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务员心理健康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务员心理健康导论
  • 张海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0119534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公务员-心理保健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务员心理健康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务员心理健康概论1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2

(一)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2

(二)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讨论3

(三)心理健康的判定依据与心理健康的等级界定5

(四)心理亚健康状态7

二、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应用8

(一)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标准8

(二)对公务员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理解12

三、我国公务员的心身健康状况13

(一)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13

(二)公务员身体健康现状15

四、研究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意义16

(一)研究公务员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政府或企事业工作效率16

(二)研究公务员心理健康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17

(三)公务员心理健康是保持个体良好生活品质的前提18

(四)研究公务员心理健康有助于公务员事业的成功18

(五)研究公务员心理健康有助于公务员身体的健康19

五、提高公务员心理素质的策略20

(一)政府在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素质中的作用20

(二)公务员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策略22

附录1: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28

附录2:心理感冒——12项标准测试34

第二章 影响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因素35

一、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因素36

(一)遗传因素36

(二)身体机能及大脑损伤38

(三)生理过程代谢失常39

二、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39

(一)个体先天生存环境39

(二)个体后天的社会环境40

三、社会转型的影响46

(一)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失范47

(二)社会转型导致的文化堕距49

(三)社会竞争激烈,心态失衡50

(四)社会陌生性增加,导致归属感程度降低50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50

(一)心理冲突50

(二)心理压力52

(三)人格特征52

(四)适应能力53

第三章 公务员的人格心理55

一、人格的界定56

二、人格的特征57

(一)整体性57

(二)独特性57

(三)稳定性58

(四)功能性59

三、人格研究的主要流派59

(一)精神分析学派59

(二)特质流派61

(三)心理学类型论63

(四)人本主义流派63

四、人格的结构64

(一)气质64

(二)性格69

五、人格三要素及五种基本人格77

(一)什么是人格三要素77

(二)五种基本人格理论77

(三)具体人格类型78

(四)时下中国人的人格特点80

六、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81

(一)生物遗传因素81

(二)社会文化因素81

(三)家庭环境因素82

(四)儿童早期经验83

(五)学校教育因素84

(六)自然物理因素85

(七)自我调控因素86

七、公务员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发展87

(一)健全人格的含义87

(二)公务员常见的人格不足与干预87

附录:气质测验量表94

第四章 公务员的自我意识97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98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结构98

