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司法物证鉴定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司法物证鉴定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0737211.jpg)
- 李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1945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物证-司法鉴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司法物证鉴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引导篇第一章 司法鉴定渊源3
第一节 司法3
第二节 司法行政4
第三节 司法鉴定5
第四节 司法鉴定诞生历史背景6
第二章 司法物证鉴定学11
第一节 法庭科学11
第二节 物证科学技术发展史11
第三节 不同诉讼阶段的物证技术职能13
第四节 劳动构成与现代社会管理研究16
第五节 刑事技术执行主体再研究17
第六节 刑事科学技术与司法物证技术之法理区别18
第七节 司法物证鉴定学20
第八节 司法物证鉴定启动机制23
第九节 司法物证鉴定监督机制24
第十节 中外鉴定人法律地位比较27
第三章 司法鉴定改革展望29
第一节 司法鉴定实施进程中的羁绊29
第二节 商榷当前司法鉴定集体负责制34
第三节 推进专家证人制度改革37
第四节 集体司法鉴定机构之弊端41
第五节 推进独资司法鉴定机构改革42
第六节 建立健全司法鉴定反垄断机制43
第七节 现行司法鉴定统一收费标准之弊端45
第八节 设立议价制司法鉴定收费标准48
第九节 司法物证鉴定可受理范围研究49
第十节 商榷司法物证鉴定领域的实验室认可52
基础篇第四章 物证技术学61
第一节 法律事实61
第二节 现场与物证62
第三节 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64
第四节 效力待定证据66
第五节 物证技术与物证技术学66
第六节 物证技术需求方向70
第七节 物证技术执行主体72
第八节 鉴定与争议72
第九节 物证鉴定73
第十节 物证归属鉴定哲学观75
第十一节 时代科技水平与现场勘验内容同步78
第五章 物证鉴定科学观80
第一节 物证鉴定本质80
第二节 正确认识物证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82
第三节 物证鉴定结论的采信原则85
第四节 合理合法利用物证鉴定资源86
第五节 传统同一认定之非法性研究88
第六节 不同法系对鉴定结论风险的规避措施89
第七节 不同法系对鉴定人出庭的要求92
第八节 鉴定人自由裁量权研究94
第六章 辩证认识论99
第一节 物证技术学的哲学观99
第二节 系统论100
第三节 系统论与普遍联系的辩证关系103
第四节 系统论在物证技术学中的运用104
第五节 矛盾特殊性系统是事物各不相同的根据105
第六节 同一种群内个体相异的根据107
第七节 辩证认识论109
第八节 属性111
第九节 属性与质的联系113
第十节 种属属性与专有属性114
第十一节 特征115
第十二节 特征分类118
第十三节 物证的认识途径125
第十四节 物证的认识深度125
第十五节 事物内部联系的链环原理126
第十六节 建立本质特征链环133
第七章 同一性联系135
第一节 同一性联系定律135
第二节 直接同一性联系与间接同一性联系136
第三节 判断同一性联系注意事项137
第四节 同一性联系方式138
第五节 同一性联系条件140
第六节 同一性联系的质量度标准144
第七节 物证同一性联系正确表达方式153
第八章 比较研究法156
第一节 比较研究法156
第二节 比较研究法的分类157
第三节 比较研究法的实施158
第四节 比较研究法适用条件159
第五节 比较研究法结果方向159
第九章 物证同一鉴定161
第一节 物证比较研究法161
第二节 物证种属鉴定162
第三节 同一鉴定164
第四节 物证同一鉴定165
第五节 物证同一鉴定种类165
第六节 物证同一鉴定对象166
第七节 物证同一鉴定理论创新点167
第八节 物证同一鉴定的论证方法169
