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 王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951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1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40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当代世界向何处去——时代主题与时代精神的七种提法辨析1

第一节 “历史终结”时代论1

第二节 “文明冲突”时代论3

第三节 “混乱失控”时代论4

第四节 “反恐战争”时代论7

第五节 全球化时代论8

第六节 全面调整时代论9

第七节 改革创新时代论11

第八节 改革创新时代论的基本观点11

第一篇 改变世界面貌的三大时代潮头19

第一章 以劳动社会化为根基的经济全球化潮头19

第一节 当今时代最大特征:千年之交走向经济全球化新阶段19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一股最强大的时代潮头23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改变着人类存在方式26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的深层实质:生产关系的国际化29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的深刻根源:劳动社会化31

第二章 以交往普遍化为根基的科技信息化潮头35

第一节 科学发展信息化35

第二节 技术发展信息化47

第三节 产业发展信息化55

第四节 社会发展信息化57

第五节 时代发展信息化58

第三章 以信息网络化为根基的政治民主化潮头61

第一节 劳动社会化与经济全球化呼唤政治民主化61

第二节 交往普遍化与信息网络化呼唤新型民主64

第三节 当代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66

第二篇 决定全球化命运的三个基本矛盾75

第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垄断化的基本矛盾75

第一节 全球性巨型跨国公司新发展76

第二节 跨国区域经济集团化78

第三节 从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到跨国垄断、全球垄断79

第四节 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帝国82

第五节 生产关系的国际化:全球范围的两极分化86

第五章 政治多极化与单边化的基本矛盾89

第一节 从经济上的全球垄断到政治上的全球帝国89

第二节 从“两极对立”到“一超多强”国际关系体系新特点92

第三节 “六瓣梅花”、“三国演义”式的世界格局94

第四节 多极化,还是单边化——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争论焦点97

第五节 必须建立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新秩序100

第六章 文化多元化与单质化的基本矛盾102

第一节 从经济全球化到文化全球化——世纪之交的争论焦点102

第二节 文化全球化的特殊复杂性104

第三节 世界文化的单质化,还是多元化——文化全球化的两种主张106

第四节 多元对话,还是一家独霸——文化全球化的两种构想108

第五节 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化——并行不悖的两大趋势112

第六节 从生态多样性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理念114

第三篇 新型文明难产期的六大危机121

第七章 天人关系中的生态危机121

第一节 当代生态危机的三大表现形式121

第二节 生态危机的经济基础:近代工业化生产方式124

第三节 生态危机的社会症结:资本主义异化劳动127

第四节 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征服自然的主体性观念130

第五节 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生态危机133

第六节 灭绝之路,还是可持续发展之路?135

第八章 国际关系中的战争危机138

第一节 战争危机的表现形式138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的历史特点140

第三节 当代战争的五大根源142

第四节 走向战争的思想根源144

第五节 走向永久和平的哲学探索145

第九章 南北关系中的贫富分化危机149

第一节 南北矛盾加剧的六个层面150

第二节 全球化过程中的南北矛盾154

第三节 生产关系的国际化和两极分化的国际化156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危机158

