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批评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汝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2211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文学批评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批评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建立1
二、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对象2
三、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目的3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6
第一节 孔子之前人们对于文学的认识6
一、诗乐舞三位一体6
二、何谓“诗言志”6
三、《诗经》中的美刺与言志8
四、赋诗言志8
五、观诗知政9
第二节 孔子的文学思想10
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2
二、“兴、观、群、怨”13
三、尽善尽美和思无邪14
第三节 孟子和荀子的文学思想15
一、孟子15
二、荀子的文学思想19
第四节 道家的文学思想21
一、老子21
二、庄子24
第二章 两汉时期的文学批评32
第一节 《诗大序》及封建正统文学观的确立33
一、诗歌的特点和社会作用33
二、比兴说35
三、美刺说36
四、变风、变雅的说明37
第二节 依经立论的汉代辞赋批评38
一、司马迁38
二、扬雄41
三、班固43
四、王逸45
第三节 王充的文学批评思想47
一、论文学的实用价值——有为而作,有益于世47
二、文学的真实性——疾虚妄,务实诚48
三、文学的独创性——反对贵古贱今49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51
第一节 曹丕的《典论·论文》53
一、作家论54
二、文体论56
三、文学价值论56
四、文学批评论57
第二节 陆机的《文赋》57
一、论创作过程59
二、论风格60
三、论艺术美62
第三节 文笔说和声律论63
一、文笔说64
二、声律论67
第四节 《文心雕龙》及其基本思想70
一、写作宗旨71
二、篇章结构72
三、基本思想74
第五节 《文心雕龙》的理论贡献77
一、风格论78
二、创作论82
三、批评论86
第六节 钟嵘的《诗品》88
一、《诗品》的创作背景和写作宗旨89
二、《诗品序》的诗学思想90
三、《诗品》的主要批评方式95
第七节 魏晋六朝的小说观念98
一、郭璞、葛洪、干宝的小说观98
二、萧绮对《拾遗记》的评论100
三、萧衍、萧统父子文学集团的小说观101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文学批评107
第一节 初盛唐的文学批评108
一、陈子昂与诗歌革新108
二、殷璠的兴象论和王昌龄的诗境论110
三、杜甫的《戏为六绝句》113
四、刘知幾《史通》中的叙事理论115
第二节 白居易《与元九书》和皎然的《诗式》117
一、讽喻诗理论的发展118
二、有关闲适、感伤诗的言论121
三、皎然《诗式》122
第三节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和小说观念127
一、韩愈128
二、柳宗元132
三、韩愈、柳宗元的小说论133
第四节 司空图的诗论思想136
一、韵味说137
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138
三、《二十四诗品》140
第五章 宋金元时期的文学批评144
第一节 欧阳修和北宋前期的诗文革新145
一、北宋初期的诗文批评145
二、道胜文至146
三、诗穷而后工148
四、论诗歌的造意与写景149
第二节 苏轼的文学思想150
一、道可致而不可求151
二、论艺术构思中的虚静152
三、随物赋形和生动传神153
四、平淡自然154
五、论辞达155
六、苏辙的养气说155
第三节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56
一、强调温柔敦厚之旨157
二、有法与无法158
三、夺胎换骨与点铁成金160
四、江西诗派和宋代诗话的繁荣162
第四节 严羽的《沧浪诗话》163
一、理论背景164
二、论别材别趣164
三、以盛唐为法166
四、论熟参与妙悟167
第五节 李清照的《词论》和张炎的《词源》169
一、苏轼的“以诗为词”169
二、李清照的《词论》170
三、张炎的《词源》171
第六节 元好问的《论诗绝句》和宋元时期的小说批评173
一、元好问的《论诗绝句》173
二、杨维桢的《说郛序》174
第六章 明朝时期的文学批评178
第一节 前后七子的诗学批评178
一、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178
二、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181
第二节 李贽的“童心说”和公安三袁的“性灵说”182
一、李贽的“童心说”183
二、公安三袁的“性灵说”185
第三节 历史小说论和李贽的《水浒传》批评188
一、历史小说论189
二、李贽的《水浒传》评点193
第四节 谢肇淛与冯梦龙201
一、评《西游记》201
二、论“虚实相半”203
三、《金瓶梅跋》204
四、《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评点205
五、冯梦龙207
第五节 “汤沈之争”和王骥德的《曲律》209
一、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210
二、王骥德的《曲律》213
第七章 清朝时期的文学批评217
第一节 王夫之和叶燮的诗学理论217
一、王夫之218
二、叶燮的《原诗》222
第二节 王士祯、沈德潜、翁方纲和袁枚的诗论226
一、王士祯的神韵说226
二、沈德潜的格调说230
三、袁枚的性灵说231
四、翁方纲的肌理说232
第三节 桐城派的古文理论233
一、方苞234
二、刘大櫆235
三、姚鼐236
第四节 李渔的戏曲和小说理论238
一、李渔的戏曲理论238
二、李渔的小说理论242
第五节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244
一、人物论245
二、结构论247
三、创作论248
第六节 毛宗岗、张竹坡和脂砚斋的小说评点253
一、毛氏父子评《三国演义》253
二、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257
三、脂砚斋的《红楼梦》批评262
第七节 朱彝尊、张惠言和周济的词学理论265
一、朱彝尊265
二、常州词派267
三、周济269
第八章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批评273
第一节 刘熙载的《艺概》和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274
一、刘熙载的《艺概》274
二、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276
第二节 “旧红学”时期的《红楼梦》评论278
一、随笔杂记类278
二、评点派279
第三节 梁启超的“文学革命”理论282
一、“诗界革命”和“文界革命”282
二、“小说界革命”284
三、其他“小说界革命”理论286
第四节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思想287
一、《红楼梦评论》288
二、《人间词话》292
后记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