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媒介社会功能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媒介社会功能论
  • 蒋淑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0119596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社会功能-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媒介社会功能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摘要1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选题动因和研究意义3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核心概念5

一、网络媒介的概念界定5

二、社会功能的概念界定7

三、网络媒介社会功能的内涵8

第三节 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9

一、关于大众媒介社会功能的主要观点10

二、关于大众媒介社会功能的分歧及还需探讨的问题15

三、关于网络媒介的主要观点17

四、针对网络媒介还需研究的问题21

第四节 研究视角和理论工具23

一、研究视角23

二、理论工具24

第五节 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26

一、基本框架26

二、主要观点27

第二章 网络媒介的特点及传播模式30

第一节 网络媒介的特点30

一、传播类型的复合性32

二、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虚拟性和隐匿性33

三、传播信息的快捷性和丰富性35

四、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和超文本链接36

五、接受主体的个人化和主动化37

六、传受关系的互动性38

七、传播范围的广泛性39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传播模式综述40

一、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40

二、申农—韦弗模式41

三、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42

四、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44

第三节 网络媒介的传播模式分析44

一、搜索引擎模式45

二、网络信息浏览反馈模式47

三、多点信息发布公共平台模式49

四、点对点双向交流模式51

第三章 我国网络媒介的主要社会功能53

第一节 媒介社会功能研究的渊源与流变53

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和赖特的“四功能说”53

二、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负面功能观55

三、李普曼和默顿隐性功能理论56

四、施拉姆对社会功能的归纳概括57

五、马克思主义者对媒介性质及社会功能的定位59

六、我国学者对媒介性质和社会功能的认识及贡献61

第二节 网络媒介的社会功能分析62

一、社会整体层面:网络媒介的显性社会功能63

(一)政治功能64

(二)经济功能71

(三)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的衍生功能72

二、社会个体层面:网络媒介的显性社会功能75

三、网络媒介的隐性功能77

第四章 我国网络媒介社会功能的案例分析80

第一节 典型网络媒介案例综述80

一、彰显网络媒介政治功能的典型案例81

二、凸显网络媒介经济功能的典型案例94

三 集“天使”和“魔鬼”于一体的典型案例96

第二节 民意表达、舆论监督成为当前我国网络媒介的主要社会功能98

一、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和对个体生命的尊重99

二、对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对伦理道德的坚守100

三、对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关注103

四、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和舆论监督105

五、对政府权力的舆论监督108

第三节 网络媒介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及衍生功能的关系分析111

一、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平行发展、互不妨碍111

二、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与衍生功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113

第五章 我国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实现的外部条件116

第一节 我国媒介功能的历史演变116

一、承担单一的政治层面的功能116

二、经济功能逐渐得到承认和开发117

三、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延伸和分化120

第二节 我国网络媒介的生态环境分析122

一、经济体制: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123

二、资源环境:污染加重、生态恶化125

三、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出现分化、贫富差距加大126

四、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复杂多元、政治参与意识增强127

五、文化建设:出现多元化、平民化趋势129

六、政治环境:强调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132

第三节 传统媒介对网络媒介社会功能的影响133

一、竞争:受众的分流和广告市场的重新洗牌134

二、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振放大热点事件137

三、融合:网络媒介成为传统媒介开拓市场的重要平台140

第六章 我国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实现的内部条件143

第一节 传播形态是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实现的物质技术基础143

一、网络论坛(BBS)143

二、博客146

三、即时通讯148

第二节 网民成为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实现的第一推动力150

一、网络媒介构筑了“公共话语领域”150

二、网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154

三、网民是“正义卫士”抑或“网络暴民”157

第三节 多样化的赢利渠道是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160

一、网络广告161

二、针对用户收费服务163

三、手机短信收费165

四、网络游戏166

五、电子商务169

第七章 实现监管创新、优化网络媒介社会功能的基本思路171

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网络媒介的监管分析171

一、我国传统媒介的监管模式172

二、我国网络媒介监管的主要特征175

三、网络媒介监管面临的难题181

第二节 国外网络媒介监管的主要做法184

一、网络媒介管理的基本方式184

二、以法律规制和自律为主要监管手段185

三、网络媒介的内容管理:以网络游戏为例188

第三节 关于完善我国网络媒介监管的思考189

一、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190

二、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快捷、准确的有效监管191

三、理顺体制,实现网络媒介的依法监管、综合监管192

四、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网民个人的自律精神192

第八章 结论194

参考文献1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