(一)从自我意识的心理形式上分类98

(二)从意识活动内容来分类100

(三)从自我概念来分类101

三、自我意识的特性102

(一)自我意识内容的多样性102

(二)自我统合性102

四、自我意识的发展104

五、公务员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106

(一)他人的反馈106

(二)反射性评价107

(三)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107

(四)社会比较108

六、西方心理学家的自我理论108

(一)弗洛伊德的自我论108

(二)艾里克森的自我论109

(三)罗杰斯的自我论110

七、公务员不良自我意识的分析111

(一)一般公务员的自我萎缩心理分析111

(二)高级公务员的自我膨胀心理分析112

(三)公务员盲目“跟风”心理分析113

(四)公务员“爱面子”心理分析114

八、公务员良好自我意识的调适115

(一)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115

(二)提高公务员自我悦纳的能力116

(三)提高公务员自我调控的能力117

附录:自我意识量表120

第五章 公务员的情绪心理123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124

二、情绪发生机制125

三、情绪的种类128

(一)按情绪复杂性分类128

(二)依据情绪状态分类129

四、情绪的特性131

(一)情绪的生理性131

(二)情绪的两极性132

(三)情绪的情境性132

(四)情绪的外显性133

五、情绪情感的功能134

(一)激励功能134

(二)调节功能134

(三)保健功能135

(四)信号功能135

(五)感染功能136

六、情绪健康的基本特征136

(一)情绪健康的标志136

(二)情绪与身心健康137

七、公务员常见的消极情绪138

(一)嫉妒138

(二)冷漠140

(三)焦虑141

(四)愤怒142

(五)抑郁与沮丧143

(六)内疚143

八、公务员不良情绪的调适与管理143

(一)认知调控法144

(二)合理宣泄与转移法146

(三)咨询疏导法147

(四)自我激励法148

(五)环境调节法148

(六)放松训练149

附录:焦虑自评量表(SAS)149

第六章 公务员的人际关系心理151

一、人际关系概述152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152

(二)人际关系形成的条件155

(三)人际关系发展的过程159

二、影响个体人际关系的因素161

(一)空间因素161

(二)时间因素162

(三)仪表风度162

(四)个人特质163

(五)特点相似163

(六)互补因素164

(七)学识与能力165

三、公务员的人际关系166

(一)公务员人际关系的组成166

(二)公务员人际交往的特点168

(三)影响公务员人际关系的交往心态170

四、公务员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养成171

(一)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71

(二)学会良好的交往技能174

(三)培养良好的个人风度177

(四)纠正错误的交往态度179

(五)善于协调单位内部的人际关系180

附录:测测你的人缘180

第七章 公务员的挫折心理183

一、挫折的含义及分类184

(一)挫折的含义184

(二)挫折的分类186

二、需要与挫折的关系187

(一)需要的含义187

(二)需要的分类188

(三)需要与挫折的关系190

三、动机与挫折的关系191

(一)动机的含义与功能191

(二)动机的分类191

(三)动机冲突192

(四)挫折与动机的关系193

四、挫折的心理行为反应193

(一)积极的行为反应194

(二)消极的行为反应196

五、公务员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202

(一)公务员挫折的主要表现202

(二)公务员受挫心理分析203

六、公务员有效地应对挫折的策略207

(一)树立积极乐观的应对态度207

(二)培养良好的耐受力207

(三)掌握一些具体的应对挫折的有用方法209

(四)客观评价自我,确立相应抱负211

(五)创设挫折情境,增强承受能力211

第八章 公务员的心理压力213

一、压力与压力反应214

(一)压力的内涵214

(二)压力反应214

二、压力研究的历程217

(一)生物学模式217

(二)生物-心理模式217

(三)生物-心理-社会模式217

三、压力源、分类及评估218

(一)什么是压力源218

(二)压力源的分类218

(三)应激源的测定及危害评估219

四、压力与健康221

(一)压力与健康的关系221

(二)压力为什么会诱发身心疾病222

(三)心身疾病的分类223

(四)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及影响因素223

五、公务员心理压力的原因与表现225

(一)公务员压力的原因分析225

(二)公务员心理压力的表现227

六、公务员应对压力的策略228

(一)提高自身心理弹性228

(二)端正人生态度,发挥心理压力的动力作用229

(三)积极进行应激训练,防患于未然229

(四)利用合理化效应安慰自己229

(五)克服消极的断言、进行积极的暗示230

(六)加强营养与锻炼230

(七)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231

(八)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感231

(九)注意睡眠卫生,减少失眠231

附录:生活体验量表236

第九章 公务员职务犯罪心理及预防241

一、公务员职务犯罪242

(一)公务员职务犯罪的含义242

(二)公务员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242

二、职务犯罪的种类246

(一)贪污犯罪246

(二)贿赂犯罪247

(三)挪用公款罪247

(四)玩忽职守罪248

(五)泄露国家秘密罪248

(六)黑社会犯罪248

三、职务犯罪的特征和当前职务犯罪的十大特点249

(一)职务犯罪的五个特征249

(二)当前职务犯罪的十大特点252

四、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256

(一)政治层面的原因256

(二)经济层面的原因258

(三)社会关系层面的原因259

(四)个人素质方面的原因259

五、公务员职务犯罪心理261

(一)贪婪心理261

(二)侥幸心理261

(三)特权心理262

(四)攀比心理263

(五)投机心理263

(六)从众心理264

(七)图报心理264

(八)冒险心理265

(九)矛盾心理265

(十)逃罪心理266

(十一)对抗心理266

(十二)补偿心理267

六、职务犯罪的预防268

(一)加强体制改革创新,合理配置权力268

(二)赋予独立监督职能,以权力约束权力268

(三)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以权利制约权力270

(四)加大打击力度,强化警示作用272

(五)加强教育管理,增强权力行使者的免疫力273

(六)建立和完善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274

第十章 公务员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干预277

一、公务员常见的人格障碍及心理干预278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278

(二)分裂型人格障碍279

(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280

(四)回避型人格障碍282

(五)依赖型人格障碍283

二、常见的神经症与心理干预285

(一)抑郁症285

(二)恐惧症297

(三)焦虑症299

(四)强迫症303

(五)神经衰弱307

(六)癔症308

(七)疑病症314

附录:抑郁自评量表(SDS)314

参考文献317

热门推荐