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邓乔彬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204872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958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976页
- 主题词:词(文学)-词曲史-文学研究-中国-唐代;宋词-词曲史-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燕乐歌辞之起与敦煌曲子词10
第一节 雅乐、清乐与燕乐11
一 雅乐与清乐11
二 燕乐14
第二节 唐代燕乐杂言歌辞之起21
一 教坊曲与词调22
二 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27
第三节 敦煌曲子词的文化内涵31
一 唐代边塞文化的产物33
二 爱情、婚恋与女性38
三 社会生活与多元文化43
第四节 其为词朴拙可喜洵倚声椎轮大辂:敦煌曲子词的艺术48
一 格律甚宽 同调异体48
二 语言质朴本色53
三 叙事、铺排与联章体57
四 抒情直切 长于比兴61
五 代言体与戏剧性64
第二章 唐代文人词的艺术奠基69
第一节 文化之变与盛中唐文人词69
一 宫廷文化与盛唐词70
二 多元文化与中唐词72
三 士大夫文化与刘白词75
第二节 晚唐文人词与进士文化79
一 轻薄与无行80
二 进士与歌妓84
三 渐入《香奁》遂启词端87
四 一生风月 到处烟花90
第三节 唐代文人词的艺术93
一 丽句妍词 意兴苍凉:论李白词93
二 远韵超逸 节短情长:张志和与王建96
三 乐天梦得 声调渐开101
四 措词闲雅 不入侧艳:论皇甫松105
第四节 温庭筠的艺术创造109
一 倚声祖 仕女图109
二 深闺美人 雕缋满眼112
三 莫眩珠翠 观其倩盼116
第五节 韦庄词的艺术特色121
一 情意深厚 寓浓于淡121
二 意婉词直 似达而郁124
三 清艳绝伦 疏爽之致128
第三章 花间与南唐词的不同艺术走向131
第一节 五代歌词繁盛的文化背景131
一 雅乐之衰 燕乐之传132
二 喜好文艺 善待文人134
三 经济繁荣 热衷享乐136
第二节 《花间集》的主要题材与文化成因138
一 贪恋欢娱 不觉金乌坠138
二 且陪烟月醉红楼141
三 暗伤亡国 清露泣残红144
第三节 前期花间词的艺术146
一 雅近韦庄的薛昭蕴147
二 飞卿流亚牛峤149
三 兼邻温韦的张泌153
四 毛文锡与牛希济155
第四节 后期花间词的艺术159
一 绮艳轻和的欧阳炯159
二 艳词上驷顾敻(附魏承班)161
三 鹿虔扆 阎选 尹鹗 毛熙震165
第五节 和凝 孙光宪 李珣 李存勗168
一 曲子相公和凝168
二 自具面貌的孙光宪171
三 另辟一境的李珣175
四 有思致、创长调的李存勗178
第六节 冯延巳:和泪试严妆180
一 情溢词外 意蕴言中181
二 沉郁顿挫 深美闳约187
三 上翼二主 下启晏欧193
第七节 李煜:粗服乱头 不掩国色197
一 哀而不伤的李璟词199
二 直抒性灵 不事寄托202
三 清便宛转 词家王孟208
四 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211
第四章 北宋前期词艺术的多元多向发展217
第一节 北宋前期词与士大夫文化217
一 士大夫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218
二 宋初气象:丁谓、夏竦、聂冠卿224
三 寄托与清丽:王禹偁、寇准、钱惟演等226
四 潘阆、林逋与陈亚229
五 范仲淹:人非太上 未免有情231
第二节 温润秀洁的晏殊词234
一 风流闲雅 出于天然234
二 缘情体物 细妙入微238
三 语浅情深 低回反复241
第三节 疏隽深婉的欧阳修词244
