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承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703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8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文体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上编13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纲13
一、辨体:学科的基点13
二、何谓文体:学科的起点16
三、学科的基本内涵与对象22
四、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关系27
第二章 对“文本于经”说的文体学考察33
一、从经学到文体学33
二、从经各有体到文体分类36
三、宗经与尊体42
第三章 生命之喻46
一、批评的比喻和文学的观念46
二、从人体到文体48
三、艺术形式与生命形式51
四、有机的整体55
五、对于批评方式与标准的影响60
第四章 诗可以群65
一、唱和:交际与交流65
二、公宴:“嘉会寄诗以亲”69
三、探题赋韵:集体性规范73
四、赋得:“诗徇乎物”76
五、联句:集体性形态80
六、文体形态:观念的载体与文化的意蕴83
第五章 诗人的宿命87
一、从“伐能”到“薄命”88
二、“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92
三、“诗人薄命”:一种集体认同99
四、从“薄命”到“无穷”106
第六章 辨体与破体112
一、文体总体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113
二、破体与变体的趋势120
三、契会相参 本采为地125
第七章 文体品位与破体为文之通例130
一、文体品位观和破体通例130
二、以诗为词与以词为诗134
三、以古入律与以律入古138
四、以文为诗与以诗为文141
第八章 中国古典风格学的形成及特色148
一、人物品评与风格批评148
二、“气”、“体”的发现151
三、“气”、“体”的本质与特点155
四、参照与比较158
第九章 体与性162
一、从情志论到体性论162
二、才性与风格166
三、“文如其人”辨析172
第十章 人品与文品177
一、人品文品说的历史发展177
二、人品诸要素对艺术品格的影响182
三、人品与文品的深层关系186
四、对人品文品说的评价196
第十一章 江山之助198
一、自然界留在精神上的印记199
二、地域文化与人格塑造和创作204
三、风土感召与风格创造208
四、科学地评价地理环境的作用212
第十二章 文学上的南北派与南北宗216
一、南北文风不同论发展概述217
二、南派北派的美学内涵220
三、文学上的南北宗223
四、南北文风差异的成因226
五、重北轻南的文化心理229
下编237
第一章 文体形态:有意味的形式237
一、文体学研究的独特意义237
二、忏悔文:从自省到忏悔239
三、杂体诗:汉语“诗性”的形式实验245
第二章 文体学史料的发掘和处理251
一、类书与文学批评和文体学研究251
二、字书与早期文学和文体观念258
三、文体史料的释读与处理260
第三章 从章句之学到文章之学266
一、古书的句读标志与计量单位266
二、两汉章句之学272
三、《孟子章句》与《楚辞章句》276
四、从经学向文章学的转折282
五、篇翰意识的凸显285
六、《文心雕龙·章句》的文章学理论288
七、文章学对经学的反哺293
第四章 任昉《文章缘起》考论297
一、《隋志》称“亡”之书未必不存299
二、唐宋文献中的《文章缘起》302
三、《文章缘起》之著录体例及其特色310
第五章 宋代文章总集的文体学意义318
一、唐宋新文体的确认与传播318
二、从总集看宋人的古文观念326
三、总集叙次与文体、文学观念335
第六章 “八脚词”与宋代文章学342
一、“八脚词”名称的出现342
二、宋代文章学中的“脚”344
三、“八脚词”与宋代科举文体347
第七章 八股四题351
一、体制与规范的确立351
二、以古文为时文356
三、“新学横行”与技法追求359
四、民间化与“文统在下”363
第八章 明代文章总集与文体学369
一、“以体制为先”与“假文以辩体”369
二、序题:一种流行的批评方式374
三、文体分类:集大成与新开拓379
四、综论:特色与影响386
第九章 黄佐的《六艺流别》与“文本于经”的思想390
一、黄佐与《六艺流别》的编纂390
二、首次以选本建构文本六经的谱系392
三、序题的文体学史价值396
四、《六艺流别》与文体分类学398
第十章 贺复徵与《文章辨体汇选》403
一、贺复徵生平事迹与《文章辨体汇选》产生的背景403
二、《文章辨体汇选》的编纂体例408
三、《文章辨体汇选》的编选特色与价值411
第十一章 《四库全书》与评点之学416
一、论宋人读书法与评点417
二、论孙、钟评点与晚明文风420
三、《四库全书》对于评点的观点与立场425
四、《四库全书》学术立场分析428
第十二章 论《四库全书总目》的文体学思想432
一、文体谱系与文体本色432
二、文体的分类与归类436
三、文体源流论440
四、调和骈散之争443
五、史传与小说445
本书篇章来源说明450
引用书目453
后记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