小麦高产品种的栽培筛选方法33

二、烟台市经栽培筛选确定的小麦正高产品种34

第三章 小麦高产需要的环境条件36

第一节 气象条件36

一、气象资源及生产潜力分析36

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41

三、主要灾害性天气及防御措施42

四、烟台市两年高产示范气象条件分析48

第二节 土壤条件50

一、小麦适宜的土壤50

二、土壤改良的相关措施与效果53

三、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56

四、烟台市小麦高产示范田土壤养分实况57

一、高产小麦对水分的需求58

第三节 肥水条件58

二、高产小麦对养分的需求62

三、烟台市小麦高产示范田供水、供肥实况70

第四节 生物因子71

一、对小麦有害的生物类群72

二、对小麦有益的生物类群76

三、烟台市高产麦田病、虫、草害发生趋势与综合防治78

一、光合过程82

第一节 小麦的光合生产82

第四章 光合作用与小麦生产82

二、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84

第二节 光合性能及不同阶段光合生产任务87

一、小麦的光合性能浅析87

二、小麦生产不同阶段光合生产任务87

第三节 高产麦田光合生产特点88

一、从光合生产角度看小麦增产途径88

二、烟台市小麦高产示范田光合生产特点90

一、群体的基本概念94

第一节 群体和群体结构94

第五章 群体结构建成的基本规律94

二、群体结构层次划分95

三、群体发展的几个阶段96

第二节 “1层结构期”群体奠基过程96

一、种子发芽与出苗96

二、初生根系奠基100

第三节 “2层结构期”群体发展规律100

一、分蘖发生规律100

二、叶片分化、形成规律及前期叶层建设106

三、前期根层建设与茎层发育110

四、幼穗分化规律113

第四节 “3层结构期”群体发展规律121

一、茎层建设的基本规律121

二、中期叶层建设与第三阶段幼穗分化124

三、分蘖成穗规律125

四、中期根层建设及全期根层发展的基本规律128

一、后期穗层建设——籽粒建成与灌浆规律132

第五节 “4层结构期”群体发展与保持132

二、叶片衰老过程及后期叶层保持137

三、后期根层、茎层的维护与保持138

第六节 器官同伸与层间协调规律139

一、营养器官的同伸规律139

二、幼穗分化与外部形态的对应关系143

三、根层与冠层(地上部)的协调关系143

第七节 高产麦田的群体结构144

一、合理群体结构的主要特征144

二、建造合理群体结构的基本途径149

三、烟台市小麦高产示范田建造群体结构实况149

第六章 经济产量形成与源-库平衡151

第一节 源库理论的研究与应用151

一、源、库、流的基本概念151

二、经济产量形成期源、库、流测算152

第二节 小麦经济产量形成的基本模式153

一、从源-库平衡看小麦增产途径155

第三节 高产麦田形成经济产量的源-库平衡155

二、烟台市小麦高产示范田的源-库平衡156

第七章 栽培技术调控效应分析160

第一节 播期及有关因素的综合效应160

一、在多因素配合下播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160

二、播期与基本苗的合理配合161

三、不同播期的多因素综合效应分析162

第二节 肥水运筹的调控效应164

一、肥水运筹对群体及个体地上器官的综合效应164

二、肥水运筹对“分蘖优势”或“主茎优势”的影响166

三、肥水运筹对根层和冠层的综合影响167

第三节 化控技术的调控效应169

一、植物生长物质及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调节 机制169

二、常用生长调节 剂和外源激素的调控效应171

三、应用化控技术必须注意的问题176

第四节 土壤耕作的基本效应177

一、土壤耕作的生态学效应177

二、部分耕作措施的生物学效应180

第五节 地膜覆盖的基本效应184

一、地膜覆盖的生态学效应185

二、地膜覆盖的生物学效应185

第八章 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及超高产栽培研究187

第一节 次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187

一、小麦高产途径的演变187

二、小麦高产多途径理论与次高产栽培技术体系188

三、次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实践验证190

第二节 正高产水平分段决策体系的建立191

一、小麦高产新途径的探索与形成191

二、建成稳产600kg的分段决策体系194

三、烟台市应用正高产水平分段决策体系初见成效204

第三节 亩产700kg超高产栽培研究现状与展望205

一、对亩产700kg的初步探讨205

二、小麦超高产栽培研究展望208

参考文献2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