一 闲愁宦情 词人绮语245
二 只如无意 沉着和平250
三 山谷俚语 欧公先之255
第四节 骫骳从俗 长于叙事创调名家:一论柳永258
一 市井文化 青楼艳歌260
二 铺叙展衍 备足无馀266
三 北宋慢词 当始耆卿272
第五节 北宋巨手 继往开来:二论柳永278
一 写景尤工 出之自然278
二 熔情入景 无限凄异283
三 上承飞卿 下开金元287
第六节 适得其中的张先词294
一 子野韵高 耆卿所乏295
二 味极隽永 无大起落299
三 比之于书 锺繇之体302
第七节 仁宗朝其他词人307
一 宋祁 王琪 韩琦307
二 张昪 刘潜 李冠 尹洙310
三 梅尧臣 杜安世312
第五章 北宋中期词与苏轼的开拓、贡献315
第一节 士大夫之词的转变发展316
一 飘零官路 荏苒年华316
二 以物观物 以理化情320
三 雅俗结合 以俗为雅323
第二节 北宋中期词的守成与突破327
一 妩媚凄惋 清丽幽远:从司马光到王诜、舒亶327
二 瘦削素雅 新丽轻狂:王安石与王观333
三 长歌短调 克称良匹:曾布、魏玩夫妇词340
第三节 晏几道词的真情与韵致344
一 微痛纤悲 以其情胜345
二 淡语有味 浅语有致349
三 秀气胜韵 花中文杏352
第四节 士大夫之词的完成:一论苏轼356
一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摆脱绸缪宛转之度357
二 吟咏情性 起人妙思361
三 寓意高远 运笔空灵365
第五节 以诗为词及题材、风格:二论苏轼368
一 诗人之雄 非小词也369
二 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372
三 刚亦不吐 柔亦不茹377
第六节 豪放之辨:三论苏轼381
一 阴柔阳刚 婉约豪放381
二 天资不凡 辞气迈往384
三 文自为文 歌自为歌387
第七节 如诗似曲的黄庭坚词394
一 妙脱蹊径 迥出慧心395
二 瘦健精险 桀骜不驯398
三 俚艳俳狎 北曲先声402
第八节 秦观的词心与词艺407
一 少游词心 得之于内408
二 辞情相称 酸楚凄婉412
三 情钟世味 意恋生理416
四 俊逸清新 和婉醇正419
五 名作甚多 俚词不少424
第九节 仲殊、陈师道与晁补之427
一 脱尽寒俭 僻涩质朴:仲殊与陈师道427
二 神姿高秀 沉咽雄邈:论晁补之词431
第六章 北宋后期词的艺术发展与集成436
第一节 苏门外围词的艺术之变437
一 清婉峭蒨 渐近沉著:论李之仪437
二 婉约风流 清俊通脱:赵令畴与惠洪441
三 间有雅调 清丽芊绵:毛滂与王安中445
第二节 东山词的创意与艺术452
一 幽闲思怨 骚情雅意453
二 笔势飞舞 变化无端457
三 格见成篇 气出言外462
四 盛丽妖冶 幽洁悲壮467
第三节 知音 体物 铺叙:一论周邦彦472
一 抚弦动徵 吹律含商473
二 言情体物 穷极工巧479
三 尤善铺叙 富艳精工483
第四节 法度 变化 集成 开拓:二论周邦彦487
一 下字运意 皆有法度488
二 开阖动宕 回环往复494
三 前收柳秦 复开姜史498
第五节 大晟词、谐谑词及其他503
一 颂圣贡谀 病于无韵504
二 雅致与侧艳510
三 滑稽无赖 谐谑嘲讽515
四 轻倩温雅 闲丽清绮:谢逸与陈克520
第七章 南渡词及其因革变化524
第一节 南渡词之变525
一 繁华梦碎 感慨悲凉527
二 表现真情 破体为词531
三 复雅之倡 供奉之作533
第二节 南渡名臣与张元幹539
一 变风之时 小雅之才539
二 步趋苏堂 苍凉悲壮545
三 从妩秀之致到长于悲愤552
第三节 “三变”之一朱敦儒557
一 忧时念乱 尘外之想558
二 名理禅机 辞浅意深561
三 清隽谐婉 悲凉壮慨565
第四节 当行本色的李清照570
一 词之正宗 妍婉隽雅571
二 骚情诗意 格律绝高576
三 闺阁中苏辛 倜傥丈夫气579
四 独辟门径 卓然一家583
第五节 其他南渡词人588
一 苏庠与周紫芝589
二 陈与义、吕本中与徐俯593
