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艺术精神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艺术精神
  • 徐复观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74452;978710007616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6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艺术精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叙1

再版序11

三版自序12

第一章 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13

第一节 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13

第二节 孔子与音乐16

第三节 孔门乐教传承的典籍——《乐论》与《乐记》的若干考证20

第四节 音乐中的美与善23

第五节 仁与乐的统一26

第六节 音乐在政治教化上的意义30

第七节 音乐与人格修养34

第八节 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40

第九节 孔子对文学的启示44

第十节 孔门艺术精神的转化与没落46

第二章 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52

第一节 问题的导出52

第二节 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55

第三节 美、乐(音洛,后同)、巧等问题63

第四节 精神的自由解放——“遊”66

第五节 “遊”的基本条件——无用与和69

第六节 心斋与知觉活动75

第七节 艺术精神的主体——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80

第八节 心斋的虚、静、明84

第九节 心的主客合一90

第十节 艺术的共感92

第十一节 艺术的想像96

第十二节 庄子的美地观照99

第十三节 庄子的艺术地人生观、宇宙观103

第十四节 庄子的艺术地生死观111

第十五节 庄子的艺术地政治观115

第十六节 庄子的艺术地创造118

第十七节 庄子的艺术欣赏121

第十八节 结论132

第三章 释气韵生动137

第一节 前言137

第二节 书(字)与画的关系问题140

第三节 玄学的推演及人伦鉴识的转换143

第四节 由人伦鉴识转向绘画——传神与气韵生动151

第五节 谢赫在画论中的地位问题153

第六节 气与韵应各为一义156

第七节 气韵的气158

第八节 气韵的韵162

第九节 气韵兼举的意义171

第十节 气韵向山水画的发展176

第十一节 气韵与生动的关系182

第十二节 气韵与形似问题186

第十三节 气韵在创造历程中的先后问题199

第十四节 气韵的可学不可学问题202

第四章 魏晋玄学与山水画的兴起208

第一节 由人物向山水208

第二节 山水与文学211

第三节 由《世说新语》看玄学与自然214

第四节 最早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218

第五节 王微的《叙画》225

第五章 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231

第一节 山水画之停滞与发展231

第二节 水墨山水画的出现236

第三节 杜甫的题画诗240

第四节 唐代文人的画论242

第五节 张彦远的画论248

第六章 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255

第一节 荆浩著作的著录情形255

第二节 《山水诀》、《山水论》、《山水赋》的混乱258

第三节 另一部《山水诀》的问题260

第四节 荆浩的《山水诀》即《笔法记》262

第五节 《笔法记》校释269

第七章 逸格地位的奠定——《益州名画录》的一研究279

第一节 宋初山水画的完成279

第二节 《山水松石格》的问题281

第三节 《益州名画录》的若干问题282

第四节 逸格的最先推重者285

第五节 所谓逸格286

第六节 从能格到神格290

第七节 逸的把握293

第八节 由人之逸到画之逸297

第八章 山水画创作体验的总结——郭熙的《林泉高致》300

第一节 郭熙的生平300

第二节 郭熙对山水画的评价304

第三节 精神的陶养306

第四节 内外交相养308

第五节 穷观极照下的山水形相310

第六节 选择与创造314

第七节 观照时的远望316

第八节 形与灵的统一——远的自觉317

第九节 向平远的展开322

第十节 创作时精神的专一精明324

第九章 宋代的文人画论327

第一节 山水画与欧阳修的古文运动327

第二节 苏氏兄弟331

第三节 黄山谷345

第四节 晁补之的“遗物以观物”356

第十章 环绕南北宗的诸问题358

第一节 南北分宗的最先提出者358

第二节 对分宗说批评的反批评364

第三节 董其昌的艺术思想377

第四节 南宗的诸问题386

第五节 赵松雪画史地位的重估399

第六节 北宗的诸问题409

第七节 结论428

附录一 中国画与诗的融合——东海大学建校十周年纪念学术讲演讲稿434

附录二 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 附后记443

附录三 张大千《大风堂名迹》第四集王诜《西塞渔社图》的作者问题470

附录四 故官《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补志476

附录五 “兰亭争论”的检讨479

附录六 兰千阁藏褚临兰亭的有关问题515

附录七 溥心畲先生的人格与画格525

徐复观先生学术年表527

徐复观与《中国艺术精神》&李维武5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