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腹地与软肋 土家苗瑶走廊经济协同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俊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744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腹地与软肋 土家苗瑶走廊经济协同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一 省际边界地区涉及面积巨大1
二 省际边界地区具有地理多元化背景2
三 省际边界地区处于经济边缘化背景4
四 省际边界地区面临区域协作化背景4
五 湘鄂渝黔边是省际边界地区的典型代表7
第二节 研究意义10
一 研究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价值10
二 研究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11
第三节 文献综述14
一 文献回顾14
二 文献分析17
第四节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8
一 课题的组织18
二 研究方法19
三 技术路线20
第五节 本书可能的创新20
一 选题的前沿性20
二 在理论上有所创新21
三 在方法上有所创新21
四 在实证上有所创新21
五 在政策上有所创新22
第二章 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启示23
第一节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23
一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管理理论24
二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30
三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生态理论41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指导思想44
一 区域经济政策的自由竞争思想45
二 区域经济政策的国家干预思想46
三 区域经济政策的折中主义思想49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国内外实践50
一 国际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实践探析51
二 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实践考究68
第四节 国内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实践的启示与借鉴77
一 认真研究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77
二 健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制定区域经济合作章程78
三 积极争取区域经济合作政策78
四 交通建设区域项目、产业合作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79
五 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的信息交互机制79
第三章“跨界陷阱”与“边界效应”:湘鄂渝黔边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81
第一节 引言81
第二节“跨界陷阱”的表征“跨界陷阱”的宏观考察:区域省际间的分析82
二“跨界陷阱”的中观考察:民族自治区的分析83
三“跨界陷阱”的个案考察:湘鄂渝黔边界地区的分析86
第三节对“跨界陷阱”的解释:“边界效应”87
一“边界效应”对跨界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机理87
二“边界效应”对跨界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机制89
第四节 湘鄂渝黔边“边界效应”的实证检定94
一“边界效应”的计算方法94
二 湘鄂渝黔边的边界效应”96
第五节“边界效应”的破解:“协同学”视角下的跨界地区经济发展100
一 跨界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系统构建100
二 跨界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演化特征1
三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演化机制102
四“协同学”视角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指导意义104
第六节小结105
第四章 墓础”与“困境”:湘鄂渝黔边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考察107
第一节引言107
第二节 湘鄂渝黔边界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湘鄂渝黔边具有相似的自然资源108
二湘鄂渝黔边界地具有相似的人文背景112
三 湘鄂渝黔边界地区具有相似的旅游环镜113
第三节 湘鄂渝黔边界地区协同发展的困境墓础脆弱的矛首没有解决115
二 整体区域的行政性割离115
三 相对素质不高的劳动力的制约115
四 扶贫资金低效运用116
第四节 湘鄂渝黔边界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116
一 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分析116
二 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118
三 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启示123
第五节 小结125
第五章 设计与建构:湘鄂渝黔边经济协同发展战略框架126
第一节 引言126
第二节 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与湘鄂渝黔边的选择127
一 区域经济带开发类型127
二 区域经济带的开发模式128