第九节 传统物证同一认定理论之谬误171
第十节 物证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瓶颈”175
第十章 物证同一鉴定具体方法178
第一节 观察法179
第二节 几何法181
第三节 实验法185
第四节 仪器检测法187
操作篇第十一章 司法物证鉴定基本程序203
第一节 受理委托203
第二节 鉴定实施205
第三节 鉴定结论签发206
第十二章 司法物证鉴定文书207
第一节 当前鉴定文书存在的问题207
第二节 鉴定文书发展方向208
第三节 分列式物证检验报告书211
第四节 分列式侦查检验报告书212
第五节 现场勘查笔录制作要点213
第六节 司法物证鉴定文书审查214
第十三章 司法鉴定人执业素质216
第一节 司法鉴定人必须具备法律修养216
第二节 司法鉴定人职业道德217
第三节 司法鉴定机构与司法鉴定人的违法违纪现象221
第四节 伪证罪研究222
第十四章 司法物证鉴定的风险因素224
第一节 物证客体形成的复杂性224
第二节 样本客体形成的复杂性226
专业篇第十五章 DNA鉴定231
第一节 遗传与变异231
第二节 基因231
第三节 DNA233
第四节 突变是生物遗传多样性的源泉235
第五节 亲子鉴定237
第六节 DNA鉴定239
第七节 STR分型DNA鉴定240
第八节 动物DNA鉴定243
第九节 当前DNA鉴定的缺陷244
第十节 DNA同一鉴定结论表达245
第十六章 掌跖印纹鉴定249
第一节 指纹传统认识误区250
第二节 人体皮肤构成251
第三节 汗腺构成255
第四节 掌跖乳突纹线形成机理257
第五节 掌跖乳突纹线人各不同的遗传变异机制259
第六节 掌跖乳突纹线特征263
第七节 掌跖乳突纹线印纹区域系统264
第八节 掌跖印纹鉴定程序267
第九节 同一鉴定的掌跖乳突纹线最小面积272
第十节 典型案例剖析277
第十一节 指纹自动化识别的原理278
第十二节 仿真指模279
第十七章 笔迹鉴定282
第一节 书写规范282
第二节 被潜移默化的书写规范285
第三节 技能286
第四节 习惯289
第五节 被混淆的习惯291
第六节 动力定型292
第七节 书写习惯294
第八节 书写运笔习惯形成过程296
第九节 书写运笔习惯单位301
第十节 书写习惯重复机理302
第十一节 笔迹与其他物证区别305
第十二节 书写习惯人各不同原理306
第十三节 笔迹特征生成机制310
第十四节 笔迹特征分类312
第十五节 笔迹特征标注方法316
第十六节 笔迹鉴定程序318
第十七节 慢涩生变法则327
第十八节 笔迹鉴定专属特性331
第十八章 摹仿笔迹鉴定338
第一节 研究摹仿笔迹的重要意义338
第二节 摹仿笔迹内部矛盾特殊性341
第三节 摹仿笔迹鉴定依据342
第四节 摹仿笔迹特征344
第五节 摹仿笔迹典型案例剖析355
第十九章 复制笔迹文件鉴定365
第一节 复制笔迹文件365
第二节 复制笔迹文件是传来证据366
第三节 复制笔迹文件是派生证据367
第四节 复制笔迹文件可以鉴定的专业理论依据368
第五节 复制笔迹文件鉴定条件369
第六节 复制笔迹文件鉴定372
第七节 仿造笔迹识别374
第二十章 表观痕迹鉴定377
第一节 事物表观形态特异性377
第二节 表观痕迹的同质同源性379
第三节 表观痕迹的渐变性380
第四节 表观痕迹的空间属性381
第五节 表观痕迹鉴定程序382
第六节 印文鉴定385
第二十一章 微量物证鉴定388
第一节 微量物证产生的历史背景388
第二节 微量物证的概念389
第三节 微量物证的分类390
第四节 微量物证的作用392
第五节 微量物证的鉴定392
第二十二章 法医类鉴定395
第一节 法医病理鉴定395
第二节 死亡原因鉴定396
第三节 死亡性质鉴定401
第四节 法医鉴定职责与侦查职责辩考403
第五节 死亡时间鉴定406
第六节 致死致伤工具鉴定407
第七节 损伤时间鉴定407
第八节 推断死者身份信息408
第九节 尸体等生物证据监管权410
第十节 法医临床鉴定413
第十一节 司法精神病鉴定415
第十二节 法医物证鉴定417
第十三节 司法毒物鉴定417
第二十三章 视听资料鉴定419
第一节 视听资料419
第二节 视听资料分类421
第三节 声纹鉴定422
第四节 磁学鉴定425
附件1428
附件2431
附件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