三 洪皓、蔡伸、李弥逊、王以宁等598
第六节 高、孝之交词坛605
一 颂谀词与大曲605
二 诗人之词:范成大、杨万里、王质611
三 女性词与朱淑贞616
第八章 辛弃疾及辛派词621
第一节 陆游:半苏半秦与道家风味622
一 近雅近冶 半苏半秦623
二 诗化与诗馀 别创与从俗628
三 元亮之匹 道家之词631
第二节 张孝祥与稼轩风前奏635
一 韩元吉与袁去华636
二 张孝祥:骏发踔厉 诗人句法641
三 于湖词:潇洒出尘 气雄调雅645
第三节 文化集成与稼轩词649
一 经子百家 行间笔下651
二 抚时感事 别立一宗655
三 南北文化 骑驿综融659
第四节 以文为词与韩愈之喻663
一 不平则鸣 气盛言宜664
二 雄深雅健 浑浩有力671
三 舒忧娱悲 解嘲谐谑675
第五节 屈骚之旨与比兴寄托678
一 屈宋之迹 易辩为骚679
二 依诗取兴 美人香草683
三 伤春伤别 艳情有寄685
四 物与人 古与今 仙与俗690
第六节 主体风格与多样风貌695
一 慷慨纵横 温婉悲凉696
二 东坡稼轩 同而不同701
三 自有两派 多种风貌705
第七节 陈亮、刘过及前期辛派词711
一 纵横家词 感慨淋漓:一论陈亮712
二 风骚同旨 幽秀疏宕:二论陈亮715
三 词多壮语 狂逸俊致:一论刘过718
四 得其豪放 未得宛转:二论刘过721
五 其他前期辛派词人725
第八节 刘克庄与后期辛派词729
一 戴复古词729
二 拳拳君国 志在有为:一论刘克庄733
三 旨正有情 比体寄托:二论刘克庄738
四 其他后期辛派词人742
第九章 风雅词派及其艺术独创749
第一节 风雅词派形成的文化基础751
一 民物康阜 受用清福751
二 寄兴适情 晋人风雅755
三 隐逸游谒“闲人”清趣758
第二节 姜夔的音乐思想与创调原则762
一 周制可举 胡部不可杂763
二 深明俗乐 求合雅乐765
三 率意为词 然后协律770
第三节 姜夔词的清空773
一 襟怀洒落 不涉嫣媚774
二 空诸所有 不著色相777
三 出乎其外 遗貌得神780
四 晚唐江西 一家风味784
第四节 姜夔词的骚雅787
一 通之骚、雅 温柔敦厚787
二 比兴之义 怨悱不乱793
第五节 史达祖:分镳清真 平睨方回798
一 不离不即 妥帖轻圆798
二 幽怨清切 辞情俱到804
三 瑰奇警迈 沉痛悲凉809
第六节 七宝楼台 眩人眼目:一论吴文英812
一 雕缋满眼 其中难测813
二 潜气内转 运意深远817
三 绵密曲折 空际转身821
第七节 芬菲铿丽 玉溪长吉:二论吴文英826
一 隽句艳字 使事运典827
二 仙思鬼境 即事寄兴831
第八节 其他风雅派词人836
一 赵长卿与张鎡836
二 高观国与卢祖皋840
三 其他风雅派词人844
第十章 宋季风雅词的艺术总结与辛派嗣响852
第一节 浙江词人群的艺术创作论853
一 音律当参究 词章宜精思853
二 自然与琢炼857
三 体认著题 融化不涩861
第二节 宋季风雅派领袖周密864
一 尽洗靡曼 独标清丽865
二 寄托遥深 比兴精切868
三 深有切劘 亦杂众长873
第三节 咏物词家王沂孙877
一 气清笔超 吐韵妍和879
二 借物言志 赋情独深883
三 追琢中来 言近指远890
第四节 白石后劲张炎896
一 清远蕴藉 凄怆缠绵897
二 清丽圆转 间以壮阔901
三 空灵婉丽 稍逊沉厚905
第五节 西湖吟社成员之词910
一 取法清真 清丽芊绵:陈允平910
二 李彭老 张枢 杨缵 施岳914
三 仇远 吕同老 唐珏917
第六节 稼轩后劲江西派919
一 满心而发 中锋达意:一论刘辰翁920
二 轻灵婉丽 开辟元明:二论刘辰翁924
三 风骨甚高 语极苍秀:论文天祥926
四 根于血性 甚有风致:其他江西词人929
第七节 兼有众长的蒋捷932
一 调音谐畅 语多创获933
二 词中诚斋体 元调与曲味936
三 悯世遗俗 托兴遥深939
参考文献942
后记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