三 湘鄂渝黔边经济带的选择:点一轴开发模式128
四 国外点一轴开发模式的实践启示129
第三节“点一轴”开发视角下的跨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空间形态136
一 跨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方式:发达带(圈)状经济区域136
二 跨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以交通为首的基础设施通道137
三 跨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形成方式:产业的聚集与扩散139
四 跨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载体: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140
五 跨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纽带:区域文化143
第四节“点一轴”开发视角下的湘鄂渝黔边空间形态评价145
一 湘鄂渝黔边中心城市的等级划分145
二 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联系量分析146
三 测度结果分析147
第五节“点一轴”开发视角下湘鄂渝黔边经济协同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148
一 湘鄂渝黔边经济协同发展模式的构成要素149
二 湘鄂渝黔边经济协同发展阶段153
第六节 小结160
第六章 胁迫与耦合:湘鄂渝黔边交通基础优化分析162
第一节 引言162
第二节 湘鄂渝黔边协同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现状与问题163
一 湘鄂渝黔边协同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现状163
二 湘鄂渝黔边协同发展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168
第三节 交通基础设施与湘鄂渝黔边经济发展的耦合分析169
一 理论模型架构169
二 理论模型的经济含义171
三 实证分析171
第四节 湘鄂渝黔边交通基础与经济发展一体互动的优化路径175
一 加强区域协作,统一规划交通基础网络175
二 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结构176
三 建立促进交通基础网络良性运转的管理机制177
第五节 小结178
第七章 分散与集聚:湘鄂渝黔边产业结构优化分析180
第一节 引言180
第二节 湘鄂渝黔边产业结构发展基础181
一 三次产业结构181
二 第一产业182
三 第二产业185
四 第三产业187
第三节 湘鄂渝黔边产业结构分析190
一 产业层次较低,结构趋同严重190
二 产业结构仍有很大的不合理性,比重失度、关联微弱、各地趋同195
第四节 湘鄂渝黔边产业集聚分析199
一“产业集聚理论”199
二 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集群研究202
三 湘鄂渝黔边特色生态农业产业集群研究207
第五节 小结211
第八章 断裂与贯通:湘鄂渝黔边城镇布局优化分析212
第一节 引言212
第二节 湘鄂渝黔边城镇布局现状213
一 湘鄂渝黔边城镇发展基础213
二 湘鄂渝黔边城镇布局的症结分析216
第三节 湘鄂渝黔边城镇断裂与贯通分析220
一 湘鄂渝黔边城镇断裂带分析220
二 湘鄂渝黔边城镇贯通思路223
第四节 城镇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龙凤融城224
一 两县制定跨省融城规划的背景224
二 龙山、来凤两个县城跨省融城的基础环境225
三 跨省融城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工程进展226
四“龙凤融城”对省际边界地区城镇化的启示227
第五节 小结228
第九章 竞争与合作:湘鄂渝黔边政府协作机制分析230
第一节 引言230
第二节 湘鄂渝黔边省际边界地区协作组织现状231
一 湘鄂渝黔边协作组织模式231
二 经协组织的典型:“湘桂黔渝毗邻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区”235
三 区域协作组织难以真正实施协同237
第三节 体制障碍:湘鄂渝黔边次区域政策失衡239
一 湘鄂渝黔边各地政策差异明显240
二 政策差异使湘鄂渝黔边经济社会发展失序243
第四节 地方政府的“竞争”:湘鄂渝黔边区政府间协作理论解析247
一 区域管理体制失效247
二 经济区域主体缺位249
三 地方政府对区域公共事务垄断251
四 地方政府存在自利行为253
第五节 地方政府的“竞争”:湘鄂渝黔边政府间合作的博弈解构255
一 博弈模型的构建及分析255
二 协同博弈模型的构建256
三 基于博弈模型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分析258
四 基于博弈模型的促进地方政府之间合作的创新策略解析260
五 启示261
第六节 湘鄂渝黔边区域政府协作机制建构思路262
一 区域政府协作机制的建构思路262
二 建构湘鄂渝黔边政府协作机制的理性选择264
第七节 小结268
第十章 湘鄂渝黔边经济协同发展政策建议270
第一节 设立湘鄂渝黔边多民族走廊区域治理试验区270
一 设立湘鄂渝黔边多民族走廊区域治理试验区的必要性272
二 设立湘鄂渝黔边多民族走廊区域治理试验区的可行性277
三 湘鄂渝黔边多民族走廊区域治理试验区设立框架281
四 湘鄂渝黔边多民族走廊区域治理试验区设立配套政策285
第二节 湘鄂渝黔边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287
一 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87
二 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支柱“产业集群”289
三 加快城镇建设,加速推进湘鄂渝黔边城市化进程291
四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编织立体交通网294
五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295
参考文献298
后记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