第五节 南北矛盾激化的思想根源159

第六节 激化对立之路,还是共同发展之路?161

第十章 文明关系中的冲突危机163

第一节 “文明冲突论”的理论张目163

第二节 “9·11”事件:文明冲突危机加剧的历史性标志166

第三节 文明冲突的重要根源——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殖民主义177

第四节 反恐战争及其意识形态化——文明冲突加剧的一个重要导火索179

第五节 文化全球化等于文化单质化——文明冲突加剧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182

第十一章 主体关系中的道德危机184

第一节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背后是道德危机184

第二节 战争危机后面的道德危机188

第三节 生态危机后面的道德危机190

第四节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当代人类困境背后的道德自律问题192

第十二章 义利关系中的价值危机195

第一节 当代世界突出矛盾:万能工具理性与狭隘价值理性196

第二节 价值目标:道义论,还是功利主义202

第三节 人的观念:单主体性,还是多元交互主体性210

第四节 狭隘功利主义大泛滥215

第五节 义利观中的价值危机——全球问题、人类困境的深层哲学根源217

第四篇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暴露的全球资本主义普遍危机225

第十三章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向何处去——危机过程三个阶段、五个特点225

第一节 积蓄酝酿阶段(1971—2006)226

第二节 危机爆发阶段(2007—2009)228

第三节 走出危机阶段(2010年以后)231

第四节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五大特点233

第十四章 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探究237

第一节 直接根源:美国房贷资本的泡沫化倾向237

第二节 内在根源:金融资本、虚拟资本的过分膨胀的泡沫化倾向238

第三节 政策根源:金融资本的自由化、全球化、信息化、泡沫化238

第四节 体制根源:盎格鲁-撒克逊式的金融自由化体制239

第五节 理论根源:鼓吹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240

第六节 深层根源:从商品拜物教到金融资本全球帝国的普遍危机,从国内到国际的两极分化241

第十五章 当代金融危机实质新探:金融危机,还是普遍危机——现代资本主义的第五次普遍危机论243

第一节 局部危机还是普遍危机——当代国际金融危机性质新论243

第二节 近150年来的四次普遍危机——1856年,1873年,1929年,1974年244

第三节 第五次普遍危机及其三个新特点——全面性、全球性、深刻性249

第五篇 走出当代危机的综合创新之道253

第十六章 科学创新之道253

第一节 从科学革命到知识创新——当代世界的研究轨迹253

第二节 马克思的科学观258

第三节 什么是科学创新261

第四节 现代科学创新的两大阶段263

第五节 科学创新实质与发展模式新探——综合创新论265

第六节 两大先锋学科群的综合创新——现代科学创新走向271

第七节 两大航程的综合创新——现代科学创新的新特点273

第十七章 技术创新之道275

第一节 什么是“技术创新”275

第二节 改变世界历史的十大技术创新279

第三节 当代技术创新的新特点289

第四节 当代技术创新的新目标——必须根本超越资本垄断造成的“技术异化”292

第五节 当代技术创新的新路径303

第六节 中国技术创新之新道路307

第十八章 制度创新之道311

第一节 现代西方制度创新理论轨迹311

第二节 马克思制度创新论的重新发现314

第三节 自我毁灭还是制度创新——命运攸关的人类抉择322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324

第五节 中国政治改革的体制创新之路——建立权力运行的人民监督机制331

第六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选择、新道路336

第十九章 文化创新之道346

第一节 文化模式与文化战略——国内外流行的六种观点辨析347

第二节 张岱年首倡多元文化综合创新论353

第三节 综合创新是文化发展大道363

第四节 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六个要点378

第五节 走全球化与民族化统一的综合创新大道383

第六节 中华文明综合创新与现代复兴的十大目标389

第二十章 从单项创新走向综合创新之道398

第一节 人化:潜在的综合创新399

第二节 古代农业化:自在的综合创新403

第三节 近代工业化:自发的综合创新407

第四节 创造中国式的国家创新体系413

第五节 综合创造的创新机制418

第六节 四元综合的创新主体421

第七节 多元综合的创新体系423

第六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道路433

第二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前提433

第一节 必须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433

第二节 必须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与基本原理436

第三节 必须对苏联模式哲学教科书体系作出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440

第二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根据455

第一节 从历史成就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可能性455

第二节 从历史变化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必要性458

第三节 从问题现状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迫切性460

第二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途径466

第一节 解读模式创新466

第二节 文本体系创新468

第三节 文献资料创新470

第四节 中西马综合创新472

第五节 哲学问题创新474

第六节 哲学体系创新475

第七节 教学体系创新476

第七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目标481

第二十四章 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新形态481

第一节 “回归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的统一481

第二节 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新形态48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的七条标准485

第二十五章 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新体系——列宁《哲学笔记》思想底蕴与当代意义新解读487

第一节 为什么会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问题487

第二节 探索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列宁构想”489

第三节 六个片断纲要构成的总体构想491

第四节 列宁体系构想中包含的八条基本原则493

第五节 建构唯物辩证法体系的骨骼框架496

第二十六章 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49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必要——中国特殊性的七个层次49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五个契合点49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实现——七个层次结合论502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创新——重点抓住两大历史源头、两大时代潮头503

后记5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